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貴族的議和

此詔令一出,立即引起了熱議。

在蒼軍有意推動下,詔令內容迅速傳遍了整個鄭國,民間沸沸揚揚,不少民衆蠢蠢欲動,眼巴巴的希望加入蒼軍,搏一個前程。

也有些心思活絡的,直接看懂了詔令背後的深意,聚集鄉人和宗族,成羣結夥的在城內活動,搞得官府的一些公差小吏也惶惶不安,生怕突然從哪裡衝出一夥鄉民,響應起義。

而遠在皇都的二皇子鄭翰,則是暴躁不安。

早在前幾天,中大營率領的援軍覆滅,他就氣得吃不下飯,對這場戰爭的信心產生了一絲動搖,沒想到這才兩日的功夫,就出現瞭如此大的變故。

如果說,中大營的覆滅只是一時失利,冬陽城的陷落也只是能夠威脅到皇城,這些都沒有真正動搖到鄭國的根基,那麼蒼國發布的這一則起義詔告,就直接能讓鄭國遍地狼煙。

鄭翰毫不懷疑,一旦鄭軍再經歷一場戰敗,是不是全國上下的老百姓都會有恃無恐,全都起義支持蒼國?

想想就令人頹唐,外敵入侵之時,老百姓們都幫着敵軍,這是一種怎樣的失敗?

可是偏偏,蒼軍就這麼不一樣,攻破城池後就是不燒殺搶掠,而且還施加恩惠,讓鄭國百姓根本不用擔心人身和財產安全,提壺攜漿,在街道兩旁迎接……

鄭翰非常的不解,難道那麼蒼軍士卒,這麼好約束嗎?

要知道,一場戰事結束後,士卒們都是要將體內的負面情緒發泄出來的,而攻破一座城池後,燒殺搶掠獲得巨大快感,就是發泄的最佳方式。

甚至,國家和軍隊也能從中獲利。

攻城如果不是爲了掠奪,那麼攻城掠地將毫無意義。

而蒼軍的存在,彷彿就是爲了剋制鄭**隊一樣,什麼事都唱反調!

一時間,鄭翰都有些羨慕蒼國皇帝了。

“殿下,各大家族的家主求見。”這時,一個親衛進來,稟報道。

“家主?”鄭翰皺了皺眉,心裡約莫明白了一些,擺擺手道:“就說本皇子忙於公務,讓他們等等吧。”

“可是……”親衛欲言又止,低聲道:“殿下,他們已經在外面等了兩個時辰了,公孫家主和宋家老爺子,早就罵開了。”

罵開了?

鄭翰嘆了一口氣,非常無奈,世家貴族是國之柱石,也是皇族的利益擁護者,他現在的身份還只是一個皇子,以後還有很多地方都要依靠這些世家門閥支持和配合,萬萬是不能得罪的。

點了點頭,鄭翰示意讓家主們進來,然後自己整理了一下衣容,坐在主位上。

一會兒之後,一羣衣着華貴之人走了進來。

公孫家、王家、宋家、謝家、樑家、郭家……

鄭翰一眼掃過這些家主,心裡便有了底,鄭國幾個大家族就都在這裡了,這些人無一不是皇親貴戚,不僅有爵位在身,而且在朝堂也有任職,此時到皇子府邸來,代表的都是各自的家族。

“殿下,敢問前線戰事如何?”公孫家主率先開口問道。

“公孫大人以爲如何?”鄭翰反問道。

“老臣以爲,不容樂觀。”

“那公孫大人此次前來,有何良策?”鄭翰又問道。

“這……”

公孫家主語塞,大家此次前來是興師問罪責的,打定心思要一個交待,沒想到幾句話的功夫,就被鄭翰轉移了話題。

小東西!

公孫家主在心裡嘀咕了一聲,然後道:“殿下莫要顧左右而言他,短短几日功夫,康城和冬陽城陷入敵手,殿下有何打算?”

“康城?康城不是還在三皇弟的手中嗎,也陷落了?”鄭翰一驚,剛一聽說這個消息,頓時有些心慌。

公孫家主搖搖頭:“城池嘛,還在三殿下手中,但是貴族和財物可就都遭了難,我公孫家在康城的分支,已經被連根拔起,什麼都沒剩下,這與落入敵手有何區別?”

