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青樓特使”

雖然在宋朝的牒書中,是有着許多關鍵性的證據,但是張斐並沒有拿出來,去反駁遼國使臣的言論。

不是因爲害怕,也不是因爲拖下去,更符合兩國的利益。而是因爲那些證據,許多還是過於籠統,不可否認,那些證據都非常關鍵,但無法確定一個非常明確界限,這不符合張斐的習慣,他還是希望得到一個更加詳細,且系統性的證據。

那麼,這需要大量的人員去勘察,就是宋朝認爲自己的地界到底是哪裡到哪裡,同時遼國的想要劃界在哪裡。

當然,這專業事,還是應該專業人士去勘察。

這需要很長一段時日,那麼張斐的此行任務,也算是告一段落。

“張檢控,你找我。”

“呂縣令請坐。”

“多謝。”

待呂大忠坐下後,張斐便道:“我這馬上就要回京了,這邊的事宜,暫時交給呂縣令來負責。”

呂大忠稍顯疑慮,“但是我並不清楚,該如何負責。”

張斐道:“就是以實地勘察爲主,然後拒絕與對方的一切探討,簡單來說,就是確定我朝在這裡的具體界限在那裡,同時確定他們想要的界限在哪裡。

他們不管說什麼,你聽着就行,不要給予任何迴應,等到全部勘察完之後,我們再做具體探討。”

呂大忠點點頭道:“我知道。”

張斐道:“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如今全國各地都在慢慢推行公檢法,陝西、河北都已經在推廣中,未來肯定會在河東地區施行。

待我回去之後,我會奏請陛下,先在晉城試點,我希望呂縣令可以來主導此事,不知呂縣令是否有信心。”

呂大忠遲疑道:“雖然兄長的每回來信,都有提到公檢法,也跟我詳細解釋過,甚至於,前年年關,我還回了一趟藍田,也見識過這公檢法,但我認爲這裡面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各方相互制衡,且都不能越界,但是我並不是非常清楚,這界限到底在哪?”

張斐非常滿意地點點頭,其實公檢法最複雜的地方,就在於政法分離,每一個官署,都有着明確的權力界限,這跟以往政治制度是很不一樣的,如果單就宋朝的制度而言,那剛好是截然相反。

宋朝是最講究制衡的,但宋朝制度的制衡,是在於很多人幹一件事,而公檢法的制衡是在於,我只幹這件事,其餘方面不是我不管,而是我管了,就違反制度。

一個是非常模糊且隨意,一個是非常清楚且嚴格。

可見這呂大忠是真的研究過的。

“到時我們會派一些官員過來,同時會給呂縣令送來判例,到時呂縣令可以根據這些判例,來確定各方的界限在哪裡。”

張斐笑道。

呂大忠點點頭道:“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

張斐道:“不在於從命,而是在於你是否真正信任公檢法,這是非常重要的。”

呂大忠非常確定道:“陝西的情況,讓人不得不相信公檢法。”

張斐笑着點點頭道:“那就這麼說定了。”

在與呂大忠談過之後,張斐就在曹棟棟的一句又一句抱怨中,啓程回汴京去了。

人家曹棟棟當初願意來,就是想立大功的,可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就那麼哆嗦兩下。

這跟曹棟棟想得完全不一樣。

這些天他都是渾渾噩噩的。

下回再也不來了。

一點不好玩!

此時已是深冬季節,張斐想趕在過年前,回到京城,於是一行人是日夜兼程,盯着寒風趕路。

這就是年輕的優勢。

僅僅半月,他們便入得京畿地。

“酒保!快快快,燙幾壺熱酒,真是冷死我了。”

入得一家腳店,曹棟棟便大聲嚷嚷道。

他這一聲吼,立刻引起店內其他客人的注意。

很快,他們都發現周邊所有人對他們都在指指點點。

“張三,你發現沒有,他們都在盯着他們?”

曹棟棟小聲道。

張斐點點頭,“咱們不會是進了黑店吧?”

“那咋可能,這裡可是京畿地。”曹棟棟又向濤子使了個眼色。

濤子心領神會,去到櫃檯那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跟那掌櫃聊着菜價的時,同時偷聽大家都在議論什麼。

過得一會兒,他回到曹棟棟身旁,小聲嘀咕一番。

只見曹棟棟臉上是陰晴不定,是不是瞄一眼張斐。

弄得張斐都是心慌慌的,問道:“什麼事?”

