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算無遺漏

古人云,不撞南牆不回頭。

但其實很多時候,你明知是一堵牆,也得撞過去,要麼將自己撞死,要麼將牆撞破。

如那隋煬帝,他難道就不知道,繼續這麼下去,這國家可能會出問題嗎?

他肯定也是知道的,但是對於皇帝而言,皇權是高於一切的。

如果他半途終止,那就代表,他當初的選擇是錯的。

真正聰明的皇帝,是不會妄開金口的,一般都是讓大臣來說,問責的時候,就有替罪羔羊。

趙頊現在也面臨這個難題,東流計劃,是他和王安石推動的,但結果卻又如司馬光所料,耗費太多人力物力,卻仍然看不到結果,這是一個很大很大工程。

趙頊不同隋煬帝,他很愛財,但也很節儉,他希望存錢打仗,耗費這麼多,這心有不捨,但是他又不能退,因爲王安石是肯定不會答應的,花了這麼多錢,中途又說不行,那隻能說明他和王安石當初的決策是錯的,司馬光是對的。

這鍋肯定是王安石來背,但是皇帝的權威也會受到質疑,到時趙頊縱使不願,也得完全倒向司馬光,更主要的是,目前趙頊還非常需要王安石。

左右都不行,只能往中間殺出重圍,故此在這事上面,趙頊也只能依靠張斐。

可是既然你要借公檢法來下坡,就肯定要將事情擺在檯面上,因爲公檢法是沒法遮遮掩掩的。

程昉也得受公檢法調查。

這裡面又涉及到皇權和法權。

檢察院主動去調查程昉,將他治罪,這屬於法權,而皇帝讓檢察院調查程昉,也許結果是一樣得,但這就是屬於皇權。

張斐的計劃,令趙頊非常滿意,根據這個計劃,所有的決策權都在他手裡,同時還能夠從東流計劃這個天坑中跳出來。

這其實也是趙頊重用張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借第三方實力,去平衡革新派和保守派,如果沒有張斐,他就只能二選一。

皇城。

“許檢!”

“是孟知院、謝侍郎,有禮,有禮。”

許遵微微拱手。

孟乾生、謝筠也拱手回得一禮。

“許檢,關於程頤一案,已經鬧得是滿城風雨,你們檢察院怎麼一點動作都沒有。”孟乾生問道。

謝筠急忙補充道:“我們倒不是在催促檢察院,只是這事愈演愈烈,得及早解決啊!”

許遵嘆道:“不瞞二位,我也心急,在得知密狀之後,我們便立刻派人前去調查,但這需要時日的,而我們檢察院又是講證據的,光憑那一紙密狀,我們是無法起訴的,只能等調查結果出來之後,再做決斷。唉也不知道哪個小人,將這消息給傳了出來,弄得我們檢察院現在也是焦頭爛額。”

孟乾生眼中閃過一抹心虛,心想,他這是在若有所指嗎?嘴上卻故作關切道:“這我們都知道,但是我認爲,伱們檢察院還是得趕緊一點,就怕到時無法收場。”

許遵點點頭道:“多謝二位的關心,我已經增派人馬前去調查。”

白礬樓。

“如今老四去了熙河那邊,樊大又不在,這慈善基金會的事,可就得拜託員外了。”

張斐一邊與樊顒往樓上行去,一邊說道。

樊顒嘆道:“我原本都打算將白礬樓交給正兒,自己就頤養天年,哪裡知道這事情比之前還多了。”

張斐笑道:“誰讓你不多生幾個,你看老陳,都已經派出去三個,家裡還有兩個兒子在待命。”

樊顒很是傷感道:“你道我不想,可是早年忙於買賣,就忽略這事,等到年紀大了,又力不從心了。”

張斐很是同情道:“抱歉!這種事我無法幫你。”

“我也不要你幫。”

樊顒沒好氣得瞪了張斐一眼,這便宜也佔?忽然想起什麼似得,道:“對了!這幾年,我們每年捐助軍器監不下於五千貫,可是得到的回報,就只是一根短棒,一副繩索,很多人對此不滿。”

張斐笑道:“這就是找個理由送錢罷了,你做生意這麼久,不會連這個道理都不知道吧。”

樊顒低聲道:“那是以前,可現在咱們有很多理由給朝廷送錢,這回又捐助朝廷建造學院和醫院,沒有必要往軍器監送錢,軍器監的官員,又給不了我們什麼。”

張斐道:“到時我去看看。”

老樊哪裡知道,張斐當時是囑咐軍器監研發火器,這才幾年,就想得到結果,根本不可能。

即便有結果,也不可能拿給皇家警察用啊!

