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

建築業的市場太過龐大,以國戚們的實力和能力,想要包攬一切絕無可能,四海商行纔是各新興行業真正的主角,現在四海建設的攤子已經在大明境內全面鋪開,旗下的僱工人數每時每刻都在不斷變化中,現在具體數目尚無法統計。

在日常的資金運轉當中,朝廷和內帑投資佔據小部分,其餘大部分都是四海建設以分配後的利潤再投入,以求擴大市場佔有率。

至於在水利設施施工業以及路橋勘探施工這兩項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四海商行的地位更是無可替代的,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

朱由檢有意將其打造爲後世中建某局的模式,擔負起爲大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重任,這是其他個體資本無法做到的。

由於這兩項工程涉及範圍廣、施工時間長、投資回報週期太久的緣故,所以其投資全部來自於朝廷太倉,內帑並未向裡面注資,這也符合稅賦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的基本國策。

建築、水利設施施工、路橋修建,這三種基礎建設項目是佔用人力最多的,也是對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百姓收入作用最明顯的。

而且在這些項目的建設過程中,不僅僅是各種工程經驗的積累,與之相伴的是各種生產工具的改良和創新,這種無形的科技進步,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着整個世界。

爲了防止工程中,因官員貪墨工程資金而使用劣質材料,導致工程質量出現嚴重問題現象的發生,除卻加強御史、錦衣衛對整個工程的明察暗訪之外,朱由檢還特地下旨,每一件工程完工之後,有司要嚴格驗收程序,並將工程負責人及主要工匠的名字勒刻立碑。

除卻不可抗拒因素外,若是因施工質量而導致整個工程發生重大事故,主要官員、工匠將會受到相關懲處,輕者抄沒家產並處全家流刑,重者斬首棄市,家產充公。

雖說現在這個時代人心大都淳樸,但爲了預防悲劇地發生,朱由檢認爲應當防患於未然,用嚴格的刑律,從源頭上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基礎設施工程的大規模開展,除了直接增加了就業人口外,還間接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繁榮度。

在朝廷投資的引導下,現在北境的大部分府州縣中,磚瓦廠、木材廠、水泥廠、石灰廠、被服廠、砂石廠、鐵器廠等等大小工坊,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人們眼前,這其中既有官府投資開辦的,也有當地大戶開設的,但不管公私,這些工坊都需要僱請工人進行勞作,這就讓無數個家庭從中得到了好處。

與大明官場以及四海商行執行的規定不同,這些大戶開辦的工坊施行的是工錢日結制,僱工們都是在下午收工後,去東家處領取當日酬勞,這樣的方式還是非常合理的,朱由檢得知後也曾想過在官營各行業推行,但考慮到這樣一來,對於流動資金的需求會非常大,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當前的道路拓寬和平整項目大多集中在長江以北,尤其是西北和東北方向上,這主要是朱由檢基於戰略層面考量後作出的決斷。

京師通往山海關的道路修繕進度目前是進展最快的,這主要得益於大約二十萬“免費勞力”長達三年多以來的不停勞作,在這三年多短時間裡,因爲各種疾病工傷等意外時間的發生,先後已有八百餘人死去。

在這次的道路拓寬硬化工程中,經過改良的火藥發揮了巨大作用,在獲悉了火藥在密閉空間內可以燃爆的特性後,在軍隊的監視下,工匠們採用大容量火藥集中的方式,對沿途的山體進行爆破清理,這種方式極大地加快了工程進度。

經過近四年的施工,這段長達六百里的道路拓寬工程已經基本完畢,只要再將剩餘的部分里程平整後,接下來只需要用水泥進行徹底硬化便可以了。

整條道路的設計寬度爲三丈有餘,相當於後世十米左右,可容納兩輛四輪馬車相對而行,兩側還能供行人及小型車輛並行,與之前僅有丈餘寬的狀況相比,通行效率有了極大地提升,舒適度那更是有了天壤之別。

現在唯一需要等待的便是水泥了。

受限於原材料開採和運輸的限制,水泥的產量一直沒有大幅度的提升,雖然工部在沿途陸續興建了三座水泥廠,平均一百餘里便有一座,但產出的水泥仍舊跟不上道路拓寬和平整的速度。

朱由檢對此也並沒有什麼好辦法,他也知道,大型基建工程並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尤其是在科技落後的時代,沒有現代化的地形勘探和施工設備,只能依靠人海戰術來完成。

東北方向道路修建工程耗資並不算太大,因爲那些勞力都是免費的,每日只管飯,沒有報酬可拿,這樣就節省了大筆開支。

當然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朱由檢的初衷是通過基建,將朝廷的錢花出去,讓更多大明的百姓從中受益,免費勞力的使用也是有期限的。

他已經就此事下發旨意,凡在勞作中表現勤懇踏實,並且對以往罪行有悔改之意並服從管理的,將會在五年之後獲得選擇權利。

將來或是以僱工的方式留下來繼續修路,勞動所得與平民無異;或是被朝廷安置到其他地區進行耕種勞作,做一名純正的農戶,此兩條任憑個人抉擇。

現在大部分勞力已經轉移到了西北方向,開始參與到京師到西安的道路改擴建中,而這項工程的施工難度及時間跨度將是史無前例的。

京師到西安的官道,總長度約爲兩千三百里,依照上次工程的時間來算,要是隻有這二十萬人修建的話,至少要十年以上。這樣長時間持續艱苦的勞動環境,到最後的話,這些勞力還剩多少就是個未知數了。

好在這個巨大的工程並非單向開建,而是京師與西安兩邊同時動工、相對而行,參與的人數也會超過五十萬人,這樣就會讓工程進展更加快速,工期也會相應縮短很多。

這條大動脈貫通後,工程還會向西延展。

最終目標就是後世的新疆。

道路的貫通,能將大量兵力向西北方向快速投送,而且也使得沿途的城鎮經濟發展得到極大地助力。

在朱由檢的戰略規劃裡,曹變蛟、羅世芳收復大唐安西四鎮、恢復漢家疆域後,他們及手下的軍隊,會在曹文昭的統帥下組建西北建設兵團,以軍民屯墾的形式,永鎮大明西域地區。

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六章 皇莊2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七章 皇莊3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