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風馳電掣

潼關城外。

一大隊騎兵有如一股龍捲風一般,縱馬狂奔在驛道之上。

“孟起將軍,我們是不是歇一歇,已經連夜行軍三日了。”

先鋒大隊中,馬超的副將拽過一旁的馬匹問道。

馬超擡頭看了看西墜的烈日,雖然已經日頭西轉,但是此時大軍距離潼關尚有很大一段距離,自己身爲大軍先鋒,怎敢耽誤行程,冷聲道:“再挺一陣兒,我們在休息。”

“將軍,將士們已經人困馬乏了。”

副將不忍身後傳來的哀嚎聲,再次勸諫道。

“廢什麼話!”馬超臉色下沉,怒道:“身爲大軍先鋒,自然要能吃的苦,我們休息一刻不要緊,如果潼關有失,這罪過你來背嗎?”

“這。”副將膽寒的駐馬不語。

潼關有沒有事,直接關係到自己這支大軍的前程,如果潼關丟失,恐怕五萬大軍無功而返,必會受軍法處置。

“你們的辛苦,本將自然知曉,只要過了這塊平地,就下令休息。”

“嗯。”

副將點點頭。

馬超駐馬而回,衝着自己身後的兵卒,大聲高喊道:“兄弟們,潼關現在正處於危難之中,全洛陽的百姓都在等着我們去解救,我們休息一刻,也許沒有什麼,但是他們將要付出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代價。”

本是垂頭喪氣的西涼兵,一來人困馬乏,二來新附人心未定,軍心不齊也不穩,戰意不高。所以很多人都無精打采的行進。但是聽見馬超這麼一喊,雖然並沒有生出什麼勁頭,但是精神卻全被馬超吸引了過去。

“我知道你們不願意打仗,可是如果這一仗要是不打,也許將來我們付出的代價會比這個還要多。”

馬超駐馬吼道。

氣勢不高,但是卻飽含感情,又處在理中,這些新降的西涼兵,本身都是勁旅,苦頭也沒少吃過,他們當然明白馬超之言。

紛紛附和道:“孟起將軍,不用說了,我們都知道了。”

“徐將軍,我們都跟你,拼了這條命也要趕到潼關。”

“好!”馬超駐馬回身笑道:“只要到潼關,我馬孟起答應你們,酒肉管夠。”

……

金城。

“將軍,已經準備好了。”

三十六生羌的勇士趕到趙雲近前說道。

如今,趙雲已經是三十六生羌族羣的首領,掌管着三十六生羌部衆上萬人,地位自然而然上了一層。但是自從皇甫岑帶領着典韋、狄清北上後,趙雲就沒有什麼事,也就是同三十六生羌豪帥學學羌鬥,討教一下功夫,順便帶着族中的勇士練練兵,一直秣馬厲兵等待着皇甫岑重回荊襄的時候在現沙場。

當然,從一開始,他們就是皇甫岑埋在隴西的一個伏筆。

很多人都不清楚,因爲在大漢,從來就沒有人重視異族。漢之強盛亦如此,漢之傾頹也如此,這就是大漢的驕傲,這是一個崇拜勇武,從來不會屈服的民族。所以,重心全部都放在了洛陽那裡的人沒有重視。鎮守隴西的牛輔就更不一定了!

“文和先生,我們現在就出發?”

趙雲轉身詢問賈詡。

賈詡擦拭了一下寶劍上的冰霜,淡淡道:“你族內準備了多少勇士?”

“一萬。”

未等趙雲開口,那員勇士回道。

“好。”賈詡點點頭道:“不多不少,應該夠了。”

“文和先生,我們的敵人是牛輔?”

趙雲似乎覺得這樣對手沒有多大的挑戰性,因爲大部分精銳都董卓帶往洛陽,留在陳倉的也沒有什麼精銳,要不是陳倉關比較難攻,趙雲還真不放在心上。

“呵呵。”賈詡轉回身淡淡道:“如果就是一個牛輔,你以爲大人會動用你們這張牌嗎?”

“那文和先生,我們的……敵人?”

“益州馬相。”

“那個起義的馬相?”趙雲深吸一口氣,雙眼詫異的盯着賈詡,驚問道:“就是那個在益州鬧得天翻地覆的馬相?”

“嗯。”賈詡點點頭,笑道:“子龍,這個對手怎麼樣?”

“好,當然好!”趙雲驚呼一聲,伸手拿過自己一旁的鐵槍,面露猙獰道:“自從上次我同師父一戰之後就沒有再見過什麼好對手了,現在好了,斬了牛輔,多了陳倉,我倒是要看看連西園軍都不能平定的馬相究竟是個什麼角色”

“別急。”賈詡斥退那員南蠻勇士,走到趙雲的近前,低聲道:“除卻馬相,我們還有一個敵人。”

“呃。”

趙雲一怔,不明所以。

賈詡搖搖頭,就知道趙雲沒有思考後路,只好提醒道:“我們這一走,難保你三十六生羌沒有什麼異心之人?而且益州真正的命脈不在他們手中,是在另一個人的手中。”

賈詡這麼一說,趙雲便明瞭,開口詢問道:“那麼,文和先生,你說怎們辦?”

