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民心

忠烈祠的建設勢在必行。

這個時候的人,大多迷信死去之後會去另一個世界生活。

甚至連皇帝,王公貴族都有着這樣的迷信,要不然每一個皇帝也不會不遺餘力的修建陵墓,並且陪葬大量珍奇金銀,甚至在明初還有着殉葬的慣例。

所以說忠烈祠的作用,不僅僅是對死去將士的敬意,還能激發起活着的將士捨身爲國的鬥志。

朱慈寧願不給自己修建陵墓,也必須要把大明的忠烈祠建立起來。

以往的時候,若是有這樣大規模的建設,都無疑是百姓最爲怨聲載道的時候。

徭役實在是百姓身上最爲沉重的負擔。

出工出力之後什麼也得不到。

但是這一次的修建忠烈祠的事情,卻並沒有讓百姓們覺得很難過。

原因無他,這一次不是靠加派徭役修築工程,而是靠官方出錢招募民工完成人力的募集。

徭役分爲力役和軍役,軍役是不可能免除的,哪怕是後世,軍役也是許多國家的必要國策,和兵源的來源。

所以想着怎麼樣繼續爭取民心,造福於民的朱慈,首先下達詔書終大明一朝,永不加派力役。

將原本國家性的強制政令,進行市場化的運作。

對於這樣的政令,朝野議論紛紛,表面上來說,面對朱慈這樣的暴君,這樣的獨裁者,大臣們是不敢提出太過於反對的意見。

但是,這並不妨礙,一些爲國着想的大臣覺得不太可取的想法。

“孟閣老,你覺得聖上這免除力役的詔書妥當否。”王家彥在散了朝後,和孟兆祥議論道。

“開美你是禮部尚書,我這是刑部尚書,這力役之事乃戶部之事,又怎敢妄加評論。”孟兆祥在這段日子裡早已對能不能像崇禎朝放飛自我不報任何希望了,他現在乖乖的只想做好分內的事情便好了,爲大明的繁榮昌盛甘願當一坨飄香四溢的肥料。

“你我都是朝廷重臣,此等關乎民生之事,又怎能不聞不問,再者說倪元潞尚書也想聽聽咱們的想法。”王家彥繼續道。

“是極。”一旁的倪元潞點頭道。“聖上可免一年力役,五年力役都可,但若是終大明一朝永不加力役,實在是過了些。”

“倪尚書,據說國庫充盈的很,韃子那邊賠款也有幾百萬兩吧。”孟兆祥隨意的點出了關鍵的問題。

能不能免除力役,實在是因爲錢的問題,有錢……自然可以爲所欲爲,別說力役了,帶着全天下的百姓逛次窯子,那百姓的民心肯定妥了。

關鍵沒那錢。

“雖然國庫充盈,此舉亦有利民心,但實在不是長久之法。”倪元璐搖頭道。

現在是有錢了,雖然不好意思說,但大家都明白,錢哪來的?一來是抄家,二來就是……之後韃清的賠款。

這錢是來的多,免除力役之後支撐個三五年的支出應當沒任何問題,但是……在這之後怎麼辦,農業賦稅,仍然是大明的主要經濟來源,但這根本不足以支撐免除力役之後,所增加的開支。

聖上現在一道永不加力役是爽了,或許遼寧一朝也不會因爲這個政令出現國庫高罄的事情,但以後得皇帝怎麼辦?

以後得皇帝因爲祖宗定下的規矩,硬着頭皮不加力役,恐怕撐不住吧。

所以說……在倪元璐和一些大臣看來,這種免除力役的行爲,實在是坑兒子,坑孫子的行爲……嘖。

不過聖上就這麼任性,你能怎麼辦?只能遵從,好在現在國庫充盈程度超出想象,實行起來並沒有任何問題。

只是,雖然表面上看來,大臣們完全遵從,但是……實際上,許多人都並不看好朱慈這項決定的能不能實行長久,或許將成爲以後大明經濟崩潰的又一個誘因。

不過對於朱慈來說,他顯然不是學經濟的,但作爲一個銷售人員,對於經濟的理解也很簡單,銷售,是他一個人賺錢……所謂的經濟,便是帶着大傢伙一起賺錢,沒有太多複雜的。

力役免除能不能長久下去,實際上要看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經濟上能不能撐住,另一個方面是人力資源上能不能補充的了大明的各項建設的需要。