原來是這樣……

鄭翰懸着的心頓時放下了不少,只要康城沒被蒼軍佔領就好,如果連康城都已經陷落了,那麼情勢可就惡化到了一定的地步了,蒼軍的氣焰該何等囂張?

家主們的思考角度和鄭翰不一樣,對於各大家族來說,貴族被驅逐出了康城,那就相當於那座城池丟失了,而鄭翰考慮的是戰略攻守之間的關係。

這就是兩者最根本的區別。

“看來,各位大人還不明白如今的局勢。”鄭翰嘆了一口氣,道:“眼下我鄭國處在危難之中,各大家族的利益固然重要,可是一旦鄭國覆滅,還有能家族倖存嗎?到時候,抄家滅族,可就不是財物這麼簡單了。”

“殿下莫要危言聳聽。”

“宋大人說得是極,我鄭國尚有兩倍於蒼國的兵力,守住城池並不難。”

“依老朽之見,殿下是有些好高騖遠了,三國劃地而治已近百年,這並非沒有道理,殿下尚是皇子之身,就想着掃滅兩國,實在是有些心浮氣躁了。”

“老夫也贊同謝大人的話,蒼軍北伐是因爲我們一再挑釁,若是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談,必能偃旗息鼓,重修舊好。”

“我樑家認爲,應該派使臣與蒼國磋商,表達我鄭國皇室的善意,議和休兵。”

衆家主紛紛開口,話裡雖然沒有直接的指責之詞,但是其中的意思很清楚,無非就是貶斥鄭翰的國策,提倡與蒼國罷兵,重修舊好。

鄭翰臉色陰沉,雙手緊緊捏着椅子,心裡怒火中燒,亡國之危就在眼前,竟然沒有一個人能體會到他的難處。

現在,是罷兵議和的時候嗎?

說實話,局勢到了這一步,鄭翰也想雙方休兵,但是他深知,就算此時派出使臣議和,蒼國根本不可能接受,非但不會退兵,反而助漲了他們的氣焰。

多次帶兵,鄭翰對於軍心士氣還是有所瞭解的,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士氣,一旦讓蒼軍覺得自己必定能夠吞併鄭國,那就徹底的完了。

反而,議和的這些天,還給了蒼軍佈局的機會,國內的起義百姓越來越多,到時候就算是派軍隊鎮壓都應接不暇!

第341章 遷都與爭霸第408章 風靡的紙鈔第180章 炎國第92章 妙曦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84章 微服私訪第63章 論功行賞第10章 強推政令第545章 反應第492章 運兵船第148章 策馬出巡第547章 接見第62章 欲封爵第500章 朱雀軍團的奇怪舉動第465章 窮寇莫追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326章 慌亂的晉國皇帝第492章 運兵船第331章 喪家之犬的晉國皇帝第242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45章 會見第351章 生氣了第341章 遷都與爭霸第569章 謀劃第562章 通貨膨脹和緊縮第434章 蒼楚決裂第288章 諸國態度第568章 範國投降第312章 魏軍身負第327章 國師第396章 割地賠款第600章 大蒼六年第465章 窮寇莫追第440章 廢天子第105章 小太監第177章 兩國碰撞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220章 突變第297章 兩位統帥第204章 堂堂正正一戰第332章 絕路第371章 閱兵進行時(三)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164章 造紙廠和印刷廠第501章 將計就計第134章 貴族的議和第400章 後撤之計第405章 宮中有變第557章 功勳爵改革第264章 推銷皇帝第613章 絕處逢生第219章 國情和局勢第470章 大運河第608章 波瀾壯闊第516章 互換質子第103章 行刑第49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48章 君臣討論第581章 謀天下第532章 紅衣大炮第576章 欲取晉第616章 擴散第276章 烈火焚城第197章 諸國伐魏第72章 皇后的另一面第273章 新版投石車第13章 進擊的《西遊記》第419章 影響第600章 大蒼六年第29章 顧接不暇第248章 談判進行時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143章 塵埃落定第523章 蒼國很好欺負第498章 天下爲敵第215章 不平等條約第403章 唐艾的計謀第442章 天子璽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484章 抉擇第122章 鄭翰亮劍第25章 全盤否定第32章 魚得水第190章 怠慢第69章 小鳥醫人第258章 卷軸第114章 義軍第371章 閱兵進行時(三)第308章 成功第30章 談判結盟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428章 新都建成第260章 政治考量第411章 戰後發展第556章 民心與離逝第109章 爲蒼國之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