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聽證會(一)

在衆人地疑神疑鬼中,終於迎來了這場神秘的聽證會。

不過張斐也是非常體諒他們的,專門將聽證會設在官員們的假期,可以讓更多官員來相國寺參加這場會議。

拂曉時分,天才微微亮時,就見到不少官員乘坐馬車來到相國寺,他們這麼早來,也倒不是爲了搶位子,而是想着順便燒一炷香,祈祈福,畢竟目前世道不太平啊!

“二位施主,這邊請。”

“有勞了!”

孟乾生、趙文政向老和尚行得一禮,便又跟着那和尚來到一間廂房稍作休息。

等到老和尚退出去後,那趙文政便問道:“檢察院那邊可有消息?”

孟乾生搖搖頭道:“我已經是再三派人打聽過,這些天檢察院都是跟平常一樣,甚至都沒有人在關注這聽證會,有時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

“不應該!這不應該啊!”

趙文政道:“我看這裡面定有貓膩,此事鬧到現在,就已經不是小事,處理不好,可能會引發更大的混亂。”

孟乾生道:“這我也知道,不過咱們也沒有必要慌,若真引發混亂,也是檢察院來收拾殘局,這不是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趙文政點點頭,“這倒也是,不管是開聽證會,還是要庭審,都是檢察院接下這燙手山芋。”

正當這時,一陣敲門聲響起,“老爺。”

趙文政聽罷,“進來吧。”

只見一個老僕開門,入得屋內,在趙文政耳邊小聲嘀咕幾句。

“我知道了。”

趙文政點點頭,等老僕退下之後。

孟乾生忙問道:“什麼事?”

趙文政道:“曹太后和官家都來了。”

“是嗎?”

孟乾生皺了下眉頭,“太后也來了。”

趙文政道:“如此看來,這聽證會定有玄機啊!”

在另一間廂房內。

“程都監,你想要晨練的話,就去後面的花園走走,沒有必要在這屋裡走來走去。”

呂惠卿望着面前來回踱步的程昉,不禁笑道。

程昉停下腳步,道:“這幾日咱家已經打聽過了,那張三可不是一個善茬,就連王學士都有些招架不住,這萬一。”

“沒有萬一。”

呂惠卿道:“你只要按照我教的去迴應就行,這不是庭審,你也不是嫌犯,這聽證會的意思,就是弄明白其中緣由,而你做得那些事,到底也是爲君主分憂,你不用太過擔心,反倒是你這般緊張,是有可能會壞事的。”

“也是。”

程昉點點頭,“不緊張!咱不能緊張。咱什麼場面沒見過,怎能被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給嚇到。”

“誰說不是呢,坐坐坐,喝杯茶,休息一下。”

“哎!”

相比起程昉的心神不寧,那邊程頤倒是非常輕鬆,此時正站在別院,與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等人在那暢談學問,可別提多輕鬆愜意。

剛剛進來的韓琦和富弼,瞧見這一幕,韓琦不禁道:“這程正叔似乎都沒將這聽證會當回事。”

富弼道:“君子坦蕩蕩,有何懼也?”

韓琦笑道:“可是多少坦蕩蕩的君子,在庭上被張三問得是啞口無言。”

富弼嘆道:“其實君實有提醒過他,但是他問心無愧,故此也並不在意。”

韓琦搖頭笑道:“總有他吃虧的時候啊。”

在相國寺後堂,只見外面有着禁軍層層防衛,一羣高僧盤腿坐在佛前,陪着曹太后一塊誦經唸佛。

趙頊則是百般無聊站在一旁等候。

過得好一會兒,終於結束了,趙頊親自上前,攙扶着曹太后站起身來。

“哎呦!老了!這坐一會兒,腿就麻了。”

曹太后吃力站起身來。

“大娘娘虔心向佛,佛祖定會保佑大娘娘萬壽無疆。”

“萬壽無疆,老身可不敢奢望,只願佛祖能保佑官家平平安安就行。”

說話時,趙頊攙扶着曹太后來到旁邊的椅子坐下,又使喚兩個宮女來幫曹太后捏捏腳。

緩了過來的曹太后,突然問道:“這聽證會開始沒有?”