這兩個問題不解決,永久免除力役的詔令,實際上會成爲朝廷的負擔。

對此朱慈是有過一定的想法。並且正是因爲這個想法,才使得他下決心從力役着手,剪除百姓負擔。

雖然這個想法有些缺德,但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德。

此時還是應以爭取民意,平定天下爲重中之重,闖王不是說什麼不納糧麼,他就敢直接免除力役。

這樣的事情,耗盡心思想要奴役百姓的封建王朝做不到,造反了急着建宮殿,搜美女的螻蟻們也做不到。

他朱慈就敢開這個頭,還是永久的。

可以想象,這樣的政令對於整個天下的衝擊力有多麼的巨大。

當那一紙詔書,以及詔書內的內容傳遍天下之後,無論是普通的百姓,還是各地的土地鄉紳,無不奔走相告。

對於他們來說,朝廷的經濟能不能撐的住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但是力役的免除,對他們來說乃是實實在在的受到了恩惠。

百姓不再擔心哪天被官府抓去強行勞動,至於鄉紳們,雖然力役輪不到他們頭上,但他們下面的佃戶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安心勞作,或者充當長短工,亦是變相的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

或許朱慈大破李自成,蹂躪韃子不足以讓他們記住遼寧皇帝,但這免除力役的詔書,徹底讓他們對於遼寧皇帝有着更深刻的認識。

隨之而來的便是遼寧皇帝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河南各地本來還處於順軍的勢力範圍之內,不過在聽說了大明的政令之後,原本還有所猶豫的當地士紳,也在盤算推倒當地的順軍官員,迴歸大明統屬。

同時,河南之地百姓,也多有向山東,北直隸流亡的現象發生。

這些都是必然結果,從力役免除之後,是朱慈更多更大的動作,來搶救瀕死的大明。

第三百八十四章 秦良玉的心思第四百一十五章 英烈第九十一章 保衛前的安排第三百二十四章 空白的歷史第三百七十一章 佯攻第二十九章 最後的清剿(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孝陵衛的想法第八十六章 毫無素質的皇帝第一百六十一章 李巖的靈感[上架前最後一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四十三章 被滅殺的二十萬降軍。第九十二章 仁君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明世界盃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牛耳(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計取雲南(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嚶嚶嚶第四百一十八章 無下限的張獻忠第二百六十四章 被支配的恐懼第四百九十七章 匍匐第二百九十九章 放飛自我的武將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不血刃第三百一十八章 未知第二百八十一章 動盪不安第七章 逼迫二臣第四百六十二章 甄選第四百五十四章 國論第四百七十五章 很不甘心的夏完淳第二百五十一章 啪第二百九十一章 軍備發展第五十六章 政事決議(四)第一百四十一章 各軍部署,大戰在即第四百一十九章 此時朱慈還在趕來的路上第七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一十章 石柱保衛戰(下)第二百三十章 千里快遞第三百二十六章 準備落葉歸根的孔家第四百八十六章 受降第四百五十四章 國論第二百九十六章 妹妹即正義第一百七十三章 廣寧,屠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出征之前第四百六十六章 科學與技術第五十六章 政事決議(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向山東的航行第三百一十三章 靜譚漣漪第十三章 京城誅奸侫(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民間第七十七章 決戰前的寧靜第三十二章 天下之牛耳(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對毛文龍的平反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得不的犧牲第二百七十三章 甲申七君子第七章 逼迫二臣第五十二章 穩定京師(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佯攻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休止的問題(3/3)第一百八十九章 陷入絕境的北京城第三十七章 登極建元(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捷報第三百八十七章 有點懵逼的石柱小朋友第二百六十三章 下馬威第二百章 大玉兒有點慌第二百七十二章 可不可以來點創新第八十章 京城餘事第三百四十三章 被滅殺的二十萬降軍。第二百三十九章 登陸,山東第五十四章 政事決議(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忠犬第一百八十七章 思密達的水軍第九十六章 蘿莉與正太第六十九章 認知不協調第六十八章 劍法如神第四百八十四章 乘勝追擊第二百四十五章 戰機已至第三百三十八章 有傷天和第一百八十六章 在黃太吉的墳頭蹦迪第四十九章 穩定京師(一)第三十二章 天下之牛耳(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東林破滅第七十六章 高山流水第一百一章 身份轉換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京內外第一百五十七章 活命第四十一章 收民心(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攪屎棍第二百二十三章 追責朝鮮第二百九十五章 人聲第三百六十八章 困於CD之龍第三十九章 登基建元(三)第一百九十章 京城巷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家彥的家務事第五十三章 政事決議(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下馬威第四百零六章 孤注一擲的張獻忠第四百七十七章 準備開團第三百一十三章 靜譚漣漪無標題章節第四十四章 收民心(四)三百九十九章 大生意第四百八十章 索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