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義薄雲天”

關於這場高級別的會議,其實是趙頊和張斐事先就竄通好的,其目的就是要稍稍修改王安石當初定下的戰略方針。

王安石的戰略方針,其實就是用外事來推動內政進行改革。

正是因爲我們常年受到欺負,我們才應該發憤圖強,富國強兵。

那麼倒推的話,富國強兵的目的,就是爲了開疆擴土,故此王安石必須要積極籌備對西夏的戰爭。

如果不走這一步,大家就會很迷茫,我們幹這些活到底是爲什麼?

當然,這指的就只是西夏,不包括遼國在內。

自太宗兵敗以後,到目前爲止,宋朝從上至下,對於遼國就只有一個戰略,就是和平戰略。

儘量維持友好。

韓琦給趙頊的建議,儘量維持兩國友好,然後加強防備。

言下之意,維持友好是符合我們的利益,但是也得防止對方來打你。

而整件事中,態度最爲強硬的是文彥博,但他的意思是,你不能寄望於遼國不打你,只有當伱擁有足夠的實力,他纔不會打你。

故此,他認爲不應該拆除防禦工事,還應該加強。但他的潛在意思,不是要跟遼國撕破臉,而是用實力來止戰。

其實他跟韓琦的理念是相同的,只不過韓琦姿態要更加柔和,而他是比較強硬的。

而在歷史上,趙頊跟王安石的戰略其實是高度相似,哪怕後來王安石離開朝堂,趙頊也是繼續沿着王安石的戰略在走,只不過最後還是輸了。

但是由於張斐的出現,以及公檢法的成功,使得趙頊更偏向張斐的戰略方針。

就是將內政和外事分開來算,不再進行綁定。

雖然主修內政的目的,還是爲求開疆擴土,但二者不再具有因果關係,開疆擴土,只不過是改革變法其中一個目的,那就沒有必要拿着拓邊成功,來給予改革變法的合法性。

這場會議的目的,就是趙頊要借張斐,來宣佈以內政爲主的戰略。

但君臣二人,只是用書信來溝通,趙頊並沒有事先單獨與張斐見面,然後再進行這場會議,原本是應該這麼做的。

只是由於一些不利於張斐的輿論,趙頊爲求能夠服衆,是第一時間就召開這場會議。

因爲先前很多例子,這外交大臣和皇帝都有私下勾當,如果趙頊先單獨見張斐,那又會引發很多人猜忌。

不過君臣二人肯定是要單獨見面,談談這次的外交過程。

在第二日,趙頊就派人去秘密宣張斐入宮。

而李豹也早在馬車上等候。

“現在外面的情況怎麼樣?”

上得馬車,張斐便向李豹問道。

“非常不妙。”

李豹搖搖頭,如實道:“上回的倉庫稅,三郎真是將人都給得罪了,故此這回他們也都是落井下石,不斷在坊間製造輿論,抨擊三郎你,軟弱無能,賣國求榮。

關鍵三郎你身在太原青樓的消息,已經被證實,再加上以前一些出使官員的懦弱之舉,導致百姓都相信他們的指責。

這得趕緊想辦法解決,否則的話,勢必會影響到三郎的仕途。”

張斐點點頭道:“我已經有應對之策。”

李豹忙問道:“三郎打算如何應對?”

張斐道:“你密切關注一人。”

“誰?”

“曹棟棟。”

“啊?”

李豹是疑惑地看着張斐。

張斐道:“當時的情況,曹棟棟是要出兵應戰的,是我將曹棟棟給騙去太原的。而那廝回來得知大家都在抨擊我,便立刻與我分開,他可是非常看重他們老曹家的名譽,所以這廝肯定會大肆宣揚,然後將責任全部推給我。”

李豹聽得更是一頭霧水,如果曹棟棟這麼幹,那人家說得也都是事實啊!

這對你更加不利啊!

“我我不是很明白。”李豹困惑地搖搖頭。

張斐笑道:“其實朝中絕大多數官員,包括坊間的士大夫,都是主張對遼友好,那麼當這些人得知衙內當時要出兵應戰,卻被我給騙去太原。那麼他們會怎麼想?”

