第15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3)

成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不放棄纔有機會。高爾夫球場上,在最後一個球入最後一個洞之前,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人生旅程中,在閉眼離去之前,什麼奇蹟都可能出現,前提是你不能認輸。

創業路上內憂外患經常是一起來,漫長的創業過程,最終考驗的是創業者的精神而非公司的財力、技術。競爭到最後,拼的是創始人和團隊的意志品質,誰垮掉了、放棄了就失敗了,誰扛住了,扛到最後就成功了。只有擁有強大精神力量的人才可能成功,不管你的項目多麼好、你的公司多強大,你都需要有一顆堅強的心。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你走不到最後。

世界上80%以上的創業失敗是因爲放棄,80%以上的放棄是因爲失去了信心。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會勝利,你的部下不可能相信會勝利,你也就真的不會勝利。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追求的方向能成功,你的團隊不可能有鬥志,你的用戶也不可能接受你。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的產品,你就不可能說服客戶使用你的產品。

要想成功,必須讓自己成爲一個心理上打不垮的人,任何時候都必須頂住,尤其是領軍人物,如果你認輸了,你就真輸了。

創業者要不斷強大自己的心力!

所謂心力,即“心”的力量,是一種精神的能量,心力強大的人有永不言敗、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他們總是不斷地建立自己的目標,向着目標努力,遇到困難也不放鬆,時機不合等待時機,沒有機遇創造機遇。

心力的來源有三種:一是來源於天生的、遺傳的或自小養成的思維方式和行爲習慣,二是基於理性的分析,三是目標的吸引力。我認爲心力80%靠天生,通過後天培養和訓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沒有人能夠一直走在平路上,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所以能否睿智地看待發生的事,會不會調解自己的心態和心情非常重要。成功者都是心理調節能力強大的人,有堅強的神經和摧不垮的心理素質,才能應對創業路上的千溝萬壑。

所謂活得明白就是:1)清楚自己想要什麼。2)清楚自己怎麼能得到想要的。3)有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4)在得到和得不到之間擺正自己的心情和心態。

心力強大就是活得明白,能夠快速調整自己的心態,一味放縱自己的情緒不但會讓情緒在放縱中放大,還會影響到自己身邊的人,其結果必然與你的願望適得其反。如果把自己的心態和心情建立在需要別人怎麼對自己的前提下,別人會很累,自己的心態和心情也永遠無法和諧,必然陷入永無止境的糾結之中。

2領導者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

#崑崙的侖#: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創始人必須一開始就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創業必須從零開始腳踏實地。但是理想必須一開始就遠大,只有這樣纔不會爲路上的小恩小惠所誘惑,才能鼓舞團隊不斷前進。

創始人必須志存高遠

企業能不能做大、能做多大,都取決於創始人的立意有多高。創始人必須要有遠大的革命理想,要意志堅定,這是作爲領軍人物必備的素質。

有思路才能成爲領軍人物。絕大多數情況下,絕大多數人是沒有主意的,誰能提出建議並且能夠自圓其說,誰的主意就會是團隊的主意。

立意高遠團隊纔會追隨你。1988年我大學期間作社會實踐參觀四通公司,在一本《四通人》(四通公司內部刊物)上看到一些諸如“如果我們改革成功了,我們就化石成金;如果我們失敗了,就讓我們成爲改革路上的一塊鋪路石”;“有多大能耐給你鋪多大的墊子”;“沒有天花板的舞臺”等等,讓我們很多同學熱血沸騰,紛紛期望畢業後加入這家公司。這就是文化的魅力,是這些文化深深地吸引着無數優秀才俊加入,而優秀才俊的加入,又使得組織更加強大,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相反,那些沒有理想沒有文化的公司,那些靠着大碗吃肉、大秤分金聚集起來的隊伍是走不遠的。

所有的偉大企業都是立意高遠、胸懷大志的。聯想從創立之初就胸懷大志,即便在爲生存而奔波的年代柳總也非常明確地要辦一個百年老店,“不長本事的錢不賺”。

我第一次對聯想產生崇敬之心是1991年,我拿到一本柳總的內部講話集——《從海圖上看我們的未來》。當時聯想還非常弱小,但柳總講的是幾年以後要超過宏碁電腦(當時正是宏碁電腦如日中天時)的規模,以及那句讓人蕩氣迴腸的“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的廣告語,讓無數像我一樣的大學生熱血沸騰,心嚮往之。我相信正是這種高遠的立意、遠大的理想鼓舞了很多像楊元慶、朱立南這樣的優秀人才聚集到聯想,如不是北大某位黨委領導作梗,我1991年一畢業就會加入聯想集團。