趙頊瞧了眼天色,道:“規定的是辰時,應該快了。”

曹太后點點頭,笑道:“這個張三還真是能折騰,又弄了個聽證會出來。對了,張三來了沒有,老身倒想問問他,這聽證會到底是怎麼回事。”

趙頊偏頭看了眼旁邊的藍元震。

藍元震立刻道:“太后,張三從來都是最後纔到,只有別人等他的份。”

趙頊隱蔽瞪了他一眼。

曹太后倒也不計較,呵呵道:“上回在國子監聽課,老身就已經領教過了。”

又過得一會兒,終於有人來報,張斐已經到了,這聽證會也馬上要開始了。

永遠不遲到,但也絕不會早到。

由於這是一場完全對外公開的聽證會,故此是安排在前院,等到趙頊和曹太后來到前院時,這裡已經是人聲鼎沸,看那座椅的佈置,與庭審確實有很大的不同,沒有設珥筆席位。

中間一張長桌,五張椅子,左右兩邊各放着兩副桌椅,程昉和程頤分別坐在右首和左首,邊上都還空着一張,看着像似辯論大賽。

周邊也擺放着很多靠背椅,但是相比起庭審,這回他們離的非常近,王安石與革新派全部坐在右邊,司馬光與保守全部坐在左邊。

在這件事上面,幾乎是沒有中間派的。

趙頊和曹太后並沒有顯身,而是悄悄坐在後面正席後面的大堂內,看到這涇渭分明的朝臣,曹太后是憂在心裡。

過得一會兒,許遵、張斐、王鞏,以及兩位筆錄檢察員來到正席上。

程昉、程頤目光同時鎖定在許遵身邊的年輕人,這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年輕,關鍵張斐這廝總是刮鬍子,臉龐永遠都是白白淨淨的,看着比瘦黑的程昉更像一個宦官。

其餘官員也都在打量着張斐的神色,希望從他臉上看出一些玄機,可是這五人都是面帶微笑,非常輕鬆,向他們頷首示意後,便忙着自己的事,真的好像只是照例行事。

倒也沒有人起立回禮,而在這裡張斐也不敢囂張,畢竟左右兩邊全都是王公宰相。

坐下之後,王鞏與許遵交流兩句,便站起身來,宣讀這聽證會的規矩。

跟庭審差不多,不得喧譁吵鬧,不得妨礙聽證秩序。同時必須遵從主證人的命令,未得允許,不得擅自發言,也不能無故離席,否則將視爲放棄聽證權利。

聽完這規矩,立刻便有人問道:“也就是說,可以不進行作證?”

張斐笑着回答道:“當然是可以的,因爲聽證會目的是希望給予每位當事人最爲公平的對待,如果當事人並不珍惜,那我們也犯不着強制他們留下來參與這聽證會。”

語氣非常溫和,但每個人都聽出這其中的威脅之意,聽證會是讓你們自證清白,你還要走,那你就走吧,等結果出來,進入司法程序後,那你可就別哭。

到時可就不是請你過來,而是押着你來。

宣讀完規矩後,許遵便敲了下木槌,宣佈這聽證會正式開始,然後就看向身旁的張斐。

他的責任就是主持,維護秩序,幹活的可是張斐。

張斐先是向左邊的程頤問道:“程頤,你目前擔任什麼職位?”

這種直呼其名的詢問方式,令崇尚禮法的程頤愣了下,旋即起身拱手回答道:“不才,程某目前在澶州擔任團練副使。”

張斐笑道:“程副使只需要坐在那裡,如實回答問題就行,不需要有太多禮儀上的行爲。”

程頤反問道:“爲何?”

好似在問,這裡就不講禮嗎?

張斐道:“因爲我認爲遵守聽證會的規則,纔是對彼此,以及對在場所有人最大尊重,不知程副使怎麼看?”

程頤沉吟少許,笑着點點頭:“張檢控言之有理,冒犯之處,還望張檢控包涵。”

張斐伸手示意道:“程副使請坐。”

“抱歉。”

程頤再度拱手一禮,然後坐了下去。

呂公著低聲道:“看來在這種場合,誰也不是他張三的對手。”

司馬光憂心忡忡道:“這還不算什麼,但願待會正叔可別回答錯了。”

他再三叮囑過程頤,但程頤是完全不當回事。

張斐又再詢問道:“程副使,近日有人狀告你,在去年十一月中旬,你鼓動黃河水兵的潰逃,且容留潰逃的水兵,不但耽誤朝廷工事,還有犯上作亂之嫌,對此你有何解釋?”

