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第二百零九章 安定關中(三)

“當不致如此罷?父皇以關中政務盡皆託付陰大將軍,此不世之鴻恩也,以陰大將軍往昔之忠耿,應不會如此不識大體,箇中莫非是別有誤會麼?”

楊鬱雖年幼,也從無理政之經驗,但卻並非愚鈍之人,始終牢記着當初隋煬帝離京時的交待——政務皆由陰世師主持,軍務則以屈突通、衛玄爲重,正因爲此,哪怕張君武一上來就給陰、骨等人扣上了頂謀逆的大帽子,可楊鬱還是想着能爲陰、骨等人緩頰上一番。

“殿下真宅心仁厚之人也,末將也希望箇中別有誤會,可惜現實如此,陰、骨二人亂政謀逆之事實俱在,實罪不容恕,末將此處有幾分公函在,還請殿下用了璽可好?”

一入京師便來覲見楊鬱,又規規矩矩地向其稟報了番政務,張君武自忖已將表面功夫做得十足了,這就打算圖窮匕見了,畢竟眼下關中尚未安定,還有着無數事宜等着他去處理,張君武實在沒閒心跟一小屁孩扯淡個沒完。

張君武一從寬大的衣袖裡取出了五枚卷着的絹布,也沒等楊鬱有所表示,便有一名在旁警戒的齊郡軍士兵緊着搶上前去,恭謹萬分地從張君武手中接過了五枚絹布,轉呈到了楊鬱的面前,一見及此,楊鬱雖有所不滿,卻也不得不硬着頭皮拿起了五枚絹布,逐一攤將開來,細細地看着,越看小臉便越是陰霾密佈。

“這……孤向少理政,對諸般事宜皆不甚熟稔,大將軍若是不急的話,可否容孤細研一二再做計較。”

看着,看着,楊鬱的鼻息漸漸便不免粗重了起來,此無他,第一、二枚絹布上所載也就罷了,不過都是鼓勵春耕以及重建府兵制之類的安民告示,此本就是大戰之後應行之善後事宜,楊鬱雖不曾理過政,可畢竟是精英教育出來的天家子弟,對箇中的道理還是懂得的,自不會有甚異議,可從第三枚絹布開始,諸如三司會審陰世師等逆賊、調屈突通回京述職以及任命虎賁中郎將杜子陵爲潼關諸軍主帥等等調整,明顯是在徹底掀翻京師原本之權利架構,最終的結果麼,自然是張君武大權獨攬了的,這等變化,楊鬱自是不願接受,只是如今人在屋檐下,他又不敢強行反對,只能是斟酌了下語氣,耍了把緩兵之計。

“殿下明鑑,山西李賊雖已敗退,然其根基尤存,樑師都、薛舉等也盡皆自立爲帝,我關中局勢依舊不容樂觀啊,若是不早作圖謀,社稷危矣,還請殿下儘早用璽,以安關中之人心。”

這一見楊鬱這個小屁孩居然在自己面前耍小手腕,張君武實在是有些個哭笑不得,這便面色陡然一肅,百戰煞氣略略一放,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再次進言了一番。

“呃……孤、孤簽了便是。”

張君武乃沙場裡滾打出來的絕世勇將,身上煞氣極大,哪怕僅僅只是綻放出一絲,那也不是楊鬱這等嬌生慣養之人所能承受得起的,可憐其當場便被震懾得雙股戰慄不已,哪敢再多言羅唣,只能是無奈地應承了一句道。

“殿下英明,關中百姓幸甚,社稷幸甚。”

張君武一邊稱頌着,一邊揮手示意了一下,自有站在一旁的齊郡軍甲士緊着送上了筆墨,督促着楊鬱簽署了五份公函,又加蓋上了璽印之後,方纔緊着將五枚絹布又捲了起來,恭恭敬敬地轉呈到了張君武手中。

“殿下明鑑,陰世師等逆賊雖大多已被擒下,然附逆者尚有不少在逃,爲防賊人狗急跳牆,還請殿下切莫輕易出宮,末將已安排得力軍伍以爲殿下之護衛,時候不早了,末將還有些俗務待辦,就先請辭了,待得諸事上得正軌,自當再來向殿下請安。”

楊鬱目下的作用就是一橡皮圖章而已,諸事既畢,張君武自是懶得再跟其扯淡個沒完,恭謹地行了個禮之後,便就此走了人。

“唉……”

