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0137【秦檜】

“噠噠噠噠!”

三匹馬馳騁於關中大地。

朱銘從農民口中,得知了豐利渠的大名,官船在渭橋鎮停靠時,他便拉着李含章跑去查看。

陳淵曾路過此地講學,專門考察過豐利渠,也借了一匹馬同行。

前方河渠阻攔,無法再騎馬,陳淵指着流入渭河的水渠說:“此乃三白渠之南白渠。”

三白渠在唐代就有,因年久失修,而且河水改道,宋代一直試圖疏通。

前幾年不但徹底疏通了,而且灌溉面積擴大到360萬畝,改名叫做“豐利渠”。

朱銘問道:“主修此渠的功臣趙佺,如今已升爲何職?”

“不知,”陳淵說道,“他只是個小官,來歷不詳,名聲不顯。”

“如此功績,竟也不能揚名?朝廷都不提拔嗎?”朱銘難以置信。

陳淵說:“此渠的推動者是蔡溥和穆京,二人皆是侯蒙一黨。侯蒙現爲中書侍郎(副宰相),與蔡京不睦。蔡京扳不倒侯蒙,便對蔡溥、穆京下手,兩人都遭到了貶謫。至於趙佺,多半也受到牽連,甚至故意抹去他的水利政績。”

朱銘徹底服了,感慨道:“推動水利的好官被貶,而主修此渠的官員,竟只留下一個名字。這世道,能臣難做啊!”

“奸相不除,天下難安。”李含章也認爲很沒道理。

侯蒙是山東高密人,爲人比較圓滑,但一直堅持正義,《水滸傳》裡就是侯蒙提議招安宋江。

宋徽宗曾經問侯蒙:“蔡京如何?”

侯蒙回答:“蔡相公如果品行端正,古之名相也不過如此。”

這個回答,給足了宋徽宗面子,又暗諷蔡京心術不正,蔡京因此嫉恨之。蔡京指使手下彈劾宰相張商英,侯蒙也儘量從中斡旋,兩人的矛盾於是更深。

但侯蒙能屈能伸,懂得拍宋徽宗的馬屁,蔡京始終無法將其排擠出朝堂。

有些時候,宋徽宗甚至繞開蔡京,單獨召見侯蒙議事。

朱銘望着豐利渠兩岸的農田,有這條水渠坐鎮,關中民生很難崩掉,還能再瘋狂盤剝十年。

大宋有奸臣,但也有能臣啊!

可憐修渠者趙佺,換作王安石時代,估計能夠一飛沖天,現在卻落得不知所蹤。

如果給個遊戲屬性,趙佺應該是水利95以上。

因爲鑿通豐利渠太難了,趙匡胤曾下令開鑿此渠,趙光義也曾下令開鑿此渠。接下來,每個北宋皇帝,都下令開鑿此渠。

全部失敗!

直至王安石變法,啓用二程的舅舅侯可,耗時多年,終於達成30%的工程進度。

剩下的沒法鑿,技術難度太大。

而趙佺接手之後,在缺乏朝廷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僅靠調動地方力量,只用區區兩年時間,就完成困擾北宋130年的世紀工程!

他甚至能做到不大規模擾民,動用的民夫只有數千人。甚至爲豐利渠附加泄洪功能,保證水渠流經的七個縣,旱時可以灌溉,雨時不遭洪澇。

這是啥水平?

如此能臣,在史書上只留下一個名,連字什麼都不清楚。

具體官職也模糊,只知是提舉常平使派出的修渠使者。

朱銘很想結識此人,可惜毫無線索。

“恨不能當面一睹趙君風采。”朱銘嘆息道。

陳淵說:“我也想見見此君,請教一些水利學問。我去看過,其設計之巧妙,堪稱神來之筆!爲了節制水勢,他增修二洞、二閘、三溝。火燒山嶺,鑿石爲渠,分渠泄洪,激流頓平。若讓我來修,做夢也夢不出這等奇思妙想。”

趙佺開鑿豐利渠,推翻了原有設計,用常人無法理解的思路,重新制定了全套水利方案。

朱銘心中感嘆,多少能人志士,爲這大宋續命啊,全都葬送在那父子倆手裡。

回到遞鋪,休息一夜。

衆人繼續坐船前進,又過些時日,在潼關附近登岸,改乘遞鋪的公車。

這裡交通更爲繁忙,公車數量有限,須得住下多等幾日。

趁此機會,朱銘決定到處逛逛。

“三郎,可要去那邊山樑上登高?”朱銘問道。

李含章提醒說:“靠近潼關的山樑,皆爲禁區,不可隨意攀登。”

朱銘慫恿道:“你平時自詡知兵,就不想觀其全貌?”

李含章頗爲心動:“那就……繞遠點爬上去?”

兩個傢伙出得遞鋪,裝作趕路往東走,繞行數裡攀爬山樑。

可惜距離太遠,爬上去也看不清,於是下山順着溝谷摸過去。再上一道山樑,西邊是漢潼關舊址,東邊是隋潼關舊址,都風化得只剩殘垣斷壁。

唐宋潼關的全貌,已能看清。

朱銘此刻腦海裡,驀地涌現出那一句:山河表裡潼關路!

