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0139【麻煩上門了】

來自廣西那位林勳,此刻也合上書本,盤腿閉眼聆聽着講學。

他爺爺林景淵,白首窮經,十二年前才考中進士。他幼時住在泉州,是隨父親移居賀州的。(《紹宋》裡的小林學士林景默,便是林勳的三叔公,此時已經六十多歲。如果能遇到趙九,估計都七十五六了,該叫老林學士纔對。)

陳淵所講的內容,林勳非常認同,他甚至更激進!

秦檜也聽得入迷,漸漸往人羣中擠,一直擠到最前面。

士子們都是來應考的,皆爲全國翹楚,一個個自負才高八斗。“我本論”符合他們的心氣兒,“我”纔是國家之本,“我”能輔佐君王開創盛世!

老百姓則更喜歡“道用論”,因爲那符合他們的利益。

“方矩論”則人人都認可,覺得自己這把尺子是方的,那些欺壓他們的尺子是彎的。

“散開,都散開,莫要擋道!”

穿着青衫制服的城管來了,他們隸屬於街道司,喚作“街道司兵”,順便還兼職環衛工和消防員。

這些老兄,平時也就欺負一下小商販,而此時聆聽講學的,卻是應考士子和開封市民。

扯開嗓子吼了半天,根本沒人理睬他們。

無奈之下,城管只能求爹爹告奶奶,儘量疏通一條道。

陳詢和高述繼續聆聽,還是沒搞明白。

開封府尹盛章,此刻沒有坐堂,正在聽道士講經。

足足講了兩個小時,陳淵也沒法講下去,因爲提問的越來越多。他剛說出一句話,就有十多人提問,此起彼伏的聲音如同置身菜市場。

放在以前,也沒哪個吃了熊心豹子膽,敢來東京傳播“禁學”的,現在居然不知道該讓誰來抓陳淵。

就算沒聽說過朱銘,此刻得知他曾拒絕徵辟,也都報以崇敬的目光。

“真大儒也!”林勳感慨。

士子和百姓正聽得津津有味,被那些官差嚇得連忙避讓。

盛章是現任開封府尹,爲了鑽營不擇手段,他絕對不會放過討好蔡京的機會。

“那有人問爲啥漲價,俺該怎麼說?”白勝問道。

高述問道:“這事歸開封府管嗎?”

朱銘聽了半天,這特麼哪是恢復井田制,這是要恢復隋唐的府兵制!

南宋初年,林勳還真是這樣給朝廷獻策的。

兩人都是蔡京提拔的新銳,學問也有,畢竟進士出身。

朱銘笑問:“林兄贊同此番言論?”

國子司業陳詢仔細打量幾眼,說道:“聖人徵辟也敢回絕,看來必是狂妄之輩!”

陳瓘把蔡京得罪狠了,洛學也是蔡京的眼中釘,這不是送上門的討好機會嗎?

陳詢聞言頓喜,隨即做出憤怒狀:“如此膽大包天,竟敢在東京傳播洛學,快快告之開封府尹,把此人抓起來聽候發落!”

陳淵問道:“我在此傳播聖賢學問,難道這裡犯法嗎?”

朱銘朝北邊拱拱手:“吾乃洋州八行士子、謝絕陛下徵辟的朱銘朱成功!”

陳詢、高述二人,跟盛章交流幾句,然後齊齊指向陳淵。

聽他說完,朱銘問道:“閣下家裡有多少田產?”

林勳說道:“不多,只千餘畝。”

朱銘故意說:“我大宋繁花似錦,頗有豐亨豫大之象,哪用得着匡扶社稷?”

朱銘笑問:“該如何解決呢?”

估計趙構也覺得太離譜,把他扔去桂州做節度掌書記,眼不見心不煩。

朱銘說道:“在下才疏學淺,恰好兼經《周易》,便用舒王的《易義》來證明,陳先生今日所講屬於新學。總不會,爾等連新學也禁吧?”