程頤正襟危坐,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我的確是有開城門容留潰逃的水兵,但我只是爲求避免水兵譁變,才決定這麼做的。”

張斐問道:“可否具體解釋一下。”

程頤道:“記得當時是有吏來報,說是正在疏通三股河的黃河水兵,由於不堪重役,集體潰逃,並且正在往澶州而來。”

張斐道:“他們爲何要去往澶州?”

程頤道:“因爲他們本就是駐紮在澶州的水兵。”

張斐點點頭道:“然後發生了什麼?”

程頤回答道:“當時澶州官府便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如何應對,我認爲,水兵冒死逃歸,若拒之門外必然會引發事變。不如開門放入,好生安撫。如果朝廷怪罪下來,我將承擔所有責任。”

張斐問道:“你當時可清楚水兵潰逃的具體情況?”

程頤點頭道:“清楚。是因爲當時天寒地凍,河道上又缺衣少糧,水兵難以忍受,故才選擇逃離。”

張斐問道:“你從是何得知?”

程頤道:“是那些水兵說的。”

張斐問道:“在你開城門之前,你可有派人去調查?”

程頤搖搖頭道:“當時沒有。”

張斐又問道:“那你什麼時候派人去調查了?”

程頤遲疑少許,道:“我並沒有派人去調查,但我仔細詢問過那些水兵,從他們的情況來看,這不像似是在說謊。”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適才你說在那場會議上,是你決定開城門容留那些水兵,並且表示承擔一切責任,不知其他官員是何態度?”

程頤道:“其他官員不願意開城門,因爲他們害怕會因此得罪程都監。”

張斐問道:“他們爲何害怕得罪程都監?根據我這邊的消息來看,程都監就只管河防大臣,並非他們的上司。”

程頤道:“程都監雖只管河防,但他是陛下派來的使臣,又是陛下身邊的近臣,而且程都監經常無視州郡法律和官員,以至於河北官員都非常畏懼他。”

“原來如此。”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關於黃河水兵一事,我聽說在此之前,你與程都監就有過交涉,不知是否?”

程頤點點頭道:“大概在九月上旬,程都監就曾要求調用水兵去修建三股河,但是被我拒絕,因爲我朝律法,水兵必須擔任防備重任,是不得擅離職守。”

張斐道:“之後呢?”

程頤道:“之後程都監就上書陛下,後來陛下下令撥了八百名水兵給他。”

張斐道:“程都監有沒有因此報復你?”

程頤搖搖頭,“那倒沒有!”

張斐又問道:“在你開城門容留水兵之後,程都監對你可有進行報復?亦或者上奏彈劾你?”

程頤搖搖頭道:“沒有。”

張斐問道:“期間你們可有見過面?”

程頤點點頭:“見過一面。”

張斐道:“他的態度如何?”

程頤道:“非常友好。”

“那我比較好奇。”

張斐道:“程副使你方纔說,程都監仗勢無視州郡官員和律法,但在調用水兵這事上面,程都監做的好像也沒有問題,在你拒絕之後,他並沒有威脅你,亦或者蠻橫無理地強制調用水兵,而是選擇上書陛下,懇求朝廷調兵給他,同時之後他也沒對你進行報復。

而在容留水兵一事後,程都監同樣也沒有進行報復,對你的態度也非常友好。還是說程副使有堅強的後盾,令程都監感到畏懼?”

程頤搖頭道:“我沒有什麼令他可畏懼的。”

張斐問道:“那爲什麼程副使之前說程都監仗勢無視州郡官員和律法?”

“這。”

程頤神情一滯,不禁呆呆地看着張斐。

那邊程昉腰板一直,心道,是呀!咱傢什麼無視州官、律法,咱家一直都很遵守法律啊!

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點,可回過頭一想,又覺得自己真是恪盡職守。

堂內的趙頊見罷,不禁微微一笑。

這番提問,顯然對他非常有利。

“不聽勸啊!”