“喲!張三郎。”

忽聽一人喊道,張斐偏頭看去,只見呂嘉問剛從一個雅座走出來。

“是呂庭長,真是巧啊!”

樊顒非常識趣的拱拱手,藉故失陪,然後沿着外面的廊道,往慈善基金會那邊行去。

“三郎還有心情來這裡喝酒?”呂嘉問笑問道。

張斐搖搖頭道:“家裡兩個孕婦,哪裡還有心情來這裡喝酒,慈善基金會最近不答應捐助朝廷建設學院和醫院嗎,但是馬老四也去了熙河,我順便就過來看看。”

呂嘉問驚訝道:“關於水兵一案,鬧得是沸沸揚揚,你竟還有心情管這事。”

張斐呵呵笑道:“外面那是瞎熱鬧,咱們檢察院是看證據的,目前還是處於調查階段,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我們就是沒有事可幹。”

呂嘉問左右瞧了眼眼,小聲道:“可是朝中已經爲此打得不可開交,這可不是小事。”

張斐道:“對於我們公檢法而言,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咱們照規矩辦事就行,他們愛爭是他們的事。”

說着,他又笑吟吟地看着呂嘉問,“呂庭長,你當了這麼多年的庭長,還是沒有領悟到公檢法最精妙之處。”

呂嘉問問道:“願聞高見。”

張斐道:“這規矩在上,人在下,講究的就是一個輕鬆,我就是今日來此尋歡作樂,那又怎樣,我今日放假,公檢法只需要照規矩辦法,不爽你將規矩改了啊!”

呂嘉問沉眉思索起來。

張斐心知這人好高騖遠,同時又愛出風頭,但這可能會給皇庭帶來不利的影響,於是道:“這其實也是我們公檢法的立足之本,你越是想出頭露面,反而會弄得自己顏面盡失,但你越低調,越輕鬆,反而是能夠大放異彩。舉重若輕,纔是我們公檢法官員的最高境界,這也是我們與那些浮誇的御史,最不一樣的地方,因爲咱們是專業的。”

呂嘉問瞧向張斐,眼中閃過一抹羞愧,拱手道:“多謝三郎賜教。”

“不敢!”

張斐謙虛一笑:“我也就是隨便說說,若無其它事,我就先忙了。”

“哦。請。”

到底呂嘉問出身呂家,名符其實的宰相門第,張斐也就提醒一下,至於聽不聽,那是他的事。

王府。

王安石與呂惠卿快步來到書房,將門關上後,王安石便道:“程頤的好友遍佈朝野,在洛陽更是深得士林推崇,你們彈劾他,那隻會激起更多人反對新政。”

呂惠卿道:“但這也能讓更多人支持我們。是對方先不講道義,他們就只盯着程昉調用水兵,徵召勞役,卻不提程昉的功績,這並不公平。

況且,程頤擅自開城門,容留水兵,而不跟程昉商議,倘若人人都學他這樣,這新政又如何能夠執行下去。

學生以爲正因爲程頤在士林頗爲聲望,如果能夠將他壓下去,那麼在地上就沒有人敢拒絕執行新法。”

他跟王安石理念雖然完全一致,但風格還是有點區別,呂惠卿認爲必須通過鬥爭,才能夠壯大力量,貫徹新政。

王安石還是在意新政,但他也不否定呂惠卿的想法,道:“但如果壓不下去怎麼辦?”

