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

崇禎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華夏農曆甲申之年,也是數百年後,無數國人提起時仍舊憂憤不平的一年,但是一切都已改變。

大明北海艦隊所部八千人,於崇禎十六年十月十六日,和登陸馬尼拉的一萬餘西班牙精銳發生激戰,最終憑藉武器代差帶來的巨大優勢,以極小的的代價,殲滅西班牙陸軍三千餘人,擊斃西班牙陸軍少將德爾加多以下將官上百人,俘虜五千餘人,僅有數千名西班牙陸軍士兵在艦隊炮火的掩護下逃回船上。

而就在西班牙海軍混編艦隊數十艘戰船拔錨倉皇而逃時,隱藏在蘇比克灣的大明北海和南海兩支艦隊百餘艘各型戰艦已經悄然抵達馬尼拉灣外海,並隨即對西班牙海軍編隊展開了猛攻。

北海艦隊旗艦“崑崙艦”在提督劉國能的指揮下,在“補天艦”“裂天艦”,以及南海艦隊數艘主力戰艦的護航下,率先衝入西班牙海軍編隊陣中,戰艦上各種型號的八十門火炮展現出了強大的威力,在面對西班牙舊式戰艦時,猶如虎入羊羣一般形成碾壓之勢,一舉擊沉三艘西班牙主力戰艦,重創兩艘,“崑崙艦”自身卻受創甚微。

在“崑崙艦”這艘海上巨無霸的橫衝直撞下,本就士氣大沮的西班牙艦隊頓時被衝的七零八散,“補天艦”、“裂天艦”以及南海艦隊的數艘主力戰艦也乘勢發威,對火力配置相對弱小的運兵船進行了兇狠的打擊,其他的縱火船、跳幫船也一個個大顯身手,以痛打落水狗的姿態,在混戰中瞅準時機集火打擊只想着逃命的西班牙戰船。

陸地上的大戰僅用了兩個多時辰便早早結束,而海上的大戰卻足足打了近三個時辰,直到夜色降臨時才以明軍大勝而收場。

這場陸海大戰的戰果在崇禎十七年正月送達北京,據不完全統計,來犯的西班牙艦隊近乎於全軍覆沒,僅有不到十艘各型戰艦逃向本土,馬尼拉灣及附近海面上,到處是戰艦的殘骸和西班牙士兵的屍體,而這些屍體很快就成了鯊魚羣的美餐。

劉國能、張文耀、鄭芝豹在聯名奏報中聲稱,逃向本土的西班牙軍隊,總人數不會超過三千人,而明軍在這兩場大戰中損失微乎其微。

除了陸戰之外,在海戰中“崑崙艦”發揮的作用最爲巨大,劉國能等三人提出奏請,懇請皇帝在看到如此輝煌的戰果後,能夠酌情考慮增加“崑崙艦”的製造數量,以使大明海軍能夠威震東西,更使其他屑小聞風喪膽。

其實劉國能他們不提,朱由檢也早已下旨,在金州造船場開建兩艘“崑崙級”的重型炮艦,通過在第一艘“崑崙級”建造過程中不斷摸索經驗,後建的兩艘在成本上降低了不少,估計建造完畢後,每一艘耗資大約在二十八萬兩左右,這就比第一艘造價低了差不多六七萬兩之多,這點銀子對於太倉來說,也不算多大的事。

在取得了馬尼拉第二次大捷的消息傳回國內不久,一件令所有人,尤其是朱由檢感到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靖海伯鄭芝龍上表皇帝,自請舉家遷至京城定居。

在接到鄭芝龍的表章後,朱由檢御覽畢,差人將表章送到了內閣,讓閣臣們就此事進行商討,之後閣臣們一直認定,鄭芝龍此舉大概率並非試探皇帝的心思,觀其表中之言,的確是自願來到皇帝眼皮底下生活。

因爲鄭芝龍害怕了。

“崑崙號”“裂天號”“補天號”的相繼問世,並且在第一次實戰中就展現出來的巨大威力,不單是讓世界震撼,也讓鄭芝龍感到了由衷的恐懼。

新問世的鉅艦只配備給了北海艦隊,這充分說明了皇帝及朝廷防範鄭家之意,依照這幾艘新艦所表現出來的實力,一旦皇帝要尋個藉口拿鄭家開刀,鄭家艦船雖多,但最終也難保現有的勢力範圍,而假如新艦在隨後的幾年裡繼續建造,將來會對鄭家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到那個時候,鄭家不僅是保不保得住現有利益的問題,甚至極有可能被連鍋端掉。

鄭芝龍在接獲馬尼拉海戰的詳情後,經過一夜思考後,果斷的做出了北遷的決定,他相信,以皇帝多年來的仁慈作風,只要同意他北遷,那他們鄭家現有的榮華富貴肯定能得以保全。

在原本的歷史中,清政府因爲對鄭家實力的忌憚,強行要求鄭芝龍搬至京城居住,以便可以就近監控與他,防止鄭家在東南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而鄭芝龍在滿清並沒有什麼海上力量的情況下,居然不顧家人的一致反對,答應了清政府的命令,結果最後落個身死人滅的悲慘下場。

有才無志,這句話在鄭芝龍身上再次得以驗證。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說,他上表自請北遷也可以說是有自知之明,儘管朱由檢向來仁慈,甚至被詬病手段偏軟,但在北海艦隊實力驟增之後,難免會在羣臣的建議下,考慮削減鄭家在東南沿海的勢力,而一旦他做出這個決定,具體實施起來的時候,在有心人的操縱下,最後鄭家落個什麼樣的下場還真是難說。

有些事情一旦發生,就算朱由檢是皇帝也不能做到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在與衆臣達成一致後,朱由檢決定接受鄭芝龍的“請降”之舉,準其擇日北上京城,並將其靖海伯之位晉升爲靖海侯,在京師西城擇地爲其建造靖海侯府,當然了,所需費用由鄭芝龍自己負擔。

在處理完這次小小的意外事情之後,朱由檢把目光轉向了已經被押解至京師,關在錦衣衛詔獄裡的李自成和劉宗敏。

這兩人死肯定是必死,但怎麼個死法,朱由檢考慮了很多種方式,經過再三考慮後,朱由檢終於下達了旨意。

崇禎十七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公元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劉宗敏於鬧市凌遲,李自成被錦衣衛解至景山後,將其吊死在了歪脖子槐樹之上。

這一天,就是歷史上的甲申天變、崇禎帝殉國之日。

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