司馬光焦急地拍了下大腿。

這場聽證會對他們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因爲他們希望藉此要求停止大名府河道工事,若是能夠將程昉告上皇庭,那就再好不過了。

韓琦呵呵道:“何懼之有?結果這一上來就招架不住了。”

富弼也是搖搖頭。

只能說程頤還沒有經歷過庭審的殘酷。

程頤信仰的是儒家的誠實,但是庭審可比儒家的誠實,就還要露骨的多。

回過神來的程頤,回答道:“我並非是在信口胡說,有證據可以證明,程都監肆意徵召勞役,毀壞百姓良田。”

張斐問道:“我覺得你說得這些,與程都監在九月時,想要徵召水兵是一回事,他無權這麼做,但是他卻這麼要求。”

程頤點點頭。

張斐道:“而在被你阻止後,程都監尋求政令,來調用水兵去修建河道。”

程頤點點頭。

張斐道:“敢問程副使,假設你在九月的時候,沒有阻止程都監,而是任由他調用水兵,你認爲這是你的過錯,還是他的過錯?”

程頤捋了捋鬍鬚,“他有沒有錯,我不知道,但是我肯定是失職之罪。”

張斐道:“假設程都監真的有強徵勞役,毀壞良田,我想知道的是,爲什麼沒有官員如程副使一樣,利用律法和制度去阻止程都監?”

程頤額頭上開始有些冒汗,“這我之前說過,是因爲畏懼,害怕遭受程都監的報復。”

張斐問道:“根據程副使所言,在河北官員心中,這一身官服是要重於自己的責任,爲了可能會發生的報復,而不去履行自己的職權。同時又去責怪他人無視州官、律法。有沒有可能,其實在程都監面前,根本就沒有州官律法?”

程頤徹底沉默了。

張斐笑道:“程副使之所以不回答,是不是因爲程副使認爲,這麼回答,好像是在貶低他人,凸顯自己,畢竟只有程副使依照法度,果決拒絕了程都監的無理要求,所以,此非君子所爲。”

程頤臉上一紅。

就是這麼回事,爲什麼別得官員不像他一樣,去阻止程昉的無理要求,他這麼說,就太不好了。

“誠然,我不是君子。”

張斐輕輕一笑。

程頤臉上更紅了。

張斐翻開一頁文案,又向程昉問道:“程都監。”

“在!”

程昉下意識地直起腰板,旋即反應過來,自己好像官職比他高,又是從容微笑道:“張檢控請問。”

一看張斐就是自己人啊!

張斐問道:“根據那道密狀,程都監曾當衆人面揚言要彈劾程副使,不知是否?”

程昉遲疑少許,訕訕道:“咱家是說過類似的話,但也只是一時氣憤,才這麼說的,但咱家可沒有真彈劾程副使,也沒有對他使壞,而且還非常尊重的。”

張斐點點頭,問道:“根據我們所得知的消息,當時水兵確實缺衣少糧,你可否解釋一下,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程昉道:“這其中,只怕程副使得負上一半責任。”

張斐問道:“此話怎講?”

程昉道:“咱家可是九月就打算徵調水兵去修建河道,如果程副使答應,那就不會拖到十一月那天寒地凍的天氣,至少不會出現缺衣的現象,也能夠敢在寒冬之前,完成任務。”

王安石聽得眉頭一皺,向呂惠卿問道:“你就是這麼交代的?”

呂惠卿欲哭無淚道:“我哪裡知道,張三會將程頤問得啞口無言,這這程都監也真是死腦筋,也不會變通一下。”

這剛剛都提到責任問題,你這還怪程頤不給你兵,你這不是。

張斐問道:“所以程都監認爲自己有權調用水兵?”

“呃。”

程昉張了張嘴,半響過後,他才憋出一句,“這這事急從權,咱家也就是着急河道工事,故此纔去問問,在程副使拒絕之後,咱家也是上書陛下,請求陛下下令。”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當時三股河可遇水患?”

程昉搖搖頭。

張斐道:“那這事急從權又從何說起?既然你打算九月要徵調水兵,那爲何不在七月去詢問?”

“.?”

程昉眨着眼。

張斐又問道:“請問程都監,你可有一份非常詳細的修建河道計劃書。”

“有有的。”

程昉直點頭,道:“當時陛下和諸位參知政事都有看過。”

張斐立刻將一份文案遞給邊上的檢察員,“你看看是不是這份?”

