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

其實寧完我對多爾袞的提議是持贊成態度的,他也覺得按照當前的態勢,清軍應該主動撤回盛京,待修生養息之後再圖謀其他。

他剛纔的那番言語有點強詞奪理了,但是作爲堅定的保皇派,他不得不站出來反對多爾袞的建議。

因爲皇太極暗中遣李率泰與大明議和之事屬於絕密範疇,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如果多爾袞等人知道了這件事,很可能就會藉此大做文章,從而導致八旗產生內訌,那樣的局面下所謂的大清離崩潰不遠了。

不管將來如何,現在的大清內部決不能生亂,而且必須只能有一個不容置疑的聲音來發號施令,包括多爾袞在內的所有人都要聽從號令才行。

“回睿親王的話,現下既是皇上親率援軍抵達鬆錦,原本低落之士氣軍心當會重新高漲。明軍雖強,但人數遠遜與我大清,在人數佔有巨大優勢之情勢下,我軍要是再行回撤,那以後還怎生有膽與明軍對陣?

何況皇上已有對付明軍之策,此戰過後,明軍定不敢再小覷我大清,到時我大清自可根據具體事態再予以從容應對!”

“不知皇上有何等方法應對明人之火器?奴才等絞盡腦汁也未想出好法子來,還望皇上賜教!”

一旁的尚可喜湊趣的施禮道,帳內其他人也都用充滿希冀的目光看向御座上的皇太極,帳內有些壓抑的氣氛也悄悄地輕鬆了不少。

“呵呵,此次大軍南下受挫,雖有明軍練成強軍之因,其實也是我軍太過輕敵之故!”

皇太極的這幾句話引起了包括多爾袞、阿濟格在內衆人的強烈共鳴,衆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清軍連續的敗仗其實都吃虧在對明人所用的新戰術一無所知,臨陣時根本來不及做出正確的應對,還沒等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便因傷亡過大而敗下陣來。

前後幾次都是輕敵造成的,這樣的結果讓多爾袞等人很不服氣,但過後想想,還真是想不出好辦法來對付明軍,現在聽說皇太極想出了好法子,所以所有人對此都很是期盼。

“明人強在火器,而火器我大清也有不少!朕此次攜來數百門火炮,待對陣時先以火炮轟擊,將其陣型擊亂,之後再上前與之搏殺,只要被我八旗健兒近身,明人火器就成了無用之物,到時還不是任我八旗宰割?”

在思來想去之後,皇太極意識到唯有以火器對火器才能剋制住明軍,而火炮就是最合適的利器。

爲了挽回敗局,皇太極這回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了,把幾乎所有能打得響的火炮都帶到了鬆錦,準備給明軍以重大殺傷。

三順王雖然帶着大部分漢軍旗軍卒隨大軍南下,但因爲清軍並沒有打算打攻堅戰,而是準備以最拿手的突擊爲主,而太過沉重的火炮會拖累到清軍的機動性,所以此前之帶來了十餘門,並且也未發揮多大的作用。

而漢軍旗留在盛京的數百門大炮正在被數萬名包衣運來的路上,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不用十天便可以抵達送錦前線。

這數百門大炮就是皇太極以戰促和的底氣所在,如果運用得當的話,這些火炮或許會成爲這次戰役的轉折點。

“皇上不愧是天下之英主!奴才等只想到以火炮轟擊工事,怎麼就沒想到直接用火炮打步卒呢?等咱大清的火炮聚齊,非叫明軍嚐嚐厲害不可!”

孔友德一拍腦袋,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一臉懊惱不已的神情開口道。

八旗的火炮很多是他當年從登州帶過去的,後來皇太極又下令被虜獲的漢人工匠們仿造了不少。

孔友德也想到過用火炮轟擊明軍步卒的戰術,但是因爲連續敗仗之下,所有人都想着趕緊撤退,別讓明軍包了餃子的緣故,他也將這個臨時起意的想法拋在了腦後。

“咱們有火炮,明人就沒有?據本王觀察,明人火炮比之咱們所用火炮威力更大、射程更遠、射速更快。何況漢軍旗炮手本就不多,數百門大炮就需要上千炮手操縱,咱們哪來如此多炮手?

還有就是,咱們的火藥可是沒有多少存儲,要是這回一併打完,這些火炮就成了廢銅爛鐵,將來如何派的上用場?”

就在帳內衆人一片交口稱讚聲中,多爾袞的話語如同一盆冰水兜頭潑下,大帳內再次變得安靜起來。

以多爾袞的睿智,皇太極、孔友德能想到的破敵之策他能想不到嗎?但正是因爲上面的幾條理由讓他覺得,就算從後方調集火炮前來也是無用。

“睿親王所憂不無道理,但是事到如今,唯有一戰打出我八旗之威風,方纔有後路可尋。炮手稀少不算大事,臨陣之時只要預先將每門火炮之火藥彈丸填充好,炮手打響一門之後尋機前往下一門施放,如此一來可正好提高射速。

至於火藥之缺失也是無礙,朕此次將盛京所儲火藥全部攜來鬆錦,總計約有上萬斤之多,足可供大戰所用。至於以後火藥之來源也不成問題,大軍回返盛京之後,即刻遣軍前往朝鮮搜掠,偌大一個朝鮮國,火藥積存應是不少!”

對此已有全面考慮的皇太極緩緩開口說出瞭解決之道。

多爾袞聞言後沉默不語,算是默認了皇太極的這番安排和佈置。

儘管兩白旗一直視皇太極爲自己的勁敵,但有時多爾袞對自己這位八哥也很是佩服。

現在的大清國是老汗努爾哈赤打下來的不假,但自從皇太極登基建國以來,整個建州各方面都處在一個良好的上升勢頭之中,不管是軍事還是官制設立和理順,都比努爾哈赤活着時有了長足的進步。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皇太極較爲長遠地戰略眼光和安排,多爾袞捫心自問,若是自己坐上皇帝之位,未必就能比皇太極做的更好。

且忍着些吧,從最近得來的消息來看,自己這位八哥是拖着病體,強撐着趕來,看樣子也沒幾年活頭了。

等老八一閉眼,這皇位說啥也不能讓那個有勇無謀、暴躁殘忍的豪格來坐,他要是做了皇帝,不光是兩白旗要遭殃,整個大清怕也會跟着倒黴,說句不好聽的,稍有不慎,大清的國運就能葬送在他手上。

就在皇太極這邊定好了對付明軍的策略時,劉國能和張文耀兩部歷時十天,完成了對赫圖阿拉以南數個堡城的清理。兩人在互通聲氣之後改變了原先的計劃,分別率部於鴨綠江南岸的克莫堡匯合,準備稍作休整後向據此兩百餘里外的赫圖阿拉進發。

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