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

在西班牙使團到訪後的第三天,被朱由檢面授機宜的鄭芝鳳代表大明朝廷,與使團舉行了會談,在經過三次協商之後,雙方達成了相關協議,隨後皇明週報對有關內容進行了報道。

西班牙使團代表西班牙政府,承認兩次戰敗的事實(不承認也不行),宣佈放棄在呂宋的利益,以後也不再尋求奪回,並明確表示尊重大明成爲呂宋宗主國;西班牙願意賠償十萬金幣給大明,接受大明銀幣在本國市場流通。

大明將釋放被俘的西班牙士兵,並向西班牙有償提供適當的軍備;大明所有商品在西班牙將不會被徵收關稅,西班牙歡迎大明商品在歐洲銷售,並將會採取具體行動加大采購力度。

幾千名西班牙俘虜將會結束長達一年多的勞工生涯,分批乘船回國,十萬金幣算是贖身費吧。

朱由檢希望這些俘虜回國之後,能夠迅速投入到抗擊奧斯曼帝國的戰事之中,儘量阻止落後頑固體制對正在進化體制的侵略。

通過鄭芝鳳有意無意中的話風,西班牙人得知了葡萄牙人從大明採購軍械一事,本來並沒有打算從大明採購軍械的西班牙使團成員,在經過連夜的緊急磋商後,在第二次會談時,臨時加上了購買軍械的條款。

西葡兩國軍隊之間也是摩擦不斷,這次葡萄牙人使用了大明的軍械,居然能侵佔西班牙本土,這說明大明軍械的質量還是有這某些優勢的,否則國力並不強盛的葡萄牙人也不會捨得花錢購買。

現在西班牙方面已經知道,西班牙引以爲傲的大方陣之所以連續敗給大明官軍,就是因爲在軍械威力上的巨大差距,儘管使團成員也明白,大明不會把最先進的軍械出售給他們,但在驗看過大明官軍替換下來的火銃後,西班牙人覺着,這樣的火器和彈藥確實要比本國軍隊使用的重火槍要強出不少。

在完成了相應的程序後,西班牙使團留下足額錢款,帶着採購的軍械離開京師去往了馬尼拉,陪同前往的還有大明兵部相關人員。

隨後,朱由檢下旨,加大舊式火銃彈藥的生產力度,準備歐洲客戶的再次登門。

奧斯曼、葡萄牙、西班牙,這三國之間的戰爭一旦開始,那肯定不會在一年半載的時間內結束,在嚐到了大明火器的甜頭後,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肯定還會再次前來採購,並且金額也會隨之加大。

這無形之中,大明的出口商品中又多了一項利潤豐厚的產業,等到將來研發出後裝火槍後,威力縮小版的米涅槍又可以大量銷售了。

後世都說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其實歐洲又何嘗不是呢?

就拿現在來講,英荷兩國之間的海上大戰已經拉開序幕,葡萄牙、西班牙、奧斯曼三國之間也面臨着激烈的衝突,只要奧斯曼對西班牙動手,那麼不甘寂寞的沙俄很可能會趁虛而入,從背後捅奧斯曼一刀,至於法國會不會被捲進這一系列的戰爭中去,那就全看它的利益所在了。

只要西班牙人給出足夠的實惠,本來就因信仰不同而互相仇視的奧法兩國,很可能會加入這場混戰當中,有了葡西兩國珠玉在前,到時候大明的軍械說不定就成爲了大家的哄搶對象,這對擴大大明的影響力、提高大明的世界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由檢本心是不希望歐洲戰亂不停的,因爲戰亂意味着經濟的停滯,會直接影響到大明商品的對外銷售渠道和市場,耽誤他讓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的計劃。

但現在看,依着這羣歐洲人的尿性,都是恨不得把對方的狗腦子打出來纔算完,對這些野蠻人來說,武力是解決爭端最好的方式,直到最後有一方服軟,或者雙方打不動了,那纔是坐下來談判的時候。

朱由檢希望大明能夠更加強大一些,到時可以憑藉超強的實力,充當交戰各國的調停者,要是有人不服調停,那就邀集其他願意被調停者,將其打到服爲止。

要想擁有超強實力,領先世界的科技人才和成果是最爲重要的。

就拿現在來說,如果大明造出蒸汽動力的鐵甲艦船,那橫掃全球沒有任何問題,英國荷蘭兩個海洋強國的海軍加起來也白搭。

自從朱由檢提出了蒸汽機的概念後,立刻引起了宋應星、狄卡等人濃厚地興趣,兩位科學大牛已經帶着自己的學生開始了專項研究。

爲此,朱由檢特意下旨,之內帑中劃撥三十萬銀幣,專門用於這項跨時代黑科技的研究中,並在聖旨中強調,只要蒸汽機研製成功,所有參與者將會獲得史無前例的重賞,甚至有可能是爵位襲封。

雖說蒸汽機的研發工作到現在還沒有什麼大的進展,但朱由檢並沒有派人催促。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過程,量變到質變,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實現的,尤其是這種劃時代的產物,需要足夠的耐心、巨大的投入、充足的專業人才,只要具備這些基本條件,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現在大明財政支出的大頭主要集中在基建、軍費、民生改善等幾方面,軍費及相關聯的支出,每年大約在四百萬到六百萬兩左右。基建支出略低,每年大約在三百萬兩左右,其實論起產生的效益來說,這三百萬兩所帶動和產生的隱形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另一個支出大項就是民生方面。

在這次孫成事件之後,朱由檢下旨,各地府州縣都要建立養濟院,規模視各地情況而定,各地官府要進行全面排查,對轄區內所有鰥寡孤獨廢疾者做到應收盡收,力爭使每一名附和條件者都能入駐養濟院,養濟院開支全部由太倉負責劃撥,年底時地方官府以及當地四海商行負責審計賬目明細。

而與孫成家相似情況的家庭,經覈實後,地方官府要對其進行長期救助和幫扶,爲這樣的家庭提供公益性崗位,不致使其處在孤苦無助的狀態,此項工作的成績將列爲官吏升遷的考覈範圍之內,凡懈怠瀆職者,一律就地開革。

如果不能讓天下的民衆享受到美好和幸福,那就算江山再大、錢財再多,這個皇帝做的也是沒有任何趣味。

養濟院的花費,每年大約在百萬兩左右,如果再算上新增加的救助資金的話,民生改善方面總計會有二百萬兩左右,加上基建、軍費,三項大額支出相加,大約是一千萬兩上下,與這三大項相比,其他的支出都算小錢了。

崇禎十七年,太倉收入折銀總計爲兩千一百萬兩左右,這其中農業稅賦所佔比例降爲六成,工商業稅收一下子漲到了四成,這說明大明財政正在逐步擺脫對農業的依賴,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趨勢和變化。

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十六章 平叛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十五章 譁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十章 商路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