李豹問道:“會怎麼想?”

張斐沒好氣道:“他們就會認爲,我是在以大局爲重,避免與遼國發生直接衝突,故而才選擇將曹棟棟帶走。”

李豹道:“他們抨擊你,那純粹是屬於私人恩怨。”

言下之意,他們不會從大局來看。

“我知道。”

張斐點點頭道:“但是衙內爲了自證清白,他在宣揚的過程中,一定是主張對遼強硬,而目前是一個敏感時刻,百姓們也處於憤怒之中,如果真的激發百姓對遼的怨恨,這會令那些人感到害怕。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人,只需要稍稍暗示一下,表示我只是擔心衙內會意氣用事,故而才帶着他們離開。

而其中一個最主要的證據,就是我在京城就沒有去過青樓,而衙內是青樓的常客。

所以,在擔憂和對遼人恐懼的支配下,他們會扭轉口風,發表對於我此行的讚揚。”

李豹聽得是冷汗直流,小聲問道:“三郎,衙內不是你最好的兄弟嗎!”

“是啊!”

張斐道:“現在都是,他是能夠爲兄弟兩肋插刀的。當然,我也是如此,而且這番操作,是不會影響到他的,反而能夠證實,他們不懼遼人,勇於與遼人作戰,不愧是曹家的後人,同時還能夠改變我的處境,可謂是一舉兩得。”

原來這就是兄弟的定義,往後他若叫我豹哥,我可得制止他,我寧可他叫我小豹。李豹又問道:“爲何三郎這回不用報刊,進行還擊。”

張斐苦笑道:“要是能夠用報刊的話,我在沒有回來之前,就已經在做宣傳,許多話是不明說,只能意會的。”

明說的話,不管怎麼說,都是窩囊。

李豹點點頭,“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張斐又問道:“稅務司那邊現在什麼情況?”

李豹忙道:“京畿地的情況比預計的要好得多,雖然這田稅最終還是被降到以三成來算,但是比稅法改革之前,其實並未減少,反而還多了一些,只是比去年少一些,其中原因就在於商稅增多不少。”

說到這裡,他又補充一句,“當時三司和那些大地主爭得也是非常厲害,因爲根據調查的結果,今年田裡的收成大概也就是平日裡的三成多一點,但是三司希望減免到五成,可是那些大地主堅持三成,絲毫不肯退讓,最後是大庭長表示,超過三成就算是違反稅法,三司無奈之下,才宣佈以三成來計算。”

張斐抱怨道:“那些大地主就沒有因此感激我嗎?我們公檢法爲他們做主了呀!”

李豹道:“他們以前都不怎麼繳稅的。”

“這倒也是。”

張斐尷尬地點點頭,又問道:“那關於稅幣情況?”

李豹立刻道:“就咱們京畿地的話,目前收上來七成左右。”

“七成?”

張斐皺眉道:“這可比我預計的要少一些,我預計大概能夠到八成。”

李豹道:“這我們也已經調查清楚,主要是因爲一些來自河中府的鹽商,囤積了一些稅幣。”

張斐點點頭道:“這些鹽商在河中府錯失了一波機會,於是就想在這裡找回來,不過這回他們肯定賺到了,這羣奸商。”

李豹道:“三郎爲何如此肯定?”

張斐道:“你想想看,商稅的增多,預示着貨物生產增多,使用貨幣的情況也將會增多,明年如果沒有災荒,必然是會出現貨幣緊缺的現象,到時貨幣會變得更加值錢。”

李豹稍稍點了下頭。

張斐又問道:“淮南和河北又是情況?”

李豹笑道:“這兩地若無意外的話,還會增加許多,因爲稅務司發現,以前偷稅、漏稅的實在是太多了,除了河北的一些州縣,許多州縣甚至有可能較往年翻一番,即便各地的稅收都減少三成到五成之間。”

張斐點點頭道:“官家知道嗎?”

