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

靖海侯府的大管家鄭七攜帶着自家侯爺寫給田川昱皇的親筆信,乘坐鄭家商船,經過數天的航程後抵達九州島港口城市長崎,上岸之後,鄭七一行在鄭家設在當地的商鋪中歇息一晚,於第二天啓程趕赴平戶藩,前往拜見平戶藩大名松潘氏。

鄭芝龍當年在倭國白手起家,最後成爲東方洋麪的海上霸主,多年經營下來,所以他在九州有着深厚地人脈和較高的聲望,與九州一些實力並不很強的大名之間有着不錯的交往,這其中尤以平戶藩大名松潘氏爲最。

現在鄭芝龍已經成爲大明頂尖勳貴,在九州島的名氣和影響力比從前更甚,掛着鄭家認旗的商船在九州各個港口仍舊是無人上前查驗。

一直給鄭家打理外交事務的鄭七因爲經常往來大明和九州島之間,所以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在沒有經過任何查驗的情況下,鄭七一行順利抵達平戶藩,並於次日拜會了當代平戶藩大名松潘次郎,給這位垂垂老矣的大名送上了一份厚禮。

在禮節性的會面結束之後,鄭七應邀去往田川昱皇家裡做客。宴飲當兒,鄭七就德川幕府至今沒有給大明朝廷回覆藩屬國條例相關消息一事,試探性的發起了詢問。

雖說鄭七名義上只是鄭芝龍的管家,但田川昱皇可沒有絲毫輕視他的心思。

田川昱皇對鄭芝龍發跡史最清楚不過,知道鄭七在其中是出了大力地,這次既是突然蒞臨九州島,那就說明鄭七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鄭芝龍本人,甚至是大明朝廷的意思。

“七郎,你也知道,九州島實力最爲強勁的大名是島津家,我們松潘氏只能排在中游位置,所以,儘管家主對幕府有所不滿,但卻無可奈何。

以我與一官的關係,七郎有事不妨直說,不必拐彎抹角試探與我,要不然就太過生分了!”

田川昱皇抿了一口清酒後揮了揮手,兩名歌舞伎和幾名樂手彎腰鞠躬後倒退着離去,屋內只剩下了田川昱皇和鄭七兩人。

“翁丈說的是,適才的確是鄭七的不是!

許是跟着侯爺與大明朝官打交道次數太多之故,鄭七無意間將大明朝官的舉止做派學了少許,倒教翁丈見笑了!”

鄭七衝着田川昱皇抱拳拱手行了一禮後笑着解釋了一句,隨後接着開口道:“實不相瞞,侯爺此次派了鄭七前來九州,所爲只有一事!”

說到這裡,鄭七轉頭四下觀瞧,田川昱皇笑道:“有話直講便是,我早就吩咐過,周邊並無他人!”

跪坐着的鄭七點頭後,身子前傾,目視田川昱皇壓低了聲音:“侯爺讓我問翁丈一句話:翁丈是否還自認爲華夏之人?

是,那接下來還有後續;否,此次就當侯爺打發鄭七來看望翁丈便了!”

田川昱皇聞言一愣,隨後他並未立即回答鄭七的問題,而是手捋鬍鬚思考了起來,鄭七也沒有出言催促,而是拿起筷箸,夾起矮几上的菜餚品嚐了起來。

“老朽自福建移居九州已歷近四十載,家鄉至今仍有不少親朋故舊,閩南方言在老朽聽來,仍舊是親切無比!

七郎,那我問你一句,華夏與大明有何區別?

大明既華夏否?是一官要你相詢,還是大明朝廷有此一問?”

田川昱皇的問題很明確:是不是承認自己是華夏子民,就代表是大明子民,這話是不是大明朝廷讓你問的。

鄭七放下筷箸,衝着田川昱皇再次抱拳:“翁丈不愧是見識過人!不錯,鄭七適才所問,確乃朝廷的意思!”

田川昱皇再次低頭陷入沉默之中,鄭七態度恭謹地跪坐不動。

論輩分,田川昱皇算是鄭芝龍的岳丈,所以鄭七一口一個翁丈喊着,其實田川昱皇今年也就剛過五旬的年紀,無論身體還是精神狀態都是相當之好。

“七郎,若是老朽承認實爲華夏、抑或是大明子民,那又有何用呢?”

半晌之後,田川昱皇擡頭盯視面前的鄭七,神情端肅地問道。

“如此說來,翁丈是認可了自家乃大明子民之身份?

那鄭七便實言相告!

若是翁丈自認此身份,大明朝廷願助翁丈成爲九州之主!”

鄭七看到田川昱皇仍在猶豫之中,索性將此行的目的直截了當的講了出來,田川昱皇聞言頓時目瞪口呆。

“翁丈,先前朝廷下發藩屬國條例相關文書給諸國,除卻交趾與日本國之外,其餘諸如暹羅、占城、呂宋、渤泥等等,盡皆熱切響應。

日本國幕府雖無迴音,但也並無明確拒絕此事,所以朝廷還未確定如何應對。

而交趾則是直接回絕了朝廷,此舉惹得聖上龍顏大怒,現下已是徵發大兵,由廣西進剿交趾,不誇張的說,此次交趾已是在劫難逃!

而日本在國朝初立時,被太祖列入不徵之國,故此,聖上及閣老重臣,對幕府態度曖昧一事雖是有所不滿,但由於未能就征討之事達成一致,所以到底對日本國採取何種策略並不明確。

但是,翁丈,依着皇明如日中天之國勢,掃蕩流賊、建虜、北奴、紅夷之勇力,怕是不會隱忍太久!

我家侯爺有幸參與軍國大事策略制定當中,曾於聖上面前提及翁丈之名及來歷,並建言聖上,何不以翁丈此等原籍大明人氏,或是心向大明、仰慕華夏文明之輩,取代現今幕府,承認世代永爲大明藩屬,那樣既免了兵災,又達成聖上之心願,豈不是兩全其美之策?

翁丈,您老已是屈居人下數十載,我聽說平戶藩大名下任承繼者,對翁丈獨掌平戶藩財權極爲不滿,揚言即位後便要削多翁丈之權,若真有那一天,翁丈該如何自處?”

鄭七可是從小跟鄭芝龍一起長大的玩伴,也是鄭芝龍極爲信賴的手下,耳濡目染的薰陶下,將鄭家最爲擅長的遊說手段學了個八九不離十,這番添油加醋、連真帶假的忽悠下,從震驚中清醒過來的田川昱皇也不由得微微心動。

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十五章 譁變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