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二百零八章 安定關中(二)

“報,稟大將軍,肖將軍已率部全殲了陰弘明所部,現有戰報在此,請大將軍過目。”

渭河北岸的平原上,儘管天色已徹底全黑了,然則張君武卻並未下令宿營,而是通令全軍打起火把趕夜路,沒旁的,概因長安雖已拿下,可遠談不上安穩,大軍一日沒趕至長安,張君武的心就難言安穩,卻不曾想戌時將盡之際,一騎報馬卻給張君武帶來了個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哦?呵呵,子誠(肖正南的字)還真是給了某好大一個驚喜,來人,傳令下去;全軍止步,就地安營。”

張君武之所以揮軍連夜急趕,擔心的便是陰弘明所部,沒旁的,無論此獠是回師猛攻長安,還是發狠打破了藍田,對齊郡軍接下來安定關中人心一事,都極爲的不利,偏偏羅士信所部兵力不足,哪怕有着堯君羨所部的幫襯,可到底還是單薄了些,守城都顯勉強,至於派兵去增援藍田麼,那更是沒半點可能,卻不曾想肖正南居然玩了一手極其漂亮的空手套白狼的把戲,硬是靠着烏合之衆一般的輜重運輸隊徹底全殲了陰弘明所部,於張君武來說,還真就是個意外之喜來着。

“大將軍,房先生來了。”

大軍已急趕了一天的路,早已是疲憊不堪了的,一搭建好了營壘,除了少量的警戒部隊之外,近二十萬將士皆是早早便歇了,然則張君武卻並未去休息,隨意地用了些乾糧之後,便即盤坐在了沙盤前,默默地推演着徹底解決潼關守軍的方略,正自沉思不已間,卻見張磊從帳外行了進來,幾個大步便搶到了張君武的身旁,低聲地稟報了一句道。

“哦?”

儘管房玄齡投奔齊郡軍也不過才三天而已,可張君武早將其當成未來之宰輔看待了,一聽其來訪,張君武緊着便起了身,大步便往大帳口處迎了去。

“主公。”

這一見張君武又是親自來迎,房玄齡心中登時便是一暖,可也沒甚多的言語,僅僅只是恭謹萬分地行了個禮。

“先生不必多禮了,且請內裡敘話罷。”

張君武並未急着追問房玄齡的來意,笑容滿面地便將其讓進了帳中,各自分賓主落了座,自有隨侍的親衛緊着奉上了新沏的香茶,又魚貫着全都退出了帳去。

“主公可是在尋思着潼關一事麼?”

待得衆親衛們盡皆退下之後,房玄齡也自不曾有甚寒暄的廢話,笑着便點了一句道。

“不錯,確如先生所料,潼關大軍皆我關中子弟兵,若能不戰而平之,於關中之平穩實有大利焉,只是屈突通此人老而彌堅,卻恐未必肯輕易就範,不知先生可有何教我者?”

張君武並未隱瞞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拿下長安不過只是奠定了平定關中的基礎而已,真要想安定關中,路還遠着呢,不說似河池太守蕭瑀、靈州刺使藺興粲等看似還在大隋旗幟下,可實際上已暗中投靠了李淵的勢力需要下大力氣去或剿或撫,在外圍還有着薛舉、樑師都等早已舉了反旗稱帝的主兒須得去蕩平,若是不能儘快拿下屈突通所部,關中的亂局真不曉得要鬧騰到何時。

“主公明鑑,此事其實不難,屈突通雖心懷叵測,然到底不曾扯旗造反,非是不願,而是不能,概因其部衆皆關中子弟,貴胄世家極多,非是屈突通一人所能盡控者,今,李賊已敗歸山西,長安也在我齊郡軍掌控之中,要逼屈突通就範,其實只消一紙文書足矣。”

房玄齡顯然早就胸有成竹,寥寥數語便點出了屈突通之所以一直舉棋不定的根由之所在,只是並未急着將所謀之策解說分明,而是故意賣了個關子。

“文書?唔,先生以爲何人可替屈突通?”

