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

隨着大明朝廷免除高平、同登兩府三年賦稅通告傳播開來,當地原交趾民衆各種負面情緒暫時有所收斂,隨後,在當地老百姓帶着排斥、不滿、憤怒、疑慮的目光注視下,首批大明移民拖家帶口進駐了他們的家鄉,並隨即按照早就制訂好一千人爲一村的計劃,在跟過來的大明官吏帶領下忙碌起來。

蕩虜營一萬人被黃震分成了四部,一部三千人在鄭氏掌控之地通往高平、同登唯一一條大道上紮營駐守,防備鄭氏集團不知道何時發起的反撲;另兩部分別駐守城內以防不測,還有一部分被分成若干小隊,保護大明移民修房建屋、打井屯田。

爲使蕩虜營官兵更加用心,第一批遷過來的廣西移民,基本上都是蕩虜營將士的家眷,李懷普此舉也是效仿當年太祖推行的衛所制,以此來擊發士卒們守土之責,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李懷普這條策略效果不錯,不論是蕩虜營官兵還是起家眷,在日常勞作中都是盡心盡力,把安置點當做新的家鄉來對待。

與山地太多、耕地既少又貧瘠、數年來一直乾旱少雨的廣西原籍相比,現在的田地寬滿肥沃,大小河流水量充沛,用來種植稻米最合適不過。在每家每一丁口分到五畝口分田後,移民們頓時忘記了鄉愁的滋味,轉而全身心投入到了新家的建設之中。

爲了讓移民能夠在當地迅速站穩腳跟,大明朝廷早就做好了充足準備,在李懷普接任巡撫一職後,大批農具、種子、口糧、耕牛、藥材、食鹽等等生活必需品被四海商行日夜不停地運送到廣西巡撫衙門官倉,然後由官府按照預備遷移的人口數量進行調撥,跟隨首批一萬多移民來到交趾的,便是按照事先測算好的配給物資。

當看到大明移民們使用着各種鐵製農具開始耕種後,交趾當地人都是既羨又妒。

交趾太窮了,並且礦產資源以及冶煉手段都十分匱乏。

當地農戶日常勞作所用基本以木製爲主,只有當地大戶家佃農纔會使用些許質量低劣的鐵製農具,由於缺乏先進的種植方式和工具,當地糧食畝產量平均也就七八斗的樣子,與現在大明平均一石多的畝產量相比,差距還是不小的。

得虧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不用精耕細作便能每年收穫三季糧食,加上各種可供飽腹的果樹遍地都是,所以交趾人從來沒有餓肚子的感受。

但畢竟都是世世代代莊戶人家出身,都懂得鐵製農具和畜力代耕的好處,所以當大明移民們開始開荒種田時,不少當地人都偷偷摸摸站在遠處觀瞧。看到移民們所用的鐵製犁頭,在肥沃的田地裡犁出一道道深深地田溝時,交趾人心裡既嫉恨着這些外來戶,又多多少少期盼着,新官府能夠開開恩,也讓他們早日用上這種上好的農具。

在這個家國民族概念尚未形成的時代,就連大多數大明民衆都對改朝換代無感,更別說這些思想愚頑落後的交趾人。

鄭氏家族長久以來對他們盤剝苛虐,每家每戶都是感同身受,大明朝廷把鄭氏趕跑,對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講,也不過是換了個“老爺”而已,並且,新“老爺”貌似比原先的要強不少,至少講明瞭免除三年賦稅,不過,到底會不會作數,還要看幾個月後莊稼成熟時了。

不管是大明境內還是境外,移民與原住民之間發生衝突總是不可避免的。

雙方在語言、習俗、生活習慣、爭奪某項資源等方向都存在很多差異,而這些差別會導致各方因某件小事而爆發激烈衝突,這也是李懷普將蕩虜營將士家眷定爲首批移民的目的。

李懷普心裡清楚,異地遷移安置,要是移民太過老實,遇到蠻橫的原住民,被欺負是肯定的,而朝廷往交趾移民的目的不僅僅是要開疆拓土,更重要的是讓原本維持溫飽都勉強的大明移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而要想達成目標,在爭奪資源過程中,移民就必須要強硬起來。

廣西自古民風彪悍,狼土兵更是最具代表性的,而且他們這種以宗族爲核心聚居人羣,遇事不管對錯,總是會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果然不出李懷普所料,在接下來兩個月時間裡,大明移民與交趾本地人之間因爲各種日常瑣碎之事,爆發了大小數十起衝突,但在以二十人爲一小隊的狼土兵強力干預下,這數十起衝突事件都以大明移民獲勝告終,期間共造成交趾當地人百餘人受傷,最終傷重不治者有八人之多,而大明移民只有十幾人受輕傷。

蕩虜營負責護衛移民的小隊士卒,在不斷爆發的衝突中使用了除火器之外的冷兵器。儘管交趾人也是彪悍成性,但利刃面前毫無還手之力,要不是大明士卒事前得到“不準造成太多殺傷”的命令,最後可就不是百餘交趾人傷亡的結果了。

在最後如何處置這些事件上,李懷普採取了出人意料的措施。

對於沒有參與到這些衝突中去的交趾人,李懷普下令每家給與一兩銀幣的獎賞,而對於衝突事件中的帶頭者,其家產沒收,除卻老弱婦孺外,其餘人等只要活着,全部發到俘虜營中服勞役五年。

李懷普用此舉向交趾人表明,只有溫順之人才會有肉吃,但有不服者,這些人的下場就是前例。

兩個月下來,血淋淋的場面與沉甸甸的銀幣形成了鮮明地對比,在經過口口相傳之後,自第三個月起,衝突之事再無發生。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眼見得棍棒抵不過刀槍,而站在一邊瞧熱鬧的人卻得到了重賞,那誰還會去自討苦吃?

移民交趾相關事宜就在這一系列瑣碎之事中,日趨平穩地進行着,等到第一批移民穩定下來之後,後續大規模移民工作也會持續展開。

與此同時,與大明隔海相望的倭國國內也呈現了動盪之兆,大明內閣制訂的驅虎吞狼之策終於初見成效。

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八十章 困難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一百章 心安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九十章 平息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