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破西夏(上)

楊應麒、歐陽適遠在塘沽,但由他們一手打造的情報系統卻普遍存在於漢軍各部,漠北遠征軍軍中當然也有十分乾練的情報官員,他們配合漢軍的勝利逐步滲透到漠北各個地區、各個部落,尤其在靠近西夏、雲中地區,更是在取得全面勝利之前就進行了情報干擾。乾順和宗翰派出的探子由於漢軍情報工作的干擾大多沒法順利進入漠北的核心地區,或者進入了之後沒法將消息傳回。

當然,漠北廣袤五千裡,漢軍的情報官員也沒法做到完全的信息封鎖,所以他們動用了從幾年前就在中原地區屢試不爽的老手段:發放假消息,假消息中摻雜着真消息,真消息中摻雜着假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讓乾順和宗翰在得到訊息之後都不辨真假。

儘管如此,只要漠北傳來的消息中有折彥衝已經大獲全勝這一條就已讓乾順憂心忡忡,他聽說這個“不確切”的傳聞後馬上頒佈命令,要求嵬名察哥收縮戰線,隨時準備應付漠北方向的不測。可命令下達後,漢夏前線的戰事卻越演越烈!西夏軍甚至再一次入侵到了渭水附近,中興府的君相見前線將士貪功冒進、不顧全局無不暗惱,卻不知嵬名察哥其實是有苦說不出!

自從大宋正式退出夾攻大漢的包圍圈後,渭南不但迅速恢復穩定,而且邊境貿易也再一次擴大。受益於宋邊榷場貿易,西北的軍費比戰爭初期增加了很多,再加上有忠武軍作爲後援,劉錡打起仗來便更加大膽,將嵬名察哥越纏越緊,漢夏軍隊在邊境上你來我往拉鋸作戰,嵬名察哥要進進不得,要退劉錡又不願罷戰,等到楊應麒發來漠北的捷報,劉錡更是成竹在胸,召集最核心的將領邊臣,下達了命令,要不顧一切代價將西夏軍主力拖在境內,以便配合漠北方面的進攻!

華元一六八四年八月,陰山北路開始出現胡馬——擎着漢軍軍旗的胡馬!

蹬蹬蹬、蹬蹬蹬——金夏在陰山附近的聯防軍在發現這個消息的第二天,六萬胡騎就出現在他們的面前!

幾乎沒有前哨偵騎的接觸,漢軍彷彿沒有打探清楚金夏在這個地區的軍力佈置就闖了進來!這是何等的大膽!這是何等的迅疾!

是誰制定了這一看似魯莽的戰略?是蕭鐵奴!他彷彿根本不怕漢軍會遭到激烈的抗擊,他的命令只有一個字:快!

此刻從漠北南下的漢軍實力強大得可怕,無論是幾千年來侵擾漢地的胡族精銳,還是集胡漢雙方之長的蕭字旗,都可以稱得上是當世攻擊力最強勁的軍事力量之一!更何況這兩大軍團後面,還有步騎俱精、綜合實力當世無匹的折彥衝嫡系軍團負責負責整體調度和八方後援!儘管折彥衝留下了部分力量在漠北,但此時調動南下的這三十萬大軍別說乾順和宗翰的聯軍,就算把曹廣弼楊開遠曲端劉錡等漢軍也聯合起來也未必能夠取勝,何況西夏的主力眼下還被劉錡拖在渭北,宗翰的主力則分別被楊開遠、曲端牽制在雁門關、居庸關。

蕭鐵奴正是看準了金夏把主力調到南線,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抗漢軍的千鈞一擊,才制定了這以快制勝的總戰略!

