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

由於信息傳遞以及交通的極度不便利,決定返航之後,單是從荷蘭、法國、英國、葡萄牙、普魯士、威尼斯等諸多國家收攏人員便花去了數月時間,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船隊從里斯本拔錨起航,踏上了回國的漫長航程。

在這接近五年的時間中,使團成員以及那些孩童、護衛、僕從等等,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已經先後有數十人歿於異國他鄉,這其中水土不服導致的急症突發是最主要原因。

現在的歐洲並沒有誕生後世的那種西醫醫術,在沒有抗生素的時代,急症突發就只能聽天由命。

中醫藥對於慢性疾病的治療是比較有效的,可面對急症也是束手無策。

隨隊的太醫院太醫胡方文雖然醫術高超,但也只能眼睜睜看着發病之人在自己眼前慢慢離世,作爲一名懸壺濟世的醫者,胡方文等人面對如此場景,內心的痛苦和自責旁人無從知曉。

罹難人員的屍骨就地火化後被裝入陶罐帶回大明,後續的撫卹事宜自有朝廷處置。

有了來時的經驗,船隊返航途中經過好望角時特意往西繞了個大圈子,避開了常年風暴肆虐的危險區域,雖說又多耗費了月餘的時間,但安全性卻有了更充分地保障。

“我適才問過胡太醫了,他說,在用藥施針之後,笛先生現下已無大礙,不過最好在陸地上休養一段時日,不然的話會留下後患,對其壽命會十分不利。

密之,適才船長說了,前行不遠就是馬尼拉,咱們可否在馬尼拉港停駐一段時間,讓笛先生歇息數日?

長時間呆在海上,常人的確是難以招架得住,更何況是病患。

雖說與其他船隻無法交通,但我琢磨着,病疾者應不在少數,這眼看就快到家了,死於半道之上,實在是太過可惜!”

鄭芝鳳把胡方文的話轉述一遍後建議道。

“也好!

抵達馬尼拉港之後,各船發病之人先行上岸尋地休養,其他人等輪番上岸修整,親軍護衛要時刻保持警覺,以防西班牙人做出不利之舉動!

一旦事有不諧,船隊立刻起航!

再就是,鳴山還要暫且忍耐,畢竟我等身負使命,小不忍則失大謀,一切待回國後再說!”

方以智稍微思忖之後做出了決定,但在最後還是特意囑咐了鄭芝鳳幾句。

由於時間差和信息交流異常不順的緣故,方以智他們並不知道,現在的馬尼拉港已經易手。

他們只是從荷蘭政府那裡獲悉,大明很可能對呂宋的西班牙人採取軍事行動,而西班牙政府正在討論派發大兵遠征大明。

因爲西班牙使團在大明自取其辱的原因,兩國之間的關係已經降到了冰點,雙方之間的戰爭似乎已經無法避免。

在前往歐洲的途中,船隊曾在馬尼拉靠泊,以便補充淡水和食物,當時西班牙人對他們的態度就十分傲慢和惡劣,索要的補給費用也是遠高於其他船隻,這還是在鄭芝鳳報出名號後的結果。

鄭芝鳳當時一氣之下便要乘船返航,準備回福建帶着鄭家船隊過來教訓一下這羣紅夷,在方以智的竭力阻止下這才忍了下來,但從此他對西班牙人便惡感陡生,揚言等將來回返後,定要教西班牙人好看。

有朱由檢的吩咐在前,又有馬尼拉吃虧在後,所以使團幾乎行遍歐洲各個國家,但卻從未到訪過西班牙。

“成!

我鄭鳴山也非無腦莽夫,些許羞辱算不得什麼!

到時候新賬舊賬一起跟他算就是了!

若是官軍真要攻取馬尼拉,那我鄭家責無旁貸,必出精銳助陣!”

經過數年的遊歷,鄭芝鳳成熟穩重了很多,對於很多事情也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爲人處世變得更加圓滑和有耐性,遇事也是逐漸從大局處着眼,舉止間也更加符合朝廷官員的形象。

俗話說,看山跑死馬。

早就若隱若現的海岸線看似近在眼前,但船隊仍既是在海上漂浮了數日後,方纔貼近了印度洋北岸,又沿着北岸航行三天,這才於當日午時抵達了寬闊的馬尼拉灣。

隨後,一艘搭載着通事與使團官員的船隻率先向岸邊靠攏,準備與港口的西班牙人進行交涉,好讓船隊全部停泊靠岸,其他船隻則是在離岸邊不遠的地方原地下錨,等待首艦交涉的結果。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一艘小船向船隊駛來,正扶着船舷四下觀望的方以智和鄭芝鳳相互對視一眼後,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絲驚異和狂喜。

因爲來船的桅杆上,一面正方形的黃色龍旗迎風招展,船頭站立着數人,隨着距離的拉近,這些人身上的穿着也是越來越清晰。

黑色的甲冑,鍋盔型的斗笠上飄着紅色的簪纓。

這是大明官軍特有的裝束,雖然甲冑顏色不是大紅色,但式樣卻是別無二致。

“哪位是方侍郎、鄭少卿?

本將乃大明北海艦隊提督張文耀是也!

聽聞方侍郎、鄭少卿出訪歸來,特此前來迎接二位!”

原來,就在使團人員登岸後,正在馬尼拉港附近轉悠的張文耀得知消息趕了過來,正愁着整日沒事可幹的張文耀在聽到使團官員的簡略解說後,興致上來地他立刻吩咐備船出港,親自迎接遠道回返的方以智和鄭芝鳳。

“老張,那些西班牙俘虜都看押在何處?

不知其中有無管轄港口的紅夷?”

登上陸地的鄭芝鳳與張文耀在船上很快便熟絡起來,兩人都是喜歡說話胡扯之人,很快便在話題中找到了共同點:婦人,共同的興趣和愛好讓彼此之間的關係迅速拉近,還沒等船隊靠岸,兩人就開始稱兄道弟,就如同多年不見的故交一般。

“俘虜倒是抓獲不少,因臨來之前,聖上特意下旨,不得苛虐西班牙俘虜,故此某倒是未曾難爲他們,現下都關在馬尼拉城中,一日兩頓飯管着。

老鄭你問這作何?

莫非是惦記那些紅夷婦人?

你此次不是帶回來幾名美婦嗎?

話說,啥時候讓老張我見識一番?

這西班牙婦人可沒幾個出挑的,不知老鄭你的眼光如何,帶回來的可是絕色?”

張文耀衝着鄭芝鳳擠眉弄眼的說道。

“成!

沒問題!

稍後便讓老張你開開眼!

不過,你得先幫我個忙!

賞賜前往歐洲時,西班牙稅官曾羞辱與我,某一輩子也不曾被人如此對待,何況那廝還是個西人!

這數年來,某這心裡一直憋着一口惡氣!

某要去尋着那廝,好生整治他一番!

只望那廝還活着!

某非讓他知道,惡了我皇明之人,是個何等結果!”

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五十章 殘暴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三十章 預謀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九章 皇莊5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