拉卡拉也是一開始就胸懷遠大理想—立志讓支付更簡單,打造一個便利支付、便利生活的世界。我們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兩個立意:獨立平臺及通用服務。不去走賺錢快、模式簡單的專業化服務道路,而是堅持獨立自主地發展業務,堅持面向全國市場解決繳費和電子商務支付兩大用戶強需求。可以說,正是這樣高遠的立意,推動着拉卡拉,從便利店服務,到辦公室服務,再到家庭服務,從信用卡還款,到繳費,再到電子支付,一直走在正確的航線上。

遠大的理想是鼓舞團隊奮鬥的動力

沒有理想的隊伍是沒有目標、沒有戰鬥力的,創始人必須堅定理想並把這種理想傳遞給團隊,這是凝聚隊伍的關鍵!

中國在二十幾個人的時候就設立了實現的遠大目標,正是這種遠大的理想帶領他們走向最終的勝利。當時,比強大的武裝力量很多,但是都灰飛煙滅了。因爲他們沒有什麼遠大理想,隊伍沒有共同的價值觀,所以缺乏凝聚力,時間久了人的熱情過了,即便是沒有遇到外界困難,隊伍也會散掉。

3領導者必須有必勝的信念

#崑崙的侖#:有信心不是萬能的,沒有信心是萬萬不能的。領導者必須有必勝的信念,才能支撐自己和團隊以一種扎死營、打硬仗的氣勢來拼搏奮鬥。很多時候,只要堅持,總可以鐵杵磨成針。

必勝的信念是創業者最寶貴的品質

越是高手之間,差距越是隻在毫釐。所有最激烈的戰鬥不拼到各方都彈盡糧絕、筋疲力盡,是不可能分出勝負的,你的極限也是對手的極限。成功的關鍵往往在於能夠多堅持5分鐘,這5分鐘靠的不是體力、技巧,而是精神,誰的心力強大,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一個人若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沒有必勝的信心,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別人不可能相信你。我的經驗是,沒有信心的幹部絕對不能用。如果一個幹部自己都不相信目標能夠達成,他是不可能帶領團隊死戰達成目標的,而且還會把悲觀情緒帶給整個體系,渙散體系的軍心。

只要沒被消滅,精神就不應該垮掉

所有的競爭最後都是精神的競爭,精神垮了人也就敗了,只要你的精神不垮,別人的精神就可能垮掉。

我曾經是一個每天要吸兩包煙的人。2009年4月的一天,我突然覺得開始不喜歡自己吸菸的形象。於是我決定戒菸,從那時開始就一支都沒有吸過。很多朋友非常驚訝,紛紛問我是如何做到的。真的做到了嗎?我的回答是,一個男人,如果連對一支菸的都控制不住,那還能做什麼?2009年我和朋友們徒步墨脫,這是中國難度係數最高的一條線路。每天再累你也不能歇,再慢你也不能停,必須在天黑之前走到下一個宿營地,否則你就只能露宿原始森林了。雖然大家體能各不相同,但依靠精神力量,我們每個人都走完了全程。

記得高中時讀過劉亞洲的一本小說《海水下面是泥土》,書中那種男子漢氣概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書中的男主角“少校”講過他和他的同母異父兄弟的差別,“他們像白老鼠,聰明、家教好,但是他們缺少艱苦奮鬥、掙扎求生的本能。我是一隻褐色老鼠,可能只能當兵,但我能吃苦耐勞、不怕犧牲。如果我的腿陷在夾子中,爲了脫身我會把那隻夾住的腿弄斷,在所不惜,他們準不能”。要做野地裡賤養放養的小褐鼠,不能做溫室裡圈養的小白鼠。

創業者必須是一個能夠自控的人,必須有“斷腿求生”的氣魄,必須有股子對自己的狠勁兒。

軍規9

要敢於冒險

孫陶然老弟的“創業36條軍規”對創業中的正和島真是條條受用啊!尤其是“要敢於冒險”這一條。有時候走的路遠了,經的事多了,反而更加小心,全沒了當初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豈不知勇敢往往是行動的前提,行動則永遠是成功的前提。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內心的怯懦和恐懼留在庸人堆裡的。

劉東華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創始人,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

微語錄

#崑崙的侖#:

