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變戰略

朱振卿坐回到椅子上,沉思起來。不得不承認,明末最具戰略眼光以及軍事才能的人非洪承疇莫屬。崇禎中後期,正是洪承疇以及盧象升、孫傳庭的苦苦支撐,大明纔多活了幾年。如果沒有這幾人,早就土崩瓦解了。

但歷史上的崇禎是個急性子,他也看出來流賊纔是危害大明江山的最大禍害,但急於求成,一再下旨催逼洪承疇,令他限期克賊,幾個月之內就要徹底消滅掉全國幾十萬已經形成強大戰力的流賊。這讓兵力捉襟見肘的洪承疇疲於奔命,接連喪師。最後於松山大敗,葬送了明軍的主力後投降滿清。

流寇之所以難以剿滅,其特點就在於流動。避實就虛,官兵勢大他們就跑;守備力量弱他們就攻破城池大肆劫掠。

其中尤以闖賊高迎祥最強。高迎祥部下多蕃漢騎兵,兵甲犀利,勇悍亡命,擅長突擊。並且經過長期與官兵對戰,經驗豐富。作戰時號令嚴明,對陣時既能保持陣型不亂,又能以步兵埋伏而以騎兵衝鋒。

而洪承疇所轄兵馬一般爲馬三步七,陣戰時雖然不會輕易戰敗,但流賊見事不可爲會迅速撤退,官兵只能眼睜睜看賊離去而毫無辦法。對付騎兵的辦法唯有以騎對騎,洪承疇的奏章裡也隱約透露出這方面的意思,但生怕落下畏敵怯戰的名聲,所以不敢正面提出。

想到這裡,朱振卿心裡一動,想到了後世名聲很大的一隻騎兵------關寧鐵騎。這隻以騎兵爲主的勇悍之師戰鬥力沒得說,但軍紀敗壞,遼東將門現在已成尾大不掉之勢。這點從崇禎二年建奴破關兵圍京師時的表現就可以看出,祖大壽竟敢在袁崇煥被捕後擅自帶兵棄敵而去,不顧建奴大軍還在威脅京師,不顧皇帝的安危,可見其內心已不把朝廷放在眼裡。

但現在大明朝廷並未顯出要亡的樣子,各處的兵頭明面上還是不敢公然不聽調遣,只是耍一些小手段陽奉陰違而已。看來當務之急就是要有一隻能壓服四方的可用之兵。如果有一隻戰無不勝的強兵在手,那下面那些驕兵悍將就會服服帖帖。誰敢違抗朝廷,將會有被剿滅的風險,眼前的榮華富貴會煙消雲散。畢竟誰敢以手下的幾千兵馬去對抗一國呢?流寇只是一些吃不上飯的泥腿子而已,這些世家將門根本瞧不起他們,也不屑與他們爲伍。

“王承恩,傳旨給兵部,調祖寬,祖大樂,李重鎮,吳三桂所部,剋期南下。祖寬,李重鎮部歸屬五省總理盧象升麾下節制。祖大樂,吳三桂部歸五省總督洪承疇麾下節制。”

“另外從內帑中撥餉銀各20萬兩給洪承疇,盧象升。皇帝不差餓兵,告訴他們,朕就這點家底了,讓他們省着點花!但不能拖欠剋扣官兵餉銀!朕會派人覈查,讓他們好自爲之!”王承恩應聲而去。

朱振卿琢磨着,是不是給洪承疇,盧象升寫一封密旨。內容就是要改變以往急於尋求滅賊的戰略戰術,要徐徐圖之。當然,這個緩圖並不是無限期拖延,因爲另一個心腹大患還在虎視眈眈。雖然皇太極現在心裡隱隱約約有了對大明江山的野望,但在絕大多數奴酋眼中,大明就是塊肥肉,逮住機會上來撕咬一口才是他們的根本目的。

所以說,緩圖只是給洪承疇和盧象升更多從容佈置的時間,一旦抓住機會,還是要徹底剿滅流寇。因爲朱振卿知道,最後滅亡大明的就是這些現在不成大氣候的流寇。

想到這裡,朱振卿吩咐道:“來人,筆墨伺候!“

殿外聞聲小跑進一個十幾歲的小黃門,來到御案前,動作麻利的把筆墨紙硯鋪好,然後研好墨,彎腰把御筆呈到朱振卿面前。朱振卿讚許的看了他一眼,接過筆沾好墨汁後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小黃門麻利的跪倒,答道:“啓稟皇爺,奴婢名叫李二喜,年已15歲。”

