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 鹽政

“陛下,開海所得稅賦確實出人意料,且預計今年的收入會比去年多不少。”溫體仁在開會軍議之後,在文華殿面見崇禎皇帝,雙手捧着一本奏章奏道,“微臣已整理出鹽稅統計的情況,如果能打掉私鹽的話,朝廷至少能多增一倍的鹽稅。然情況有點複雜,請陛下過目!”

輪值太監高時月一見,便走過去雙手接過奏章,轉呈給崇禎皇帝。

溫體仁手中沒有了奏章,眼睛看着崇禎皇帝,又馬上奏道:“販賣私鹽者,有亡命之徒,有正經鹽商,還有王公勳貴,官員豪強等等,朝廷想禁絕私鹽,難度非常大!不過不管如何困難,微臣都有決心把鹽稅都收上來……”

鹽稅對於大明朝來說,是國庫最大的財賦來源之一。如果能翻倍的話,那金額絕對不可小覷。溫體仁當年在朝議所說,要仿宋制增加財賦收入的舉措之一,就是要革新鹽稅,如今,就是他實踐當初當選爲首輔的承諾了。

崇禎皇帝聽到這裡時,看了他一眼,並沒有說話,而後就拿起高時月呈上來的奏章,翻開看了起來。

“這鹽稅革新乃是朝廷之大事!”溫體仁還在繼續說道,“且鹽稅革新損及無數人的既得利益,比起前兩年開海禁,猶有過之。微臣已經做好準備,直面這些人的反對,微臣無所畏懼!”

畢竟開海這種事情,主要是影響大明東南沿海,最多是到江南。而鹽稅革新,卻涉及到了整個帝國,無論南北,東西,全都有既得利益者被影響到,他們要是鬧起事反撲起來,確實不是開海時候能比。

溫體仁說到這裡時,看到崇禎皇帝擡起頭來看着自己,他便嚴肅了臉,正色說道:“如今微臣正準備對鹽稅這塊開始動手,陛下卻要御駕親征。微臣實在有點擔心,沒有陛下坐鎮京師,這鹽稅革新恐怕得往後推遲,事情久了,走漏了風聲,怕是會有不少變故。”

溫體仁一直在爲鹽稅革新這事忙碌,如今正到了差不多的時候,原本他想着奏明皇上,可以動手革新鹽稅了。結果皇帝卻突然提前開始了御駕親征遼東的事情,一下破壞了他的打算。因此,他纔在軍議結束之後,就這事專門來找崇禎皇帝要個說法了。

內閣人多口雜,就算有保密條例,可鹽稅革新的事情,涉及到衆多人的利益。因此,這個事情不可能隱瞞太久。要是新政還沒實施,外面的都已經事先知道。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個搞不好,新政變成惡政,這結果就壞了。

崇禎皇帝此時已經看完奏章,聽溫體仁帶着點抱怨說完了話,便笑了笑,拿起奏章掂了掂後丟回御桌上後才問道:“溫卿總結鹽政之弊端倒也詳細,可以說,鹽政是深入大明骨髓的東西,方方面面,各色人等都有。一旦新政損害了這些人的利益,就算是朕,怕也得掂量掂量。”

說到這裡,他自嘲地笑了下後才道:“之前的時候,朕一直沒有就鹽稅一事催促溫卿,其實就是有不少擔心,如果新政實施不穩,反而引起大明內訌,無論黨爭或地方鬧事,都是朕不願看到的……”

溫體仁聽到這裡,不由得恍然大悟。原本他一直有點奇怪,開海的事情,皇上都三番兩次的詢問交代,可就這鹽稅方面,就沒提過,原來是皇上知道這事情輕重。

“……誠如溫卿所言,這食鹽涉及千家萬戶,鹽引更是被歷代先皇賞賜了不少出去,藩王宗室,世襲公侯等等,不要說溫卿了,就算是朕,也覺得很棘手,特別是朕剛登基才幾年。“崇禎皇帝說到這裡,忽然已經嚴肅了的臉,又微微一笑道,”不過等朕御駕親征,收復遼東之後,相信能震懾很多魑魅魍魎。誰要敢跳出來鬧事的,那時候,朕不介意讓朕的新軍大開殺戒……“

溫體仁聽到這裡,不由得有點凌然。皇上這話說到最後,帶着威嚴,帶着殺氣,語氣中更是顯得堅定。不過,等他回過神來後,立刻有點心喜了。

皇上的意思,他聽懂了。

崇禎皇帝臨時從藩王登基爲帝,沒有當過太子,就沒有太子府邸的舊人可用,也就是沒有自己的帝王班底。十七歲爲帝,在滿朝文武的眼中,也沒什麼威信。

雖然後來,掃除了魏忠賢,可溫體仁卻是明白,與其說是崇禎皇帝扳倒了魏忠賢,還不如說魏忠賢得勢的根基沒了的緣故。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皇帝,都能把魏忠賢趕下臺的。這個事情,只會讓文武百官口頭稱頌,真要心底佩服的,怕是沒有幾個。

