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

就在鄭芝鳳奉旨南下,與葡萄人進行國事商談並順道回泉州省親後沒多久,在秋末冬初的陣陣寒意中,朱由檢在閣臣孫傳庭、盧象升、陳奇瑜、楊嗣昌,以及兵部堂官、五軍都督府各都督的陪同下,駕臨了天津衛碼頭。

這是穿越過來後,朱由檢第一次離開京師,爲此他特意下旨:出行一切從簡,沿途不設行宮,地方官員無須至界區迎送。

儘管朱由檢不願意興師動衆,但他畢竟身爲萬乘之尊,在講究禮儀的大明,很多事是有一定之規的。

在接獲皇帝準備出行的旨意後,內閣及禮部、兵部、錦衣衛、勇衛營等相關有司便提前開始了準備工作,雖說從簡,但還是足足準備了七天的時間,直到一切安排妥當後,朱由檢乘坐着御用超大型豪華四輪馬車從正陽門出宮而去。

大明皇帝出宮的儀仗是極其華麗壯觀的,如果按照此前的規矩,兵部車駕司準備的鹵簿就十分的繁雜,隨員護從更需動用近兩千人,這還不算內外圍的護衛以及隨駕臣子的數量。

鹵簿在漢代已經出現,蔡邕《獨斷》中記述:“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漢應劭《漢官儀》解釋:“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滷,兵衛以甲盾居外爲前導,皆謂之簿,故曰鹵簿。”

鹵簿的“滷”在古代是“櫓”的通假字,意思是“大盾”。鹵簿的“簿”就是冊簿的意思,就是把“車駕次第”和保衛人員即裝備的規模、數量、等級形成文字的典籍。

鹵簿的意義和作用有五個:一是保障帝王及隨員的安全,二是顯示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三是規範禮儀的等級,四是顯示國家的綜合實力,五是顯示對自然神和祖先的虔誠。

鹵簿旗幡儀仗是烘托氣氛、渲染環境的重要手段,可說是五彩繽紛,絢爛至極,包括華蓋、扇、幢、幡、纛、旗、旌、黃麾、金鉞、星、臥瓜、立瓜、吾仗、御仗等等在內,能讓所見者無不爲之目眩神迷。

不過說實話,這一整套流程下來可是花費不小,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記載,但朱由檢大體估算一下,少說也要十幾二十萬兩的樣子,語氣花在排場面子上,不如用這些銀錢救助更多的窮困之家來的實際。

不管是前世真正的崇禎帝,還是現在的朱由檢來說,都是不喜奢侈的性子,所以,他傳下口諭,兵部車駕司準備鹵簿從簡,錦衣衛出一千人負責內衛,勇衛營三千人負責外圍安保即可。

就這種狀況下,這次出行也得花費不少,這讓本來想悄沒聲地出去一趟的朱由檢也是感到無奈。

因爲內閣諸臣對於他這種便裝出行的習慣表示了堅決反對。

以大明現在日漸強盛的國力,皇帝巡視地方必須要有一定的儀式感,從簡是從簡,但該準備的必須準備,至於黃土墊道、清水灑街之類的倒是無關緊要。

隨着水泥產量的提升,京師到天津衛的官道已經全部改爲水泥鋪設,寬敞平整的路況,乘坐感是非常舒適的,三百多裡的路程,四輪馬車跑的也是輕鬆愜意,加之沿途都已清道,所以朱由檢一行在三天之後便抵達了天津衛,第四天,朱由檢等人來到了天津衛碼頭。

朱由檢這次是爲大明北海艦隊新建成的主力戰艦而來的。

在荷蘭方面的大力協助下,經過金州船廠一千餘名工匠學徒三年多的緊張施工,大明北海艦隊有三艘主力戰艦建成並下水,隨後北海艦隊提督劉國能上稟兵部,經過朱由檢同意後,劉國能親率北海艦隊主力戰艦進抵天津衛碼頭,接受朱由檢及朝臣的檢閱。

經過戒嚴和清理後,原先繁忙的天津衛碼頭各種商船全都在外海停泊等候,寬大無比的碼頭邊,三艘鉅艦依次停靠在主碼頭邊,粗大的纜繩系在碼頭的鑄鐵樁上,船身隨着海水的波浪輕微起伏着。

“北海艦隊提督劉國能參見聖上!