“還要繼續?”李含章有點心虛。

朱銘說:“若被守軍發現,便稱咱們是來憑弔古戰場的。”

“好!”李含章感覺很刺激。

兩人順着坡道往下,來到潼河邊的禁溝,漸漸摸到潼關的背後。

城上稀稀拉拉坐着幾個士兵,根本無人注意,他們大搖大擺的,就這樣繞着山腳過了潼關。

屁事兒沒有。

朱銘站在河邊總結:“我們剛纔走的那條路,可以繞過潼關,卻無半個官兵駐守。應當在山樑之上,修建堡壘,這樣才能堵死通道。”

李含章說:“此地距離邊疆甚遠,潼關守軍都沒幾個,怎麼可能在山樑上築堡?”

“也對。”朱銘點頭。

這時的潼關,形同虛設,就算打不下來,也能輕鬆繞過去。

明代就不行,朱元璋屬於築城狂魔,直接修城牆把通道全給堵死。

回到遞鋪,朱銘想起個事情,隨口問鋪兵:“本地可有一個叫周侗的勇士?”

鋪兵頗爲驚訝:“相公在外鄉也知道周同?”

“聽說其武藝過人,想登門拜訪。”朱銘道。

鋪兵說道:“想尋周同,相公卻得去鄜延路。”

再仔細打聽,原來周同是本地的弓箭手,如今在鄜延路(路治爲延安)戍邊,還做了劉光世麾下的弓箭手教習。

現實裡的周同,並非文藝作品裡的周侗。

此人箭術如神,但也僅此而已,槍棒技藝只能算一般,岳飛的槍法學自陳廣。

周同居然去了延安,朱銘頗爲惋惜,他還想學幾招呢。

衆人在驛館住下,足足等了六天,遞鋪的馬車終於得空,這才乘坐公車繼續趕路。

到洛陽時,天空飄起小雪,今年的寒潮又來得早。

朱銘問陳淵:“要不要去拜會本地大儒,順便講講咱們的學問?”

陳淵搖頭:“洛陽雖爲洛學聖地,但這裡的士子不好打交道。我前番路過此地,也去講學辯經,竟遭到冷嘲熱諷。他們連家師(楊時)的學說都不認可,怎麼可能贊同道用之學?這裡的家族世代顯宦,大學問講得頭頭是道,已經不知民間疾苦了。”

“原來如此。”朱銘立即會意。

洛陽的官宦世家特別多,雖然娶媳婦不怎麼挑剔,但嫁女一個個眼高於頂,好多女婿都是宰相或宗室。

這些世家把控着洛學正統,看不起別處的洛學,認爲那些洛學不正宗。

他們已經脫離了大衆,甚至脫離了普通士子!

在洛陽傳播道用之學,必然遭到本地世家的打壓排斥。

朱銘還想進城遊玩,但時間緊迫,必須儘快趕路。

緊趕慢趕,至河陰縣時,大雪還是阻斷道路,汴河也結冰不能行船。

積雪難化,非常糟糕,只能滯留在此。

朱銘穿越過來的第二個除夕夜,是在河陰縣驛館裡面度過的。

叨擾驛卒那麼久,士子們也過意不去,大家湊錢買些好吃的,請過年值班的驛館人員美餐一頓。

直至正月初七,終於能夠動身,趕在元宵節之前到達汴梁。

“好大!”

白勝瞠目結舌,汴梁城一眼望不到邊。

石彪也看傻了,愣在船上站立不動。

不止是他們,就連第一次赴京應考的令孤許,都被驚得說不出話來。

朱銘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是:果然名不虛傳!

都不用進城,就能感受到那種繁華,城外到處是民居和商鋪。

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明顯比別的州縣更富裕。

乞丐沒見幾個,一場大雪過後,估計都死得差不多了。

踏冰渡河,來到碼頭,白崇彥說:“城內客棧更貴,而且臨近元宵,肯定已經客滿了,俺們可在城外住下。”

衆人帶着僕從,僕從揹着貨物,開始慢慢尋找客棧。

由於汴河還未解凍,無數貨物從冰面運送過來。碼頭上非常擁擠,扛包的,推車的,擡轎的……應有盡有。

過了碼頭區,便是鱗次櫛比的商鋪。

街道上還有許多士子,都是來進京趕考的,距離考試還有二十幾天。

人是真多,連續問了三家客棧,全都已經住滿客人。

科舉士子扎堆是一方面,還有臨近元宵,大量商賈在東京雲集,想趁着過節大賺一筆。

問到第四家,總算有幾間客房,但不夠他們住的。

一番商量,閔子順帶着幾人住下,朱銘他們繼續尋找。

好在沒走多遠,又有一家客店沒滿,衆人連忙掏錢付押金。

有個年輕士子,帶着隨從進來,問道:“店家,你這裡還有房嗎?”