不過到了後來,崇禎皇帝以身爲誘餌,最終逼建虜早早地退出了京畿之地,又乾坤獨斷,編練新軍,提拔盧象升,在對建虜的戰事中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還剿滅了流寇,劃河套爲大明版圖等等,這些事情,讓皇上的威勢與日俱增。如果換了一般的事情,估計皇上此時的威信,確實能震懾魑魅魍魎了。

可鹽稅不同,是真得涉及到了大明各色人等,就算是軍中,比如祖大壽,在朝中,比如各部尚書等等,說不定都有利益牽扯的。皇上畢竟不是開國皇帝,威信深入人心,屠刀舉起來就舉起來了。要是沒有什麼威信,也就是沒有自己從頭培養起來的親信,這屠刀舉起來,還不知道會落到誰身上去!

不過要如皇上所說,御駕親征,把從萬曆年間丟失的遼東土地都收復回來,把不可一世的建虜消滅掉,這個功績就大了,皇上之武功,雖然說比不上高祖成祖,可比其他先皇卻要強不知道多少。加上其他那些事蹟,皇上威勢必定如日中天。而且這種滅國之戰,皇上必定能提拔一大堆名正言順的大明新貴,有這些新貴支持,就算藩王宗室,世襲公侯,誰敢逆君之意?

想到這裡,溫體仁的眼睛便亮了!

崇禎皇帝注意到了他的這個變化,心中便微微一笑,知道溫體仁終於明白御駕親征的重要性了。如果只是像後世一般,威脅幾個廠衛頭目,然後就能讓人殺殺殺來立威的話,這皇帝也太好當了。

實際上,做皇帝絕對是天底下最難的一門學問。一個當不好,大明曆代先皇中有好幾個死得蹊蹺,就是一個例子了。對於涉及利益很大的事情,崇禎皇帝都是小心翼翼的。特別是對這鹽政。他更是決定在收復遼東之後再動手,那個時候把握才大。

這些念頭在崇禎皇帝的腦海中一閃而過,而後,就見他對溫體仁胸有成竹地笑着說道:“關於鹽政一事,朕心中已有決策,等朕御駕親征回來,便會實施新政,不用管各色人等的麻煩,一刀切,定能讓他們反對不得,又能讓大明百姓真正享受到新政之實惠,而國庫收入也會大增!”

溫體仁一聽這話,頓時一愣,隨後心中一萬個不信。要知道,他調查清楚鹽政的情況後,腦袋都痛得一團漿糊了。這情況實在太過複雜,既要實施新政來增加國庫收入,又要儘可能地減少革新之阻礙,說實話,他都很多個晚上想着這事失眠了。

可在崇禎皇帝這裡,他卻說能一刀切,會讓所有人反對不得,不但國庫收入會大增,還能讓大明百姓都能享受到新政的實惠,這……有這樣的法子麼?

溫體仁這麼想着,實在有點不敢相信,可他看着崇禎皇帝,又見他信心滿滿地樣子,不由得很是好奇,不知道皇上那老是有稀奇古怪地腦子裡,到底是想出了什麼樣的點子?

他自覺不可能有這樣的好辦法,就很想問下皇上,到底是什麼樣的新政有這麼多好處?

不過皇上沒說,該不會是這新政不能事先說出口,畢竟等陛下御駕親征歸來,還不知道要幾個月後了。如果事先泄露了消息,引起不好的變化就不好了。

這麼想着,溫體仁硬是憋住了自己的好奇之心,沒有追問出口。他當即躬身奏道:“既然陛下已有決斷,微臣便去準備御駕親征遼東諸事了。”

崇禎皇帝聽了,笑着點點頭,這樣纔好嘛!

等溫體仁走了之後,他便也離開了文華殿,分別去了兵仗局和軍器局,查看燧發槍和火炮的打造情況,還有火藥的配置,儲備情況。這些事情,他全都親自抽查過目。

崇禎皇帝雖然有聊天羣系統,疑是主角,可畢竟是御駕親征,事關自己的小命,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後勤方面的事情,絕對不容忽視。

京營那邊,第三批新軍主要是燧發槍兵和炮營,已經訓練得差不多。這日,新軍總教習茅元儀奉旨趕往武英殿見駕。

才見禮完畢,崇禎皇帝便微笑着問他道:“按計劃,第三批新軍明日便要進行考覈了吧?”

“回陛下,是明日考覈,達標者可與滿清一戰!”茅元儀一聽,連忙回奏道。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道:“好,那明日朕親自前去觀看考覈!”

茅元儀聽了,神情略微有點猶豫,看着皇帝似乎面帶微笑,便一咬牙奏道:“陛下,末將在京師久矣,再這樣子下去,身子骨都朽了。末將願領這批新軍出征遼東,以報君恩!”

