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

崇禎十六年四月,曹文昭率一萬五千步卒以及一萬輜重營、五萬余男女農戶,攜帶海量的糧草物資,沿河西走廊向西,過敦煌後出玉門關,沿絲綢之路商道向西挺進。

曹變蛟率一萬騎兵出玉門關後先向北然後再往西,直奔大唐安西四鎮之一的龜茲;而羅世芳則率一萬騎兵先向南出陽關,之後折向西邊,目標直指同爲安西四鎮的鄯善。

此舉昭示着,自盛唐之後,漢人朝廷的軍隊首次進入華夏西域之境。

曹變蛟部會在攻擊龜茲後繼續向西,跨越蔥嶺後佔據疏勒。

羅世芳部蕩平鄯善周邊的各路力量後繼續西向收復于闐。

曹文昭的中路大軍以及移民,將會承擔起兩翼騎兵的補給和接應任務,並在局勢穩定後擇地開展移民安置工作。

朱由檢給曹文昭的旨意中提到,要團結廣大西域地區心向漢人的一切民族,堅決剿滅一切不服王化的武裝力量,要讓西域儘早成爲安定祥和之地。

在明軍掃蕩並完全控制住西域之後,十年之內,朝廷還將向新疆行省移民五十萬人,這些人口將會以婦人爲主,以此解決官軍就地屯駐後的繁衍問題。

朱由檢並不排斥好反對官軍與當地各民族的婦人通婚,但未來漢人在當地佔據人數上壓倒性的優勢這一點是不能更改的,這是爲了不給後代留下隱患而不得不採取的措施。

大明之所以在立國之初國力最爲強盛時沒有控制西域,除了這塊廣袤的地域太過貧瘠、人口太過稀少、交通太過不便之外,還有一個最爲重要的因素--------自南宋起,華夏文明的重心逐漸南移,加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陸上絲綢之路被異族輪番破壞後,整個西域地區已經無利可圖,所以,太祖和成祖並沒有把西域作爲重點經營地區,明初設置的安西七衛也只是派遣了少量駐軍,明中期之後便逐漸消亡。

強漢當初設置西域都護府也是因爲自張騫出使西域各國,打通了與西域三十幾個大小國家的貿易通道,出於保護和管理這條貿易通道的原因。

西域都護府轄下各國都臣服與大漢名下,但各國享有充分的自治權,只是各國國主必須要經過大漢朝廷的認可才能上位,否則將會遭到無情的打擊。

也就是說,大漢對西域採用的是羈縻政策,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徹底統治這塊區域,後來的大唐也是如此。

而朱由檢要做的則是前無古人之事,他要將這片異常廣闊的區域真正納入華夏的領土範圍之內,並且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耗費大量的人財物力,將這裡打造成堅固度堡壘,防範將來極有可能來自西方陸路的敵人。

依照這個時代的條件,想要將氣候惡劣的西北地區經營好,至少要付出數代甚至十幾代人的努力,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百年大計,制訂相關策略時,需要根據當地反饋回來的實際情況進行鍼對性的部署,儘量減少因策略失當給地方官府和民衆帶來的諸多不便和損失。

提到自然環境,朱由檢不由得想起前些時日送入宮裡的一些地方官上呈的題本。

這些題本來自於河南和陝西北部一些府縣的主官,在本子中,他們提到了同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的轄區內,有些地方的環境正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發生着變化,其中尤以陝北延安府下轄的延長縣、清澗縣、延川縣、米脂縣等地最爲明顯。

自崇禎九年開始實施的陝北一帶災民西遷平涼府、臨洮府,南遷西安府的計劃以來,截止到崇禎十年底爲止,受小冰河氣候影響最爲嚴重的陝北一帶已是十室九空,除了每個縣城還有幾萬住戶之外,幾乎所有鄉下的農戶都在地方官府的組織下遷移到上述各府乞活。

正是因爲大量的人口離開這片地區,從崇禎十一年至今六年的時間裡,陝北一帶的旱情減輕了很多,每年的降雨量也在逐漸增多,原本光禿禿的黃土高原竟然有被植被覆蓋的樣子,而隨之衍生出來的就是,許多早已乾涸斷流的河流陸陸續續出現複流的現象,水源正是來自於山中原上。

看過這些內容相似的題本後,朱由檢馬上聯想到後世時看過的一個短片,那個片子就是以假設地球上的人類全部消亡後,自然環境發生的變化爲主題,提示人們愛護環境,保護這顆藍色的星球的。

而這部片子中所展示的模擬情景,正好與那些題本內容完全吻合:大自然已經開啓了自我修復功能,已經惡化的自然環境正在慢慢恢復,照此情形發展下去,再過十年,原先的重災區不說恢復如初,但至少具備了可以讓人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

這種局面的出現讓朱由檢感到欣喜不已。

沒想到自己被逼無奈之下采取的相關措施,竟然無意中觸碰到了大自然的某個開關,讓本來持續惡化的環境有了轉好的趨勢,這種意外之喜讓他的心情瞬間變得愉悅起來。

這與後世施行的退耕還林有着異曲同工之處,看來這種策略有必要繼續推行下去,直至西北的環境得以徹底恢復爲止。

以大明現在的人口來看的話,單單本土就還有大量的耕地沒有開墾出來,尤其是後世的幾大糧食基地------河南、東北、山東等地,目前都因爲人口缺失或是天災不斷而導致大量土地閒置,更兼還有東南亞一帶的糧食補充,所以只需要集中開發耕地就可以了,環境正在恢復的地區暫時沒必要進行移民回遷,等將來人口多了再說不遲。

崇禎十六年十月,就在李自成所部四千餘人正在鄯善以西平原與土爾扈特部、畏兀兒部六千餘人交戰,雙方殺得難解難分之時,在吉爾吉特部嚮導的引領下,曹變蛟率部突然殺出,一萬騎兵如同一股滔天的洪峰一般,將混戰中的三部人馬衝擊得七零八落。

李自成憑藉着戰場上養成的敏銳嗅覺,在關鍵時刻,帶着劉宗敏、劉芳亮、郝搖旗、黨守素等十八騎迅速逃離戰場。

按照出塞後與官軍的十餘次交戰經驗判斷,李自成想當然的認爲,自己這次依舊可以逃出生天,在尋得地方休養生息之後,捲土重來還是希望非常大的,因爲官軍每次在戰勝後都不會再進行追擊。

官軍數年來有意識的縱容,給李自成造成了錯覺,數次在最關鍵時刻的死裡逃生,讓他誤以爲自己是被上天護佑的,只要堅持下去,他肯定會率領弟兄們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曹變蛟親自帶五十名親兵對這一小股逃兵窮追不捨。

因爲他早就對李自成寬檐氈帽的形象熟悉無比,就算李自成果斷下令親兵丟掉“李”字認旗也毫無作用。

經過兩天兩夜不間斷的逃亡與追逐,曹變蛟馬槊連挑郝搖旗、劉芳亮、黨守素三員流賊大將,自恃武藝高強的劉宗敏也被其一槊拍落馬下,並最終與李自成一同被擒獲,隨後這兩名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被解往了京師。

至此,原本歷史中覆滅大明的反賊力量終於被掃蕩一空,與此同時,由三十多艘炮艦和商船組成的西班牙艦隊,搭載着一萬五千名西班牙陸軍也抵達了馬尼拉外海。

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三百章 證據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八章 皇莊4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二章 駱養性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十五章 譁變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