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

“終於要回家了!

這歐洲人真是未開化啊,終日吃的那是什麼飯食!

回返京師之後,某定要將京師那些大酒樓的廚子全都招到府中,每日變化着花樣給某做飯,也順便讓凱瑟琳、瑪格麗特她們見識一番,這天底下只有我皇明纔有如此精緻之日子!

密之,你有何打算?

這西洋妞你真不要一個?

如你想要,儘管開口便是,凱瑟琳她們幾個隨你挑!”

風平浪靜的印度洋上,大明使團船隊旗艦甲板上,鬍子拉碴的鄭芝鳳端着一杯葡萄酒,倚靠在船舷上,眺望着遠處若隱若現的海岸線大發感慨。

“數年音訊不通,不知家中父母可否安好。

回返之後,在交接完差遣之後,我想回桐城修整歇息一番,在二老膝下儘儘孝心。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此番離家數載,雖是爲國辦差,但也卻是愧對雙親了!”

對於鄭芝鳳這種無聊的話題,隨時保持着衣冠整潔的方以智一笑置之,他雙手扶着船舷,目光看向了東方,那裡纔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

鄭芝鳳每到一國,必以絲綢金幣開道,在與各國政府搞好關係的同時,還不忘收集各國的美女,在於其歡好之時,對於極爲喜愛的角色美人,鄭芝鳳也是力邀其中幾人跟他回返大明。

這其中既有英國的,也有法國的,還有普魯士以及荷蘭的,這些美人都被鄭芝鳳的好爽大方所吸引,心裡更是嚮往東方神秘古國的文化及豐厚的物質享受,本來故土觀念就不強的她們,最後跟隨鄭芝鳳踏上了去往他鄉的路程。

“密旨此言有理!

爲人子者,當於雙親健在之時盡孝,如此纔不留憾事。

小弟聽你談起過,方世伯雖是年齒漸長,但依舊是老當益壯,密之兄切勿太多憂心。

待聖上准許你回家探視時不妨告知小弟一聲,某有些許禮物託你帶與方世伯,聊表晚輩之心意,密之兄可勿得推脫。”

鄭芝鳳將杯中呈現玫瑰紅顏色的葡萄酒一口飲盡後,神態輕鬆的開口道。

“哈哈!

我怎可能推脫,不管你送何等物事我都會手下!

誰不知你府上可是豪富無比,我要是推脫,那豈不成了癡傻之人!”

鄭芝鳳剛說完,方以智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兩人雖然出身及層次截然不同,但在近五年異國他鄉的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日日相對,兩人的關係已是非常密切。

期間鄭芝鳳甚至提出過,要跟方以智斬雞頭燒黃紙,結爲異性兄弟的想法,但方以智在考慮過後委婉的拒絕掉了。

爲了怕鄭芝鳳落不下面子,方以智表示,兩人可以成爲通家之好,結成兒女親家也不失爲一種較爲妥當的方式,若是結拜之事傳揚開去,對於兩人的前程會不利。

在方以智詳細解釋之後,鄭芝鳳這才罷了念頭。

“些許黃白之物算的了什麼,你我情同手足,我家裡的便是你家裡的,你家裡的便是我家裡的,如此方顯出你我情比金堅之情,密之你說對否?”

鄭芝鳳豪爽的擺了擺手,將被子交給一旁的鄭家僕從後笑道。

“我說鳴山,你能否勿要亂用經典?

情比金堅乃是用來形容男女之情,並非用以表述友情之深。

數年來,我只見你深喜婦人,難道新近又添了斷袖之癖不成?”

方以智笑着打趣道。

在他的影響下,原本一身草莽氣地鄭芝鳳在閒暇時也讀起了書,雖然只是淺嘗輒止,但至少說話時與從前那種市井言語有了較大的區別,只是這用錯典故之事卻是時有發生。

方以智每次聽到後都會予以糾正,並且將出處及用在何處給鄭芝鳳細細分解,這讓鄭芝鳳更是大爲佩服,讚歎方以智學貫中西,不愧是聖上欽點之人,並表示回到京師後,要讓最鍾愛的幼子拜在方以智門下,方以智當然是笑着點頭應下。

所謂的人脈就是如此一環套一環形成的。

就像他們兩人之間現在這種關係,一旦彼此認同對方,彼此之間有了密切的聯繫,那將來無論遇到何等棘手的事情,兩人都可以動用各自的人脈關係,爲對方排憂解難。

而伴隨着問題解決之後,雙方之間關係更加密切的同時,彼此之間的利益關聯也會更加緊密,而且這種關係會一代代的傳下去,直到一方衰敗爲止。

這種利益共同體是普遍存在的,其頑強的生命力將會讓這種形勢一直延續下去。

“對了,笛卡爾先生身體好些沒有?

胡太醫可有何囑咐?若是方便的話,我稍後便去探視一番。

這可是聖上親自交代過的重要人物,我等好容易將其說動,隨我等前往大明樂土一遂平生心願,一定要確保其全須全尾來到大明。”

兩人閒聊一會之後,方以智想到前幾天患病的那位容貌平凡、但卻有着超凡智慧的法國中年男人。

對於朱由檢交代過的這位必得之人,兩人也是十分用心,在抵達法國訪問後,便利用幾次宴會後結交的關係四處打聽笛卡爾的下落,費盡周折之後才得知,這位朱由檢強調的重要人物,在幾年前便已經離開法國,前往荷蘭遊歷和生活。

在得知此信後,方以智與鄭芝鳳商議一番,決定從法國直奔荷蘭,先把這位皇帝重視的人才給搞定再說。

最後的結果還是很讓他們滿意和放心的,過程也不算太曲折。

荷蘭面積狹小,人口極少,笛卡爾也是小有名氣,而且荷蘭出訪大明的使團已經回到本國,荷蘭政府對於兩國草簽的協議也較爲滿意,打算以後在更多層面於大明展開全方位合作,所以在首相的干涉下,很快就將有些落魄的笛卡爾給找到了。

隨後鄭芝鳳便親自登場,威逼利誘的慣用伎倆輪番使用下,前半生不如意的笛卡爾在考慮幾天後,終於答應跟着使團去往大明看看,至於能否長期定居,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人家也不傻,要是大明的整體環境沒有鄭芝鳳說的那樣好,政府也並不重視人才,他的著作和諸多理想無法得以實現,那他就不會留在大明瞭。

在暫時擺平了笛卡爾之後,方以智和鄭芝鳳又先後到訪了其他數國,並將帶去的四百名孩童分散在各個國家中最著名的大學裡就讀。

在安排好這一切後,兩人便分頭帶着護從在歐洲各國實地考察和訪問,爭取把各國比大明更爲先進的東西都記錄下來,以便回國後於國內進行改良後實施。

使團離開大明前往歐洲便花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歐洲各種遊歷及考察、交涉等等又花去了兩年多的時間,儘管兩年的時間,那些孩童學不到太多的知識,但衆人思鄉心切之下人心有所不穩,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方以智還是決定率隊返航。

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