程昉接過一看,“對對對,就是這份。”

張斐問道:“但在這份文案中,只是說明爲何要去開鑿東流,漸塞北流,但並沒有說明,什麼時候,調用多少人,去修哪條河段,耗時多久?”

程昉訕訕道:“那那倒是沒有這麼詳細。”

張斐問道:“也就是說,調多少人,修哪條河道,全憑你個人的想法?”

程昉立刻道:“那也不是,咱家這些年幾乎天天都是風餐露宿,天天去各地視察水情,然後再做決定的,可不是亂來的。”

張斐道:“也就是說,你是有決定一切的權力?”

程昉道:“咱家可沒有這權力,關於疏通三股河,咱家可也有上書朝廷。”

張斐問道:“其中可有寫明徵召多少勞役,徵召多少良田,用時多久?”

程昉搖搖頭道:“那倒是沒有具體說,但是我有權徵召勞役、良田。”

張斐問道:“但同時你又沒有一份詳細的計劃書,這不就都是你說了算嗎?”

原來不是友軍。

程昉也漸漸陷入沉默之中。

這問的曹太后都有些奇怪,向趙頊問道:“官家,當真就沒有一份詳細的計劃書嗎?”

趙頊尷尬地搖搖頭。

曹太后又問道:“爲什麼不事先商定好?”

趙頊訕訕道:“一直以來,也.也沒有做到這麼詳細。”

曹太后道:“可老身覺得,這張三說得很有道理,如果是遇到水患,自然是事急從權,但改道東流,這應該是有計劃的。”

趙頊木訥地點點頭,心裡也納悶,對呀!爲何不計劃好再動工?

王安石、司馬光也都在納悶這個問題。

第728章 對決第七十八章 有競爭纔會有進步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武與法(七)第五百三十六章 直接梭哈?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704章 他真有王法第306章 互助第一百七十八章 矯枉過正第四百一十二章 爆警第805章 戴罪羔羊?第721章 敵友難辨第二百一十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一百三十八章 引例破律第663章 轉危爲機第706章 都是爲了你第717章 東南風起第372章 菜鳥!歡迎來到官場!第三十六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一百一十八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二十四章 合法避稅第六十八章 法內狂徒第777章 再見故人第339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謹言慎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311章 娛樂興邦第六百二十八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654章 自食其果第753章 違法!統統違法!第709章 禍從口出(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生產資料第七章 翻異別勘第368章 知易行難第368章 知易行難第681章 謀反案(終)第793章 一把火都不能少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舉兩得第五百零七章 鹽鈔糾紛(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牙還牙第二百零六章 有本事你幫壞人第四百零五章 輔警第333章 商與政第322章 公與私第381章 何不食肉糜第313章 正經人誰踢球啊!第814章 番外二第304章 香餑餑第一百七十八章 矯枉過正第四百九十章 課外輔導第788章 政治保護第303章 光榮下崗第二百一十六章 道德綁架第366章 魚與熊掌第五百三十五章 一筆糊塗賬第二百四十四章 八面玲瓏第一百零一章 我爲刀俎,誰爲魚肉?(求訂閱)第329章 慈善比賽(下)第643章 脣亡齒寒第一百零四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五更!感謝“ 那又怎樣”盟主)第五百九十二章 三法之爭(六)第677章 謀反案(五)第四百九十章 課外輔導第360章 不能沒有張三第708章 禍從口出(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法中取利(一)第六百一十章 官有政法,民從私契第八十二章 堂審(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八面玲瓏第265章 難兄難弟第四百二十一章 溫飽線第五百二十五章 文武與法(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故第八十二章 堂審(下)第331章 利益輸送第四百二十五章 中產階級的復興第六百二十四章 問答會第五百二十九章 第三者第二百二十三章 這是一場戰爭第一百八十一章 復仇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四百五十八章 貨幣戰(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戲曲誕生時第664章 赴任第一案第五百一十六章 文武與法(一)第724章 錯不在我第四百四十四章 稅戰(十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哭聲第347章 二法之爭第四百六十章 殺人誅心第791章 第二把火第七十五章 虛驚一場第779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這一場惡戰第四百九十七章 就是開不了口讓他知道第376章 老年活動中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結案呈詞第三百八十四章 德主法輔第352章 三足鼎立第639章 杯茶釋鄉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