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 請君入甕

就聽方正化低聲奏道:“陛下,奴婢以爲,他們是認定此戰必勝,因此便想着藉機蹭些功勞。”

崇禎皇帝聽了先是一愣,隨後恍然大悟。自己身在局中,一時沒明白。倒是這個“東方不敗”在邊上看得清楚。

不說大明對滿清的勝利,一個接一個,就說皇帝都御駕親征了,肯定不會被滿清打敗吧?就算不能勝利,也肯定不會有危險。既然如此,爲什麼不跟着皇帝一起出徵?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已經可以肯定,這些天來,紛紛前來請戰的那些武將勳貴,其中一大半,估計就是打着這個主意。

呵呵,他們倒是想得美!以前和滿清打得苦的時候,他們就躲邊上一聲不吭;如今局勢好轉,自己更是要御駕親征,一舉收復遼東的時候,這夥人就跑出來蹭功勞了。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崇禎皇帝這麼想着,不由得冷笑,想來蹭勞?老子一個都不準!一羣蛀蟲!

蛀蟲?蛀蟲!不知爲何,崇禎皇帝想着這個時候,忽然又琢磨了起來,這些蛀蟲,一個個吃着大明的福祿,卻沒幾個人能爲大明的中興貢獻一份力量。如今今天一個個送上門來,朕怎麼都要抓住這個機會,好好地收拾一頓才行!

按照這個思路,崇禎皇帝便想了起來。讓這些蛀蟲隨駕出征,而後派他們去送死,讓滿清把這些蛀蟲都幹掉,借刀殺人?

不好!崇禎皇帝想着,便搖了搖頭。如果這樣的話,明眼人肯定能看出來,會說自己刻薄寡恩;而且就那些蛀蟲的膽子和本事,要讓他們去打硬仗,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崇禎皇帝想出一個辦法,又否定一個辦法,如此反覆幾個後,他終於眼前一亮,有了!

於是,在次日朝議的時候,崇禎皇帝正式宣佈了下月初御駕親征遼東的消息。

他鐵了心要御駕親征,而首輔溫體仁爲首的內閣又不反對,大局已已定之下,武將隊列中,就見一人出列,大聲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末將世代食君之祿,如今陛下親征,末將又豈能落於君後,自當爲陛下牽馬墜蹬,分君之憂!”

說完之後,他甚至還一下撤下自己的朝服,露出白花花地肉,背向皇帝后繼續奏道:“末將的心跡,皆在背上!末將懇請陛下,準末將這一腔報國之心!”

殿前掌管禮儀的御史見他竟然在御前露肉,原本正要喝斥,不過當他看到那人背上所刻時,便沒有言語,只是轉頭看向皇帝,顯然是由皇上決斷了。

崇禎皇帝還真有點好奇,定睛一看,卻見那廝背上刻着“精忠報國”四個字!

“……”崇禎皇帝看得無語,這人還真是可以,竟然學起宋朝的岳飛來了。難道他就沒想到,這是把自己隱喻爲胸無大志的宋高宗了麼?

然而,讓崇禎皇帝意外的是,在這人亮出他背上的四個字之後,又有兩名勳貴出列,或者同樣亮背,或者亮手臂,都刻着類似的字,表達他們精忠報國,馬革裹屍的豪邁!

武將勳貴隊列中,有不少人看到這幾個人的傑作,心中都隱隱有點後悔,自己怎麼事先就想不到這點呢!要不,等待會下朝之後,自己也趕緊找人紋上幾個字?但聽說紋字會比較痛,這個怎麼辦?

崇禎皇帝看着底下那些人的表演,看到武將勳貴隊列中那些人的表情,心中暗自冷笑,真不知道怎麼開口會不着痕跡,如今卻是你們再次送上門來了!

他還沒有說話,卻見邊上護衛的方正化忽然低聲對他奏道:“陛下,那背上精忠報國四個字不是紋上去的。“

另外一側站着的輪值太監,也就是御馬監掌印太監高時月聽到了,不由得看了方正化一眼,而後又看向那人的背上,再轉頭看向皇帝,心中詫異之餘,暗道這人真是作死,竟然敢欺君!

然而,讓他意外的是,崇禎皇帝只是看了一眼那四個字,而後就像方正化沒說過一般,就見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聲說道:“武將不怕死,則我大明無敵。朕很欣慰,你們有如此忠君報國之心!朕決定,卿等要求,朕準了!”

一聽這話,那出列秀字的幾個人,紛紛大喜,連忙謝恩,並再次慷慨激昂一番。

武將勳貴隊列中,那些先前去請戰卻未獲崇禎皇帝恩准的人,則一個個都看着那幾個人,臉上都露出羨慕之意。

然而,讓他們意外的是,崇禎皇帝在這幾個人慷慨激昂完了之後,又微笑着說道:“這幾天來,朕其實已經見到好些個都想着爲國效力,忠君報國的。之前的時候,朕沒有同意。可如今想來,既然卿等都願意隨朕征戰沙場,馬革裹屍,那朕也不能太過絕情,只是有一點……”

底下那些武將勳貴一聽皇帝的意思,好像是有所鬆動了,不由得一下提起了心,一個個都看着皇帝,等着他說出條件。就怕皇帝開出什麼條件,太過苛刻,要是虧大那就不好了!