楊鬱木訥訥地望着張君武遠去的背影,心中可謂是百味雜陳,良久之後,也就只發出了一聲滿是苦悶的長嘆,卻愣是不敢有半句之怨言……

“主公。”

議事堂外擠滿了前來候見的各路京師權貴,可偌大的議事堂裡卻只有房玄齡、杜如晦以及王誠三人在,這一見張君武昂然從堂口處的屏風後頭轉了出來,三人趕忙齊齊迎上了前去,緊着見禮不迭。

“都不必多禮了,這位定是杜先生了罷,張某可是久仰了。”

張君武笑着擺手叫了免,視線瞬間便落在了杜如晦的身上,很是客氣地拱手招呼了一聲。

“杜陵杜如晦見過主公。”

儘管早就知曉張君武年輕,可真見到了本人,杜如晦還是不免有些咋舌,也就是城府足夠深,倒也不曾帶到臉上來。

“先生不必多禮,您乃王佐之大才,張某能得先生垂愛,實三生有幸焉,今,京師雖初定,然內憂外患依舊不少,還請先生且先屈就我齊郡軍外長史一職,且與玄齡一道處置諸軍政事宜可好?”

既知杜如晦乃是絕世賢才,張君武自是不會輕慢了其,一上來便委以重用,與房玄齡併爲內外長史,儘管不是朝臣,可卻是實際意義上的左右宰相。

“願爲主公效犬馬之勞。”

雖說已決意爲張君武效力,可杜如晦心下里其實還是不免有些患得患失,不知道張君武會如何安排自己,卻不料張君武居然連絲毫猶豫皆無,卜一見面便委自己以重任,杜如晦心中立馬便涌起了一股士爲知己者死的暖流,緊着便表忠了一句道。

“克明這話,某記住了,如今屈突通所部還盤踞於潼關,其心叵測,須得早作綢繆,某已着秦瓊統軍十七萬兵壓華陰,代王殿下也已簽署了調屈突通回京述職之命令,某這就將手諭託付於克明了,此去潼關,當自小心,無論事成於不成,克明都當以保全自身爲要,某已傳令秦瓊,他那頭會全力配合克明行事的。”

張君武並未多言寒暄,客套話一畢,便即轉入了正題,將收服潼關大軍的重任慎重地交託給了杜如晦。

“主公放心,屬下知道該如何做了。”

肢解屈突通大軍一事是早就商定好了的,對此,杜如晦自是不會有甚異議,伸出雙手,接過了張君武遞過來的一卷帛書之後,杜如晦也自沒甚多的言語,僅僅只是恭謙地應了一聲了事。

“玄齡,如今春耕已略有些晚了,農事斷不能再拖,南陽、汝州有義明(柴孝和的字)在,某自可安心,然,關中初定,諸事繁雜,就須得先生多多費心了,某已着令羅士信統五萬大軍駐防京師,若有所需,先生只管着令羅士信去辦即可。”

連番大戰雖是連連大捷,可齊郡軍當初從洛口倉弄出來的大批糧秣也已是全部耗盡,如今幾十萬大軍所需靠的都是繳獲來的軍需,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要想穩定局面,還須得儘快恢復生產,對此,張君武顯然是有着清醒的認識的,哪怕明知道關中各地其實還處在半獨立的割據狀態,他也只能是先停下征伐的腳步,一切以農事恢復爲重中之重。

“屬下遵命。”

房玄齡原本還擔心張君武會窮兵黷武,可這一聽張君武第二道命令便是重點抓農事,心中懸着的大石頭也就此放了下來,自不會有甚異議,緊着便躬身應了諾。

“陰、骨等謀逆之徒雖都已落了網,然,終歸須得三司會審方可明正典刑,軒逸可先以我齊郡軍主薄之名義暫署大理寺少卿之職,組織在京之大理寺、刑部、御史臺等各有司衙門人等抓緊審理此案,只究首惡,不計其餘,爾可都聽清了麼?”

處置完軍政事宜之後,張君武便即將視線轉到了王誠身上,略一沉吟,便即將司法之重任交託給了其。

“屬下遵命!”