“爲了確保你無後顧之憂,又保證臨近同宗族人不侵吞三十六生羌,對外一律不要宣稱你北上。而且你離開後,族內所有的大小事情一定要由七月大豪帥主政。”

“如果想不漏風聲,似乎不太可能,畢竟我帶萬數勇士,不是個小數目。”

趙雲擔憂道。

“這個好說,如果誰問起來,你就說練兵即可。”

賈詡這麼一說,主要是因爲趙雲經常性得外出練兵,很多人都引以爲常,見怪不怪。

“好。”趙雲點點頭道:“就這麼辦。”

“另外我們今夜必須出發,不能有半分耽擱。”

“真的這麼急?”

“當然。”賈詡聲音變得很冷道:“如果我們晚上一分,恐怕陳倉就會得到消息,而洛陽局勢也就多十分驚險。”

“好!”趙雲凝望北地,低聲道:“那一次,就讓牛輔見識見識。”

看見趙雲的信誓旦旦,賈詡笑笑道:“不止是他們,還有益州賈龍、太平道。”

……

“子惠,最近鄴城有沒有什麼動靜?”

韓馥韓文節一臉擔憂,轉回身的問向劉子惠。最近酸棗會盟後,韓馥隱隱感覺到,各路諸侯皆有吞併之意,聽聞東郡橋瑁被兗州刺史劉岱誅殺,他們對自己人的刀子已經拔出來了。而自己的冀州是聯軍的大糧倉,當然圖謀的人會很多,正因爲如此,自己才匆匆忙忙就率大軍而回。

劉子惠面色不變的搖了搖頭。城內前幾日發生的事情,他不想讓韓馥知曉。

韓馥見此,微微放下心來,嘆了嘆道:“現如今,聽聞遼東公孫瓚屯兵在我冀州境內,久不離去。看來他是令有所圖啊!”

對於公孫瓚的野心,韓馥府內上下謀士都是心知肚明的。劉子惠、荀友若,乃至劉子惠都是很清楚的。不過他們心底倒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所慮的並不是這些。

劉子惠關心的鄴城上下家族命運。鄴城內的大戶都在暗中偷偷勾結袁紹,諸如辛家。本來自己也有心要投靠袁紹,不過晚了一步,總不是那麼一回事兒,而且韓馥爲人素來可以,所以他自己也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主公,聽聞黑山賊最近正蠢蠢欲動的奔着鄴城來。”

劉子惠隱隱擔心的提醒道。

“黑山不是經常騷擾我冀州嗎?”

韓馥已經厭煩了黑山賊的消息。

劉子惠擔憂的說道:“這次似乎不一樣。黑山上下幾十股賊寇好像都匯聚在一起了。顯然他們的目的很明顯,趁着各路諸侯兵寇虎牢關,他們要坐收漁人之利,兵寇冀州。主公不可不防啊!”

“爲何黑山軍有這般大規模的異動?”

“聽聞,河東皇甫岑的部下正在朝着黑山軍施壓。”

“外有公孫瓚虎視眈眈,內有黑山軍威逼,我可如何是好?”

韓馥六神無主,雙手一抖,問向身旁一衆謀士。

“我觀主公莫不如求助一鎮諸侯渡過此次危機。”

荀友若適時的開口說道,他是從荀彧去河東六藝書社之時,去投靠叔父荀爽的,卻不想遇到洛陽這樣的危局。向他們這種大家族做事,向來喜歡分散族中子弟效命他人,以便家族日後能有多種選擇。而此時,荀諶衣袖之中握住昨日袁紹派人遞給自己的書信。

“借力?”

韓馥沉吟半晌,雖然怕對方喧賓奪主,可是眼下公孫瓚、黑山賊當真要是前來攻擊自己的冀州,掂量掂量自己手頭上的兵力,還真懼怕這些人。

未帶韓馥反應過來,從外打探消息哨騎走到韓馥耳畔低吟一陣兒。

只見韓馥的臉色驟然變得驚悚,冷汗從額頭上滴落下來。

“主公可是發生了什麼事?”

劉子惠急問。

“南匈奴餘孽於夫羅夥同張揚部,正在向我鄴城靠攏。”

“南匈奴?”

劉子惠嗔目結舌,怎麼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南匈奴的部隊呢?

