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狼羣來了

巴根臺發現這支部隊裡沒有一把軍用鍬,估計這支部隊還沒有土工作業和木工作業的概念。蒙軍機動靈活的野戰戰術他是最清楚不過,這方面蒙軍諸將都是大師級別的人物。

但是金國是農業之國,商業之國,城鎮林立,那裡纔是財富和權力的中心,人口集中的地方。此次攻金,他們必然面臨大量的攻堅任務,那將是蒙軍從未見過的堅強防禦。在沒有火炮等重武器的時代,土木作業是攻堅作戰十分必要的戰術。

遙遠的華北大平原和蒙古草原地區大大不同。大部分蒙古人從未到過金國,不知道家鄉和異地在地形、氣候、環境方面的巨大差別,也會導致戰術戰法的巨大差別。那裡高山深谷衆多,河沼林立,蒙軍深入敵境,全靠騎兵強大的戰略機動能力,沒有專業的工兵部隊,行軍作戰必將困難重重。雖然他相信成吉思汗的智慧,但是必要的準備也必須去做。

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就是一把工兵鏟和一把森林大砍刀。工兵鏟用來土工作業,森林大砍刀用來伐木搭橋,修造攻城器械。在沒有重型機械的時代,古往今來的軍隊,就是用這兩樣東西攻克了無數難以想象的天險堅城。現在不爾罕山下雄心勃勃的蒙軍,還不知道他們將要面臨的是什麼。巴根臺不是指揮官,他要做的,就是讓鐵匠給自己打造這兩樣東西,在該使用的時候發揮作用。

他不知道的是,雖然成吉思汗也沒有攻堅的經驗,但是他的戰法更加簡單直接有效。

巴根臺現在考慮的是作戰裝備之外的生活裝備,雖然蒙古人吃苦耐勞舉世無雙,但是部隊在極度飢*渴之下,戰鬥力也會下降,蒙古人也是人,不是狼。這支軍隊糧秣補充除了因糧於敵,就是大量的牛羊和肉乾,蒙古人的醃肉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問題是水,蒙古軍隊是用皮袋子裝水,但是在嚴酷的戰場上,利箭彎刀稍微碰撞就會割破,造成部隊無水解渴。巴根臺的辦法就是鐵質的水壺,雖然在這個時代這東西成本巨高,且沉重無比,但是總比渴着強。

正在巴根臺爲他第一場大戰緊張準備的時候,蒙古大軍也集結完畢。一隊一隊的蒙古士兵響應成吉思汗的號召,從草原各處四面八方蜂擁而來,這是4百年來東方草原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他們第一次露出崢嶸,最終他們將走向世界,成爲世界的征服者。

二月末,成吉思汗獨自登上天神之山不爾罕山,大祭騰格里。在早春的寒風中,他摘掉帽子,解下腰帶搭載肩上,跪地向長生天祈求正義:“長生天呵,我武裝了我自己,以報復我伯父斡勤巴兒合黑和俺巴孩汗的血債,阿勒壇汗以可恥的刑罰把他們處死。如果你許可我,你在上面伸臂助我,並命下方人等、善惡諸神,聯合幫助我。”蒙古稱金國皇帝爲阿勒壇汗。

幾天之後,成吉思汗下山集結全軍,歷數金人的罪惡。最後他大呼:“俺巴孩汗曾經對蒙古子孫說過:今後以我爲戒,你們將五個指甲磨盡,便壞了十個指頭,也要與我們報仇!我們都是蒙古百姓,如果忘記先祖的痛苦,長生天是不會饒恕我們的!現在我下令你們向金國進發,征服我們的敵人,追逐他們,奪取他們的財產,使他們的愛人流淚,騎他們的馬,擁抱他們的妻子和女兒!去贏得勝利吧!長生天保佑我們!”全軍歡呼,聲震四野。

成吉思汗進攻金國,實際上是一場侏儒和巨人的戰鬥,剛剛建立的蒙古汗國人口不過100萬,軍隊不過10萬。而金人佔據中原多年,人口4000萬,軍隊百萬。成吉思汗以巨大的勇氣賭上了蒙古的命運,他能依靠的,只有他的常勝騎兵軍團,和他狼一樣的勇氣和智慧。