李豹道:“先前我們已經告知官家,官家也非常開心。”

張斐笑着點點頭。

他要說服趙頊,接受他的戰略方針,必然是要先讓趙頊看到成果。

聊着聊着,這馬車悄悄來到皇城東北角的小門,張斐下得馬車,被一個宦官領着入得皇城。

由於天氣寒冷,趙頊自然不會在閣樓上與張斐“約會”,而是選在書房。

見到張斐,趙頊便是打趣道:“張三,你這回可真是將所有人都嚇得一跳啊!”

當時是直接傳來開戰的消息,這可是將滿朝文武給嚇壞了。

張斐忙道:“陛下明鑑,是那些遼人將我們嚇得一跳,我纔剛到那裡,他們就直接率兵侵界,在我們的領土上橫衝直撞。”

趙頊眉頭一皺,哼道:“這已經是他們慣用的伎倆,每回與我朝談判時,他們都仗着自己武力強盛,在邊境耀武揚威。”

說着,他又向張斐問道:“那些北人在談判時,是何態度?”

張斐回答道:“非常傲慢,而且他們的目標,還不是目前被遼人侵佔的耕地,他們似乎還想要得到更多,並且話裡話外也在暗示我們,如果滿足不了他們,他們將會採取軍事行動來佔領,語氣非常堅定,彷彿是勢在必行的。

或許他們認爲,咱們在熙河拓邊多少裡地,他們得分一大半走。”

“他們真是欺人太甚。”

趙頊聽罷,是狠狠一拍桌子。

我們在熙河每年花費這麼多錢,也死了不少人,你們幾句話,就想拿一大半走,這真是太欺負人了。

張斐道:“但是目前爲止,我們在那些禁區邊緣,根本就沒有實力與遼軍抗衡,他們的軍隊,是可以肆意侵入,燒燬我們的一些防禦工事。

並且,他們還要求在未有徹底解決爭議之前,我們必須維持當地的現狀,也就是不能再修建防禦工事,否則的話,他們將會出兵摧毀。當然,他們也承諾在這期間,不會再派軍隊侵界。”

趙頊聽得是怒火中燒,但與面對西夏不一樣,也就只能是怒一怒,也不敢真的與遼國撕破臉。

原因很簡單,就是真心打不過。

到徽宗時期,宋軍和金軍兩面夾擊命懸一線的遼國,宋軍還是被打的一敗塗地,最終還是金軍幫宋軍收復燕雲大部分的州縣。

況且現在遼國比那時候可是要強大得多,因爲遼國早不像匈奴、突厥一樣,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它現在也是屬於國家文明,他能夠調動的人力、資源是非常多的。

趙頊又向張斐問道:“那你認爲我們該如何應對?”

“寸土不讓。”

張斐道:“雖然他們侵佔我國一些領土,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那些地區,遼人是我們漢人的五倍多。但是我們承認與否,將是有本質的不同,只要我們不承認,這裡就會一直存在爭議,等到我們國力變得強盛,便可更加強硬地應對。

而且,我們不能再將目光侷限於西夏,而應該從全局考量,也就是說,我們下一步不是必定要進攻西夏,也有可能是先與遼國開戰。

這些選項,都應該在我們的考慮範圍內。我們之前的戰略,就是過於狹隘,以至於遼國都知道,我們馬上就要進攻西夏,故此他們纔敢肆無忌憚地趁火打劫。

我們必須要改變這種思維,爲什麼我們每年給予他們這麼多歲幣,爲什麼我們不能與遼國一戰,相比起西夏而言,這燕雲十六州對於我們的意義更大。”

這不是他從歷史書上學來的,而是來到這裡之後,所感受到的,在遼國未有挑釁之前,他完全感受不到,遼國的威脅,彷彿西夏就是唯一的敵人。

但顯然遼國對大宋的威脅是更大的。

爲什麼感覺不到,就是遼國不在宋朝的整個戰略之中,這令人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戰略太過狹隘。

趙頊聽得是又喜又憂,稍顯信心不足道:“你認爲我們能夠做到嗎?”