掌櫃的搖頭:“這幾位定完了。”

年輕士子轉身欲走,到了門口又回來,問道:“諸位朋友,能否勻一間與我?待元宵之後,客房就有多餘了。”

朱銘對此無所謂,大不了跟白勝、石彪擠一擠,當即點頭說:“可以。在下洋州朱銘,字成功,不知閣下尊姓大名?”

那士子端正作揖:“在下江寧秦檜,字會之,多謝成功兄讓房。”

朱銘咂咂嘴,沒有再說話,他有點後悔了。

讓你孃的房啊,老子一腳踹死伱!

秦檜卻是個自來熟,還給朱銘透露科舉信息:“成功兄可知?今年要開茂科,而且名額還要增加。”

平白無故的,朱銘又不能把人打一頓,還得彬彬有禮道:“在下不通詩賦,不敢應考茂科。”

茂科全名“詞學兼茂科”,是宋徽宗搞出來的,專考詩詞文章,由皇帝親自閱卷。錄取名額在三人以內,甚至有可能只錄取一個。

王安石規定,包括新科進士在內,所有舉子不準再考別科,因此只有一次機會,敢考茂科的都是牛人。

人品怎樣且不提,秦檜的辭章之學肯定厲害,只錄取幾人的玩意兒他都敢考。

第949章 0944【岳雲也來了】第436章 0431【施行仁政的蔡攸】第759章 0754【臆想中的大明】第565章 0560【又是明字旗?】第571章 0566【連夜追擊】第748章 0743【攤丁入畝】第258章 0253【郎情妾意與河東獅吼】第231章 0226【誤農淘金】第662章 0657【投名狀】第749章 0744【四川鐵錢問題】第182章 0177【園丁也可封侯】第521章 0516【四面皆敵】第307章 0302【追毀出身以來文字】第391章 0386【長腿高太尉】第466章 0461【金人撤兵】第326章 0321【鐘相楊幺】第19章 0018【家父當年駕船出海】第732章 0727【農兵遇到騎兵】第133章 0128【解元】第308章 0303【犯官扎堆】第144章 0139【麻煩上門了】第28章 0027【茶藝】第480章 0475【蔡京與高俅】第111章 0106【百姓日用即爲道】第221章 0216【今非昔比】第277章 0272【最後一課】第595章 0590【朱院長的瓊林打油詩】第680章 0675【武人武學武廟】第243章 0238【錢琛南行】第619章 0614【神來之筆】第37章 0036【打油詩也是詩】第882章 0877【經略西南】第547章 0542【劉氏三兄弟】第10章 關於語言交流問題第393章 0388【屈辱議和】第361章 0356【觀政四】第466章 0461【金人撤兵】第873章 0868【四倍體大西瓜】第197章 0192【衝突升級】第363章 0358【觀政六】第594章 0589【思想碰撞】第439章 0434【可憐夜半虛前席】第932章 0927【耶律大石再度擴張】第531章 0526【出其不意】第395章 0390【締結和約】(爲企鵝大佬加更第47章 0045【義氣值幾個錢?】第222章 0217【蒸蒸日上】第900章 0895【皇帝的日常生活】第149章 0144【元宵前夜】第199章 0194【殺人見血】第328章 0323【朱金州又回來了】第520章 0515【登極大典】第351章 0346【戰績輝煌的夔州路官兵】第299章 0294【返回黎州】第33章 0032【聚寶盆】第387章 0382【軍中之戲】第502章 0497【洛陽有現成的大皇宮】第788章 0783【聖德超越堯舜】第918章 0913【王子復國記】第293章 0288【張都頭寸兵不損】第691章 0686【有人要做教育家】第489章 0484【趙鼎】第688章 0683【古代高爾夫】第389章 0384【鬧糧跑路】第316章 0311【孟子錯了】第618章 0613【叛】第179章 0174【君臣相得】第720章 0715【誰是獵物?】第457章 0452【操作如鬼】第63章 0060【孬兵智將】第143章 0138【林沖是楊志的小弟?】第369章 0364【夔州與夔門】第815章 0810【第一夜就有驚喜】第134章 0129【鹿鳴宴與煮玉米】第184章 0179【逛窯子囉】第2章 0002【今夕何夕?】第220章 0215【衣錦還鄉】第152章 0147【榜下捉婿】第410章 0405【全面新政】第854章 0849【皇帝的假日】第80章 0076【悲天憫人朱院長】第124章 0119【未來可期】第791章 0786【金國噩耗連連】第226章 0221【楊志賣刀】第120章 0115【太監要來了】第499章 0494【一百個官】第569章 0564【範氏起兵】第392章 0387【韓世忠遇到伯樂】中秋快樂第94章 0089【朱院長的沮喪】(求訂閱)第436章 0431【施行仁政的蔡攸】第793章 0788【朱院長最後的功績】第927章 0922【演武】第705章 0700【開京反應】第369章 0364【夔州與夔門】第658章 0653【諸般抗金義士】第480章 0475【蔡京與高俅】第272章 0267【立道】第321章 0316【訓練精兵】第641章 0636【高麗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