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自由風級

三日後,白南並沒有參與內閣的表決,事後參事處的秘書給他遞了個條子,上面就一行字:杜鵑計劃得到通過,加速計劃籌備工作。

對此白南很理所當然,並無多大意外和驚喜。從這開始纔是最困難的部分,大唐共和國需要進行一次舉國的動員和籌備,完成這次蛇吞象的壯舉。

在整個部署中,單純突襲京師,拿捕乾隆帝,只是最初的一部分,也是整個杜鵑計劃的開端。完成了這個階段性目標,對於大唐共和國來說其實沒有裨益,表面上來說大唐需要清朝對其開放通商,以及開放移民,長遠來講,大唐需要深刻地對中國進行社會變革,從而在長期內使得中華本土納入到大唐的軌道中去。

白南的設計中,拿下京師後首先就是要確保扶立傀儡皇帝一事,這其中必然涉及要與大量勤王軍隊的戰爭,這個不可避免。大唐不存在立了一個皇帝,然後逼迫其簽訂一個《江寧條約》,然後抽身而去的選項。中國人的智商很高,陰奉陽違的本領也高,一個條約而已,他們會用更多方法來規避。大唐共和國不能確保比英國人做的更好,英國人接連發動二鴉,促成了更多的侵華事件,雖然跟約翰牛腦子軸有關係,但歸根結底這種模式效率不高。

所以,唐人必須保證對京師存在一定控制力,傀儡皇帝可以享有四海,但是在關鍵問題上,必須要聽唐人的。而且需要他之後的一系列配合,大唐在清的利益才能保證,清國纔會出現更積極主動的變革。

另外,白南還設計了有點類似於英國人租界手段的策略,他選擇的兩個地區,就是香港和上海,在這兩個區域內建立唐國租界,並以此爲支點輻射經濟力強盛、人口稠密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這其中還需要更多的手段控制兩廣總督、閩浙總督,以及兩地的官場,大唐在這兩塊核心區域內,必須保證絕對的話語權和經濟的特權,得廣東而控半個中國的商貿活力,得江南則控半個中國的糧食出產和物產,那個時候杜鵑計劃纔算是真正鋪展開來。

至於清國內部仍舊會不斷出現的紛爭,懷有光復志向的人士可能不斷入京勤王,或者帶有寧有種乎心理的人士可能發動起更大規模的起義,就不是唐人能夠管的了。白南反而認爲,一定的混亂有利於唐國,而且實際情況是,有清一代層出不窮的叛亂和戰事,即便是沒有大唐的推波助瀾,也是如此。戰火可能使得流民出現,流民則是最好的移民羣體。

白南固然是計劃的主要提出者,不過現在這個計劃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級,將會有更多的人爲此出謀劃策和進行準備,白南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一份就行了。

對於這次的杜鵑計劃推行,不滿者有之,興奮者亦有之。對於海軍而言,杜鵑計劃明顯是一個重大利好,特別是對之前屢次推出造艦計劃,但是都被擱置和否決的海軍司令鄧希夷,在內閣表決通過杜鵑計劃之後,他的新一期的海軍發展計劃又出爐了。

白南也是從海軍的辦公室得到了這份像是一本厚厚雜誌一樣的發展計劃書。白南覺得,單純從做計劃這個功力上,大唐可能無人能出其右,鄧希夷搞這個事兒的能力實在令人歎爲觀止。

“戚繼光級的建造計劃要廢棄了嗎?”剛翻開沒幾頁,白南就發現了令他驚訝的事情。

坐在那裡的鄧希夷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他喝着茶,說道:“這也不奇怪,其實從一開始由2000料鄭和戰船改裝而來的戚繼光級護衛艦,就不是海軍的目標艦。船型奇怪,長寬比小,適航性差,居住環境不好,而且我們也沒有進行合理的火力、防護和動力配置,這一級戰艦,實際上就是爲了應急而拼湊出來的,她確實要強於這個時代的歐洲海軍艦艇,但是強得有限,難以拉開巨大的戰術優勢,所以我們需要一款比戚繼光級更大、火力更強、航速更快、防護更好的目標艦!”

白南瀏覽了一遍鄧希夷的材料,道:“鄧司令你這是蓄謀已久了吧。”

出現在計劃書中的護衛艦,被稱爲自由風級護衛艦,從艦體形制以及各項技術指標來看,絕對是預先設計的產物,不可能是鄧希夷這幾天臨時拼湊出來的東西。

自由風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1850噸,艦長90。3米,艦寬12。75米,吃水3。3米。她是一種鐵甲艦,也就是說採用木質艦體,外覆裝甲,只不過這個艦體不再採用已有的帆船,而是要進行重新設計和製造,按照需求完整地開發出一款能夠滿足海軍需求的戰艦。

自由風級護衛艦將採用一機廠最新研製的往復式蒸汽機作爲動力,按照設計值將能夠跑出18節的最高航速,經濟航速也能保持在12節。也因爲動力的提升,自由風級護衛艦將摒棄風帆,雖然設計圖中高高的桅杆仍舊保留着,但那將沒什麼機會懸掛風帆了。

設計人員爲這型噸位不算大的護衛艦增添了完整的裝甲,不僅整個船殼包裹垂直裝甲,而且在甲板上還包覆水平裝甲,艙內彈藥庫等重要部位也進行了裝甲防護。雖然裝甲厚度比起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巡洋艦什麼的要差得多,但是大唐製造的合金鋼足以提供這個時代任何一門歐洲艦炮難以洞穿的防護。

