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橫掃山東

巴根臺指揮忠義軍南下,不久捷報就頻頻傳來。嚴實率部擊敗金朝所置東平行臺元帥蒙古綱所部,又在汶水擊敗東平副帥幹不搭所部,徹底佔領東平府。總算是出了當年被東平行臺追殺的惡氣,可惜的是僕散安貞已經調任,沒有抓住這個老小子。

於洋部進攻密州,消滅金將夾谷寺家奴,進而攻克壽光、鄒平、臨朐等縣。大將劉慶福攻佔莒州,生擒金朝莒州守將蒲察李家,解送忠義軍總參,巴根臺數其罪而斬之。李福在山東東路的進攻也勢如破竹。

猛將彭義斌直下沂州,掃蕩金朝守軍,繼續向西攻克兗、藤、濟諸州。並且兵進真定府,與盤踞在真定的金朝大將武仙發生衝突。巴根臺嚴令彭義斌不可輕舉妄動,這才形成對峙局面。

但是真定地區實際上已經處於山東忠義軍和蒙軍史天倪部兩面夾擊之中,爲了生存,武仙當機立斷投靠了史天倪。河北地區的最大的一支割據武裝歸順了蒙古,忠義軍間接的幫了木華黎國王和史天倪萬戶一個忙。

木華黎立即任命武仙爲史天倪副手,繼續統領所部。武仙這個蒙古的大麻煩至少暫時是解決了,蒙軍可以騰出寶貴的兵力對付其他反蒙附金勢力。

六月,隨着勢如劈竹的進攻戰役,巴根臺指揮李全部忠義軍主力幾乎兵不血刃進軍海州,圍攻海城,金經略阿不罕、納不剌等堅守不戰。金朝爲了阻止忠義軍和宋軍會師於淮河,合鄆、單、邳、徐諸州兵來援。

李全圍城打援,在高橋設伏,雙方發生激戰。忠義軍常勝而驕,尤其是李全本人,有輕金軍之意,高橋設伏的兵力不足。而金軍困獸尤鬥,死戰不退,李全不得不抽調圍城部隊,逐次增兵,增援打援部隊。

雙方浴血拼殺,均傷亡慘重,形成相持。海城金軍阿不罕等趁勢衝出,忠義軍腹背受敵,形勢十分不利。李全惱怒非常,嚴令部下後退者斬,一定要在正面的野戰中消滅金軍。危急時刻巴根臺趕到李全指揮大帳,立即命令調整部署,撤出高橋,退往石秋。

就在金軍會師,爲少有的勝利興奮不已的時候,巴根臺早命驍將黃凱率小股偵察部隊喬裝改扮,混入海州城中。夜半時分,正在金軍狂歡醉酒,警戒鬆懈的時候,忠義軍偵察兵四處縱火,大呼城破,趁勢大開城門,埋伏在城外的忠義軍一擁而入。

金軍在混亂中不知多少敵人殺入城中,紛紛倉惶出逃,李全親率忠義軍主力晝夜不停的追擊潰逃之敵,終於將其全殲。忠義軍反敗爲勝,李全及忠義軍將士無不對他們的統帥佩服的五體投地,跟着這樣的偉大戰士,他們不相信自己會失敗。

海城之戰消滅了金朝在淮北地區最後一個戰略集團,金朝在山東東、西兩路的統治從此土崩瓦解。巴根臺率忠義軍主力兵進漣水,兵勢已達淮河北岸,與宋朝淮東重鎮楚州隔淮相望。

巴根臺一面派作戰參謀季先先期過河與楚州宋軍聯絡,一面派人向益都老營報捷。老營早派民政官員進入全山東13州70餘城,接管各個州縣,將土地田畝,人丁戶口,物產賦稅均登記造冊,繪製地圖送到前線的參謀本部。

