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

就在衆多伶俐人受到告誡趕緊乖乖地偃旗息鼓後沒幾天,兩道聖旨從宮中發出。

第一道是關於人事任免的。

禮部儀制司郎中郭太沿於公務接待中有失朝廷體面,貶爲遼寧行省松仁縣主簿,品級降爲從七品。

光祿寺大官署主事範德慶言辭失當,貶爲臺灣行省臺中縣主簿,品級降爲正八品。

太常寺少卿李顯明違法朝廷規矩,濫用權力謀私,貶爲鳳翔府蒼梧縣縣丞,品級降爲從七品。

上述三員自聖旨下發五日內交接公務後即刻上任,不得有誤。

這道聖旨剛一發出,朝野上下頓時一片沉寂,自此之後,再無任何官員參與到論戰之中,被貶官的三人則是如喪考妣。

所有人都意識到,皇帝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另一道聖旨則是讓形勢變得更加明朗起來。

皇明週報主編朱舜水賞禮部尚書銜,依舊擔任主編一職,品級擢爲正二品。

皇明週報副主編吳偉業賞禮部侍郎銜,品級擢爲從三品。

聖旨代表皇帝的態度,而此時這兩道聖旨寓意十分明顯,對於這些猴精的讀書人來講,這時候再不知進退就純屬自己找難堪了。

於是乎,這場持續了兩個多月的大論戰轉瞬間便偃旗息鼓,皇明週報的頭版也轉爲了原先那種實事性報道爲主,從南北各地趕到京師的文人名士也漸漸散去,京城百姓的生活也很快恢復了常態。

就在這場引發全大明關注的風波平息不久,又一個轟動整個京師的消息傳了出來:公主朱媺娖下嫁皇明週報採編錢穆,婚禮定於崇禎二十三年臘月十六日。

朱媺娖對錢穆的印象極佳。

相貌俊秀,文采斐然,善良正直,對弱者極富同情心,這些特質是錢穆在採訪聖源乳業時,被刻意觀察的有心人所一致公認的。

當然了,所謂的有心人是朱由檢安排的。

在獲悉錢穆這些優良品性後,朱由檢遂讓王承恩私下找到朱舜水和吳偉業,讓他二人從側面打探一下其對朱媺娖的認知度,以便確定是否將其定爲駙馬都尉的人選。

強扭的瓜不甜。

打小便對朱媺娖疼愛有加的朱由檢,可不想讓這個寶貝女兒重複歷代大明公主下嫁後的悲劇,在徵求過女兒意見後,這才定下了此事。

大明曆代公主的婚姻,大多選擇民間子弟貌美者爲婿,不許文武大臣子弟娶公主爲妻。所以公主出嫁,稱“下嫁”,其中即含恩賜之意;而民間子弟娶公主爲妻,則稱“尚公主”,其中也有高攀的意思。

而公主的婚姻,無論是選婚還是婚後的生活,大多掌握在太監、女官的手中,儘管貴爲金枝玉葉,她們的婚姻生活其實並不幸福,甚至連夫妻行房這種事,都要由公主的隨侍太監、女官決定。

此次皇帝親自爲女兒挑選夫婿之事,在歷朝歷代也是絕無僅有的,此舉儘管不合規矩,但宮裡誰也不敢有半句閒言碎語。

爲了避免女兒的私生活受到他人干預,朱由檢特意讓王承恩召集公主身邊所有隨侍人員訓話,嚴令所有人不得對公主婚後生活進行任何干涉,一切以公主心意爲準,若有違者,即刻杖斃。

事實上,以朱媺娖從小養成的寬容大氣的性格脾氣,能留在她身邊伺候的太監女官,無不是跟她相似的厚道性子,那些喜歡挑弄是非、擅權欺主的宮人,早就被她尋個藉口打發出宮,這一點,作爲父親的朱由檢也是知之甚詳,但本着預防萬一的原則,他還是讓王承恩出面做了嚴厲的警示。

在獲悉皇帝的意思後,朱舜水、吳偉業雖然頗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但二人也都是爲人父者,很快也理解了朱由檢的心意。

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他也是個父親,而且皇帝疼愛公主的事情在京城裡並不是新聞。

京城裡的官員百姓,誰不知道公主是皇帝的掌心肉?

據說,論起親厚來,皇帝待公主比對太子還要更加親近,再加上這位公主在民間有着“女菩薩”的美譽,所以京城百姓們對公主的婚姻大事也是格外的關注。

朱舜水和吳偉業也是從心裡對朱媺娖敬愛有加,尤其是錢穆那篇關於聖源乳業的詳細調研報告,也讓二人對這位大明公主更加的尊敬,所以在接到朱由檢的指示後,二人也是分外上心,都想着玉成此事,讓公主有個美滿的婚姻和家庭。

但兩人雖說都是能力出衆之輩,可從來沒有做媒的經驗,更沒想到這種專業媒婆之事會落到自己頭上。

兩人私下裡也是商議好幾次,想着儘量把此事處理的完美一些,不至於因爲魯莽和疏漏而給皇家丟了顏面。

對他倆來說,這件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有明以來,自太祖定下天家迎娶下嫁都要從民間挑選的規矩之後,公主的婚配問題便一直是讓人棘手之事,尤其是這一次,更加讓人頭疼。

因爲錢穆雖然現在還沒有品級,但以他的才能,將來的仕途絕不會差,這回要是尚公主,成了駙馬都尉,那就意味着與仕途絕緣,從此只能做個富貴閒人,僅此一點就讓人頭大無比。

不過,從品性能力外貌來說,錢穆的確是公主的佳偶,以他們的眼光來判斷,若是二人最終結爲連理,這段婚姻絕對能傳爲佳話。

該怎麼辦纔好呢?

要不要先寫信試探一下錢彥霖的態度?

朱舜水與錢彥霖也是故交,對這位久未謀面的老友甚是瞭解,知道他並不是那種注重繁文縟節之人,正是錢彥霖豪爽大氣的性格,才使得二人相交甚歡。錢穆尚公主,錢彥霖那裡應該不會有多大的阻礙。

那錢穆是什麼樣的心態呢?

只要他對仕途沒什麼大的野心,那這事就八九不離十,能成。

思來想去之後,吳偉業建議,直接對錢穆挑明此事,只要此事沒有外人知曉,就算不成,也不會讓天家沒了面子。

一直苦思無果的朱舜水最後也同意了這個辦法,並委託吳偉業出面承辦此事,並一再叮囑他,萬萬不可讓他人知道,吳偉業自是點頭應下,並於第二天邀約錢穆去自家做客,在席間當面坦率的說出此事。

令吳偉業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錢穆在聽到他的詢問後並沒有太過猶豫,反倒是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在聖源乳業生活了月餘時間裡,錢穆對朱媺娖的品性是發自內心的敬服,這位公主天馬行空的行爲和想法,非常符合自己的認知。

甚至可以說,朱媺娖主導下的聖源乳業,就是錢穆內心深處大同之世該有的樣子,如果能在大明全境全面推廣並實現,那纔是自己此生最想達成的願景。

當官雖然能造福一方,但諸多掣肘之下,耗時耗力之後,恐怕也是事與願違。

以自己嫉惡如仇的性格,想要在官場有一番大的作爲怕是不好辦。

而公主所掌控的各種資源,卻能讓他想造福更多蒼生的理想變得更加真實。

能與這位尊貴秀麗的奇女子結爲良緣,夫妻二人共同努力,利用各種渠道去達成自己的願景,此等天下美事何樂而不爲之?

於是,讓朱由檢一直擔心之事,終於有了一個讓他欣慰不已的結果。

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七章 皇莊3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