第一個發現這一情況的金夏聯防軍據點只有三千人,如何敢和六萬大軍抵抗?望見鋪天蓋地而來的塵土便連夜撤走。

任得敬率領先鋒萬人緊追不捨,撤退的三千人有兩千人中途就被追上全數吃掉,剩下的一千人全無休息地逃到二百里外的一個據點,這個據點有五千人。可是第二天任得敬就到了,他一到就發動猛烈攻擊。漢軍是乘勝追擊,金夏聯防軍卻準備得不夠,無論數量、士兵戰鬥力還是士氣都落下風,任得敬當晚就攻破了這個營寨。次日後援繼至,任得敬不顧疲倦又繼續向西追趕。

吃掉了這個據點以後,再往西就不是金夏聯防的地區,而是夏軍的領地了。敕勒川是蕭字旗活動了幾年的地方,軍中宿將對這片地區的熟悉程度甚至還在新主人夏軍之上!有一支對河套地理了如指掌的嚮導團,任得敬便不怕會被夏人伏擊。

前進!前進!攻擊!攻擊!勝利!勝利!

就這樣,漢軍一個接一個的吃掉夏人大大小小的據點,只用五天就抵達夏軍在敕勒川最大的駐地——雲內營,這個營地這時共有兵馬三萬人,但這三萬人並不是全數能與任得敬所部萬騎對抗的精銳。所以當任得敬率領八千胡漢騎兵衝到雲內營附近時,夏將盡起全營將士出擊卻沒佔到任何便宜!一戰不利,夏將不敢造次,一邊固守營地,一邊緊急派人前往中興府和渭北求援告急。但是第二天他就發現了一個恐怖的事實:任得敬的這數千強大騎兵竟不是漢軍的主力,而只是前鋒!

第三天,抵達雲內營外的漢軍就有三萬!第四天,四萬!第五天,六萬!前面的軍隊才站穩陣腳,後面煙塵便滾滾而至!夏人這才發現自己錯得厲害!

“莫非第一日和我們打成平手的漢軍只是先鋒中的先鋒?”

敕勒川本來就是蕭鐵奴駐守過的地方,夏人在此根基甚淺。此刻漢夏實力懸殊已是顯而易見之事,當地的部族、商人見風使舵,紛紛倒向漢軍,一邊爲漢軍提供糧草,一邊爲漢軍打探軍情。此消彼長之下,漢夏雙方在雲內的實力對比於短短數日之間便呈現天壤之別。夏人在營地內望見裡外數層的包圍無不破膽。

漢軍在雲內大營外聚集到六萬人時蕭鐵奴便到了,他到達的第二天便宣佈發動總攻。雲內大營的主將眼見難以堅守,率衆突圍。蕭鐵奴圍三缺一,截住了四成人馬。任得敬引領馬力正足的一萬騎兵再一次追亡逐北,逐次擊破夏人在雲內、天德的營地,越過牟那山、烏樑素海。在黃河邊上的兀剌海城,夏人再次聚集了三萬五千人進行迎擊,又被任得敬擊敗。

此役之後,從牟那山到西夏都城中興府再沒有軍力超過兩萬人的據點了。蕭鐵奴坐鎮敕勒川,調三路漢籍將士約兩萬人收取河清、金肅,目標爲陝北,意圖聯繫上劉錡,調五路胡騎一路襲擾,追着西夏潰退的軍馬,目標是西夏的都城中興府!

漢軍來勢之猛烈、蕭鐵奴進軍之神速、夏軍潰敗之頻仍無不大出夏主乾順意料之外!從陰山報警開始乾順便一日三驚,等到兀剌海城大敗,整個中興府便猶如炸了開來一般!無論是遼、宋還是金,從來沒有一個大國政權動用過這麼強大的軍事力量從這個路線攻擊西夏!而更要命的是西夏在這一路上的防禦也從來沒像今天這樣薄弱!漢軍的前鋒和中興府還有一段距離,但乾順和嵬名仁忠卻都明白漢軍和都城之間已經沒有足以抵擋蕭鐵奴的大軍了!都城受到攻擊已是必然之勢,現在唯一有疑問的只是漢軍到達的時間——漢軍要沿黃河而下,這一段路並不好走,而且沿途沒有什麼補給,所以夏人還有一點時間。

“陛下!遷都吧!”