曹棟棟一怔道:“沒啥事。我我去上個茅房。”

說罷,便屁顛屁顛地離開了。

張斐皺眉道:“怎麼神經兮兮的。”

過得好一會兒,這酒菜都上來了,但是仍不見曹棟棟的影子,張斐立刻讓李四去看看。

過得少許,李四又回到店內,“三哥,衙內的人說,衙內已經走了。”

張斐詫異道:“他去哪呢?”

李四道:“說是去附近警署看看。”

張斐皺眉道:“有必要這麼着急嗎?”

說罷,他又瞄了眼四周的顧客,只見那些顧客見他看來,立刻將目光移開,神情卻頗爲不屑。

李四又低下頭來,小聲在張斐耳邊道:“三哥,我方纔出去時,聽到一些人在議論三哥你。”

張斐問道:“議論我什麼?”

李四道:“說三哥膽小如鼠,是懦夫,丟了咱大宋的臉面。”

張斐猛然反應過來,這曹棟棟爲什麼不辭而別,不禁罵道:“這特麼真是好兄弟啊!”

同時立刻吩咐人去打聽,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上回的“烏龍”事件,在前些天已經傳到京城,這立刻引發軒然大波,彈劾張斐的官員,那可以說是不計其數。

要知道他們之前舉薦張斐去,可就等着這一刻。

他們認爲,正是因爲張斐的臨陣脫逃,不但丟盡大宋的臉面,還導致出現誤會,差點引發兩國的戰爭,這必須要嚴懲。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的是,趙頊其實是知道具體緣由的,因爲張斐用的人都是趙頊的人,而且張斐自己也寫信將此事告知趙頊,但問題是趙頊又不能將實情說出來。

可不能遼國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以,爲了彰顯支持張斐的決心,趙頊直接將兩個彈劾張斐最積極的官員,給貶出京城,讓他們去外地當官。

這也是第一回,趙頊公然爲保住張斐,貶黜彈劾他的官員。

但是這一舉動,立刻遭受到宰相們的質疑,因爲從表面上來看,人家說得也沒錯,你代表着國家去談判,結果人家兵馬都侵入國界,你不據理以爭也就罷了,竟然還直接開溜,而且還躲在太原的青樓裡面,這怎麼也說不過去吧。你皇帝不給一個解釋,就責罰那些官員,這也太不公平啊!

不過趙頊向他們保證,等張斐回來,會給政事堂一個具體的答覆。

雖然趙頊在上面壓住了,但是這事已經在民間傳開,那些權貴,以及部分反對張斐的士大夫們是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導致此事立刻在各地發酵。

這宋朝廷向來是比較軟弱的,關於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但是宋人的國家民族情感,卻又是非常強的,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讀書人,他們是非常痛恨那種賣國求榮的行爲。

趙頊爲什麼要宣揚武功,就是因爲他是在這個受壓迫的環境中長大的,內心感覺非常屈辱。

故此,他纔有如此強烈的渴望,一定要打出去,最終他的死,也是因爲兵敗西夏。

百姓們也是如此啊!

對於張斐的這種行爲,是深深鄙視。

故此,宋朝的外交官是最不好當的,因爲統治階層要隱忍,但是民間對這種事非常敏感,要是幹不好,必然會影響自己的名譽。

這也是許遵最爲擔心的情況。

如今京城內外,百姓無不在罵張斐,是個懦夫,鼠輩,就會在庭上欺負自己人,遇到外人,屁都不敢放一個。

並且還送他一個外號,青樓特使。

張斐現在也是百口莫辯,只能繼續趕路,回到京城的當日,剛剛入城,都還沒有回家,就被趙頊召入宮中。

來到垂拱殿,只見裡面除趙頊外,還坐着韓琦、富弼、王安石、文彥博、司馬光幾位樞要大臣。

從這個陣容來看,這絕對算是大宋最高級會議,就連薛向、呂公著都沒有資格參與。

首先,當然是張斐回答文彥博他們的心中的困惑,也就是他當時爲什麼要開溜。

這跟國內的權力鬥爭不一樣,此事要是解釋不清楚的話,這道坎是肯定過不去的。

文彥博開口道:“所以,你選擇去太原,是想試探北朝是否真有意圖與我國開戰。”

張斐點點頭,道:“因爲我在離開前,曾聽到韓相公有關北朝的一些言論,也就是兩朝百姓都比較厭倦戰爭。

但是究竟遼國有無與我國開戰的意圖,當時誰也無法確定。

當他們選擇以兵馬壓境,給予我方壓力時,我就將計就計,選擇以柔克剛,在榷場製造恐慌,試探一下他們的意圖。”

