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

“老夫自去歲以來便沉痾復發,估摸着已是時日無多了。

這一年多來諸位賢弟或是親至府上,或是遣了自家子侄攜帶禮品前來探望,徐某在此要當面向諸位賢弟致以謝意。

待老朽故去之後,還望諸位賢弟能看在祖輩以及老朽之情面上,能善待我魏國公府,於諸般事物上能多多幫襯一把。

此時此刻,老夫只望我等祖宗之間結下之深情厚誼能夠代代承繼下去,以確保我等子孫後代能福壽延綿,永享太平。

爲此,我等當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以遠見卓識爲子孫謀福祉,不致因大事驟臨而方寸盡失,此亦爲老夫邀集諸位前來之目的也!”

待衆人進來後相互見禮之後,一身寬大道袍下已是形容枯槁的徐弘基首先開言,闡明瞭此次會商的主題,魏國公世子徐長春侍立在了他的身後。

徐弘基講完這番話之後,艱難地站起身來,衝着下手兩排座椅上的朱國弼等人微微拱手,表達了自己的謝意和囑託。

“老哥哥何須如此?以小弟看來,老哥哥再活個二十載毫無問題,老哥哥快且坐下!

我等勳貴之間向來同氣連枝,實屬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關聯,老哥哥切勿多思多慮!

長春也是難得之英才,魏國公府只會越來越好,今後依舊是我南京勳貴中執牛耳者”

在座衆人連忙起身拱手回禮,除了徐弘基外年紀最長的朱國弼慨然拱手回道。

“呵呵,那老朽就借朱老弟之吉言了。諸位且坐且坐,咱們慢慢敘談!”

年過四旬的徐長春代父再次回禮表示謝意,徐弘基微笑着點頭示意後緩緩坐下,衆人也再次紛紛落座。

魏國公府的大管事徐五在外面巡視一圈後也來到了堂中,端起坐在銀炭火爐上的茶壺給衆人續上了茶水,然後悄悄退出裡間,隨手把側門輕輕掩住。

“二叔,上回小侄派人送來的那棵遼東百年野山參可是用完了?要是不夠您就吱一聲,小侄府庫中還有,明兒小侄便遣人送過來!”

定國公徐文爵面帶關切地衝着徐弘基開口道。

魏國公和定國公都是徐達的後代,因爲徐家在太祖太宗兩代都立下大功,所以纔有了一門兩公這種罕有的尊榮,正因如此,纔有了魏國公府在勳貴中的崇高地位。

兩府傳到現在,論起輩分,徐弘基與徐文爵是叔侄的關係。

“長治有心了,上回之物還有大半未用,先不忙送來,咱們接下來先談正事要緊。

朱老弟對此有何見解?”

徐弘基喊着徐文爵的表字誇讚一句後,順勢把話題拉向了正軌。

“既是老哥哥親自點將,那朱某便拋磚引玉,把我的一點淺見簡略解說一番,以供大家品鑑!”

徐弘基點名朱國弼發言,也是根據南京勳貴們約定俗成的排位決定的,保國公府是排在南京勳貴第二位的,定國公府則是排在了第三位。

“首先,我以爲,有關士紳一體納糧之策爲今上所定,此一點已是確鑿無疑。

以今上近幾年行事風格來看,於國朝大事上,已是愈來愈乾綱獨斷,且屢屢出新,其種種策略絕非閣臣及他人所能想到的,此番亦是如此!

此事傳出之前,今上先是以天家及宗藩率先垂範爲由,強令諸藩名下田地及商行繳納賦稅,此等開先河之舉當是欲讓他人無從藉口。

國朝爲朱明天下,既是朱明自家人都要繳納賦稅,天下還有何人不應納之?

其次,此令行之不久,便有曲阜衍聖公府,冒天下之大不韙上表提議並支持此策,隨後聖旨明發天下,一是孔興燮襲封虛懸已久之衍聖公爵位,二是解聖人之後不得出仕爲官之禁令,有此可以看出,此事應是蓄謀已久之計。

據前幾日京師送達之急報來看,今上意欲他圖所獲來對於此策中受損之衆加以補償,但經計算之後可以得知,此般貼補相對於各人之損而言聊勝於無。

說到此處,朱某不得不佩服今上之手段。

短短數年間,先後剿賊平虜,使千瘡百孔之大明北境重現生機,並與期間將諸多手握重兵之方面大將全部約束至京師,以新編之數路新軍取而代之,再以厚餉發至軍卒手中,斷絕此前兵爲將有之弊端,從此使大明官軍只知皇帝,而不知上官,軍權從此無憂也!”

朱國弼長篇大論演說一番,最後特意將最爲緊要之處點明,以此作爲了結束之語,在座衆人聽罷之後,都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朱國弼在南京勳貴中,一向以多智且眼光敏銳而著稱,在與勳貴們利益相關的事情上總是能夠拿出最佳的方略和辦法,然後再輔以其他手段,讓事情最終都有了比較完美的結局。

可是這次朱國弼只是闡述了皇帝和朝廷想達到的目的,並且動用了何種手段,意表明推行此策的決心和意志,但他並沒有在結尾中提到應該如何應對此事。

也就是說,在這件利益攸關的大事上,多謀善斷的保國公也沒招了。

“保國公適才一番分析確是鞭辟入裡,由此種種情勢可見,今上此次是鐵了心,甘冒天下動盪之兇險來推行士紳一體納糧之策。

可是,小弟至今想不明白的是,今上到底有何企圖呢?

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章 商路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九十章 平息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十八章 容情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九十二章 分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