當然自由風級最可怕的還是其火力。戚繼光級在服役之後,令人詬病的九二步兵炮上艦,射程只有不到三千米,而且威力有限,最終導致了海軍從陸軍那裡搞來了105mm榴彈炮,不過仍舊讓海軍覺得不太滿足。以上兩種陸軍火炮雖然上艦後操作相對簡便,但並不適合海軍使用。

北方工業集團在經過不懈研發之後,終於開發出了海軍使用的艦炮,其中包括輕便犀利的76mm艦炮,以及130mm艦炮、155mm艦炮。最初軍工是立項105mm艦炮的,但是這個項目在經過驗證後被替換成了130mm艦炮,並且130mm艦炮是以炮塔形式研發的,一直到1775年5月份左右,第一門樣炮才試製完成並進行測試。

大唐擁有一部分來自民國衆的軍工人員,不過水平比較有限,之後又加入了一批現代衆的工程師,輔以來自後世的各種技術材料。即便如此,很多研發工作還都是要摸索着來,而且遇到很多困難,不得不另闢蹊徑來解決,所以進展得不如其他工業項目那麼順利。

能夠在一年多時間內搞出不少的產品,軍工人員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自由風級護衛艦採用了兩門130mm單管艦炮作爲主要火力,安置在艦艏和艦艉水平中線的炮塔中,這也是海軍第一種實用性的炮塔戰艦。輔助火力包括經典鐵甲艦設置在舷側的一左一右各8門76mm艦炮,以及設置在艦艇甲板上四個角上的四門37mm副炮,用以打擊小型目標。

以上火炮都屬於速射火炮,威力十足,130mm艦炮的射程可達14公里,射速可達每分鐘5發;76mm艦炮射程也在6000米,射速可達每分鐘12發。至於37mm副炮那更是可以當成壓制武器來用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自由風級上面還第一次安裝了兩具輕型魚雷發射管,雖然威力射程和準頭都比較有限,但是也算是實現了突破。

如此火力配置,在這個時代簡直堪稱豪華,其火力輸出能力,要數倍於之前的戚繼光級。而且憑藉高航速和遠射程,再加上良好的防護,自由風級已經完全可以實現遠程吊打任何該時代的西方戰艦了。

鄧希夷解釋道:“去年開始我就交代裝備局的人設計這樣一款戰艦了,因爲我知道咱們早晚都會用得上。過於大型的巡洋艦,實際上我們不太用得上,而且花費也比較大,而自由風級這種噸位適中,戰力強悍的足以使我們稱霸這個星球上任何一個海域。這一次說什麼內閣都會批准自由風級的建造計劃了,戚繼光級去年建了四艘,今年上半年建了兩艘,建造計劃已經被叫停了,之後也不會在生產了。未來戚繼光級將主要從事基地防禦的近海任務,而自由風級則承擔我們海軍的主力海戰任務。自由風級上的130mm艦炮,也足以爲陸軍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我的計劃中,海軍作戰人員將從戚繼光級上,轉移到自由風級上,我們先期造8艘自由風級護衛艦,戚繼光級則留在本土,由普通海軍預備役人員操作,當成個應急。”

白南帶着點玩味,問道:“這次您可沒有提出再造大型巡洋艦和戰列艦的事情啊。”

鄧希夷道:“一次都拋出來,容易嚇着人。而且自由風級的設計和論證我們都前置完成了,別的可都沒做。我要是一次性丟出好幾個艦型來,恐怕一個都通不過,這樣重點推出自由風級,則基本上沒問題了。揚威級呢,現在處於一個不上不下的階段,火力上跟自由風也沒多少區別,所以暫時我們也不打算繼續造了。不過,揚威級仍舊會作爲我們海軍作戰的核心艦艇來用。”

323 克上440 聶拉木692 美國商人(上)264 滾突擊784 拳亂(十)168 搶攻彭薩科拉934 決戰日德蘭(九)090 邊界劃定897 航天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429 求見602 上秘魯歸屬575 萊比錫戰役(七)397 吞武裡之戰(十三)441 入境813 宗族瓦解(上)802 認可821 對天空的嚮往355 紅顏醉(六)927 決戰日德蘭(二)278 產能再調104 再擴軍899 風雨未來693 美國商人(下)085 驅人辦事792 報應不爽369 新兵團833 加拿大民兵671 小打510 風暴漸近472 巴亞爾塔暴亂(中)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131 打探婆羅洲770 返鄉358 紅顏醉(九)799 要挾261 古北口215 輿情(上)625 撤之已晚287 戰山海(上)617 威脅與妥協895 改裝703 華沙會戰(一):緊缺的彈藥935 決戰日德蘭(十)294 臣工951 倒下的西班牙008 密林中的原住民641 請德軍幫忙佔領巴黎237 擒龍(六)385 吞武裡之戰(一)158 坤甸新顏005 營建487 徵調555回到德意志882 部署調整229 喜聞樂見帶路黨804 廓清515 晚餐491 脅迫818 新艦名900 烏克蘭537 赤字(上)109 接觸767 可選擇的路503 內陸擴展837 三條法令164 唐人的智慧331 獻計942 火箭軍262 南天門596 沒有後臺的革命(下)518 阮惠780 拳亂(六)634 阿爾薩斯洛林314 英國人的求購812 朝鮮533 票選323 克上230 黴運連連870 巴爾幹之亂(下)773 營救769 孫先生696 金錢執政148 糊弄751 世界盃(中)530 越南海外領575 萊比錫戰役(七)858 全球航行347 江南(九)082 賣出買入380 一七八一940 大轟炸339 江南(一)022 譁衆取寵131 打探婆羅洲518 阮惠530 越南海外領722 秩序制定(上)368 東南亞海外領747 迷思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