司馬光道:“可你知不知道,這是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弄巧成拙。”

張斐道:“是他們先挑起事端的,而我只是選擇逃避,無論怎麼樣,這責任都應該算在他們頭上,所以這是一次非常安全的試探。除非他們是鐵了心要與我們開戰,那無論我是走,還是留,他們都會出兵的。而試探的結果,就是北朝此時沒有意圖與我們開戰,因爲他們的權貴,都是毫無準備,還紛紛指責他們的南院大王。且遼國國內的百姓,也正如韓相公所言,厭戰情緒非常高。

故此,後來他們主動從車場溝退回到古長城以內的大黃平,同時將兵馬撤出,以求我能回去跟他們談判。

而且從此次談判中,我們也得知一個消息,那就是其實北朝百姓目前對於他們的朝廷是有很大的不滿。

也正是因爲這個消息,故此在雄州箭壘一事上,我借用反賊越境的隱患,迫使他們暫時不會再計較此事。”

說罷,他又箭壘的交涉過程,仔細地告知文彥博他們。

“原來如此。”

韓琦撫須點點頭,讚道:“張檢控果真是有勇有謀啊!”

關於後來發生的事,他們已經得知消息,但他們也沒有想到,這都是張斐的計謀。

還以爲這只是陰差陽錯,因爲這種事確實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就呂大忠至今都沒有反應過來。

“過獎。”

張斐謙虛一笑。

文彥博又質問道:“既然他們無心與我們開戰,那爲何他們要在河東路以北,集結兵馬。”

張斐回答道:“在我與他們的交涉過程中,我發現他們有意拖延,並不是那麼迫切的想要解決這些爭議,他們提出以分水嶺來劃界,雖然擺明是希望侵佔我國更多領土,以及佔據更有利的地勢,但是當我質疑這種劃界法,需要考察一到兩年時,他們是非常爽快的答應。

因此我與那呂縣令都預測,他們此番選擇在河東挑起爭端,而不是在關南,其主要目的,還是因爲我們在熙河的拓邊行動,這也是他們在那裡集結兵馬的主要原因。”

此話一出,文彥博、司馬光他們不約而同地瞟了一眼王安石。

王安石是面如止水,淡淡問道:“你的推測有何依據?”

張斐道:“在遼使赴京時,大多數人都預測,他們是來趁火打劫的。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點,其實此時並不是趁火打劫的最好時機。

而最好的時機,是等到我朝出兵西夏,與西夏兵馬廝殺一陣子,然後再來趁火打劫,那樣的話,不但能夠削弱我朝與西夏的國力,同時還能佔盡便宜,主導一切。”

王安石道:“既然如此,他們爲何現在挑起爭端,而不是等到我朝出兵西夏以後。”

張斐道:“就連我這個檢控官都知道,那時候纔是趁火打劫的最好時機。所以,如果我朝要出兵西夏,必然是先防禦好北線。

王學士在河北的一些防禦工事,引發他們的警惕,他們必須得打斷我朝在邊境的部署,令我們心生忌憚,甚至在我朝引發恐慌。

而事實是在遼使入京之後,我們朝堂上也確實在談論在河北修建防禦工事。而且關於這一點,他們相信還是會持續施壓的,不斷弄一些小動作來破壞我朝在北線組織起防禦。

其次,適才我曾提到,遼國並無與我國開戰的意圖,因爲不但沒有民意基礎,同時我們的歲幣和通商對於遼國而言,也是至關重要得。

如果他們的趁火打劫,是在破壞兩國盟約的前提下,那對於遼國而言,其實是弊大於利的。

因此我們推測,他們保留這部分爭議,以及在這一點上糾纏住我們,那麼就給予他們在邊境屯兵的一個正當理由,可以在關鍵時刻,藉着爭議出兵,侵佔我朝領土,這必然會給予我們壓力,但同時又談不上宣戰。

所以,保留這個爭議,對於他們而言,是能夠很好的將主導權,完全掌控在自己手裡。”

王安石道:“依你之意,我們將永遠受制於北朝,只要北朝在,我們就不能對西夏做出任何舉動。”

張斐道:“我只是就事論事,指得也是當下,我認爲,在沒有足夠實力能夠做到兩線作戰時,任何對於西夏的軍事行動都應該更加小心謹慎,因爲遼國一定會想辦法干預的,雖然遼國確實也不想與我國開戰,但如果我們消滅西夏,是直接關乎到遼國的安全問題,我們不能寄望於他們會在一旁坐視不理。”