”家是哪裡人氏,爲何進宮啊?”朱振卿沒有馬上書寫,而是饒有興致的問道。

“好叫皇爺得知,奴婢家是北直隸昌平人。崇禎二年建奴破口,昌平遭了兵災,奴婢父母哥哥都死了,只剩一個妹妹。奴婢帶着妹妹,和鄉親一起逃到京師後就留了下來。後來建奴離去,鄉親們都已返鄉。因奴婢家無餘產,以前也是租種他人的田地餬口。現在就奴婢和妹妹,她當時才5歲,無力耕種,所以留了下來。奴婢年歲還小,沒有力氣去打工養活妹妹。幸好碰到有心人指點,纔去勢進了宮,有月薪能養活妹妹!”

朱振卿心下慘然:“那你妹妹呢?你在宮裡,平日裡無法出宮,她幼小年齡,如何活得下去?”

”回皇爺的話,那個指點我進宮的好心人收留她做了個義女,奴婢每月開支後,都會出宮一次,把錢給她送去。”

朱振卿默然半晌,說道:“起來吧,以後好好做事,就跟着王承恩吧。”

“謝皇爺恩典,謝皇爺恩典!”李二喜邊起身邊高興的回道,跟着皇爺的貼身太監,那可是前途一片光明,至少有人罩着,不會再被其他太監欺辱。

朱振卿開始寫旨意。密旨不同於其他聖旨,當然要親自寫。尤其是這種基本上否定了自己前期戰略思想的密旨,儘量不能讓旁人知曉,以便維護皇帝的尊嚴。雖然靈魂來自後世,但承襲了這句身體的前期所有的功能。崇禎帝還是很有文采的,並且書法尤爲人稱道。

斟酌一會,朱振卿開始提筆疾書。與其說是聖旨,不如說是密信。一刻鐘後方才寫好一封,然後又寫了一封,內容大致相同。

大約半個時辰後兩封密旨寫罷,李二喜接過,然後待墨跡乾透後,捧起放於御案上的玉璽蓋了上去。最後各裝進一個硃紅色的匣子,用蜜蠟封住就算好了。

“你將密旨交於錦衣衛堂上官,讓他安排妥帖人手護送傳旨的太監,連同餉銀,送達督臣和理臣手裡!”

“奴婢遵旨!”李二喜端起匣子轉身小跑着去了。

“王承恩這奴婢怎麼還沒回來?”朱振卿嘴裡嘟囔了一句。轉念一想,兵部在宮外,這一來一去再加上傳旨回話,怎麼也得一個時辰,自己卻是心急了點。也難怪,雖然是靈魂的穿越,但性子脾氣是根深蒂固的,很難一下子改變。

一個多時辰后王承恩回來了,朱振卿問道“事情辦好了?”

”稟皇爺,辦好了,因爲與本兵爭執了幾句,所以誤了一些時辰!”

“哦?張鳳翼如何說的?”朱振卿問道。

“回皇爺,本兵接到聖旨後面有難色,然後奴婢催促他用印下令。他說請老奴回稟皇爺,說如果調這麼多兵力南下,恐建奴聞訊乘虛而攻,一旦發生意外,他就是失土重罪。老奴雖然不懂兵事,但老奴是皇爺的人,就對他講這是聖意,絕不可違!在老奴堅持下,他才下令然後用印,老奴眼看着他着人領令而去後才趕了回來。”

“你做的不錯,去傳膳吧!”

王承恩答應了一聲轉身要去,突然又回頭對朱振卿說道:“皇爺,奴婢覺得本兵說的也有點道理,遼東那邊不會出問題吧?”

‘’趕緊滾去傳膳,這不是你管的事!”朱振卿笑罵道。

王承恩笑嘻嘻的去了。按常理說,兵部尚書張鳳翼其實也沒錯,畢竟這次一下抽調了一萬多精銳騎兵南下,遼東兵力卻是有點空虛。但自己是帶着後世的信息來的,知道明年建奴的確又一次破開長城攻到了京師附近,但並不是從山海關一線,而是從居庸關破口而入。況且遼東聚集了十幾萬重兵,都是龜縮於城池之內,騎兵不敢去主動挑釁建奴,留在那裡用處並不很大。想起張鳳翼在今世作爲,朱振卿心裡感到厭惡,一個無能之輩竊據高位,看來是時候啓用楊嗣昌了。雖然後世對楊嗣昌貶多於褒,但他就任兵部尚書初期制訂的方略還是可行的,只是後來各種原因導致了局勢不斷惡化,他最後也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七章 皇莊3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十章 困難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