作爲最早投入齊郡軍中的文職官員之一,在歷次大戰中,王誠可是沒少立下功勳,也一向以齊郡軍元老而自居,對於房、杜二人一加入齊郡軍便有着後來居上之趨勢,其實是有着很大的不滿的,原本還想着找機會跟張君武說叨一二,可此際一聽張君武將司法重任交給了自己,王誠心中的不滿立馬便不翼而飛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滿滿的激動之情緒,於應答間,竟是帶了幾絲的顫音。

“嗯,諸事就先談到此處,克明與軒逸這就先分頭去張羅罷,玄齡在此陪某一道見見在京諸般重臣好了。”

儘管王誠掩飾得很好,可以張君武之睿智,又怎可能會不清楚其內心裡的真實想法,心下里其實也自無奈得很,此無他,隨着齊郡軍壯大發展,所佔的地盤越來越大,投入其中的人才只會越來越多,如此一來,新舊官員乃至將領之間難免就會有矛盾,若是處理不當的話,齊郡軍原本上下團結一致的大好局面便會有着崩盤之危,對此,張君武雖已是瞧在了眼中,可要說到如何解決麼,他眼下其實還真沒個穩妥的章程,也就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的……

第188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步步爲營(五)第122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少艾之慕(二)第72章第七十二章 將計就計(三)第100章第一百章 以正合,以奇勝(五)第545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華麗的脆敗(五)第252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強權就是真理(三)第516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臨洮之戰(一)第520章第五百二十章 臨洮之戰(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枯拉朽(三)第169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遍地烽火(二)第160章第一百六十章 瞬息萬變(一)第16章第十六章 將軍神射第235章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敗西秦軍(三)第329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殲敵於野(四)第596章第五百九十六章 急襲江陵(三)第573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曬鹽法第151章第一百五十一章 洛河之戰(四)第145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巧取武關(二)第344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成王敗寇(三)第286章第二百八十六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二十一章 遼東戰役(九)第80章第八十章 官渡之戰(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白道決戰(一)第89章第八十九章 大破無上軍(三)第259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鐵血南陽(三)第127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進行時(四)第631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橫掃舒州(一)第121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少艾之慕(一)第591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戰夷陵(二)第67章第六十七章 雙洎河之戰(二)第489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衆叛親離(三)第534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開門見紅(二)第324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驕兵照樣勝(四)第109章第一百零九章 許昌會戰(六)第318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強取霍邑(一)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第69章第六十九章 雙洎河之戰(四)第613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強勢碾壓(一)第564章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軍對決(二)第521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夜襲龍支城(一)第464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高家軍的瘋狂(二)第642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輔公佑的末日(五)第364章第三百六十四章 雁門關阻擊戰(五)第453章第四百五十三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一)第391章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出函谷關(二)第302章第三百零二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二)第214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江都劇變第141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急謀脫身(五)第341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喋血宛洛大道(九)第六百六十章 摧枯拉朽(五)第255章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野保衛戰(二)第349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猛攻太原城(三)第七百一十章 不對稱戰爭(三)第253章第二百五十三章 南樑來犯第381章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襲巴東(一)第589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勇取九宮山(四)第561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二)第568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離間之計(二)第484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甕中捉鱉(三)第136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軟硬不吃(八)第218章第二百一十八章 納妃之議第437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襲敖倉(二)第515章第五百一十五章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六)第382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襲巴東(二第314章第三百一十四章 血肉磨坊(二)第570章第五百七十章 樑師都的末日(一)第236章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情突變第546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華麗的脆敗(六)第616章第六百一十六章 強勢碾壓(四)第332章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進太原城(二)第412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喋血張八嶺(三)第478章第四百七十八章 一坑兩用第400章第四百章 兵敗如山倒(六)第323章第三百二十三章 驕兵照樣勝(三)第567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離間之計(一)第14章第十四章 畫餅充飢(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攻守轉換(四)第439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圖窮匕見(二)第269章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下一盤棋(二)第557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孤注一擲(一)第629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奇襲望江城(一)第401章第四百零一章 兵敗如山倒(七)第437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奇襲敖倉(二)第365章第三百六十五章 得卿如得明鏡第六百五十章 律法與人情(一)第571章第五百七十一章 樑師都的末日(二)第638章第六百三十八章 輔公佑的末日(一)第441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圖窮匕見(四)第299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刺王殺駕(一)第430章第四百三十章 落日餘暉(二)第60章第六十章 歷史的小拐點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降神兵(二)第443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圖窮匕見(六)第82章第八十二章 官渡之戰(四)第577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艱難的抉擇第152章第一百五十二章 因變而變(一)第241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末路梟雄(二)第147章第一百四十七章 巧取武關(四)第68章第六十八章 雙洎河之戰(三)第354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李唐的覆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