啓稟聖上,臣奉命率北海艦隊來到天津衛,現均已靠泊,還請聖上登艦巡視!”

一身黑甲的劉國能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過頂低頭大聲稟道,艦隊所有將官士卒盡皆列隊船舷一側,面向碼頭上的朱由檢等人行注目禮。

“免禮起身!諸卿陪朕登艦一觀!”

朱由檢神情莊重的吩咐一聲,劉國能拱手起身,然後側身退到一旁,朱由檢舉步踏上了兩側有護欄的船板,開始向巍峨高大的戰艦登攀,孫傳庭等人依次落後一步跟了上去。

朱由檢登上的就是北海艦隊的旗艦,也是一艘融合了這個時代各種先進技術裝備的一級戰列艦,總造價達到了三十五萬兩銀子。

這艘戰艦爲雙層甲板,下層甲板長度達到了近十六丈,約等於後世近五十米長,寬度爲四丈左右,約合十二米,最大吃水深度爲一丈五左右,排水量達到了驚人的四千料左右,也就是一千兩百噸。

此艦的武備系統包括十二門三十六磅(一磅約合一斤)火炮,佈置於下層甲板後部、十六門二十四磅火炮,佈置於下層甲板中前部、1十四門十八磅火炮,佈置於上層甲板中後部、十二門十二磅火炮佈置於上層甲板前部、二十六門六磅火炮佈置於艏艉樓露天甲板的炮座上。

此艦的上下兩層甲板採用連貫式炮甲板設計,露天甲板雖然擁有較長的艏艉樓,但並不連貫在一起,所以戰艦仍看上去像是三層,其實仍舊是屬於兩層甲板戰艦。

值得一提的是下層甲板的十二門三十六磅的重型火炮,這一磅數也幾乎是這個時代火炮彈丸的上限,將作局的工匠足足耗費了半年時間,纔將這十二門巨炮鑄造成功。

朱由檢等人一邊沿着甲板及上下層到處參觀,一邊聽着工部將作局相關官員介紹着有關該艦的詳細資料,各人心頭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

據將作局官員稱,幫着設計和建造的荷蘭造船專家,在這艘鉅艦建成下水之後,不由自主地感嘆:也就是大明帝國纔有實力建造這樣的戰艦,三十五萬兩銀子的造價,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幾個國家財政能負擔的起的。

據那些荷蘭人講,這艘戰艦是世界上火力最兇猛的艦船,無論是荷蘭還是英國、西班牙等幾個海軍強國,都沒有任何一艘戰艦能與之抗衡,只要有幾艘噸位小一些的艦船輔助和護衛,只要船員熟悉了各種操作,大明北海艦隊的實力足可以橫行與各大洋之上。

荷蘭人之所以心甘情願掏出技術家底,來幫助大明打造這種最先進的戰艦,唯一的原因就是想獲得大明的援助。

因爲英國政府便開始出臺各種法令,限制和打擊荷蘭商船在全球的貿易行爲,兩國之間已經爭吵了幾年,根據現在的形勢判斷,英荷之間的戰爭已經是不可避免。

由於荷蘭遍佈各大洋的商船搶走了英法西等國的很多生意,所以荷蘭在歐洲沒有盟友支持,一旦與強大的英國海軍開戰,勝負難以預料,要是有一個強大的盟友支持,勝利地天平會明顯的向荷蘭傾斜。

在親自給這三艘戰艦命名之後,朱由檢一行返回崑崙京師。

“崑崙號”、“補天號”、“裂天號”離開碼頭,南下後再轉向馬尼拉挺進。

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