呂惠卿道:“但官家一定會站在我們這邊的,而他們的努力只是徒勞。”

王安石道:“可事實是很多人想借此事去攻擊公檢法。”

呂惠卿似乎想到什麼,道:“據說張三最近一直都在白礬樓忙於捐助事業法的事,看似真不打算參與其中。”

王安石點點頭道:“我不是與你說過麼,他這回要置身事外。”

呂惠卿道:“但是很多人定會想盡辦法,讓檢察院參與進來,他們告密狀的目的,就是要針對公檢法。”

王安石擡頭看向他,“你此話何意?”

呂惠卿道:“檢察院若參與其中,無非也就是兩種選擇,要麼判程頤有罪,要麼判程昉有罪。

前者自不用說,但如果檢察院選擇後者,這一定會使得更多人支持我們,因爲對於那些人而言,只要能夠推翻皇庭的判決,就等於是將公檢法給壓了下去,再加上官家的支持,咱們同樣是勝券在握。”

不都是他這邊的人,要將公檢法給拉進來,他們得做出抉擇。

王安石眉頭微皺,“所以你是打算,藉此事將公檢法一塊擊垮?”

呂惠卿道:“是他們想要藉此事攻擊程昉,以求將恩師拉下馬來,學生也只是順勢而爲,到底我們也阻止不了他們對付公檢法,而如果我們支持公檢法,會失去很多人的支持,同時司馬學士他們也不會給予我們幫助。”

王安石沉吟不語。

其實事情到這一步,他們也沒得選,古代治理黃河,永遠都是國家首要任務,如果承認這個政策失敗,就必須得有人來承擔責任,王安石就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

這就是黨爭最爲可怕之處。

一旦開始,就難以收手,不管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都難以控制大局。

保守派那邊很多人就是想借此事,將王安石給打倒。

革新派這邊則是要藉此打壓公檢法。

不會再講道理。

因爲雙方都輸不起啊!

好在此道密狀是告到檢察院,暫時還得以檢察院調查的結果爲主。

檢察院不出結果,大家也不便走程序,鬧到皇帝那裡去。

雖然所有人都已經知道整件事情的過程,但他們的消息來源,可不是官方渠道。

所以,不少官員都在施壓檢察院,我們全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你們檢察院還沒有查到,真是豈有此理。

終於!

齊濟那邊終於傳來消息,過程也如趙頊所言的那般。

檢察院在“仔細”審議過後,便正式對外宣佈,密狀所言危言聳聽,由於缺乏證據,故檢察院不予受理。

這一下頓時炸開鍋了,雙方對於這個結果都不滿意。

鄧綰、裴文等人御史,立刻指責司馬光指示檢察院,包庇程頤。

劉述等保守派,也指責檢察院只調查程頤,而沒有調查程昉,沒有調查那些水兵爲何逃役。

你們是檢察院,又不是珥筆,你是的背後是國家,你要維護國家利益,哪能說對方起訴的是程頤,你就不調查程昉。

同時士大夫們也在民間發動輿論攻勢,將程昉在河北所作所爲公佈於衆,同時指責檢察院包庇宦官。

宦官與勞役,這對經典組合,頓時引發民憤。

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讀書人,也都指責檢察院,你們公檢法口口聲聲公平、公正,結果遇到宦官,你們就退縮了。

他們都恨不得就直接報皇帝的名字。

你們就是皇帝的爪牙。

然而,面對洶涌的輿情,檢察院也表現的非常強勢,直接發佈文章,將此事的過程公佈於衆,解釋其中原因,目前是沒有足夠的證據,針對程頤提起訴訟的,至於程昉所爲,他是有這個職權調用百姓去修建河道,而且其中也沒有發生貪污受賄的現象。

我們檢察院是講證據的,不跟某些官署一樣,是能夠聞風起訴。

但是毫無卵用,老百姓都認爲,你這都勞民傷財到這種地步,竟然還不違法,你懂不懂法啊!

審刑院。

“我事先就跟你們說過,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對付公檢法,檢察院退避三舍,是非常正確的,你們爲何也要揪着檢察院不放?”