白勝撓撓頭:“還能這樣做買賣?”

“當復井田之制!”林勳猛地來一句。

這貨點齊府衙差役,親自帶人殺向蔡河邊,氣勢洶洶大吼:“抓人!”

但一二三等進士都不是,學問着實有限。

他的泉州老家,主宗富裕得很,又是做生意又是積田產。

林勳越說越起勁,估計早就有這種想法,連錢糧兵馬的數據都計算好了。

就怕想都不敢想,那才叫一潭死水。

盛章眼睛發亮,起身拱手,貓着腰離開。

林勳批評道:“汝只看到繁花似錦,哪曉得大宋已危機四伏。”

“管它呢,實在賣不掉,就一股腦兒賣給酒樓。”朱銘是來體現生活的,就沒成心做買賣賺錢。

現場轟然,特別是赴京較早的士子,在開封混跡多日,都聽說過朱銘那八首詩詞。

林勳愣了愣,說道:“先整頓吏治,把貪官污吏按律處置!”

朱銘再問:“世家大族,多與地方官吏勾結,地方官吏會聽朝廷的嗎?”

秦檜也慌張跑開,生怕自己遭到牽連。但又覺得丟臉,退後幾步便停止,觀察其他士子是何反應。

“洛學傳人?還是陳瓘之侄?”

朱銘的科舉兼經是《周易》,想要考得好,就必須看王安石的《易義》,用《程氏易傳》來答題百分之百完蛋。

國子監丞高述上前呵斥:“爾還敢狡辯!”

北宋時期,沒有嚴格區分甲乙丙科,主要還是劃分等級,多數時候有五等進士,有時候還能冒出六等進士。情況混亂得一逼,歷史學家也理不順,就連蘇軾的甲第都衆說紛紜。

他們身後一個國子監老師說:“此人我認識,南劍士子陳淵,其師喚作楊時,修的是伊川之學。他的叔父,是陳瓘。”

這玩意兒當然禁不住,除了官方學校查得嚴,私立書院誰去管啊?

現在卻可以,因爲蔡京把學術圈徹底搞成渾水了。

破天荒的頭一遭啊,大部分市民都在看熱鬧!

努力嘗試半個鐘頭,城管們徹底放棄。

宋仁宗寶元年間之前,進士科甚至使用淘汰制。

朱銘說:“上午問價的都沒幾個,賣80文誘人買回去,把街坊鄰居引來。來這邊買東西的,主要是買鹽、買布,連買茶的都很少,不低價吸引定向客戶怎麼行?”

令孤許和白崇彥離得最近,雙雙將陳淵護住,李含章、閔子順等人也在往這邊趕。

一個開封府的佐幕官,躡手躡腳進來,走到盛章身邊耳語。

但林勳父子已經移居賀州,還真沒有多少田產,他爹主要是以經商爲主。

陳淵如此受歡迎,不僅僅是他講的東西,還因爲從來沒有哪個大儒,會直接在街邊向大衆講學。

朱銘又問:“若有良田萬畝者,禁止他們買賣土地,這些人會輕易就範嗎?”

國子監和太學,就在這附近,陳淵講學兩三個小時,不驚動他們纔怪了。

第一場考詩賦,如果不過關,直接宣佈淘汰,接下來幾場別來考了。

蔡京上臺之後,下令禁絕“元祐書”,也就是禁絕洛學和蜀學。就連程頤都被迫搬出洛陽,高調宣佈不再講學,讓四方求學士子別再來了。

國子司業陳詢、國子監丞高述,帶着幾個老師,默默走到人羣之外。

聽了一陣,高述迷糊道:“這是哪派學說?”

然而並無卵用,卻見有富商乘轎路過,也被陳淵的講學內容吸引,直接讓僕從把轎子停在原地,徹底將河邊道路給堵死。

已經跑過來的閔子順,聞言忍不住看向陳淵。他們這派不是洛學分支嗎?咋又變成新學了?

