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

“此次選派之官員,原則上以陝西境內屯田安民成效最佳各府之佐貳爲候選,具體人選由陝西巡撫舉薦,吏部與都察院派員覈查,確認其功勞顯著後既予以任命,此條亦視爲今後拔擢官員之準則。

山東移民之事由內閣會同戶部、工部商議具體方略與時間,朕的意見是先遣人赴關外勘察地形地勢,並儘快僱請當地遼人修建房屋,山東各府州縣官員做好準備,來年開春渤海融冰後既開始移民。

移民所費之錢糧由戶部出七成,內帑出三成。

關於今後選官用官之標準,吏部上下當須謹記,大明各級官員,只要心向朝廷,日常事物中以民爲本,勤於任事、勇於擔責,皆會被列爲優先拔擢之人。

周卿執掌天下職官之任命大權,責任重大,切勿輕忽懈怠,於人事任免之上要慎之又慎,勿使貪瀆庸懶之輩竊居高位!切記!”

接掌吏部兩年以來,年富力強的周雲倒是從無懶政惰政之風,於各級官員考覈任命時也是認真審覈其政績,並對其同級巡按御史的意見也比較重視,兩年內周雲共彈劾罷黜風評不佳的七品以上官員二十一名,拔擢政績考覈優異者三十四名,這樣的工作效率還是讓朱由檢比較滿意的。

“臣遵旨!臣定不負聖望,於任內盡忠職守、一心爲公,使天下殘民懶政之官吏無所遁形!”

周雲施禮迴應道。

“啓奏聖上,現下夏收剛過,京畿一帶由於水利設施越來越完善之故,夏糧收成已是遠超歷年,農戶家中之餘糧也是大大增加,京師人口糧食供應日見寬裕。

爲此,臣建議擴建山東濟南府至登州府官道沿途各州縣之糧倉,之後漕運之糧米可分流五十萬石存入擴建之倉房,以備明年開始之移民所用!”

待周雲坐下後,侯恂起身施禮奏道。

本着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則,戶部、工部以及順天府,對朱由檢下達的大力興修水利設施,用以緩解各地旱情的旨意奉行不悖,但卻將着力點放在了京畿地區。

從各地官府的奏報以及持續蔓延多年的流賊之禍來看,流民造成的破壞力相當恐怖,而身處京城的高官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京畿地區絕不能亂,否則京師就會出現動盪和危機。

在迅速達成共識之後,兩部一府的官員們立刻行動起來,將朝廷相關人員物資的投入傾斜向了順天府及周邊的大名府等地區。

這一舉措果然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各方面的政策人員物資有意識的傾斜照顧下,與之相關的各地方官員吏目,在各有司派出的人員指導監督下也是爆發了從未有過的幹勁,他們將從山陝、宣大等地逃難過來的難民組織起來,展開了大規模的開荒打井工作,使得京畿地區在糧食取得大面積增產的同時,也無意識地安置了近百萬流民。

由於糧食增收、新開田地三年免賦稅的緣故,順天府轄下的十幾個州縣,以及周邊的大名府、保定府治下的數個州縣,絕大部分農戶家中的米缸糧垛中都存下了大量的糧食。

很多農戶在留足了家中一年的口糧後,把多餘的糧食賣給了糧商們,這就導致了京城糧食的供應量急劇增加,從而大大減輕了京師百萬人口對漕糧的依賴,正因如此,侯恂才提出了截漕糧以供移民的辦法。

“善!侯卿所奏甚是合理,此方略由戶部、工部商議後上報內閣,經司禮監批紅後即刻實施!”

見侯恂這次罕見的沒有因爲戶部要拿出多於內帑的錢安置移民,朱由檢心裡不由得暗暗納罕,不過轉念一想他就明白了。

在已知準備入閣的前提下,老侯犯不上爲了朝廷的事再與皇帝過不去了,反正戶部尚書很快就不是他了,他何必爲了公事而冒着讓皇帝生厭的風險去打擂臺呢?

“啓奏聖上,臣有話要講!”

一臉輕鬆的侯恂剛剛落座,愁眉苦臉的範景文站了起來。

“範卿有何話要講?莫非不贊成侯卿之策?朕觀卿一臉愁苦之色,莫不是昨夜未曾摸進小妾之房門?”

看到範景文這般模樣,朱由檢笑嘻嘻的打趣道。

朱由檢的話音剛落,除了不苟言笑的溫體仁和李邦華之外,殿內衆臣皆是大笑出聲。

“老範莫非不應?”

“錯也錯也,某聽聞老範特意遣了家僕去往街市,專尋牛驢之根購之烹熟後食之,取其大補之功效,豈有不應之事?”

“或許是進補太過?適才進殿之時,某於老範身後,見其腳步踉蹌,每走數步便要捶一下老腰,看來是夜間勇猛過甚之故啊!哈哈哈哈!”

眼見皇帝也拿着範景文開起了玩笑,底下頓時有人隨聲附和的鬧了起來。

關外的喜訊傳來後,壓在大明君臣心頭上多年的一塊巨石終於被搬走,各人的心裡面不自覺地輕鬆了起來。

年近五旬的範景文數日前剛剛納了一房小妾,正值二八年華,據說是去年隨着父母從山東逃難來到京城,被範府管家將其全家買入範府做了家僕,沒成想一年之後家僕變成了家嶽。

“肅靜!肅靜!朝堂之上如此喧譁,成何體統?!莫要讓本憲劾爾等不敬之罪!”

還未等有些尷尬的範景文發聲迴應,李邦華起身後環視一圈沉聲喝道。

“咳咳!李卿且坐,朕適才放鬆之下偶發噱語,之後方有諸卿相附,此爲朕之失。範卿你可繼續講來!”

朱由檢神色尷尬的伸手摸了摸鼻子,微笑着衝李邦華解釋了一下,隨後不待老李頭繼續發威,目視範景文出言道。

“呃,這個,啓奏聖上,適才侯學士之策確實可行,只是目下工部實在是人手匱乏啊,如今工部署衙之內,除了兩位侍郎、幾名郎中,剩餘的幾乎全是各司吏員,有品級之官員幾乎全數下至北地各行省之中,老臣手下已是無人可派了啊!”

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