所謂機會就是別人不看好的時候你去嘗試了,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敢於冒險的人。實際上,行動本身就創造了最大的成功機會。所以後來者有六成把握的時候就應該撲上去,小公司只有更多地冒險才能換來更多的機會。

1有六成把握就要開始行動

#崑崙的侖#:世界上根本沒有四平八穩的成功,不敢打破常規,一味按牌理出牌,作爲後來者你連機會都沒有。

敢於打破常規纔有機會

確定性與可能性成反比,追求確定性必然會喪失可能性。一件事情的確定性越大,就意味着可能性越小。

我一貫主張事情有六成勝算就該撲上去,不要前怕狼後怕虎,猶豫來猶豫去。一件事如果有七成把握那就是雷軍、孫陶然們的事了,等到有八成把握時,就是騰訊、百度們的事了,有九成把握時,就是皇親國戚們的事了,如果有十成把握,那隻能是上帝的事了。

1994年我決定與《北京青年報》合作創辦《電腦時代週刊》。當時項目的投資和風險遠遠超過了我們公司能夠承受的範圍,集團老總問我有多大把握,我說六成,但是絕對應該做,因爲如果等到有八成勝算就輪不到我們了。老總同意了,集團公司借給我們60萬元,我以30%的年息向十幾名員工集資40萬元湊齊100萬啓動了這個項目。最後我們成功了,我們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中國的大衆媒體也步入了多版面、多內容時代。

所有的成功都是突破常規的結果

所謂常規,其實就是此前的成功者確定的遊戲規則,更準確地說是他們賴以成功的方法。後來者如果想成功必須打破這些常規,如果按照這些常規玩兒,根本沒有成功機會。

打破常規需要冒險,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敢於冒險的人,天鵝肉從來都是被第一個敢張嘴的癩蛤蟆吃掉的。

主持商務通營銷時,我就打破行業慣例提出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先款後貨,一個是小區域獨家代理制。當時沒有人知道這些常規是誰制定的,大家只是說一直都是這樣做。我提出質疑,既然我們連是誰定的這個“常規”都不知道,我們爲什麼要遵守?於是我們推出了這兩個創新。事實證明,這是非常重要的兩個創新,是商務通成功的基石。

我和《北京青年報》合作創辦《電腦時代週刊》時,很多朋友反對。他們認爲花那麼大的價錢買斷《北京青年報》的IT版面是非常冒險的,因爲過去的IT廠商的“常規”是在專業媒體,例如《計算機世界》、《中國計算機報》上做廣告,沒有人在大衆媒體上投放廣告。而我堅持認爲,隨着時代的發展,電腦必將走入尋常百姓家,老百姓都看大衆媒體,廠商自然會轉向大衆媒體做廣告。後來大概用了半年的時間,我們成功了,幾乎所有主流廠商都開始在大衆媒體上投放廣告了。

第39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4)第2章 推薦序2第36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1)第17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5)第3章 推薦序3第16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4)第8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2)第2章 推薦序2第38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3)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2章 推薦序2第6章 自序第14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2)第17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5)第1章 推薦序1第4章 推薦序4第10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2)第6章 自序第7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1)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30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7)第2章 推薦序2第35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4)第6章 自序第6章 自序第19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1)第20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2)第19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1)第6章 自序第12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4)第31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8)第16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4)第18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6)第8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2)第2章 推薦序2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1章 推薦序1第4章 推薦序4第18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6)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36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1)第9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1)第18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6)第35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4)第21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3)第14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2)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24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1)第36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1)第31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8)第22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1)第23章 第五部分 如何選擇創業方向? (2)第19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1)第30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7)第29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6)第34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3)第9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1)第32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1)第35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4)第29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6)第2章 推薦序2第17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5)第4章 推薦序4第29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6)第32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1)第15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3)第20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2)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4章 推薦序4第15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3)第29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6)第33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2)第32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1)第11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3)第24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1)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10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2)第12章 第二部分 創業的三大天條 (4)第19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1)第25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2)第14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2)第6章 自序第3章 推薦序3第19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1)第1章 推薦序1第26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3)第8章 第一部分 創業是怎麼回事? (2)第24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1)第32章 第七部分 業務的五個問題 (1)第16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4)第21章 第四部分 如何組建公司? (3)第31章 第六部分 管理的九個問題 (8)第15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3)第3章 推薦序3第13章 第三部分 創業人七大須知 (1)第39章 第八部分 資本的五個問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