西夏朝堂上已有大臣遞上了奏議!而民間已有牆頭草聞風先遁了。賀蘭山在西北,黃河雖寬,卻不足以恃此抵擋蕭鐵奴!

可是遷都能遷到哪裡去?寧夏平原上可找不到一個比中興府更好的都城來,若是遷出寧夏平原,那等於放棄西夏的立國之本!如今的西夏,已不是李元昊時代的西夏,農業經濟的比重已經遠遠超過了遊牧經濟,農民兵源的重要性也已不在遊牧部落兵源之下!更重要的,乾順早已經是一個城市中、殿堂內的君主,而不是一個沙漠裡、馬背上的領袖!如果放棄了寧夏平原,那乾順作爲夏人之主的地位也會動搖!崇佛尚儒的乾順時代,已不可能退回到李元昊時代了。

“守!”

乾順咬着牙,一邊派嵬名仁禮捧着卑躬屈膝的國書前往漢營求和,一邊急調西北的西平軍司、甘肅軍司以及諸部族火急入援中興府,乾順甚至派人前往西南向吐蕃諸部借兵!當然,更重要的是嵬名察哥所率領的西夏主力!如果嵬名察哥能順利到達的話,仗着本土優勢背城一戰,那西夏或許還有機會。這時候乾順已不求能從大漢的陝西、秦鳳那裡得到好處了,甚至不計較東南邊境會被蠶食,當此生死存亡之際,如何讓西夏政權延續下去纔是最迫切的問題!

中興府派出的使者到達甘州後順利徵調了甘肅軍司的兵馬東進。這個使者繼續西進,要到西平軍司傳令,但走到半路就出了意外!

那晚他來到嘉峪關時天色已晚,也沒去留意關上的旗號就亮出使節信物要兵卒開城。城頭士兵聽到消息急忙去回報,那使者等得不耐煩了,這才仰頭細看,忽覺暗黃的火光中城頭的旗幟似乎有些古怪,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城頭一聲炮響,城門大開,兩隊騎兵衝了出來,跟着是兩隊駱駝兵,跟着又是兩隊精銳步兵。一千二百把火炬在暗夜中流光飛舞,耀得嘉峪關下明豔通明!那使者這纔看清楚步騎打的是漢軍旗幟,駱駝兵卻穿着回鶻服飾,嚇得魂飛魄散,滾下馬來。

西夏使者被圍定後,關內得得聲響,馬上一個右手鑲着鐵鉤的大將策馬出關,正是種去病。西夏使者早被漢軍制服,一員衛兵將搜出來的文書遞給種去病。種去病在火炬下迅速掃了一眼,笑道:“中興府告急,嘿嘿,沒想到還是讓蕭帥搶先了一步。”

作爲參謀隨軍而來的託術上前道:“那我們也趕緊去會師吧。”

種去病看了那西夏使者一眼道:“看來夏人方寸已亂,這使者居然到關前叩門,前方多半不知道西平軍司已全軍覆沒。我們且打着西平軍司的旗號,穿上他們的服飾,拿着乾順這敕詔,扮作援軍,一路慢慢走,等各路軍司東援的部隊出發之後再開進去接收城池。先取甘州宣化府,再取涼州西涼府。只要斷了隴右絲路,夏人在中興府一敗便無法翻身。至於首先到達中興府城下的大功,我們怕是搶不過東路的弟兄了。”

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02章 自辱第156章 帶月歸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七十二章 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350章 迎敗(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195章 李綱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189章 國債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164章 請辭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88章 定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章 瘟疫(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8章 伏擊(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175章 間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194章 正名第七十二章 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183章 臨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9章 塞外(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13章 狼羣(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39章 王者歸故園(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章 瘟疫(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13章 狼羣(下)第202章 自辱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168章 偶遇第22章 立法規(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353章 屠營(下)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182章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