司馬光很是惱怒地向劉述等人質問道。

外面那些輿論,就是他們保守派煽動的。

劉述道:“不是我們揪着公檢法不放,而是我們需要公檢法還程頤,還河北百姓一個公道。如果這事交給御史臺審,那我們十有八九是不會贏的,因爲官家肯定會支持程昉的。

而我們之所以支持司法改革,不就是爲了解決這些問題嗎?怎麼能讓公檢法退避三舍?那我們支持司法改革得目的何在?”

他這一番話,直接將司馬光給懟懵逼了。

好像是這麼回事!

司馬光不讓檢察院介入,實則是爲保護檢察院,因爲這會觸犯到皇權。

但在保守派看來,公檢法用來保護我們的,而不是弄個寶貝出來,讓我們去保護。

搞清楚對象啊!

現在保守派這邊感覺情況是對自己不利的,因爲革新派有很多人擁護,尤其是許多權貴階級,而且他們都斷定,皇帝是要保程昉的,也是要支持王安石。

因爲他們是不可能認錯的。

那麼在御史臺交鋒,他們的勝算顯然是不如對方高的,他們需要公檢法。

倒不是說,他們認爲公檢法就會偏向他們。

不需要!

只要公檢法公正處理,那對他們就是有利的,他們都認爲自己是問心無愧,是對方心裡有鬼。

在這黨爭的過程中,整件事的性質在發生變化,兩派從敵對,變成將矛頭都指向公檢法。

都認爲檢察院在包庇對方。

但是也檢察院非常強勢,我們是根據原則做事,是不會受到輿論的影響,你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

這事情反而是在變得簡單化,因爲大家都在彈劾檢察院。

都不存在爭議。

這時候,皇帝就不得不站出來。

於是趙頊召開了一個樞要會議,只有宰相和許遵參加。

許遵依舊是那番解釋,“回稟陛下,程頤擔任檀州團練副使,他是有權力安撫那些士卒的。

而程昉是有皇命在身,同時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其中存在貪污受賄,只是官府準備不足,未能提供合理的衣食。

這導致士兵忍受不住,故而逃往城裡,但經過一番休息後,他們還是回到河道上繼續修建河道。

檢察院經過一番審查之後,認爲這不足以提起訴訟。”

趙抃也站出來道:“啓稟陛下,我們皇庭也知道此事,對於程頤指控,純屬誣告,即便檢察院起訴,我們皇庭也不會受理的。”

王安石道:“趙相公,你莫不是暗示對於程昉指控,就是證據確鑿?”

趙抃道:“那道密狀只是針對程頤,而非是指控程昉。”

司馬光站出來道:“爲什麼官府會準備不足?不就是因爲程昉在河北地區大興勞役,勞民傷財,以至於河北官府山窮水盡,已經難以再興修河道,當初我就說了,開浚東流不可急於一時。”

王安石道:“不急於一時?你怎說得出口,河北年年水患,多少無辜百姓受難,難道朝廷眼睜睜看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嗎?”

司馬光道:“我當然不希望見到,但你這麼做,是雪上加霜啊!犧牲民生去修建河道,這簡直就是本末倒置。”

王安石道:“不修河道,若遇水患,你們又借題發揮,說是官家不仁所至,神也是你們,鬼也是你們,真是豈有此理。”

“你!”

司馬光不免偷偷瞄了眼趙頊。

趙頊臉色確實有些難堪,是這麼個道理,這大家都知道,其實修好堤壩可防範水患,但爲什麼一出水患,就是我不仁。

修與不修,都是我的鍋。

豈有此理!

司馬光也不敢爭下去,因爲天災就是他們拿來約束皇帝的一個重要理由,那麼按理來說,身爲臣子是絕不能質疑這個理由的,這會削弱臣子的權力。

但是王安石壓根就不信這一套,他崇尚法家,“天變不足畏”就是他的名言啊!

趙頊突然道:“既然公檢法都認爲目前的證據不足以開審,那也不應勉強,此案就交給御史臺審理吧。”

司馬光頓時心下一驚,後背已然溼透。

在這個語境下,趙頊指派御史臺來審,這明顯對他們不利。

文彥博意識到情況有些危險,立刻站出來道:“陛下,老臣以爲如今朝中、民間對公檢法都頗有質疑,倘若交予御史臺審理,對於公檢法的建設是極爲不利。”

司馬光連連點頭道:“正是如此。”

許遵小心翼翼道:“可是我們檢察院若在毫無憑據的情況下進行起訴,反而會受到更多質疑。”

文彥博沉眉質問道:“許檢察長,這麼多人質疑,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那就只能說明一點,就是你們做得還不夠好,如果你們做到盡善盡美,又怎會有恁地多人質疑你們?”