朱銘感到很欣慰,雖然這人在瞎扯,但至少思想激進啊。

林勳詳細闡述:“本朝不禁兼併,驟然恢復井田制,當然是不可能的。但可擇拋荒之地,或是向地主贖買,將土地分給農民。一個男丁,可分田五十畝。有田的大地主,不準再買賣田產。失地農民與遊惰之人,讓他們去耕種土地。賦稅也要降,正賦該降爲什一之稅。將十六個男丁編爲一井,百里之地有三千四百井,這就能收稅糧五萬一千斛、收稅錢二千緡。每井有士兵兩人、馬一匹,便可得士兵六千八百人、戰馬三千四百匹……”

林勳說道:“一在農,二在兵。今農貧而多失其業,兵驕而不可驅馳,是以饑民竄卒,類爲盜賊。農不興,兵不盛,哪來的豐亨豫大?”

“該抓就抓,該殺就殺!”林勳咬牙切齒道。

朱銘問道:“哪裡危機四伏了?”

陳淵對朱銘非常瞭解,知道他貫會詭辯,是應付突發情況的最佳人選。

陳淵指着朱銘:“此乃吾之首徒,讓他與你們分說,我卻不屑與宵小爭辯。”

朱銘差點被閃了老腰,問道:“井田制怎恢復?”

陳淵和朱銘早就商量好預案,此刻反問:“誰說我傳播的是洛學?我傳的明明是舒王(王安石)的新學!”

朱銘道:“就說物以稀爲貴,我們不是已經賣出去三斤嗎?越往後面剩得越少,所以價錢纔要漲。”

估摸着快到中午,朱銘決定去喊外賣,讓食肆把吃的給大家送過來。他對白勝道:“下午漲價,有人再來問香蕈價錢,便說200文一斤。”

之前賣得便宜,純粹想早點賣完,結果發現問價的都少,乾脆提高價格慢慢等唄。

白崇彥也是一腦袋問號,這學派還能反覆橫跳?

來自山東的道士王老志,面對一堆官員權貴,道法正講得天花亂墜。聽他講道法的,有皇親國戚,有文官武將,甚至有內侍太監,足足兩百多人坐在那裡。

“此人妖言惑衆,快快抓起來!”盛章大喊。

“你又是誰?”高述問。

林勳說道:“朝堂諸公,多庸碌之輩。我等士子,正該奮起而匡扶社稷,今日驟聞‘我本’之論,彷彿洪鐘大呂震盪人心!”

以前當然不行,背叛師門很嚴重的。

“就算開封府不管,盛章也會管。”陳詢說道。

攏共百十來斤幹香菇,全部賣掉才賺幾貫?

反正還有別的橋樑可以通行,河對岸也沒有被堵塞,着急趕路的行人可以繞去別處。

朱銘跑去幫朋友們喊外賣,送餐小哥還沒來,卻來了幾個國子監的人。

“糊塗!”

陳詢也沒搞懂:“不曉得。”

盛章冷笑:“朝廷禁絕元祐書,你在此宣揚洛學,難道不是犯了王法?”

“上午不是賣80文嗎?”白勝迷糊道。

“確實。”高述表示認可。

不管是哪派的,都得用新學答題。不用新學,勉強也行,但不能跟新學觀點有衝突。

於是很多士子先學新學,中進士後再投洛學或蜀學。即便是洛學弟子,也要避開本派理論與王安石的矛盾,否則就很難考上進士。

甚至出現如此情況,太學學生白天學王安石,晚上偷偷看二程和蘇軾。

地方上,學派分得很清,因爲沒人管。可在東京、官學及考場,早就是一片學術混沌狀態,陳淵和朱銘正好渾水摸魚。

陳淵微笑站立,等待着朱銘的表演,道用派揚名的時候到了!

