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

經過層層上報,青州府有關啓用府內人才接手淄河水庫工程,並於其中發明使用新型生產工具的奏報經通政司遞入內閣,與之同時到來的還有這種雙垛簍推車的圖紙,以及新舊推車在效率方面的數據對比。

順天府奉命,用經過按照圖紙打造的新型推車樣品與舊式推車進行試驗後,確認青州府奏報無誤,沒過幾天,內閣通令嘉獎的文書由京師發往青州府。

文書對青州府大膽使用專業人才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點名褒獎府州主官,並特意點出李建業的名字,對其勇於擔當的行舉給與了激勵,勉勵他再接再厲,在現有職位上再創佳績,工部也會安排水利專家適時前往工地進行巡視。

青州府官員猜的沒錯,現在工部都水司根本沒人了,幾乎所有水利專家全都在大明各地督建中,既然李家是水利世家,並且有組織水庫興建的先例,現在又有工部已經繪製好的施工圖紙,李家就起到一個專業監工的作用就可以。

受到內閣表彰的官員們個個情緒高昂,府衙倉房內的糧食物資供應更是加緊了對工地進行傾斜。

他們也未曾想到,因爲一個地方性水利工程,自己的名字居然能直達上聽,並且還是以這種較爲隆重的方式,這可是花錢也買不到的好事。

此舉意味着,只要不出較大的意外,將來淄河水庫順利竣工並投入使用,自己的位子很有可能會往上挪動一下了。

於是乎,在大人們的直接關照下,大批物資每天都在從青州府向淄州流動着,官倉銀幣也大把大把的撒出去,從民間採購各種施工所需的物料。

這一鉅額投資也極大的帶動了青州府及周邊地區相關產業的物資生產和流通。

嗅覺靈敏地商人們也逐漸向工地匯攏,把各種可能賣得出去的商品帶到了巨大的施工現場,一時之間,原本地處偏僻的水庫所在地成了淄州最熱鬧的所在。

由於萬餘青壯的工錢都是按天結算,很多家境不錯、手頭寬裕的民工便會在歇息之餘,順便從商人們的攤位上採買一些中意的貨物,這種消費也極大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不要忽視青壯們的消費能力。

朱由檢一直倡導的讓勞動者獲得更大收益的理念,在大明各地基本得到了落實,尤其是在官方投資的項目上。

工匠和力工的工錢按照工種不同而有所區分,低的每天大約五十個銅板,有手藝的工匠每天可以拿到一百到一百五十個銅錢,按滿月計算的話,可達三到四個銀幣之多,這可是相當高的的收入了,儘管並不是常年都有。

總體算來,單單這萬餘青壯勞力的工錢,每月就達到兩萬餘銀幣,這還不算免費供應的飯食,以及修建水庫所需要的各種原材料。

所以說,興修水利當然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投資也是相當巨大。

也就是現在的大明有錢了,要是在原先的歷史當中,就算只管飯食,青壯都是服徭役徵來的免費勞動力,也不是財政所能負擔得起的。

歷代執政者並不缺智慧,儘管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癥結所在,但幾乎無人能夠解得開財政匱乏這個死結。

王安石和張居正都嘗試過,遺憾的是最後還是失敗了。

朝廷缺錢少糧,哪有餘力去發展生產力。

而沒錢投入民生工程之中,在遇到長期自然災害時,因爲缺少水利工程的養育,從而導致田地旱澇不均,進而造成大面積減產絕收,以致災民遍地,最後無數人揭竿而起,嚴重打擊和動搖王朝的統治,甚至改朝換代。

制約華夏王朝壽命的根本問題就是錢糧。

豐衣足食的百姓是沒有興趣拿着性命去換取虛幻的榮華富貴的,只要不是將他們逼到沒有活路,但凡能吃得飽,能活下去,絕大部分百姓還是非常溫順的,腦袋掉了碗大的疤瘌,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豪言壯語,那得是餓紅了眼的人才喊的出來的。

李建業以及李氏家族的主要成員當然比府州主官們更加激動和興奮。

沒想到這次強行出頭的結果居然如此出人意料的好,尤其是李建業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舉動,竟然引來朝堂大佬們的關注,接下來只要好生努力,李家十有八九就能上升一個層次了。

爲了能夠不辜負朝廷的信任,更爲了家族的榮耀,李建業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在經過對上下游詳細的地形勘察後,李建業與幾位堂兄弟反覆商議多次,大膽的把原先工部主事繪製的水壩主體圖紙進行了大幅度修改,將主閘門向大壩偏東方向做了長距離移動,主溢洪道也順延之山體的最東面。

這樣一來,主閘門的閘體部分則會節省下大量材料,在不影響整個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更加省時省工省料,也使得主溢洪道的作用更加突出,使得大壩將來竣工蓄水後,即使上游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主閘門也不必輕易開啓,多餘的水量都可以從東側主溢洪道便可以泄出。

而溢洪道泄出的巨大水流,則會沿着下游堅石壘就的溝渠,在直泄數裡、動能大幅降低後,在沿着新整修的曲折蜿蜒的河道繼續流淌,並再次被數道分流的溝渠引爲灌溉田地之水。

因爲現在離大壩主體工程的完工還早的很,本着謹慎的原則,淄州以及青州府主官,將李建業繪製的新圖再次派人送往京師,以求萬無一失。

內閣接到青州府奏報後,立刻安排在京畿地帶督建水庫的都水司郎中對這份圖紙進行審覈,都水司郎中對這份改動過的圖紙讚不絕口,認爲李建業的水平已經可以進都水司效力了。

有了專業人士的認可,李建業的施工方案很順利的得到批准,而他的名字也再次被大佬們所關注。

最終,淄河水庫經過斷斷續續四年多的工期,與崇禎二十年春正是竣工並投入使用,並在一年後迎來了第一次大洪水的考驗,大壩巍然屹立,溢洪道分洪效果極其出色,有力地保障了下有數十萬畝良田的安全。

在淄河水庫極其配套水利工程順利運行兩年後,水庫下游的良田連年取得大豐收,原先旱時糧食大面積減產、澇時大面積絕收的狀況一去不不復返,數十萬百姓的糧食和生命財產得到了有效保障。

青州府以及淄州主官們因此相繼獲得擢升,李建業因爲功勞卓著,在朱由檢的授意下,被破格擢升爲從六品淄州知州。

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