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

鄭芝龍的題本是跟隨着鄭家往來運糧的船隊送來的。

自從鄭芝龍封伯後,鄭家船隊一直不間斷的從暹羅、交趾、占城、真臘以及三佛齊等國採購秈稻運往天津衛港口。

三年以來,鄭家已經先後向京師輸送了大約一百五十萬石的稻米,加上湖廣、江浙各行省每年從大運河運來的數百萬石糧食,這才使得流賊蕩平之後,北方沒有再出現大規模的流民,僅憑這一點,賞給鄭芝龍伯爵位子就非常值,甚至是物超所值。

鄭芝龍在題本中言明,這次荷蘭、西班牙兩國特使是爲了臺灣一事奉命而來的,他們要求三國劃定區域,共同管理臺灣。

崇禎十年臺灣島上的明軍全殲來犯的八百名荷蘭步兵,這讓荷蘭駐臺灣島的最高長官普特曼以及東印度公司代表巴列維特感到震驚和悲痛不已,同時對明軍武力的強大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

八百名勇敢善戰的將官士卒,攜帶着野戰炮和重火槍,竟然會敗在被他們視爲土著般的明軍手裡,並且是全軍覆沒,無一生還,那明軍該是怎樣一種恐怖的存在?

荷軍無一生還的消息還是鄭家船隊派人通知了普特曼和巴列維特,並且還告知二人,因爲臺灣地區氣溫過高的緣故,荷蘭士卒的屍體已經被埋在了一個大坑裡,連骨灰都無法帶回故國了。

出現如此重大的傷亡,普特曼既感悔恨又覺悲涼。

悔得是不該聽信範·戴克那個莽夫的話,白白葬送了八百名士兵的性命;悲涼的是這件事傳回國內,自己在臺灣島一言九鼎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很快就會有人來替代自己了。

在臺灣這五年,自己的家族通過壟斷福建沿海的白糖生意發達了起來,隨着臺灣島甘蔗種植面積的逐步擴大,普特曼本以爲以後可以繼續大發橫財,沒想到這次意外事件讓他的發財路子突然斷絕了。

那個該死的範·戴克!下地獄去吧!

在強按下心頭的沮喪後,普特曼與在這件事上並無多大牽扯的巴列維特簡單商量一番後,決定由巴列維特立刻乘商船返回荷蘭本土,向荷蘭政府的高官們就此事的前後作出詳盡的說明,然後等待高官們作出應對和裁決,而他繼續留在臺灣島等候消息。

因爲驟然損失了整個駐軍一多半的兵力,雖說不管是烏特勒支堡還是熱蘭遮城的防禦火力都十分強悍,但因爲害怕具體情況不明的大明官軍發動強攻,普特曼還是下令各個堡城加強了警戒,荷蘭平民也儘量減少出城活動的時間,以提防明人的突然襲擊。

而西班牙人之所以這次也來湊熱鬧,純粹是在聽聞荷蘭人在臺灣島上大敗虧輸之後,想要藉機分薄荷蘭在東亞一帶的利益。他們對於在馬尼拉屠殺一事並沒有任何罪惡感和負疚感,並且認爲此事與大明朝廷沒有關係,因爲在西班牙人的眼中,在馬尼拉的漢人並不是大明人。

其實不光是西班牙人這樣認爲,他們的這種觀點在大明境內更是大行其道,而且在朝廷官員中最爲普遍。

因爲這批旅居或僑居在菲律賓等南亞諸國的大明人,絕大多數是從大明逃過去的。

自太祖時期封海之後,閩粵之地大批從事與漁業有關產業的人便攜家帶口的逃離故土,乘船逃往了南洋一帶。

這種情況隨着大明中期對海禁的放鬆有所緩解,但仍然時有發生,這些人被官府視爲了躲避稅收的叛逃者,根本沒有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同胞骨肉。

加上鄭芝龍所說的這次屠殺漢人一事,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已經是第二次搞出這種駭人聽聞的事件了。

萬曆年間的馬尼拉屠殺漢人事件中,有多達兩萬五千漢人死於西班牙軍隊的屠刀之下,而萬曆皇帝獲悉後,直接將傳回訊息的商人張嶷以“欺誆朝廷、生釁海外”的名義斬首,並且僅僅是下令福建巡撫發文斥責西班牙人而已。

在這件事上,萬曆還不如鄭成功做的好。

原本的歷史中,在獲知西班牙人第二次大規模屠殺之後,鄭成功派人向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嚴令其改邪歸正,否則將會親自提兵前往征伐。

面對鄭成功的威脅,西班牙人反而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集體屠殺。鄭成功聞訊後,一面撫卹逃到臺灣的華僑,一面組織籌備軍隊準備討伐西班牙人,於是菲律賓島上再度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正好當時荷蘭人也威脅着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地位,島上菲律賓人也頻頻起來反抗統治者,西班牙殖民者感到回天乏術,做好了隨時撤離的準備。

但鄭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現內亂,不久鄭成功病逝。他的兒子鄭經接着治理臺灣,並派人同西班牙殖民當局交涉。據說鄭經在1670年和1671年兩次準備征討馬尼拉,但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出兵。

西班牙人在菲屠殺華人,原本憂心明朝出後報復,萬曆王朝卻無動於衷,致西班牙人變本加厲欺凌華人。鄭成功父子先後三次欲出兵攻取菲律賓,終因各種因素未成。

看到鄭芝龍的題本後,朱由檢並沒有勃然大怒的衝動,而是馬上開始籌劃如何去報這兩次屠殺的血海深仇。

同樣是爲了做生意賺錢,荷蘭人就比西班牙人文明多了,至少他們的手上並沒有沾染到多少漢人的鮮血,這樣的國度和人羣可以採取合作的態度。

遠交近攻。

老祖宗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但西班牙人的罪惡就是無法原諒的,血債必須用血來償。

不管在菲律賓的漢人是不是明人,但他們不該被外夷欺辱和屠殺,就是因爲漢人這個神聖的字眼。

既然兩國都是政府特使,那就上京好了,等他們一個月後抵達京師時,關外戰事應該早就結束了,就讓新晉閣臣陳奇瑜來和他們談吧,調子自己會定下:臺灣是大明的,任何國家的軍隊必須全部撤出;西班牙必須爲屠殺一事付出沉重代價。

“大捷!大捷!”

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七章 皇莊3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