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

“呵呵!長伯之言謬亦!某適才所言亦是最壞之結局而已,其實朝廷並無認定遼東上下已有異心,洪公此行亦是欲使寧錦軍上下一心耳!否則聖上只需遣數名錦衣前來便可,何須動用大兵?試問,若是錦衣前來,令尊與你可敢抗命?”

沈世玉笑道。

就算在前幾年大明全境紛亂四起之時,錦衣衛仍然是文官武將畏之如虎的存在。祖大壽自崇禎二年率軍返回遼東後,因爲生怕遭到廠衛抓捕,八年來一直不敢跨過山海關來到內地,可見廠衛的威懾力有多大,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就連祖大壽這樣手握重兵的大軍頭,也只敢抗旨而不敢公開造反,何況其他文官武將了。

真如沈世玉所言,若是皇帝已對吳家生出殺心,早就派遣錦衣來拿人了,難道吳襄敢領兵反抗嗎?被山海關和京師夾在中間的薊鎮兵卒會聽你的將令?就算手下聽令,一萬多人能打得過朝廷數萬精銳嗎?

“沈公到底何意?是讓我吳家與祖家徹底撕破臉皮不成?恕小子直言,真要如此的話,怕是於大事無補。畢竟祖家世代將門,在遼東之地經營多年,其勢力不是我吳家可比。小子亦覺沈公適才言下之意,聖上似無使遼東生亂之意,督師此去關外只帶親兵數百便是明證。小子與家父乃大明臣子,自當遵從聖上及朝廷指令,故今日還請沈公明示,只要並非過分之舉,我吳家絕無二話!”

在沈世玉的一番軟硬兼施下,年輕的吳三桂終於招架不住敗下陣來。

“長伯既是知道吳家還是大明臣子,那就應該盡到做臣子的本分纔好!你現下僅爲副總兵銜,以你之材實在是太過屈就!軍將若無戰功,單靠裙帶根本不會有升遷足夠之資本!在流賊大部肅清之情勢下,若想立功,明年的建州戰事便是長伯你最後之際遇!可你有無想過?在朝廷上下對遼東惡意滿滿之際,你還有機會帶兵出關參戰嗎?你還年輕,難道甘心於前程僅此而已?若想立功,必須要成爲統兵大將!洪公此次欲整飭寧錦大軍,以使來年征伐大軍上下一心而無後顧之憂,這便是你的機會!長伯,說句誅心之言,史上之名臣重將,哪一個不是心狠手辣之輩?優柔寡斷、思慮過多之人,最終一生碌碌無爲!值此大變革之際,須得有足夠大之魄力才能出人頭地!長伯,某言盡於此,具體如何你好生琢磨!”

三日之後,在交接完糧餉之後,洪承疇帶着五百標營護衛離開薊鎮,向山海關行去,同行的還有吳三桂以及吳家的三千馬隊。

在把沈世玉的話告知父親後,吳襄父子秘議良久,最後決定以吳襄染恙、需要有人照顧爲由,讓吳三桂去錦州將家眷接回關內。

至於帶領大股騎兵出關,是因爲有聖旨命薊鎮派兵作爲洪承疇的標營護衛,真實的原因是奉旨便宜行事的洪承疇,將寧遠總兵的位置許諾給了吳三桂。

洪承疇進京陛見時,君臣二人曾經看着輿圖對遼東防線進行過全面的評估,這也使洪承疇對寧錦一線有了更加詳盡的認知。

在紫禁城珍藏的坤輿圖上,整個東北及蒙古一帶的地形一覽無餘。

大興安嶺以及七老圖山、努魯兒虎山和燕山,這連綿不斷的大片山脈把東北、大明內地之北境、以及蒙古高原切割成了三塊,也使得三地之間的往來變得異常的困難。

要想從建虜盤踞之地進攻大明,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條是從盛京出發,先渡過遼河,後經朝陽、大淩河、凌源到達喜峰口,然後再破邊牆而入;另一條是從盛京向西,穿越蒙古科爾沁部再折向南,到達契丹人的祖廷--平泉,渡過灤河直抵古北口,之後破口進入京畿地帶。

以上兩條道路,全部都是沿着河谷而行,在遼西山地的崇山峻嶺之間穿梭,數萬人馬攜帶着大量輜重穿行其間,期間的損耗是相當驚人的;這也是歷史上的建虜往往要準備數年後,才能從這兩條道路進入大明搶掠的根本原因:太難走了,並且要冒着被明軍擊敗後一無所獲的巨大風險,那樣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山海關通往寧錦的這條道路是最便捷、到大明最近的一條通道,也是建州最想得到的一條通道。

山海關外,西邊是綿延無盡的崇山峻嶺,東邊則是廣闊無邊的渤海,而夾在山海之間有一片狹窄而又細長的平地,這便是著名的遼西走廊。

這條通道是建虜最爲迫切想要打通的要道,而堵在這條通道最北端的要塞錦州城,就像一柄匕首一樣抵在後金的咽喉處。

建虜若想從遼西走廊進攻大明,首先要將大軍調往盛京,然後穿過古時謂之遼澤的大片沼澤地,渡過大淩河直抵錦州城下,在攻克錦州後過小淩河,一路攻破松山、塔山、連山這些城堡後抵達寧遠,攻克寧遠之後還要連續渡過女兒河、六股河等六條河流,最後才能殺到山海關前。

在看過輿圖之後,洪承疇對經略關外信心大增,也更加看衰了建虜的前景。

盛京到錦州距離近五百里之遙。建虜想要攻打錦州,單單事先聚集大軍、準備糧草物資、徵調漢奴作爲民夫這幾項就要耗費上月的時日;然後長途行軍至錦州,按每日六十里計算,也要花費近十天時間;到達錦州後士卒已是疲憊不堪,需要休息數日才能攻城,而攻城向來就是建虜的弱項,對於壁壘森嚴的錦州,建虜很難在短時間內攻破。

歷史上的皇太極也是知道清軍的弱點,故而遣濟爾哈朗率大軍於錦州三面修築深壕壁壘,以作長久圍困之計。之後京師接到祖大壽的求援急報後,調遣八路總兵、十三萬步卒、四萬騎兵,由洪承疇和遼東巡撫邱民仰率領前去解錦州之圍,沒想到卻於松山大敗,之後數路官軍接連中伏,葬送了大明最後的精銳力量。

而錦州在被圍一年多後,才因糧絕而下。

朱由檢當然清楚錦州的重要性。雖然歷史上的松山之敗幾乎不會發生,但爲防止清兵如歷史上那樣,對錦州採取圍困的方法,在與洪承疇商議過後,決定加強錦州以南方向的松山、高橋鎮防禦力量,調集重兵駐防兩處,並在南面的寧遠也設立總兵,以便隨時策應清兵可能對錦州採取的攻勢。

吳三桂的寧遠總兵並非洪承疇以私權施恩之舉,而是經過朱由檢授意後的舉動,讓其在錦州背後構建新的防禦工事,就算前面的錦州失手,松山、高橋鎮、寧遠,這三道防線也將成爲建虜難以逾越的鴻溝。

其實正確的說法,祖大壽們的寧錦軍頭應該被稱爲遼西將門纔對,當年的毛文龍的東江鎮纔是遼東,至於是否重新在遼東建立敵後陣地,朱由檢還在考慮當中。

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二百章 客戶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