司馬光立刻向趙頊道:“陛下,臣以爲張檢控所言甚是有理,目前外部局勢,不允許我們輕易對西夏出兵。如熙河拓邊,雖奪取六州,開闢千里,但每年需要爲此支付數百萬貫的財政,倘若在國力尚不足的情況,就出兵西夏,這無異於玉石俱焚。”

富弼點點頭道:“君實所言甚是,目前陛下該韜光養晦,主修內政。”

趙頊稍稍點了下頭。

王安石暗自皺了下眉頭,突然言道:“當下以內政爲主,這當然是應該的,但是我們仍然不能放棄對於西夏的疲憊戰略,應該繼續對其施壓,動用非軍事以外的所有手段,使其變得更加虛弱,待時機成熟時,便可給予致命一擊。”

此時此刻,肯定不是出兵的好時機,但是他不能放棄這個計劃。

文彥博點點頭道:“我並不反對繼續圍困西夏,但同時也做好應對北朝的準備。不過,決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明目張膽,此番之所以引起北朝的警惕,就是在於我朝過於張揚。”

韓琦點點頭道:“老臣也贊成寬夫之言,要暗中練兵,加強防禦,而不應該去那逞口舌之利。”

這無不都在諷刺王安石。

喊得比誰都兇,如今人家來了,你又沒有實力應對。

這不就尷尬了嗎。

趙頊稍稍點頭,“諸位言之有理,從明年開始,朝廷應着重於內政。”

“陛下聖明。”

一衆大臣齊聲說道。

趙頊突然道:“但關於榷場混亂一事,朕不希望再有其他人知曉,以免讓北朝得知。”

“臣遵命。”

司馬光突然道:“但是這麼一來的話,張檢控的名譽可能會受到傷害?”

張斐非常輕鬆地笑道:“多謝司馬學士關心,這我自有辦法解決。”

趙頊笑道:“那就這麼定了。”

出得垂拱殿,司馬光便將張斐拉到一旁,小聲道:“你可知道如今大家都怎麼說你嗎?”

張斐點點頭道:“我來的路上已經聽說了。”

司馬光道:“那你打算如何應對?”

張斐道:“司馬學士放心,我已經想好辦法,玩這種招數,他們可不是我的對手。”

司馬光見他信心滿滿,便也放下心來,又道:“你小子往後能不能踏實一點,別老在懸崖邊上,竄來竄去的。”

張斐點頭道:“儘量。”

剛與司馬光別過,又被王安石給擒住。

“你是不是被遼人嚇到了?”

“如果我被嚇到了,我還敢這麼戲弄遼人嗎?”張斐反問道。

王安石皺眉道:“但是你方纔的那一番話,顯然是過於保守。”

張斐苦笑道:“王學士,我真的只是就事論事,現在不是出兵的好時機,否則的話,這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

王安石道:“這我難道不知道嗎?但話不能這麼說。文公他們都認爲,是我平日裡張牙舞爪,引來遼國的猜忌。

但如果我不這麼做,誰還敢開這口,朝中的文官武將早已經沉迷於酒色,喪失了進取之心。

你此番打斷我的計劃,就算有朝一日,貫朽粟陳,恐我朝也未有人敢言戰。”

張斐道:“我敢啊!”

王安石愣了愣:“什麼意思?”

張斐道:“王學士,我再強調一遍,我是非常支持王學士的新政,而我是知道,王學士的新政,主要目的就是開疆擴土。

但是有一點,我比較不滿,就是王學士過度關注西夏,而忽略遼國,但真正羞辱我們的其實是遼國,真正該消滅的也是遼國,最應該收復的領土是燕雲十六州。

王學士不能只盯着我說出兵西夏的時機不對,也應該看到,我是在講述遼國對我國威脅,暗示應該將遼國也捆綁在出兵西夏的計劃中。”

王安石眨了眨眼,聽你這麼一說,感情我纔是那個鴿派啊!說實在是,他主要盯着的就是西夏,他爲國庫賺得的那些錢,也就能打個西夏。誰也不能否認,在面對遼國時,宋朝上下都還是比較畏懼,包括趙頊在內。

“所以,你這是在爲對遼國出兵做鋪墊?”王安石問道。

張斐點點頭道:“這纔是我強調積蓄國力的原因,因爲我希望能夠有實力對遼國出兵,而不是那小小西夏。”

小了!