但是巴根臺最急缺的糧草始終不到。並非是老營不盡力,而是忠義軍的戰略進攻進展太猛烈太快,軍主力已前出近2千里,南征軍兵力也迅速擴充至5萬餘人,留守軍也有3萬餘人。

老營早就實行了糧食配給,籌集了大批糧草運往前線。但是道路橋樑毀損嚴重,牛馬多死,極端缺乏,很多地方只能靠肩揹人扛運輸,大半糧草已經消耗掉路上了。交通線太長,運輸實在是跟不上大部隊前進的速度,急的總參那些輜重參謀,畜力參謀們天天罵娘,也無濟於事。

山東地區久經戰亂,人民乏糧到了極點,就地徵糧幾乎是不可能的。金軍每當撤出一個城市,總是把糧草布帛一併燒燬。總參甚至不得不擠出寶貴的軍糧賑濟當地饑民,以免發生大規模的饑荒慘案。

海城之戰倒是繳獲了一個完整的糧倉,內有存糧2萬石,雖然是杯水車薪,但總算是解了忠義軍燃眉之急。

忠義軍進入漣水縣,巴根臺立即命偵查參謀率小股騎兵部隊沿淮偵查敵情。納爾丁彙報的情況卻讓巴根臺大吃一驚。金軍正大舉攻宋,淮西戰事緊急。金軍大將僕散安貞指揮大軍由盱眙東侵南下,建康一日數驚,淮西危在旦夕。

但是淮東諸軍不但沒有馳援戰區,反而從淮陰調來大批水軍東下,封鎖淮河河面。宋軍立柵爲水城,大小戰船陳列江面,南岸宋軍步兵嚴陣以待。由楚州至山陽全是宋軍聯營,怕沒有10萬之衆。

宋軍向東面設防,看樣子倒是像準備與忠義軍開戰似的。季先過河已經有十幾日了,遲遲沒有消息,難道還沒有和楚州當局聯繫上?巴根臺百思不解。

又過了幾天,負責先期聯絡的季先帶着一個宋軍軍官回到漣水總參,面見巴根臺。這個宋軍軍官自報家門:“我是大宋武鋒軍副將,楚州都監沈鐸,專門負責聯絡各路義軍事項。聞山東忠義軍有意重歸故國,我奉江淮制置使賈涉大人將令,專門拜望王大帥,接洽山東義軍投誠事項。”

巴根檯面色一沉,說道:“我山東忠義軍奮戰經年,不聞大宋一糧一械,一兵一卒之援。今我等舉全山東13州70餘城之地,重歸3百年之故國,是歸義之舉,怎麼成了投誠了?你們沿江佈置大軍,對我等嚴加戒備,這又是何意?”

沈鐸也不隱瞞,說道:“我朝立國數百年,從無擁13州之地而來歸效之事。賈制帥心有疑慮,生怕有詐,是以增兵設防,請王大帥見諒。”

巴根臺一擺手,命海春將山東地圖鹵簿呈上,說道:“沈大人,這是山東東、西兩路的全部圖冊,今天全部奉上,這還不能表明我們的誠意嗎?”

沈鐸眼睛都睜大了,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2百年來,宋朝除了喪師失地就是喪師失地,沒有一次佔領13州的先例,就算是名將岳飛也沒有做到。而這樣一件奇功卻沒來由的落到自己和楚州諸公的頭上,朝廷將會有多麼大的封賞啊!這不是天上掉的大餡餅嗎麼?!

沈鐸擡起頭看着巴根臺說道:“王大帥,我這就回去面見賈大人,請他奏明聖上,大大的封賞你們。這些圖冊我能帶回去嗎?”

巴根臺說道:“這些圖冊本來就是獻給國家的,自然要由你帶回去。但是我軍也有很多困難,需要稟明楚州制帥。第一,我軍奮戰經年,前出過遠,補給不暢,傷員無法及時救治,因此急需糧械補充,最好還有藥品和馬匹,以安軍心。

第二,我軍遠來歸順本朝,絕無二心,請制帥賈大人立即撤除江防,以免我軍將士誤會,起不必要的衝突。”

沈鐸沉吟着說道:“這恐怕還要請聖旨定奪。不過你放心,你們的意思我會轉告賈大人,你們就等着好消息吧。”巴根臺點點頭,命季先招待沈鐸酒飯,隨後率百名精銳忠義軍乘船護送沈鐸回到楚州。

沈鐸走後,李全憂慮的說:“我怎麼聽着這姓沈的話不是味兒啊。好像我們是混不下去了,窮慼來投似的,指着他們賞兩碗飯吃吶!”