“……沙場征戰,刀槍無眼,真要馬革裹屍而還,這代價,是否真有考慮過?”崇禎皇帝說到這裡,忽然語氣又嚴厲了一點道,“還有,朕對此次御駕親征遼東,勢在必得,因此準備也充分,如若有人作戰不力,朕亦要嚴懲,卿等願隨朕前往遼東的,可想清楚了?”

聽到這話,還真別說,有幾個武將勳貴立刻就猶豫了。雖然蹭功勞是好事,可要是不小心沒小命,那就太不值得了。這樣想的人中,還有剛纔亮“精忠報國”的那個。

就見這人似乎有點猶豫,可都站出來還秀了一番的人,就算後悔,但也是沒有退路的。因此,他猶豫片刻,忽然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馬革裹屍,爲國盡忠乃是理所當然之事,末將亦不懼矣。然則,末將只有十分本事,如果要末將用上二十分的本事,就有點……有點力不從心了。此事,末將不敢欺君!”

雖然說得有點隱晦,不過崇禎皇帝還是聽出來了。這人的意思是他就一點本事而已,如果要讓他去做超出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比如單槍匹馬,百萬軍中去取奴酋的首級之類,他實在是做不到的。

其他人也聽出這個意思了,他們也有這個擔心,紛紛看着皇帝,不知道皇帝會怎麼答覆這個事情?要是實在太過危險,那不如找理由不去算了!

崇禎皇帝掃視着這些人,臉上帶着微笑,大聲說道:“編練新軍,朕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此次和滿清之決戰,朕自然是要用其爲主力,如此,纔不負朕之所望。不過也是如此,物資軍備方面,朕都是要優先供應新軍,諸卿可能理解?”

這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這次御駕親征,新軍是主力,這是皇帝自己訓練出來的軍隊,目的其實就是用來對付滿清的。硬仗,大戰,都將由新軍頂上。

那些武將勳貴聽到這話後,頓時一個個都大喜。不要自己去打硬仗就好了,至於物資分配,在皇上面前,他們還不敢伸手。否則這位皇帝可不是泥菩薩,之前晉商、東南商人,還有江南那邊連帶的地方官員,都被抄了無數家就是榜樣。

他們這麼想着,欣喜地還沒來得及恭維,就聽崇禎皇帝又在那說道:“朕考慮卿等有不少久不帶兵,或未曾上過戰場。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因此,朕準卿等自帶家丁出征。”

自從皇帝開始編練新軍開始,家丁制就從京營這邊退出了歷史舞臺,而隨着邊軍的軍餉補發,各地邊軍也不允許存在家丁制,不過這個有期限,允許邊軍有個過度期。

明末的家丁,可以算是軍中精銳了。崇禎皇帝允許這些武將勳貴把自己府裡養着的家丁帶去戰場,是讓他們能多一份安全保證,能多一份立功勞的依仗。

這些武將勳貴一聽皇上主動提出,這麼爲他們着想,頓時,一個個都非常激動,原本猶豫着要不要蹭功勞的那些人,也紛紛跟着出列,都向崇禎皇帝慷慨激昂地陳述起來。

“陛下,末將恨不得吃滿清的肉,喝滿清的血,此次出戰,必定奮勇殺敵!”

“末將早就想去收復遼東,只是苦於年齡有點大了,如今身體調養得當,老當益壯,定能陣斬滿清大將!”

“陛下,末將一定盡力,殺光滿清,爲我大明百姓報仇!”

“……”

聽到底下亂哄哄地表態,崇禎皇帝按着性子等了一會,等他們說得差不多後,示意了邊上一下。頓時,“啪啪啪”地靜鞭響起,現場立刻又安靜了下來。

崇禎皇帝這時收了笑容,臉色變得嚴肅了一點,帶着點威嚴說道:“只是朝廷還不富裕,朕原本的打算,是隻領新軍出征。如今卿等非要精忠報國,朕也準了。但如此一來,糧草物資就會緊張。爲不耽擱此次大戰,不影響朕御駕親征。諸卿隨駕出征的物資費用,須得自行承擔。當然,如有戰功,朕亦可酌情從重賞之。如果諸卿對此沒有疑義的話,就到兵部報備出征事宜。”

聽到這話,臉上都帶着興奮之色的武將勳貴們,都不由得楞了下。這隨駕出征遼東的物資糧草,竟然還要自己籌備,這可是要不少錢的啊!