這薑還是老的辣啊!

許遵糾結半響,道:“如果大家都質疑我們檢察院存有私心,那我們檢察院可以開一場聽證會,來決定是否要對此進行起訴。”

“聽證會?”

衆人皆是一愣。

什麼東東?

趙頊心如明鏡,絲毫不覺詫異,可突然反應過來,他應該覺得詫異才對,若有所思道:“聽證會?這聽着有些耳熟。”

許遵回答道:“回稟陛下,這是張檢控在河中府擔任大庭長時,所創造的制度。”

趙頊連連點頭道:“朕想起來了,想起來了。”

富弼突然質問道:“聽證會不是用於解釋判例的嗎?”

許遵解釋道:“當時張檢控是河中府大庭長,而那幾場聽證會,又是都是通過皇庭舉辦的,故此,主要是去解釋相關的判決。

但其實檢察院同樣也可以獨自舉辦聽證會,一般可以用於爭議性比較大的案件,檢察院將會在聽證會上面聽取各方建議,以及各方列出相關證據,用公平、公正的方式,來探討如何解決這個爭議。”

富弼問道:“聽證會與庭審有何區別?”

許遵回答道:“根據張檢控所言,聽證會多半是用於官署下達政令之前,聽取利害關係人意見,這是屬於行政程序。

而庭審是在皇庭判決之前,進行的司法程序。

就拿此案來說,聽證會的目的是探討檢察院是否應該針對此案進行起訴,而庭審是在於相關人士是否有罪。”

富弼聽得都覺驚訝,真的就有這麼細嗎?

檢察院一個行政決定,都得開一場會議來探討一下。

王安石、司馬光也是懵的。

還能這麼操作嗎?

倒是文彥博反應快,立刻道:“臣贊成檢察院召開聽證會來決定是否起訴。”

他們現在沒得選。

司馬光也反應過來,也是表示支持。

王安石還不太清楚這聽證會是什麼意思,但他也沒有理由反對,到底現在大家如今都在質疑檢察院,檢察院要自證清白,那也是合情合理啊!

他選擇沉默。

趙頊暗自一笑,心想,也不知道是張三太狡猾,還是你們太愚笨,竟然被張三算計的是絲毫不差。道:“還是許檢察長考慮的比較細緻,那就暫時先這麼定了,等到聽證結束之後,倘若檢察院仍舊決定不起訴,再交由御史臺審理。”

“臣遵命。”

趙頊走後,王安石與司馬光同時急着往外走,可走的一步,便又停了下來,對視一眼,王安石是輕蔑一笑,先一步離開。

他走之後,司馬光回過身來,立刻揪住許遵,“仲途,這聽證會又是怎麼回事?”

富弼和文彥博也都站在一旁,側耳傾聽。

許遵嘆道:“這是小婿想來,保護公檢法的辦法。外面那些流言蜚語,諸位應該也都聽說了,他們全都就是衝着檢察院來的,爲求保障檢察院的制度不被破壞,於是小婿認爲可以舉辦聽證會,在大庭廣衆之下質證,以求捍衛公檢法的制度。”

文彥博問道:“到底結果會是如何?”

許遵道:“這得看各方相關人士,會提供出怎樣的證據,然後檢察院會根據具體情況,看是否進行起訴。

換而言之,是否起訴,也可以由各位來決定。”

文彥博又問道:“那也有可能不起訴?”

許遵點點頭。

富弼突然道:“如果在聽證會上,檢察院仍舊錶示不起訴,並且還能夠服衆的話,那御史臺又有何理由來審?”