第306章 0301【大理寺下獄】第377章 0372【奇襲變陣戰】第197章 0192【衝突升級】第507章 0502【拆大戶了】第73章 0069【朱院長的科學種田】第102章 0097【山寨裡的女人】第344章 0339【神機妙算石先生】第607章 0602【四面楚歌】第541章 0536【求死衝鋒】第802章 0797【調糧堆兵】第340章 0335【險寨難攻】第282章 0277【回回炮】第326章 0321【鐘相楊幺】第365章 0360【滿朝賢良】(爲企鵝大佬加更第750章 0745【大明寶鈔】第542章 0537【西夏之憂】第772章 0767【俸祿 封邑調整】第105章 0100【傳到皇帝耳朵裡了?】第500章 0495【朱相公抵京】第321章 0316【訓練精兵】第322章 0317【韓世忠與梁紅玉】第245章 0240【老傢伙們的智慧】第313章 0308【尚待開發的廣西】第675章 0670【國庫已空】第879章 0874【大明開國第一場農民起義】第782章 0777【經商奇才】第519章 0514【白氏之興】第105章 0100【傳到皇帝耳朵裡了?】第188章 0183【搞走私的大明村】第748章 0743【攤丁入畝】第377章 0372【奇襲變陣戰】第646章 0641【郭藥師的覺悟】第866章 0861【全國人口不足九千萬】第275章 0270【杭州是個好地方】第371章 0366【大理權臣的態度】第682章 0677【封你做大理王】第759章 0754【臆想中的大明】第724章 0719【球賽與騎射】第252章 0247【水旱地震輪着來】第308章 0303【犯官扎堆】第644章 0639【耶律大石再度出手】第188章 0183【搞走私的大明村】第580章 0575【交易所?】第782章 0777【經商奇才】第221章 0216【今非昔比】第731章 0726【出海出海】第481章 0476【易安居士】第87章 0082【行酒令】第552章 0547【王者無外】第97章 0092【欺負老實人】第142章 0137【秦檜】第901章 0896【大明教育體系成型】第218章 0213【爲民請命】第919章 0914【五百狠人的未來】第883章 0878【義門陳氏】第448章 0443【郭藥師之叛】第239章 0234【各種拿捏】第651章 0646【槍劍弓複合疊陣】第269章 0264【互相試探】第474章 0469【識時務者爲名士】第504章 0499【禮之變】第327章 0322【消息暴露】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第231章 0226【誤農淘金】第813章 0808【人心渙散】第648章 0643【完顏婁室來了】第83章 0078【提學駕到】(重新求首訂)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與朝堂爭鬥】第304章 0299【太子闇弱】第807章 0802【退田還湖】第111章 0106【百姓日用即爲道】第918章 0913【王子復國記】第283章 0278【兩林蠻求助】第562章 0557【大食商人】第315章 0310【兩腳踢翻塵世路】第939章 0934【任意揉捏】第320章 0315【準備練兵】第389章 0384【鬧糧跑路】第499章 0494【一百個官】第578章 0573【民爲邦本,官民同罪】第864章 0859【英明且昏庸的大越皇帝】第784章 0779【一勺燴】第618章 0613【叛】第602章 0597【經筵大會】第838章 0833【逃到蒙古就沒事兒?】第673章 0668【這世界應該講道理】第540章 0535【長腿晉王】第575章 0570【辛興宗要海外建國?】第717章 0712【合扎猛安吃炸彈了】第505章 0500【要職任免】第913章 0908【攻佔十字軍要塞】第556章 0551【剃髮易服令】第198章 0193【村騎兵】第173章 0168【賜官賜號賜宅賜錢賜車賜僕】第31章 0030【讀書少受欺負】第37章 0036【打油詩也是詩】第818章 0813【詐城似乎要失敗】第904章 0899【縫紉機?】第763章 0758【三堂會審】第677章 0672【黨爭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