不過皇上也說得明白了,朝廷物資不足,皇上一開始也確實沒有想讓他們隨駕出征的。之前的時候,皇上都已經拒絕了好多人的請戰。很顯然,確實是沒有足夠的糧草物資,要不然,軍隊多多益善,打下遼東的把握就會更大,皇帝自己也會更加安全。

雖然能想明白了,可一想起自己要負擔一大筆物資糧草,頓時,他們心中就糾結了。不過想着好不容易讓皇上答應了,而且遼東滿清一滅,再要有這麼大的軍功,又還能去哪裡找?再想想皇上說要是立功的話,獎賞也會加重,如此一來,他們這些人的心中頓時就又活躍了起來。

崇禎皇帝此時面無表情,冷冷地看着這些武將勳貴在那計較得失,心中充滿了鄙視之意。不過他也不急,就在那等着。挖好了坑,就不怕你們不跳!

果然,那些武將勳貴在心中糾結了一陣後,大部分人,還是同意了皇上的說法,就當是先出血,回頭再撈回來便是。

見此情況,崇禎皇帝哈哈大笑,似乎很開心還是有這麼多武將勳貴能爲國效力,精忠報國。就聽他當衆宣佈道:“如此,朕御駕親征,決定兵分三路。”

一聽這話,不少人心中頓時一驚,怎麼又分兵了?以前萬曆年間,不就是分兵五路,被建虜各個擊破從而導致了建虜在遼東的勢不可擋!

然而,還沒有人反對分兵,就聽到崇禎皇帝已經繼續在說道:“朕所領主力,由南往北,攻城拔寨,把滿清的城池一個個都打下來,消滅滿清,收復遼東。不過爲了防止滿清逃竄,朕決定下旨給歸化總督,令其領軍從草原出征,務必保證滿清殘餘不會逃竄去草原。如有此等情況發生,務必追擊消滅之。”

“其二,滿清殘餘還可能逃去朝鮮,因此得另外派駐一軍,駐防鴨綠江邊。如果滿清殘餘想逃入朝鮮的,務必擋住,令其不得過了鴨綠江。”

崇禎皇帝說到這裡,看向那些武將勳貴,嚴肅地問道:“朕的意思,就是讓卿等背靠鴨綠江,防備滿清殘餘逃入朝鮮,只要不讓滿清殘餘逃入朝鮮,便是大功一件,如此,可否?”

聽到這裡,滿朝文武才明白皇帝所謂的分兵三路,其實從根本來說,還是皇帝所領的主力爲一路,其餘兩路,只是配合而已,和當年的分兵五路,多少還是有區別的。

他們這些人,並不知道滿清那邊的實際情況,而崇禎皇帝心中的打算,也基本未對別人說過,因此,他們衡量了一番之後,紛紛大喜,全都大聲表態以聖命是從。

感謝希望天庭的打賞!

1046 一句話的作用1138 聊天羣的另外一個作用1259 朕付出的代價會很高88 年輕毛躁的性子沒變538 沒有穩重老臣的勸諫啊172 主線任務之二956 都是那該死的漢狗605 消息89 發號施令443 最堅實的依靠(第三更)934 氣勢(第三更)675 比試541 一隻虎的提醒840 大黑山之戰(第四更)1027 閹了唐王爲奴1288 迴歸1154 猜對了753 決戰1065 豪格的決定1221 改主意了577 以後是爲國而戰麼(爲舵主加更)1233 少小離家老大回562 文武之辯1220 曬就一個字744 靜觀其變(第三更)763 五年平遼465 火燒連營176 京營初整頓730 驚聞1054 君父225 自上而下的時尚701 收網(第五更)1319 崩潰1299 絕望1130 大侖山慘案313 優越感(第三更)648 勝利凝聚人心(第五更)596 爲何而戰(第五更)145 利用資源1047 你就繼續裝1077 王師北定遼東日597 不同待遇203 大明之驃騎將軍32 成了一個笑話117 閔洪學982 兩個吐血1324 風雨欲來1226 老朽撞死在這裡762 此戰禍根926 不可能事事都圓滿463 李芝奇的自信461 大陣勢收割456 中丞大人萬歲思密達105 下巴掉到了地上468 鞍山驛堡(第三更)945 運籌帷幄1084 凱旋141 大敗993 神兵天降6 平臺召對415 沒得選144 錢不是那麼好拿的106 你全家都是送死的197 入城690 患得患失(第四更)742 密謀1311 舉國之力應對327 鬼畫符98 此乃何物928 一面倒878 絕對不能姑息1011 男兒大丈夫就當如此1329 滅了他們1233 少小離家老大回345 榜樣2 垃圾系統1259 朕付出的代價會很高959 蹂躪範府1115 朝中有嚴嵩796 遠交近攻825 皇帝背書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1079 榮耀11 太祖太宗之才176 京營初整頓459 撤退的話難說啊1022 崇禎兒子的悲哀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1090 怎麼辦?5 興奮了306 誘餌1103 濠鏡澳夷亂1155 願望成真(加更)1134 趁火打劫224 關鍵所在7 皇帝發飆1124 相愛相殺442 我們沒有被遺棄309 登萊巡撫?298 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