金人的北部邊防,至少從表面上看有金城湯池之固。在西北,西夏掩護着關中地區的西面。在北面,陰山以南的汪古部掩護着關中東面和山西的北部。在東線,遼東地區掩護着東北邊疆。如果蒙古人試圖從東北方向南下,必然遭到東西夾擊。

在這些戰略緩衝區內層,則又是三道防線。從大興安嶺以西,沿着大沙漠南部邊緣一直到雲內,東勝州與汪古部交界處,金人修了數道界壕,界壕邊寨林立,屯駐重兵,這是最外層防禦圈。從遼東大海,沿着燕山山脈一直到寧邊州黃河東岸,是數千公里的長城,就是所謂的內長城,這是第二層防禦圈。即使你費勁千辛萬苦,突破了這兩道防線,在燕山和太行山的各個山口險要隘路,還有最後的一道防線掩護着進入中都和山西腹地,居庸關、紫荊關、宣德、南口一線,幾乎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三道防線後面就是城高池厚堅不可摧的中都城,就是現在的北京市。只有越過這座城,才能看到廣闊富饒的華北平原。歷史已經證明過無數次了,世上沒有攻不破的天險,卻有無數守不住天險的人。

成吉思汗早就進行了伐金的準備,他連續三年進攻西夏,迫使西夏納貢求和,金國西北的屏障不存在了。而成吉思汗和漠南草原的汪古部首領阿拉忽失是多年的好友,當乃蠻人聯絡同信景教的汪古部共同攻打成吉思汗的時候,汪古部堅定的站在了成吉思汗一邊。成吉思汗爲了感謝阿拉忽失在關鍵時候的幫助,封給他5000戶,並且和阿拉忽失結成了兒女親家,又是安達又是忽達。

這樣北部汪古部的屏障也名存實亡了,而昏庸的金國皇帝永濟還以爲汪古部正拱衛着他的北部邊疆呢。

成吉思汗收買的商隊、金國官員、心懷滅國之恨的契丹貴族等人,把金國的一舉一動都報告給了成吉思汗,他的金頂大帳對敵人瞭如指掌。爲了決定攻金大計,成吉思汗曾親入中都,以納貢爲名考察敵情,把金人的政治、經濟情況、山川道路掌握的一清二楚。古往今來,國家領袖爲了蒐集情報親入敵國的恐怕也就只有成吉思汗的一人了。如今,新興的蒙古汗國內部已經安定,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戰爭已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成吉思汗六年三月,蒙古大軍越過戈壁沙漠與大青山以南的汪古部會師。四月,蒙古大軍先鋒在汪古部的帶領下,一直向東,兵不血刃就越界壕到達大水濼,就是現在的扎賚諾爾湖。主力後繼,蒙古大軍就地休兵養馬,養精蓄銳。春天馬太瘦,漫長的冬季掉膘掉的厲害,成吉思汗很謹慎,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略進攻。

但是戰術性的騷擾是不會停止的,他派遣大軍,把金人在雲內、東勝放牧的大批駝馬牛羊擄掠殆盡。長城外的撫州,恆州和昌州已經成了蒙古人的牧場。這意味着金國的第一道界壕已經被突破了,蒙古人縱橫在長城之外,千里之地,如入無人之境。

對這千里防線上的打擊,金國人還處於懵懂狀態。這時候的金人早已沒有了完顏阿骨打時代的血性,他們最先想到的,是外交求和。他們哪裡知道,這是他們立國以來最可怕的敵人,蒙古和金人的仇恨,已經不是嘴皮子可以化解的了。他們得到的,只能是成吉思汗的嚴詞拒絕,和無情羞辱。

金人終於從渾渾噩噩的狀態中清醒過來,明白大戰是無法避免了,這纔開始在北線佈防。蒙古人在千里戰線上的戰略進攻,令人歎爲觀止。在蒙古人的觀念裡,集中兵力是一個相對觀念,但不是絕對觀念。成吉思汗的10萬大軍,並沒有蝟集一團,而是分散在從扎賚諾爾,一直到東勝州1千多公里的戰線上。他們更像是一個遷徙的大部落,在長城外自由放牧和劫掠。