他當然也想收復燕雲十六州,但目前爲止,他尚未想過,因爲他認爲,這應該是消滅西夏該考慮的事。

但張斐認爲,這都是擺在面前的選項,是不分先後的。

事實也是如此。

每回宋朝出兵西夏,遼國必然會摻合一腳,使得宋朝賠了夫人又折兵,爲什麼不先打遼國?

張斐點點頭,非常堅定地說道:“一定能的,只不過我們現在還需要一些時日,等到完成公檢法改革,使得國內可以根據法律自行運轉,那麼陛下就可以集中所有精力去對付外敵。

ωwш .тт κan .¢O

如今公檢法已經在各地發揮作用,如熙河拓邊,要是西北未有先一步完成司法改革,我們的壓力絕不只是如此。”

趙頊稍稍點頭,這一點他是深有感觸,心裡又多了一些信心,道:“那你認爲,我們能夠拖多久?”

張斐道:“應該是能夠拖個兩三年,但這對於我們而言已經是足夠了。不過,在這期間,遼國肯定還會繼續發難,不斷製造壓力,製造恐懼,恐嚇我們的官員,讓我們不敢與之爲敵。

故此,陛下還需要專門組建一個團隊,去應付遼國的挑釁,從而專注於國內的改革變法。”

趙頊緊鎖眉頭道:“但是我們始終難以避免兩線作戰。”

張斐遲疑少許,道:“從目前的態勢來看,是這樣的。如果想要避免,那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不過我認爲,這是有可能發生的。

因爲根據我們的觀察,遼國內部現在也是動盪不安,而且遼國的國主、權臣,年紀都不小,這都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可以派出更多的探子,打探他們內部的情況,只要我們內部發展穩定,那我們一定能夠等到一個絕佳的機會。”

趙頊卻是搖搖頭,道:“這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我們的問題可不僅限於北朝和西夏,還有南邊的交趾啊!”

張斐愣了愣,“交交趾?”

趙頊點點頭道:“近幾年來,那交趾李氏,不斷對外擴張,最近又從占城國那裡奪得不少土地,而他們一直都覬覦我朝欽州領土,尤其是當他們得知我們在熙河拓邊的消息後,就變得更加猖獗。”

張斐呆了半響,不由的感慨道:“陛下若能成功,其文治武功必然是要超過漢武唐宗啊!”

這真是太難啊!

南邊還有一個交趾。

趙頊聽到這話,略顯尷尬,道:“你的意思是,朕不可能取得成功?”

張斐忙道:“當然不是,那漢武唐宗又不是不能超越的。”

旋即又問道:“不知王學士他們打算如何應對?”

趙頊道:“其實在交趾攻伐占城時,朝廷就一直在關注他們的行動。早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先生認爲該給李氏一些教訓,故此他舉薦了兩位主張對交趾強硬的官員治理欽州,讓他們去那邊練兵,同時斷絕與交趾的貿易往來,打擊交趾的財政。

但是當時你建議朕因以內政爲主,故此朕一直都在猶豫之中,哪知今年又遇到災情,這事就耽擱了。

如今朕正好決定,暫時停止對西夏的圍剿,故此先生應該趁此機會,先消滅交趾這個後患。”

對了!記得熙寧年間,宋朝跟交趾還打過一戰,雖然取得勝利,但對國力消耗巨大,也爲今後兵敗西夏埋下伏筆,應該也就是這一兩年。那現在跑去練兵?是不是晚了一點啊。

張斐突然想起這事來,也不由得感到有那麼一絲絲緊張。

但他並不知道的是,他其實已經扇動了蝴蝶翅膀。

如果是按照歷史的流程,青苗法已經在嶺南諸縣全面執行,這也引發了一些當地民怨,於是讓交趾看到了機會,因爲交趾一直想要往宋朝領土擴張。

王安石也看出交趾的動機,同時他是也需要戰功,來給予改革變法的支持,於是他更換南邊的官員,派了一批強硬派過去,在那邊厲兵秣馬,又斷絕與交趾的貿易,試圖先打擊他們經濟,再出兵交趾,最終在這諸多因素下,交趾決定先發制人。