以張君武之睿智,自是聽得懂房玄齡所謂一紙文書指的是甚,左右不過就是以勢壓之,逼迫屈突通孤身回長安罷了,這麼個法子,張君武不是沒想過,問題是他對潼關諸將都不甚瞭解,一時間也不知該任命何人來頂替屈突通,萬一要是所託非人,鬧不好潼關立馬便有兵變之危。

“竊以爲虎賁中郎將杜子陵應是可信賴之人。”

只一看張君武的臉色,房玄齡便猜到了張君武心中的顧忌之所在,也沒再賣甚關子,緊着便給出了個人選。

“杜子陵?此人可是京兆杜陵之人麼?”

儘管從未見過潼關諸將,可張君武卻是早令人收集了潼關諸將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其過人的記憶力,只一回想,杜子陵的簡歷便已在腦海裡浮現了出來。

“主公說得是,算起來,其與克明份屬同輩,往昔關係也自頗佳,若由克明前去潼關宣令,或可大有所得,此屬下之淺見耳,還請主公明察。”

房玄齡一向與杜如晦交好,深知杜如晦乃王佐之才,也有心要爲其鋪路,這便滿臉誠懇之色地將杜如晦隆重推了出來。

“先生所薦之人必是不差,克明之名聲,某亦曾耳聞,應是良纔不假,既如此,明日到京後,某便提請代王殿下召屈突通回京述職,另,着程咬金率六萬大軍馳援鄭縣,再算上牛進達所部,我軍麋集於鄭縣之軍力已達十七萬之衆,倘若屈突通真敢起事,滅之亦自不難。”

杜如晦如今名聲其實並不顯,雖有才名,可在京師諸多俊彥中,卻也談不上聲名顯赫之輩,然則張君武卻知曉此人實非等閒之輩可比,“房謀杜斷”可是千古聞名的,早就有心要重用於其,而今房玄齡既是大力推薦,張君武自然樂得表現一下從善如流了的。

“主公英明!”

這一見張君武如此乾脆利落地便採納了自己的意見,房玄齡的稱頌之聲裡當即便滿滿皆是激動之意味……

“張大將軍到!”

太極宮武德殿的正殿中,年僅十二歲的代王楊鬱滿臉不安之色地端坐在大殿正中的文案後頭,雙眼時不時地在殿口處與兩旁渾身煞氣四溢的數十名持戈武士身上來回轉悠着,待得殿外一聲斷喝響起,楊鬱瘦小的身子猛然便是一顫,似欲掙扎着站起身來,可偏偏腿腳無力,不單沒能站將起來,反倒是歪斜着撞在了文案上,那等驚恐之狀,要多狼狽便有多狼狽。

“末將左武衛大將軍張君武叩見代王殿下!”

方纔一行上大殿,入眼便見楊鬱恐慌得手足無措,張君武心下里也自不免滾過了一絲黯然與感慨,然則卻並未因此有絲毫的失禮之處,疾步便搶到了殿中,規規矩矩地便是一個大禮參拜不迭。

“啊,免、免了。”

楊鬱到底還是個孩子,雖掛着長安留守之名,可其實根本不曾參與過政務,加之其本人也是個偏懦弱的性子,無論能力還是才學,都遠不及其兄東都留守越王楊侗,饒是張君武持禮甚恭,可受驚不輕的楊鬱依舊是一派的慌亂,於叫起之際,結巴得不成體統。

“謝殿下隆恩。”

儘管對於楊鬱這等毫無半點擔當的懦弱性子很是瞧不上眼,然則張君武卻並不曾帶到臉上來,於謝恩行禮時,要多恭謙便有多恭謙,渾然就是一派謙謙君子之模樣。

“大、大將軍不、不是來殺孤的麼?”

昨日羅士信率部攻皇城之際,其實戰事並不算激烈,也就只有生擒陰世師時,曾斬殺了數十人,隨後麼,皇城諸多守軍就全都聞風喪膽地降了,可就算是這樣,楊鬱也自被嚇得不輕,一宿未眠,就擔心着自家的小命即將不保,哪怕張君武持禮甚恭,他也依舊慌亂得不行。

“殿下何出此言,末將深受陛下隆恩,奉旨平亂,又豈敢無禮非法,昨日之所以冒犯了殿下,實是情非得已啊,那陰世師老賊擁兵自重,不肯出力剿賊也就算了,竟私下派兵猛攻我軍之輜重中轉中心,意圖陷我軍於死地,末將無奈之下,也只能行平亂之手段,爲防逆賊狗急跳牆,不得不派兵入皇城保護殿下,若有不是處,皆末將之罪也,末將不敢申辯,還請殿下重罰。”

身爲前朝王子,無論是誰佔據了關中,楊鬱都是必死無疑的,張君武同樣也不會容其長存於世,當然了,那都是將來的事,在徹底穩定關中之前,楊鬱還是有着不小的利用價值的,該給其體面之際,張君武自是不吝好生表演上一回。

“真是如此麼?”