聞此,荀諶回道:“定是南匈奴餘孽不死心本想佔據幷州,但眼下幷州在誰手裡,白馬都尉皇甫岑的手中,豈是容他們說奪取就奪取的,定然是吃了敗仗,想來我冀州尋找什麼好處。”

“好處!”韓馥憤恨,心罵這些人都是吃軟怕硬,又問道:“可這上黨張揚爲何同他們聯合在一起?”

一衆謀士搖頭。

“友若你繼續說?我們借誰的力?”

擦了把冷汗,韓馥回過身來繼續問道。形勢太危急了。

劉子惠擡眼看了看荀諶,看起來這個荀諶已經同袁紹聯繫上了。隱蔽的一嘆道:“唉!”

“主公可想想,天下諸侯誰的號召力最強呢?”

荀諶沒有回答韓馥的問話,反而追問着另一個問題。

“自然袁……”韓馥語塞,回頭凝視,嘀咕道:“你不會是說要借他袁本初的勢力吧?”

荀諶點了點頭,此事當真只有韓馥自己做決定。

韓馥腳步徘徊,似乎猶豫不決。他本是袁隗門生,是袁氏的門生故吏,同袁紹也頗有交情,數日前,他們還曾意圖謀立劉虞爲新帝,眼下……會不會出現什麼情況?

劉子惠回頭看了看荀諶,二人四目而視,似乎在交流着什麼。

然後荀諶繼續道:“舍下,袁公帳下謀士高幹已經到了鄴城。主公是不是要見一見?”

“什麼?”

韓馥轉回頭盯着自己最信任的兩個謀士,他們竟然揹着自己勾結袁紹,自己當真是待他們不薄啊!又看了看劉子惠,眼下時局,真的只有這麼辦了嗎?自己當真有些不甘心啊!

“主公,如今公孫瓚步步緊逼,黑山軍境內作亂,這於夫羅、張揚意圖奪我冀州,主公何不見一見袁紹心腹?”

“好,我們去看看。”

……

白馬。

袁紹的大營。

“逄紀,元纔可有書信回來。”

袁紹坐立不安的在大帳之內快速的踱步前行。

“還沒有。”

逄紀用眼偷偷地瞟了一眼袁紹,見袁紹十分不悅。謹慎的回道。

“這都多少時日了,元才究竟在幹什麼,也不回個話。”

袁紹再大帳之中踱步徘徊,喃喃自語。

逄紀不敢多言。

“主公。”從大帳之外快速走進一人,正是郭圖,只見郭圖面色凝重的走來。

“公則,可是有元才的消息了?”

袁紹這幾日一直都沒有退軍回渤海,就是爲了等待高幹的書信。但見郭圖如此,恐怕郭圖腹中已有對策。追問道。

“沒有。”

郭圖搖了搖頭。

“那……”

袁紹垂頭喪氣的甩了甩衣袖,似乎對這個答案很不滿意。

“前方探馬來的急報。”

郭圖眉頭緊皺。似乎對面前的事情,自己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公孫瓚的?”袁紹不在踱步,停下來結果郭圖手中的密保。“公孫瓚不是同意出兵了嗎?”

“不是,是其他人的。”

郭圖愁容不展回道。

“哦?”

袁紹打眼觀瞧,見此心中一驚,覬覦冀州的不單單隻有自己,而且還有其他的幾股勢力。

“是什麼消息?”

審配但見郭圖、袁紹表情不善,問道。

“你看。”

袁紹惱怒的把手中的信封扔給審配。

逄紀見此,湊到審配身旁,打眼凝視。

黑山軍。

遼東公孫瓚。

上黨張揚同南匈奴於夫羅。

“這個鄴城將要成爲風暴之地啊!”

審配挺着倔強的鬍鬚說道。

“竟然有這麼多股勢力!”

逄紀口張的大大的。

“黑山黃巾有上百萬之衆。”

郭圖凝眉回道。

“公孫瓚是咱們造勢故意拉來的,而上黨張揚、於夫羅也是來投靠咱們的。不過看起來是盟友,可是我們要是接受了冀州,恐怕請神容易送神難了。這些人恐怕都不會輕易放棄冀州這塊肥肉。如今在有黑山軍這上百萬人,我們該如何來辦?”

逄紀提醒道。

“這些人的目的都很明確,知道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倒是可以退敵,比如公孫瓚,給一塊冀州之地,相信他就乖乖退兵了。可是黑山軍怎麼來了?難道也是圖謀冀州的?”

袁紹惱怒地回瞪衆人。

聞此言,已經靠至軍帳近前的陳琳停住腳步,似乎因爲黑山軍的突然異動,而並不打算摻進去。

“他們也是圖謀冀州的?”

“於理不合啊!於理不合啊!”

“縱然是朝廷衰敗,但他黑山軍仍舊是各方大敵,他們怎敢輕動?”

審配回望袁紹,分析道。

“那他來此是幹嘛?”