但如今兩件事都沒有發生,青苗法目前還只是到江南、湖廣地區,並且因爲京東東路的動亂,大家是有所收斂的,官員們也不敢再肆無忌憚地去強制攤派。

而更換官員、斷絕貿易這件事也沒有發生,因爲趙頊當時更偏向張斐的戰略,就是着重內政,再忍上兩年。

但是交趾還是在不斷侵佔宋朝的領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故此,王安石再向趙頊提及此事,反正這北線,西線都轉打算爲防守階段,不如先拔出南邊這顆釘子。

這也確實有道理。

要出門打仗,得將自己的後花園清掃乾淨。

但張斐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揮動了蝴蝶翅膀,他只知道有這麼回事,而且是發生在與西夏開戰之前,具體時間,他倒是不太記得,以及什麼原因發生的,他也並不是很清楚。

張斐覺得很緊迫,不能練兵,應該直接派兵過去,他思索一會兒,道:“陛下,我覺得應該直接派軍隊過去。”

趙頊驚訝道:“直接派軍隊過去?”

張斐點點頭。

趙頊道:“你知道直接派軍隊過去駐紮,要耗費多少軍費嗎?”

“這我當然清楚。”

張斐點點頭,又道:“但是據我所知,那邊許多地方都是一些什麼洞主、寨主在維持着當地治安。”

趙頊點點頭,“但這與派兵過去有何關係?”

張斐道:“正是因爲當地的制度,有別於中原,所以想要在那邊推行公檢法,是非常困難的。我建議直接派軍隊過去,一來是爲了防備交趾入侵,二來,是利用軍隊控制住當地,然後再在當地推行公檢法,到時士兵可以就地轉爲皇家警察。”

趙頊詫異道:“你是想要在那邊推行公檢法?”

張斐點點頭道:“目前朝廷對那邊掌控還是不足,但是公檢法能夠爲陛下更好的掌控那邊的州縣。而且,我不認爲現在是出兵交趾的最佳時機,應該採取恩威並施,一方面增加當地的防禦,另一方面,加強兩邊的貿易往來。

因爲根據熙河方面的消息來看,其他民族是能夠更快的融入公檢法制度,相比起他們的酋長制度,百姓也更願意活在公檢法的制度下。

故此,我們可以效仿熙河的成功,在南邊邊境也推行公檢法制度,以此來籠絡當地民心,從而來一步步削弱交趾。

我們可以用制度去進攻,用兵馬來防守,但前提是我們要有足夠的皇家警察,但如果直接派皇家警察過去,會引起當地酋長的警惕,但如果是派軍隊防禦交趾,那就在情理之中。”

在邊境推行公檢法制度,沒有軍隊控制,是幾乎做不到的,因爲邊境很多地區,採取的是羈縻制度,要推行公檢法制度,必然會受到武力反抗。

之前張斐設想的是,一步步慢慢推過去,但是交趾危機和熙河的成功,讓他突然想到,可以先邊境推行,只要先軍隊控制,然後軍隊直接轉爲皇家警察,再派官員過去。

現在禁軍士兵,都想進入警署,因爲警署的俸祿、獎金都非常及時到位,關鍵百姓更喜歡皇家警察。

士兵的地位非常低,跟皇家警察沒得比。

如果就地轉換,很多士兵會非常願意,但你讓他長期在那邊駐守,他們肯定又不願意。

“制度進攻?”