楊鬱根本就不曾理過政,也不清楚陰世師到底都做了些甚事,這會兒聽得張君武如此說法,將信將疑也就屬難免之事了的。

“末將所言句句是實,如今陰世師、骨儀等諸逆皆已成擒,殿下着人一審便可知根底。”

張君武所言固然是事實,可實際上麼,真要說誰是忠臣的話,其實陰世師、骨儀才真的是大隋之忠臣,只可惜自古以來都是槍桿子裡出政權,勝者爲王敗者寇,作爲勝利者,自然是張君武說啥便是啥了的……

第429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日餘暉(一)第573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曬鹽法第316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血肉磨坊(四)第540章第五百三十章 戰和由我(二)第355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唐的覆滅(五)第500章第五百章 包圍與反包圍(一)第456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四)第80章第八十章 官渡之戰(二)第70章第七十章 將計就計(一)第263章第二百六十三章 懲戒之戰(三)第375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城下之盟(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會戰金銀灘(二)第428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戰於野(四)第31章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二)第54章第五十四章 半渡而擊第521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夜襲龍支城(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直搗黃龍(一)第249章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擊制勝(三)第252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強權就是真理(三)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423章第四百二十三章 真假劫營(三)第115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至江都第六百八十四章 反誤卿卿性命(一)第227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扳回一局(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遼東戰役(一)第57章第五十七章 壁虎斷尾(三)第603章第六百零三章 巧取襄陽(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埋頭準備第143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俠之大義(二)第521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夜襲龍支城(一)第602章第六百零二章 巧取襄陽(三)第394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營救人質(三)第410章第四百一十章 喋血張八嶺(一)第11章第十一章 大路朝天(三)第642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輔公佑的末日(五)第274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原大戰(一)第六百八十一章 四面楚歌(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四面楚歌(三)第225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戰不利(三)第256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野保衛戰(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委屈亦然無法求全(二)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610章第六百一十章 會戰鄱陽湖(二)第500章第五百章 包圍與反包圍(一)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第644章第六百四十四章 政體革新(一)第74章第七十四章 將計就計(五)第33章第三十三章 強取洛口倉(一)第399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五)第263章第二百六十三章 懲戒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律法與人情(三)第453章第四百五十三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一)第106章第一百零六章 許昌會戰(四)第620章第六百二十章 以誠相待(二)第57章第五十七章 壁虎斷尾(三)第562章第五百六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500章第五百章 包圍與反包圍(一)第173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戰洛河(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白道決戰(五)第563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騎軍對決(一)第133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軟硬不吃(五)第50章第五十章 滎陽大戰(三)第七百一十五章 遼東戰役(三)第615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強勢碾壓(三)第201章第二百零一章 關中大捷(二)第636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橫掃舒州(六)第462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南下還是北上(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非川陷阱(四)第281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只要人不要地(三)第472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圍魏救趙(二)第630章第六百三十章 奇襲望江城(二)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陰謀進行時(一)第613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強勢碾壓(一)第262章第二百六十二章 懲戒之戰(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不對稱戰爭(四)第329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殲敵於野(四)第447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困獸猶鬥(四)第70章第七十章 將計就計(一)第564章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軍對決(二)第567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離間之計(一)第317章第三百一十七章 血肉磨坊(五)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降神兵(二)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80章第八十章 官渡之戰(二)第313章第三百一十三章 血肉磨坊(一)第七百章 會攻伏俟城(一)第464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高家軍的瘋狂(二)第七百零六章 突如其來的大案第432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落日餘暉(四)第614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強勢碾壓(二)第413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喋血張八嶺(四)第597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急襲江陵(四)第495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警訊連連(二)第320章第三百二十章 兵進介休第4章第四章 突出重圍(二)第83章第八十三章 官渡之戰(五)第102章第一百零二章 以正合,以奇勝(七)第六百七十八章 攻守轉換(四)第113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消息壞消息(三)第408章第四百零八章 性格決定命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