巴根臺說道:“咱們帶着幾萬大軍,翻翻滾滾殺過來,人家有戒心也是正常的。現在當務之急是糧草問題,看這姓沈的下回來怎麼說吧。”

李全說道:“我看是指望不上這幫人。棟樑你信不信,最後還是要靠益都老營的糧草接濟我們。”

海春說道:“三哥,當初主張南下是你,到現在發牢騷也是你,你這人有譜兒沒譜兒啊。”

海春是巴根臺親信之人,所有的文牘書稿,公私函件都是由這個美麗的姑娘處理,位置何等重要。加之她爲人直率,直言不諱,巴根臺對她幾乎是言無不從,因此海春在軍中威信很高,連李全也敬她三分。

聽她出言埋怨也不介意,李全嘿然一笑說道:“海春啊海春,我又不是諸葛公能掐會算,那時候我知道楚州的那幫官兒是什麼人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就不信鬥不過這幫臭文人。”

巴根臺說道:“咱是來歸順效命的,不是來鬥氣開戰的,和他們計較什麼。現在淮東危急,還是團結一致先打退了僕散安貞再說吧。”

第四十九章 人間悲劇第七十九章 金帳賜婚第八十三章 勝也談和第一百零四章 不如歸去第五十章 戰略偵察第六十四章 兵權之爭第八十四章 奮勇攻城第三十八章 初戰受挫第十七章 欽察攻略第八十八章 瓜未熟透第四十一章 蕭瑟秋風第三十六章 兩個戰場第二十章 夏季牧場第四章 魂歸草原第八十三章 勝也談和第七十五章 征程前夜第七章 艱難開拓第五十二章 南下淮東第九章 天下無敵第五十一章 金石爲開第九章 裡格尼茨第八十章 整飭軍備第三十五章 艱鉅任務第三十六章 頑強防禦第五十章 戰略偵察第四章 獵場政治第五十一章 故人情深第六十四章 輝煌勝利第十二章 死亡之路第四十五章 氣壯山河第七十三章 巨人之死第四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三十三章 政變有因第二十七章 產業規劃第三章 虎視中歐第二十四章 經濟地帶第七十一章 慘烈大捷第九十二章 天降雄師第三十四章 南下北上第二十六章 廟算多勝第十五章 城市之光第五十二章 奇爾克伊第二十四章 內政繁多第十七章 金錢力量第九十六章 再度出山第三十章 深山有虎第六十八章 教士盟友第三十一章 以一當百第五十八章 進軍都樑第七十三章 三虎爭食第三十一章 天崩地裂第八十七章 戰後之戰第二十章 伯牙烏人第二十章 伯牙烏人第三十三章 基地歲月第二十八章 股份公司第三十章 耶律楚材第八十三章 勝也談和第七十七章 內部分裂第五十六章 布爾加斯第七十章 決死衝鋒第九十二章 天降雄師第十七章 金錢力量第四十二章 再入沙場第五章 山東益都第四十四章 林中激戰第六十六章 石灘偶遇第十章 各懷心思第七十四章 口舌爭雄第四十一章 決策向東第八十四章 股權政治第四十章 一代天驕第四十六章 摧毀河防第三十三章 溝通河海第六十四章 兵權之爭第五章 百鍊鋼弩第二十七章 產業規劃第四十二章 王在何方第五十五章 中都來客第七十二章 制帥許國第七十四章 外交戰略第六章 幸福時光第十五章 鐵樹開花第三十五章 艱鉅任務第一百零三章 心靈重創第五十章 悄然變化第四十八章 里加陷落第五十四章 遊擊摧敵第八十章 整飭軍備第二十五章 塞外屠城第六十八章 教士盟友第四十二章 三路掃蕩第八十七章 征服南俄第十二章 瓊山屠兇第二十一章 水上夜襲第二十五章 塞外屠城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七十三章 參拜之爭第十八章 資源之殤第七十章 曲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