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

朱由檢聽完鄒維璉的彙報後十分滿意,心裡頭一塊巨石終於落地。

在着實誇獎了這名老臣一番後,囑其回家歇養幾日再行回衙辦差,並當場賜銀兩千兩作爲獎賞,鄒維璉在推辭不過後收了下來,然後拜辭出宮回家。

緊接着,錦衣衛兗州千戶所呈報送達宮中,千戶劉進在呈報中把如何對付孔府一事做了詳細描述,表示孔興燮已經答應了皇帝提出的條件,並會率先上本朝廷,以孔府的名義提議,在大明全境推行士紳一體納糧之策,孔家將率先垂範、帶頭實施。

沒過數日,孔興燮的題本送達京師,然後經通政司遞入內閣。

沒用多少時間,孔興燮這份題本的內容便被有意無意的宣揚開來,整個京師官場頃刻間震動不已,各個衙門中所有大小官員吏目都在談論於此相關的話題。

不少頭腦清醒的人已經敏感的意識到,前段時間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孔家這番表態雖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但聖人之後能有此魄力和勇氣,甘冒得罪天下讀書人的巨大風險上此奏本,那皇帝肯定會順水推舟,藉機開始推行此策。

等孔興燮的本子內容透露出來沒多久,陽武侯、新安侯、宣城伯等勳貴也紛紛上表,表態堅決支持孔興燮的奏本,建議皇帝下旨推行。

沒等勳貴們表態的消息渲染完畢,內閣閣臣們也聯名上本,列舉兩百年來宗藩及士紳霸佔大量不繳納賦稅田地給大明帶來的種種惡果,並直接將其歸咎爲前幾年流賊四起的罪魁禍首。

閣臣們對聖人之後顧全大義的提議極具溢美之詞,表態會堅決附議孔興燮的提議,支持皇帝就此事做出最終決斷。

隨後,京師大部分正五品以上官員也是紛紛上表,引經據典闡述士紳一體納糧會給大明帶來的益處,並表達了對聖人之後這番言辭的崇高敬意。

就在中下級官吏們被上峰們這些不合常理的舉止搞得暈頭轉向之時,宮中發出了大明朝廷從五品以下各級官吏年底勤政銀、養廉銀翻倍的聖旨,這讓本來大部分屬於吃瓜羣衆的中下級官吏們頓時將種種猜疑拋之腦後,全員轉換到了沸騰和感恩狀態。

今上真是太大方了,大幅度提高俸祿才兩年多,沒想到這次又來了一回,這樣慷慨仁慈的皇帝最好活一萬年!

嗯,兩萬年更好!

不就是士紳一體納糧嗎?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啊,只要在大明推行開來,那太倉的收入明年會增加多少啊!

到時候皇帝一高興,說不定會抽時機再給大夥兒漲俸祿呢。

平民百姓天天吃土都要納糧,憑啥這些豪門大戶佔着如此多的好田地,卻一粒糧食也不上繳?

大老爺們不也說了嗎?

水漲船高啊,朝廷收入大幅增長,大老爺們手中有了錢糧,那還能虧待了咱們這些當差的?

誰有了錢不會做人啊,大老爺們都是人精,各部寺衙門有了多餘的錢糧,那肯定會適當分潤給咱們一些。

咱們也上書,對!支持聖上儘早推行!反正咱家想一體納糧也沒那資本不是?

於是乎,幾天之內,凡是有資格上本言事的朝官們紛紛上表,言明自己會堅決擁護皇帝以及朝廷的任何決定,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一邊。

一時之間,一向冷清地通政司成了各衙門中最熱鬧的地方,各式各樣的奏本題本被送到這裡。

通政司的書吏書辦們將這些奏章裝進箱子中,趕着馬車一車一車的送入內閣之中,之後再經過內閣那些中書舍人、書辦粗粗瀏覽後,只要是贊成的全部送入宮裡,詞不達意或者有反對意見的全都扔到了角落裡。

沒過幾日,宮中再次聖旨明發天下,皇帝在聖旨中對聖人之後極具褒獎之詞,同時也對各級官吏擁護朝廷決意的態度倍感欣慰。

鑑於民意不可違之理,皇帝決定,於崇禎十二年夏糧徵收之日起,在大明全面推廣士紳一體納糧之策,以所得之錢糧來滋養萬衆軍民人等,力促萬邦來朝之盛世儘早來臨。

隨着這道明發天下聖旨一起出宮的還有另一道之意:孔興燮襲封衍聖公之位,孔府族人今後將可與四民享同等科舉出仕之權利。

這道旨意就是朱由檢與孔家的幕後交易,從此之後,孔府不會再是被歷朝歷代所樹立和限制的耕讀傳世的世家,由此演變成了可以出任朝廷經制官員的普通家族。

孔府的元老們在大棒加胡蘿蔔的威逼利誘下,審時度勢,放棄了士林標杆的虛名,轉而變成了俗世中的一分子。

朱由檢的聖旨發出沒多久,在寧波府的孫傳庭也發來奏報,言稱寧波府毀壞港口案也已告破,涉案人員爲寧波當地數名海商所派遣,目的就是妄圖阻止朝廷開海之策,現涉案人員及幕後主使俱已被拿獲歸案,等候皇帝下旨處置。

寧波府這些海商雖然也是僱人行兇,但這些人還是有些分寸,沒有造成朝廷派去的人員人身上的傷害,所以,孫傳庭在奏報中建議誅除首惡,不搞大肆株連。

雖然當地官府有些官員平時與這些商人過從甚密,但對於海商們的行爲確實並不知情。

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六十三章 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