他們不怕被各個擊破麼?他們當然不怕!蒙古人在戰略和戰術上的機動能力,是古今中外罕見的,每個士兵都隨時備有2-3匹馬。他們身着輕甲或者不着甲,幾乎沒有輜重拖累,即使你集中兵力打敗他們也追不上他們,很快他們就會消失在你的視線之外。一旦他們找到了你的破綻,或者是準備主力決戰,一戰解決問題,他們又能夠迅速集結起來,給你致命的打擊。蒙軍的戰法,顛覆了傳統作戰的觀念。

蒙軍在他的敵人眼裡,就是倏忽而來,倏忽而去,忽聚忽散,防不勝防。狼羣,就是這樣圍捕大羣的野馬麋鹿,他們分散在獸羣外圍,不斷的騷擾襲擊獵物,疲敝他們。如果有強壯的獵物衝上來和狼死拼,狼羣就跑的遠遠的,避開鋒芒。一旦獵物回到獸羣中,狼羣就又逼上來,騷擾咆哮,讓你不得安寧。一旦獸羣疲憊孤立,飢*渴難耐,體力不支,鬥志衰退,狼羣就會集中起來,猛撲猛咬。獸羣四散奔逃,狼羣窮追不捨,直到把獵物吃個乾乾淨淨。

成吉思汗,就是羣狼之王!巴根臺,和千千萬萬牧人,跟隨在他身後,組成了一支雄壯的狼性大軍。

第六十六章 暗中較量第三十八章 初戰受挫第六十一章 血戰叛軍第三十章 深山有虎第十九章 特拉布宗第七十二章 蒲察柳眉第七十九章 決定關頭第五十六章 掃清外圍第二十四章 索道驚魂第七十章 南渡之變第五十四章 工業動力第二十一章 安定後方第八十章 絕處逢生第二十八章 黑海霸王第五十四章 遊擊摧敵第十八章 水晶商廈第二章 店無好店第五十九章 孤注一擲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第一百章 死裡逃生第五十八章 夜襲驚魂第七十八章 英雄無族第五十二章 奔向官山第九十一章 義無反顧第八十五章 亂世陽謀第八十二章 孤注一擲第七十一章 坦露真相第七十六章 先知堅忍第十一章 戰略基地第四十九章 人間悲劇第五十五章 初入楚州第九十五章 幸福短暫第八十二章 金國滅亡第三十五章 艱難團結第三章 剝繭抽絲第二十四章 內政繁多第十八章 水晶商廈第四十六章 征服北俄第三十四章 防禦體系第七十七章 輕裝上陣第二十章 特種裝備第四十九章 攻克鳳翔第十二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一章 海灘談話第五十九章 同舟共濟第一百零二章 信任非人第四十九章 永清史家第十章 轉戰千里第四十三章 衛州會戰第四十二章 王在何方第六十八章 教士盟友第六章 一盤散沙第五十五章 中都來客第三十八章 秣兵礪馬第六十三章 南軍北軍第八十六章 中都之變第九章 天下無敵第五十一章 金石爲開第五十五章 工業控制第七十三章 三虎爭食第九十六章 再度出山第六十九章 形勢突變第九十章 聖城驚變第二十章 特種裝備第七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八十九章 歸家路長第三十一章 天崩地裂第三十章 深山有虎第七章 艱難開拓第五十八章 夜襲驚魂第三十六章 驚天爆破第五十章 悄然變化第十章 柳暗花明第十七章 欽察攻略第二十一章 水上夜襲第六十二章 政保總局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敗第七十七章 總有麻煩第七十九章 重歸蒙古第三十三章 溝通河海第九十六章 颶風營救第五十四章 三路攻金第八十二章 一二一三第二十一章 水上夜襲第七章 艱難開拓第三十六章 捨生忘死第七章 不裡阿耳第六十三章 禹山之戰第二十二章 腐敗滋生第二十七章 地下戰爭第一章 臨行重託第七十一章 回師草原第二十七章 海上決戰第六十七章 戰友情深第三十六章 驚天爆破第七十六章 先知堅忍第二十七章 地下戰爭第二十五章 塞外屠城第十章 轉戰千里第十一章 生死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