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

溫體仁出列奏道:“臣對聖上提攜天下讀書人之舉深表贊同!聖上此舉開史之先河,比國初時太祖由監生中選官一事更爲高明!老臣敢斷言,此策將會爲大明奠定傳承萬世之基!臣爲聖上賀,爲大明賀!”

王應熊、張至發都是暗自鄙夷:真是越老越不要臉了!原先媚上之言還能收斂含蓄一些,現在直接赤裸裸的狂吹一通!不就是因爲貪戀權位才言不由衷嗎?不就是你家兒子沒成氣的,皇帝現在給了一條出路後才如此大拍馬屁嗎?

王應熊出列道:“首輔之言雖稍顯過分,但亦有其道理。臣相信此策一出,原本還需回家苦等三年的舉子們定會雀躍無比!聖上實乃仁厚之君也!臣敬佩之至!”

他家有兩女一子,幼子尚處總角之年,將來還不知道咋回事,這次並未從中受益,所以也就敷衍的恭維一下完事。

張至發奏道:“臣亦覺聖上此舉甚爲高妙,既能安天下讀書人之心,又能從中選材爲朝廷所用,不使賢才旁落,老臣敬服!”

左都御史李邦華出列奏道:“舉子、監生出仕雖已有先例,但向來其員額甚少;臣恐此策施行之後,會致官員人數激增,前宋冗官之禍可是近在眼前,還望聖上三思!”

右都御史施邦曜奏道:“憲臺所言極是!前宋冗官之繁致使百姓負擔沉重;我朝至今兩百餘載,官員職數遠教前宋爲少,聖上貿然加之數倍,恐非黎民之福!”

朱由檢心道:你們是沒見識過什麼是真正的冗官,宋朝與後世比起來,那點官員人數根本不值一提。

他笑着開口道:“二位卿家所慮亦是情理之中,故宋前車之鑑不遠,朕豈會重蹈其覆轍?舉子、監生皆是朝廷儲材之所在,其中不乏能力出衆者,但因各種原因並未中試;故此朕纔有此策,其目的便是不至野有遺賢。至於二位卿家心憂之事其實不難解決之道,到時尚需二位卿家盡職盡責纔好!”

李邦華施禮道:“臣愚鈍,還請聖上明示!”

朱由檢開口道:“朕有一偶得:雖然舉子、監生皆已具備出仕之資格,但其從政之出口並不亞於會試中榜!朕管此名曰寬進嚴出!”

殿內衆臣聞言皆是似有所悟。

朱由檢接着道:“嚴格取官制度是防範冗官之策略!不論舉子、監生所擅爲何,其參加選官考試之時,六部、督察院、大理寺皆要遣部務精熟之官吏共同予以監督!朕所言並不單指官員,能吏亦可爲考官!”

李邦華點頭奏道:“臣知聖上之意,臣亦在有司任過職,深知許多吏員確實於部務熟稔無比,由其擔當考官,更能體察入微!聖上此舉有不拘一格之風範,臣無異議!”

吏部尚書周雲讚道:“如此一來,某舉子、監生是否可爲稱職之官,其行爲之優劣自可一目瞭然!如此便從源頭將庸官之路徹底禁絕!聖上此策實乃天授也!好一個寬進嚴出!妙哉!”

朱由檢笑着擺手道:“諸卿勿再誇讚,若無異議,禮部派員於張榜之日公佈便可,待殿試之後,所有舉子盡皆入國子監。各部寺現下便要着手安排本部前去授課之人選,做好輪值預案,一切要在不耽誤本部事物之前提下進行!爲使官吏授課更加用心,朕會自內帑拿出銀兩作爲獎賞,凡事用心任事者皆有補貼!”

朱由檢不擔心有授課官吏會敷衍其事。

每次授課,下面坐着的大都是讀書人中的尖子,他們雖對具體施政之法並不通曉,但不妨礙他們對授課質量做出判斷。倘若授課時教授者不用心,一衆舉子、監生肯定會讓他下不來臺。

就像一個資深吃貨一樣,也許他不會做菜,但這不影響他對廚師的手藝做出評判。

衆臣散去後,朱由檢拿起張奎關於攔截祖大壽車隊的奏本又看了一遍。

于山海關堵截運往遼東各種物資一事,當然是在他的授意下進行的。在整個局勢日漸平穩的狀況下,對建州的封鎖已是順理成章之事。這次查扣的物資就大部分都是軍資,直接讓勇衛營使用便可。

朱由檢打算讓兵部派員前往遼東,清查遼東兵員額數,然後根據實際所需發放物資,將他們侵吞剋扣後在轉手賣給建州的門路鎖住。

在晉商被團滅,建州自左路獲取物資的通道被掐斷後,現在再將其右路封閉,其依賴外界輸血的巨大缺陷,會在不久的將來給建州帶來滅頂之災。

就算你皇太極再英明睿智,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火藥,孔友德的大炮能打幾次?沒有糧食,蒙古人還會跟着你屁股後面嗎?金銀、綢緞、女人只能在飽暖之後纔會發揮它自身的屬性,飯都吃不飽你還有力氣嘿咻?

雖然有擄去的漢人爲建州種田打糧,但朱由檢從心裡不信他們一年能收穫足夠多的糧食。

漢人奴隸大部分還在使用木質農具,那種東西能刨地嗎?沒有深耕細作糧食產量能高嗎?

就算少量使用鐵質農具的,並且鐵匠不缺,但磨損之後沒有鐵料如何修補?

是人就會生病,士卒平時操練中更是難免受傷,沒有了從大明走私過去的成藥,就指望建州那些跳大神的薩滿,也就跳完了,人也涼透了。

大明想控制建州太簡單了。但歷史上皇帝和大臣們都被流賊搞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顧及到採用禁運這條策略。再加上建奴數次扣關入境後大肆的劫掠各種物資,晉商和遼東對其直接或間接的資助,才讓他們逐漸坐大起來。

建州應對封鎖的舉措無非就是扣關搶掠。在無法從山海關突破的情況下,就得和去年一樣,從破損的長城關口進入京畿一帶。

若不是顧及到無辜百姓的傷亡,朱由檢倒是盼着建奴來搶。先讓他們搶個夠,使他們因貪婪而自動把戰線拉長,然後在其師老兵疲、忘乎所以之際,調集重兵將其重創與境內。

不過那樣做太過冷酷了。作爲一個穿越者,根本無法忍受戰爭造成的大量平民傷亡。無數鮮活的生命因爲自己的決定而慘死,就算將來把建奴殺乾淨,自己的心理也會留下巨大的、揮之不去的陰影。

戰爭是成年男人之間的對決,與老弱婦孺沒有半點關係,還是讓我用一刀一槍來解決吧。

當務之急是如何儘量平穩的渡過小冰河時期,讓還會持續數年的旱情不會引發新的動亂,努力減少百姓因災害死亡的人數。

自己先前下旨採取的種種舉措正在各省大力推行,只要地方官府盡職盡責,今年的夏收就能很好的緩解缺糧的危機。

就像做飯一樣,菜也洗好了,肉也切好了,就等着大廚上來烹製了。這些大廚就是大明的地方官吏,等着吃飯的人就是因爲天災而被迫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百姓。

把希望寄託在官吏的良心上是非常不靠譜的想法,上千年來形成的不作爲的慣性,會讓他們對眼皮底下的苦難視若不見。

嚴格的監督,嚴厲的處罰措施是最佳的辦法,派往北方各地的御史、錦衣將會在其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遠在京師的朱由檢不知道的是,他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

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五章 皇莊1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