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

各地婦幼醫院的建立將會略早於普通醫院,等到大明與周邊藩屬國、以及歐洲的貿易額穩步上升、財政狀況持續良好的時候,各地將會陸續建立普通醫院,惠及更多民衆。

朱由檢預計,各地公立醫院的建立,最少需要二十年的時間,耗費的資金也將會越來越多,所以,必須要加大對藩屬國各種糧食物資的採買額,用將來會一文不值的銀幣和銅錢,儘可能多與各國進行貿易,以此來給大明輸血。

隨着大明籍周邊各地市場上銀兩的流通數量越來越少,大明銀幣已經被華夏文明圈所普遍接受,而銀票也在悄然之間得到了大明商人們的更多認同,照此情形發展下去,如果不趕緊把手裡的銀幣花出去,恐怕不出十年,銀票就會替代銀幣,成爲市場上的主流貨幣。

公共衛生體系的建立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工程,現在的一切都是爲將來打下基礎,至於具體進展情況,那要看大明在科技方面的建樹了。

在釐定了醫療事業的方向和目標後,朱由檢又把目光投注到了農業賦稅的問題上。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特殊年份,根據大明越來越健康的財政收入狀況,有必要對十三的農業賦稅動手了。

五十畝田產以下的家庭,賦稅將由十三減爲十一,餘者不變,此條政策自崇禎十七年夏收開始執行。

這樣的減稅力度是有史以來規模空前的,已經遠超歷朝歷代所謂的輕徭薄賦。

無償爲朝廷服徭役早就取消好幾年,而現在這種罕見的降稅措施,最直接受益者就是底層的百姓。

十一的賦稅對於所有農戶來說都是天大的利好,畝產一石農作物,只需拿出十分之一上繳官府,這種情況下,說是讓天下再無飢綏之口,一點都不誇張了。

朱由檢希望將來大明會全面取消農業賦稅,他相信這一條一定能夠做到,甚至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實現。

但他不能去做。

他要把這項前無古人的壯舉留給未來的皇帝。

在他退位之後,新皇帝登基後宣佈這一偉大舉措,會在瞬間贏得無上的讚譽,獲取巨大的威信,地位會無比的牢固。

這算是他留給新皇帝最好的政治遺產。

現在他的威望已經足夠高了,無論是在朝堂還是軍中,抑或是在民間,他都享有巨大的聲譽。多年來諸多事實證明,他所推行的各項策略,都讓大明受益無窮,也讓包括朝官們在內的絕大部分人享受到了更好的福利。

不知不覺間,現在的他已經做到了一言九鼎,而這一切並不是靠單純的殺戮和暴政取得的。

因爲他懂得,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只要你能夠給大多數人帶來足夠的利益,讓人們切實感受到生活一天天變好,並且將來會更好,那你的威望自然而然就會建立起來,根本不需要用一些旁門左道去刻意的營造。

太子今年已經年滿十六歲,按照朱由檢制訂的計劃,朱慈烺在崇禎十七年上半年就會結束在理工學院(國子監)的學習任務,下半年就要開始踏上四年的遊學旅程。

萬卷書已經讀完,學識和修養都已具備,接下來該行萬里路,增加人生閱歷和經驗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任何事都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纔會在整個過程中悟出真理。

對於朱慈烺未來的執政之路,朱由檢還是很看好的。

多年來在朱由檢的潛移默化下,加上出宮就學四年中接觸到的真實世界,所見所聞的一切種種,讓朱慈烺從一個長在深宮、單純善良的少年,成長爲了一個初窺人間百態的穩重青年人,期間的變化是朱由檢所喜聞樂見的。

但畢竟朱慈烺的年紀還太小,心智成熟度遠遠不夠,只有經過更多的磨礪才能慢慢摸索出人生的路應該怎樣走,才能通過對事物的不斷認知來提高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

對於朱慈烺遊學路線的規劃,朱由檢將其放在了條件最爲艱苦的長江以北地區。

具體路線是由京師出發,走薊鎮出關赴遼寧行省遊歷,之後沿邊牆向西,走原宣大、延綏、甘肅、寧夏等邊鎮,考察沿途軍民具體的生活狀況,最後在陝西行省安置移民的臨洮、平涼、西安等府實地訪查屯田安民工程後返回京師,整個遊學以四年爲計,仿照的是後世的大學本科學期制。

爲了保障朱慈烺的安全,朱由檢特意從勇衛營調遣五百名精銳騎兵作爲護衛,負責遠出哨探及左右遮護,以防意外情況的發生。

這五百精騎會按照朱慈烺的行程安排,在外圍五十里內暗中保護,而朱慈烺身邊的安全則是由最擅長近戰搏殺的一百名錦衣緹騎負責。

這些錦衣緹騎的裝備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軍器監所有最新式的近戰裝備他們全部配齊,毫不誇張的說,就算遇到上千名非大明官軍裝備的武裝人員襲擊,這一百名緹騎也會將其徹底擊潰。

這些措施只是做最壞的打算和準備,現在的大明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度,建奴流賊相繼覆滅後,官軍精銳奉命對全境內的小股土匪進行了嚴厲打擊,一年之內,許多爲禍地方多年的土匪團伙被徹底剿滅,而隨後開展的嚴打也將城市裡的城狐社鼠一掃而光。

鑑於各地治安狀況良好、很多地區已經出現了夜不閉戶的現象,內閣遵照朱由檢的旨意,在全大明境內取消宵禁,推行夜市,以讓民衆有更多休閒娛樂活動,推動民間風氣向更加開放轉變,也能讓更多民衆獲得一份額外的收入。

朱慈烺已經把自己下半年開始的遊學隨員報給了朱由檢。

貼身侍衛依舊是程堅和另外兩名錦衣近戰高手,隨身太監還是趙信,與朱慈烺一起結伴而行的還有已經舉家搬到皇莊定居、自身也在理工學院就讀了兩年的張定遠、溫體仁的長孫溫佑、盧象升的次子盧方。

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十章 預謀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十七章 樊城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二十四章 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