袁紹百思不解。

“除非不是主動,或是他們被逼的!”郭圖想了想,然後做下決定,瞧着袁紹等人,分析道:“他皇甫岑邙山起兵,並同時與我山東諸侯決裂,勢必要面對我們兩方壓力,他定然會防備我等,而他在河北防範黑山軍,有兩萬起兵,三萬步兵,只要給黑山軍施加壓力,我等便不能安心關注他們的戰事,只得疲於應付這些對手。加上一個公孫瓚假戲真做,雖然他的重心一直放在遼東公孫度,但未嘗沒有想趁火打劫!”

袁紹堂下的幾個謀士紛紛搖頭不語。

“對了,皇甫岑河東部下如今何在?”

袁紹凝眉,千萬可不能再讓黑山軍加入冀州爭奪戰中。

“在我們前面的黎陽。”

“都到黎陽了?那不是就要到鄴城了嗎?”

袁紹驚呼,這也太快了吧?

“要不……”

郭圖臉色陰沉的對視着面前的袁紹。

“嗯?我看可以。”

逄紀抖着手中的密保。

“是不是有點……”審配有些擔憂的回問:“這麼多人可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吞下的。”

袁紹急速的踱步,似乎一時半刻下不定決心。吞掉冀州可就是要多達數百萬的人口,要是連豫州陳王一部都吞滅那可就是人山人海啊!何況自己四周都是敵人,怎麼退敵,怎麼驅逐公孫瓚、黑山賊。

“主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是啊!主公。”

審配點了點頭。既然圖謀冀州了,那麼就不能婦人之仁。郭圖的辦法並沒有錯。

許久,猶豫不定的袁紹點了點頭,回身對着郭圖說道:“公則,去給鄴城的元才、友若去封信。再同公孫瓚、張揚、於夫羅約定一下吧!”

“諾!”

郭圖嘴角揚起一絲輕蔑的微笑。

聽見袁紹吩咐郭圖,郭圖要出來。陳琳僵住的身形一頓,側過身軀,急忙躲閃,唯恐郭圖發現。

第三十七章 唯一答案第六十六章 內外齊動第十七章 安撫皇甫第八十七章 意氣之爭第十二章 抽身而去第一章 遼西上吏第九十六章 飛將無雙第七章 漢人內鬥第十九章 北軍五校第四十八章 強硬逼婚第五十五章 棋高一着第十三章 中山馬場第四十四章 黃忠入洛第八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十六章 昌黎血戰第五章 娼妓卞玉第十九章 深夜誓師第十四章 拒絕出兵第六十七章 三尺青鋒第六十六章 壯士卸甲第五十六章 心腹二劉第四十五章 其疾如風第五十七章 金城麴義第十六章 七薦之恩第四十九章 各處觀望第十二章 鹽鐵之利第六十七章 三尺青鋒第十章 鳴金收兵第四十七章 一世罵名第五十章 說服法正第四十六章 朕要北上第二十六章 你來不來第十四章 布衣太守第二十六章 遼東邊軍第三章 擊掌爲誓第三十三章 太史子義第二十七章 人仰馬翻第十一章 重騎破敵第二十五章 酸腐之輩第二十八章 張奐故去第三十章 消災解禍第三十七章 袁紹落子第十五章 白波復起第五十五章 三別遼東第八十四章 空談客言第三十五章 張讓心思第八章 螳螂捕蟬第三十一章 洪都門生第五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十三章 白馬結義第十章 文士解圍第八章 何進主政第十七章 三家心思第二十章 暫時妥協第九十七章 暗藏殺機第四十九章 冤情難伸第十三章 心比天高第十六章 捷報連連第三章 步卒破騎第七十三章 袁術野心第三十四章 膽顫沮授第六十四章 是不是你第十一章 巷口巧遇第五章 河東誓師第十九章 深夜誓師第三十二章 註定一死第三十二章 註定一死第七十章 擊殺劉焉第五十一章 各處心機第十九章 利弊計較第十八章 嚴陣以待第三十二章 初試牛刀第二十三章 罪該當誅第七十二章 窮寇勿追第八十一章 水鏡先生第十八章 此戰親往第三十章 消災解禍第三十九章 龍旗飄過第二十四章 綿裡藏針第二章 馬驚失陣第五十四章 地公將軍第七十三章 袁術野心第三十二章 夜入閻府第一章 羌氐之亂第二章 初露端倪第四十章 動盪洛陽第四章 何進引兵第五十三章 徘徊猶豫第二十八章 張奐故去第五十九章 公主之憂第六十四章 一場酒宴第十四章 詭異勢力第十七章 邙山一拜第十五章 賭鬥之贏第十六章 常山之行第六十九章 劉焉逃離第三章 四方猛士第三十章 朝廷徵調第七十七章 草民告辭第七章 遼西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