文彥博、司馬光眼中同時一亮。

如果檢察院能夠在聽證會上服衆,只能證明真的沒有證據能夠起訴,御史臺再接此案,只能說明御史臺要栽贓嫁禍。

御史臺傻呀,專門衝着屎去踩。

許遵搖搖頭道:“這下官可就不大清楚。”

但富弼心裡清楚,這麼一來的話,就等於還是檢察院在掌控全局。

我說了不能起訴,這案子就沒法審。

心裡也是由衷的佩服張斐,真是會想辦法。

那邊先走一步的王安石,自然是跑去找張斐了,這個聽證會也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你小子還說沒有以退爲進?”

見到張斐,王安石就是質問道。

張斐一臉懵逼,“什麼?”

王安石呵呵兩聲道:“聽證會。”

張斐愣了下神,旋即長嘆道:“還是被逼到了這一步。”

王安石詫異道:“被逼到了這一步?”

張斐道:“王學士明鑑,我已經極力置身事外,可哪裡想得到,你們會將矛頭都指向我們公檢法,我這是爲求自保,才弄出這聽證會的,不然的話,我都可能會牽連進去。”

王安石想想,覺得沒毛病,現在革新派和保守派都追着檢察院打,這倒是令人意外,又問道:“那聽證會會不會對程昉不利?”

張斐道:“我不知道,那得看你們舉證,因爲在聽證會上,我不會針對任何人,因爲我沒有起訴對象,我只是會詢問各方建議,以及各方能夠出示怎樣的證據,然後再根據所有的建議和證據,來決定是否起訴,又該起訴誰,亦或者不起訴。”

第五百六十五章 危第七十七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四百四十一章 稅戰(十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塌糊塗第689章 算無遺漏第一百八十三章 官場如戲,全憑演技第三十九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五百三十六章 直接梭哈?第二百一十七章 猛男王安石第四百二十四章 送佛送到西第三章 尋訪第四百八十章 留給他們的時辰不多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都是當事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五十五章 明槍易躲第七十九章 過街張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離京赴任第639章 杯茶釋鄉法第二百章 大道至簡第四百四十五章 稅戰(十九)第二百三十三章 打個小廣告第789章 大庭長第292章 請君入甕第369章 絕佳機會第十二章 北宋雙子星第656章 打工人之難第641章 雞生蛋,蛋生雞第五十八章 真香......第309章 大哥,俗還是王道啊!第348章 真正的儒法之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祖法論(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一章 起風了第五百七十章 收穫的季節第五百七十九章 難以攻破的堡壘第663章 轉危爲機第四百八十九章 陪審制度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一百章 入局(求首訂)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間稅第四百四十二章 稅戰(十六)第六百一十三章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第343章 排面第五百三十六章 直接梭哈?第五百零八章 鹽鈔糾紛(中)第六百零五章 不裝了,攤牌了。第793章 一把火都不能少第六百三十八章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第四百五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稅戰(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誰來都一樣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報紅第四百零五章 輔警第二百四十九章 賊喊捉賊第五百七十六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一十七章 激活公檢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慶曆二君第四百六十八章 戲曲誕生時第四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772章 見龍在田第八十四章 沉冤得雪(求追讀)第八十四章 沉冤得雪(求追讀)第六十三章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第一百六十章 祖制與祖法第741章 輿論先行第335章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第六百一十八章 制度競賽第358章 都是屁話第一百零七章 捅破天(三更 感謝盟主‘ 吃不胖的KK’)第288章 專治槓精第八十一章 堂審(中)第288章 專治槓精第656章 打工人之難第800章 火器時代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是來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權力的籠子第759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07章 雙子星加持第694章 聽證會(四)第350章 抱歉!哥不加班第九十四章 紅顏禍水(求追讀)第八十五章 詔安第二百四十七章 慈善不是這麼玩滴第339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販賣公正第五十六章 終究還是來了第256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713章 最賺錢的生意第796章 驀然回首第四百四十二章 稅戰(十六)第766章 “青樓特使”第656章 打工人之難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力之爭第一百七十三章 販賣公正第四百八十八章 庭審(下)第709章 禍從口出(下)第764章 外交事故第五百零八章 鹽鈔糾紛(中)第二百一十七章 猛男王安石第305章 三岔口第五百六十七章 法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