趙頊微微一怔,這個名詞頭回聽說。。

張斐點點頭道:“任何一個百姓,都會願意活在一個可以捍衛自己正當權益的制度下,而不會願意活在一個視人命於草芥的野蠻制度下。

熙河地區已經證明這一點,但同時也證明,那些蠻人一定會動用武力手段來製造混亂的。

戰爭或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相較於進攻,防禦起來是更加節省人力物力,且不容易出現太多意外。”

他也不能告訴趙頊,到時會損失慘重的,而今後的進攻,也會令宋軍損失不小,必須得馬上做好防備。

他得找個理由去解釋這一切。

趙頊點點頭道:“朕在前不久,也收到樞密使的來信,王韶新制定的策略,與你說得差不多。他也認爲,現在只要穩定住熙河地區,將來就會更多的部族,自願歸降我們。而且,他認爲面對敵人小規模襲擾,皇家警察要比軍隊更好防備。”

張斐道:“皇家警察是可以更好的防備,但是稅務司是能夠更好的採取小規模的進攻。”

趙頊驚訝道:“稅務司進攻?”

張斐點點頭道:“在京東東路對付草寇的時候,稅警是出力最多的,也打得最狠的,原因很簡單,士兵打下一塊地方,他其實得不到太多賞金的,但稅務司不一樣,多一塊地,稅務司就多一塊地區的收入。

在稅務司看來,那些個洞主、寨主全都是一頭頭肥豬,這都不用陛下吩咐,他們就會想辦法搞定那些洞主、寨主。

到時候,我們也能夠用這一招去對付那些侵入我朝領土的遼人,就是讓他們交稅。”

趙頊真心有些不太信:“這這能行嗎?”

張斐笑道:“只要我方軍隊能夠防守住對方的進攻,那我就敢保證,稅務司每年都能夠在當地拓展出一大塊稅區來。”

第四百九十章 課外輔導第258章 扼殺於搖籃第739章 天意弄人第347章 二法之爭第732章 有鬥爭纔有進步第二百零五章 律法不外乎人情第五百二十三章 文武與法(八)第四百四十七章 稅戰(二十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三百八十九章 槍手到位第一百三十章 小露一手第793章 一把火都不能少第四百四十二章 稅戰(十六)第五百五十章 三冗第一戰(三)第三十五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六十二章 格局第二百一十二章 死灰復燃?第五百四十章 運籌帷幄第795章 這纔是第三把火第六百一十六章 掌舵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報復第一百六十二章 權與法第五百九十八章 不破不立第一百八十一章 復仇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戰(十五)第670章 血債血償第五百八十七章 三法之爭(一)第353章 真的只是一個誤會第五百四十七章 法中取利(五)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是來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權與法第六百一十四章 開年第一課第一百一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力之爭第六百零一章 商稅則例第795章 這纔是第三把火第377章 只有魔法能夠打敗魔法第二十三章 給他!都給他!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舉兩得第十二章 北宋雙子星第一百四十一章 起風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稅戰(九)第351章 課後感第676章 謀反案(四)第四百零八章 保持律法的彈性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冗第一戰(二)第367章 功成身退第一百六十章 祖制與祖法第678章 謀反案(六)第六百零九章 沒有官司,就製造官司第二百零三章 打...打劫第六百一十九章 已無傷大雅第一百一十四章 撤!第九十一章 撲賣大會(求追讀)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舞臺第377章 只有魔法能夠打敗魔法第六十七章 流氓不是這麼當的第776章 老爺們!捲起來吧!第728章 對決第739章 天意弄人第282章 全是套路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澆油第五百零九章 鹽鈔糾紛(下)第三十九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705章 直面皇權第五百二十六章 文武與法(十一)第754章 痛打落水狗第815章 番外三第812章 亢龍有悔(大結局)第770章 起風了第279章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第284章 接濟朝廷第四百三十一章 稅戰(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文武與法(十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是騾子是馬也得遛一遛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個也別想逃第一百二十三章 公檢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舉兩得第四百一十八章 只要錢,不要命第四百八十二章 哥不喜歡被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源與節流第四百五十七章 貨幣戰(中)第673章 謀反案(一)第一百零八章 幸虧沒打(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一章 陽謀第一百六十六章 權力的籠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先禮後兵第二百一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58章 都是屁話第三百零七章 救場第334章 滲透第四百四十四章 稅戰(十八)第811章 十年磨一劍第六十三章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第300章 奇蹟(六千字大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開源與節流第781章 激勵法第三百八十三章 德與刑、法第339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