聽着他訓練出來的新軍,贏得一次又一次的戰事。他明白建虜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要是再不去遼東建功立業的話,怕是以後沒有機會了。因此,趁着這個機會,他便向崇禎皇帝請戰了。

定於下個月的御駕親征事宜,這時候還沒傳開,崇禎皇帝自然明白茅元儀也不知道,便微微一笑道:“可以,茅卿準備下,下月初隨朕一起出發。”

茅元儀聽了先是一愣,隨後明白過來,皇上是決定下月初御駕親征遼東,自己能伴駕前往。頓時,他大喜,連忙應了下來。

隨着御駕親征準備工作的進行,他即將親征遼東的事情終於在京師傳開了。而後,暫代京營總戎祖大壽求見,和茅元儀一樣,提出了想隨駕出征遼東的要求。

對於祖大壽的這個要求,崇禎皇帝搖搖頭拒絕道:“朕這次沒打算帶走京營,祖卿乃是京營總戎,京師這邊也離開不得。”

意思很明白,祖大壽還得留守京師,這讓他很是失望,就提出辭去京營總戎一職,就算是爲小兵,也願意爲皇上征戰沙場。

然而,崇禎皇帝還是拒絕了。祖大壽嘛,留在京師就可以了。

讓崇禎皇帝沒想到的是,打發走了祖大壽之後,又有武將勳貴來請戰,一個個都是慷慨激昂地表態,要爲皇上,爲大明拋頭顱,灑熱血,奮勇殺敵,馬革裹屍而還。

這一下,崇禎皇帝就奇怪了。

想當年,建虜攻進京畿之地,包圍京師的時候,這些武將勳貴就沒幾個有今天這樣慷慨激昂地,甚至其中有不少勳貴,都不願意出人出錢,非得他動用了廠衛。就算這樣,有一些人還唆使周皇后的爹來搞事。如今怎麼一個個都變了性子,竟然如此地“武將不怕死”了?

如果說,勝利能影響人心,崇禎皇帝信。至少現在在遼東的大明將士,對上滿清兵卒的時候,心中已無半分害怕,不再有過去的恐懼之心。

可要說這勝利還能影響京師這些武將勳貴的勇敢之心,崇禎皇帝打死都不信。就這些在京師享受慣了的廢物,雖然有武將之名,卻連戰場都從未上過的武將,還馬革裹屍,簡直是笑話!

不過事實又擺在眼前,這些武將勳貴中,有好些個,是真得沒上過戰場。這些人中,不但有年過花甲的世襲爵爺,也有剛接了武將職位的半大小子,又或者聞名於京師煙花之地的紈絝。就這些人,怎麼都一個個地想往遼東戰場去湊?

看到崇禎皇帝有點迷惑的樣子,一直隨駕身邊的方正化便提醒了皇帝,有關這些武將勳貴的用意。

感謝紫箐玉蓉的打賞!

363 寧完我的機會1162 沒關係791 打賭525 天無絕人之路388 收兵圍城(第三更)597 不同待遇265 蛋糕做大再說1198 要想富先修路555 誰能想到1136 我的大明735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859 做有意義的事(第三更)816 絕望1040 有的放矢1181 首戰1249 歸國425 又遇佳人645 踩着盧象升的臉1297 針對大明的陰謀開始有了雛形524 亂象37 奴婢遵命175 滿桂和曹化淳的反應1116 明暗兩套201 按釘子310 吼哈1330 大明的敵人只有來自外太空64 明末黨爭,果然名不虛傳909 說客309 登萊巡撫?130 忠烈堂見1099 土司之議36 娶媳婦必須謹慎448 拔除東江這釘子256 禍不單行104 昌黎危急1053 將軍百戰死,朕呢?41 沽名釣譽63 料事如神1020 范文程的下場754 關鍵的土山(第三更)789 另類的清理土地兼併(第三更)537 推演預防(第三更)312 物資匱乏43 一起用膳766 惆悵1304 有天大的事253 悔之晚矣697 水師安排1009 出兵洞吾129 突如其來673 敵人的敵人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1201 倭國局勢1286 不滅建虜,不滅倭國誓不還(爲0886449加更)353 開海禁327 鬼畫符398 橫衝直撞204 瓦解關寧軍閥趨勢207 賜宴(第四更)442 我們沒有被遺棄132 士氣大振764 計劃(第三更)208 絕密對話(第五更)585 心事55 上頭有人心不慌189 大嘴巴412 冷血357 明末禁海的真正原因16 園嶠454 夜深人靜917 打入十八層地獄1323 農科伯699 我要發呆(第三更)152 糧價95 奴酋過來了909 說客119 知人善用475 鮮花插牛糞429 眼見爲實1141 只幹猴子208 絕密對話(第五更)1094 能不扯淡不?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636 營嘯(第四更)505 莽古爾泰完了(第四更)1241 榨59 老婆熱炕頭505 莽古爾泰完了(第四更)744 靜觀其變(第三更)448 拔除東江這釘子407 意氣風發766 惆悵247 拼着皇帝責罰也要你們體面182 晉商會議1031 皇上要看錄像1220 曬就一個字536 布和51 打蛇七寸980 黯然297 軍器制度革新(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