原來是我格局小了呀!

王安石沉默半響,“但你不滅西夏,又如何與遼國抗衡?”

張斐道:“這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引起大家對於遼國的關注,以及遼國對我朝的威脅,如果不針對遼國,我們根本不可能消滅西夏。”

王安石捋了捋鬍鬚。

張斐又道:“關鍵此一時彼一時,王安石不需要將新政與滅夏綁定在一起,公檢法的出現,將會改變很多事情,政策也必然需要調整的,而且如果要做好對遼國作戰的準備,那麼就更加需要財政的支持,變法還將會持續下去。”

別過王安石後,張斐就急忙忙回家去了。

見到張斐無恙歸來,高文茵真是差點沒有落下激動地熱淚來。

“夫人。”

看着眼眶發紅的高文茵,張斐輕輕握住她的柔荑,“我只是去談判的,又不是去打仗的,你沒有必要這麼擔心。”

高文茵道:“可是我聽說那遼人都是茹毛飲血的野人。”

張斐呵呵笑道:“這其實是有一點點偏見,但即便真是如此,也不用擔心,因爲你夫君可也不是什麼善類。”

一旁的許芷倩道:“可是京城的百姓並不這麼看,現在人人都在罵你是一個懦夫,還專門爲你起了一個綽號,青樓特使。”

張斐不以爲意道:“一個不捱罵的外交官,那肯定不是一個好外交官。”

一旁的許凌霄忙道:“妹夫切莫大意,這種事可大可小,可能會影響到妹夫將來的仕途。”

就連許遵都道:“霄兒說得不錯,張三,你必須得認真對待此事。”

張斐笑道:“放心,我有一個法寶,很快就能夠扭轉這些輿論。”

許芷倩好奇道:“什麼法寶?”

“吾兄弟,曹衙內。”

第673章 謀反案(一)第281章 胡來胡有理第76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258章 扼殺於搖籃第720章 反其道而行第801章 飛龍在天第711章 全都是演技派第798章 法定權力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戰(十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都是當事人第673章 謀反案(一)第八章 生變第六百一十四章 開年第一課第五十八章 真香......第二百三十一章 都是當事人第678章 謀反案(六)第258章 扼殺於搖籃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講武德第一百零二章 救人亦是救己(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三章 波譎雲詭第672章 我是無辜的第四百九十五章 嚇死你們第648章 直面問題第七章 翻異別勘第725章 迴旋鏢第一百五十九章 極限一換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斷於法第五百一十二章 政、法之爭第四百六十二章 法纔是基礎第一百一十二章 疏議論(二更 求訂閱)第六百零四章 撲買稅(下)第302章 取之於貴,用之於民第710章 忠誠與公正第四百二十六章 這一場惡戰第一百章 入局(求首訂)第276章 請上牌第六十章 還變勞什子法第775章 貨幣化第四百零五章 輔警第四百六十章 殺人誅心第747章 現學現賣第639章 杯茶釋鄉法第792章 根本停不下來第三百九十章 開宗立派,左右護法第四百九十章 課外輔導第五百三十四章 先禮後兵第三十一章 投案自首第七十九章 過街張三第一百零九章 官與民第三百九十一章 張漁翁第七十七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二百三十二章 互相傷害第二百一十三章 生產資料第四百二十一章 溫飽線第四百八十六章 庭審(上)第五百零三章 直擊心臟第十七章 必須正確第六百零四章 撲買稅(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義之財第255章 名士報第四百五十四章 脆弱的貨幣體系第336章 獎學金制度第五百二十三章 文武與法(八)第265章 難兄難弟第321章 不是你以爲第四百七十八章 另有隱情第五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297章 如你們所願第705章 直面皇權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親第五百零八章 鹽鈔糾紛(中)第715章 時間在我們這邊第一百七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九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一百九十九章 死而不僵第四百九十章 課外輔導第一百章 入局(求首訂)第一百八十一章 幹!第661章 左右爲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笨的方法第678章 謀反案(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第五百八十九章 三法之爭(三)第361章 言多必失第二百三十章 欺人太甚第八十六章 這簡直就是打劫(求追讀)第一百八十四章 權力的誘惑第一百八十四章 權力的誘惑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力之爭第803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342章 二蔡第358章 都是屁話第一百五十章 僅此一次第五百六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293章 就問你慌不慌第640章 規則!規則!還是規則!第一百三十一章 獨佔熱榜第四百五十四章 脆弱的貨幣體系第684章 籠子來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稅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