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雨 衣(5)

“唉……本是纏綿夜,雨停何太急。”

“你是不是在學曹植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你猜中了,好厲害。你要不要破曹植的紀錄,在七步內完成一首詩?”

“別開玩笑了,我根本不行。”AmeKo笑着搖搖手。

“未必哦!我走慢一點,而且死都不跨出第七步,一定讓你破紀錄。”

“呵呵……哪有這樣的。”

“書上並沒說曹丕那七步是怎麼走的,搞不好也是走得很慢。”

我將左腳高高擡起,然後定格:“AmeKo,趕快想哦!

我要跨步了。”

AmeKo陷入沉思,我則誇張似的用超級慢的速度,做出走路的分解動作。

跨出了第七步,左腳懸在半空,遲遲不肯落下。只用右腳支撐的我,在快要失去平衡前,終於聽到AmeKo開口:“大阪歸期未可知,連綿細雨有終時。何年同此纏綿夜,共話陽臺舉步遲。”

聽到“舉步遲”時,我哈哈笑了兩聲,終於將左腳放下,走了第七步。

“AmeKo,恭喜你破了曹植的紀錄,完成了一首六步半詩。”

“這是由《夜雨寄北》得到的靈感,謝謝蔡桑的配合與教導。”

其實雨早停了,但我們對於離別,似乎都覺得“舉步遲”。

“AmeKo,明天去看電影好嗎?”

這次打破沉默的,是我。

AmeKo先是愣了一下,彷彿沒聽清楚似的問:“Na-Ni?”

“Readmylips。看——電——影,英文叫seemovie。”

AmeKo笑了笑,然後點點頭。

我本來想看西片,因爲賀歲的中文片通常很無聊。

但AmeKo說看中文片還可以順便練習中文。

“寓教於樂嘛!”AmeKo愈來愈習慣應用中文成語。

我們去看周星馳演的《大話西遊》,我笑得要死,AmeKo卻快哭了。

天氣雖然陰,但並不覺得冷。

於是我載AmeKo到安平吃蝦卷看夕陽吹海風。

回程時,突然下起了雨,我把雨衣從機車置物箱中取出:“只有這件雨衣,我們一起穿。你在我背後要躲好哦!”

“Na-Ni?你邀我共穿這件雨衣嗎?”

AmeKo彷彿很驚訝,猶豫了一會兒,然後靦腆地笑着。

“是啊!咦?你爲什麼臉紅?”

“我哪有……”後面的話我聽不太懂,因爲她已鑽入雨衣裡。

回到成大附近,雨勢轉小,我帶AmeKo到光復校區對面的夢夢園喝飲料。

“先休息一下。”我脫下雨衣,問,“你有淋到雨嗎?”

“沒有。你的雨衣蠻大的。”AmeKo擦了擦汗。

“躲在雨衣裡一定有點悶熱,我們喝冷飲吧!”

“嗯,謝謝。”

AmeKo給了我一個溫暖的笑容。

我點了兩杯西瓜汁,將看起來比較滿的那杯端給她。

“蔡桑,我說個發生在日本戰國時代的浪漫故事給你聽。”

“是武田信玄和諏訪湖衣這兩個人的故事嗎?”

“不是。這是我家鄉的一個傳說故事,很浪漫哦!”

“好啊!我洗耳恭聽。”

“西元1615年,也就是慶長二十年,德川家康從二條城出兵,三天後攻下大阪城,豐臣秀賴自殺,史稱大阪夏之陣。之後日本戰亂終止,開創江戶幕府時代……”

“你怎麼講到了日本戰國史呢?”我打斷了AmeKo的話。

“你別心急。大阪夏之陣中,豐臣軍中有名的武將木村重成,也在此役戰死。木村麾下有位姓加藤的武士,在戰亂中離開了大阪,向南逃至和歌山縣境內,也就是我出生的家鄉附近……”

“怎麼日本武士打敗仗後不用切腹的嗎?”

“如果打敗仗就切腹,那麼日本武士早死光了,戰國時代也不會持續了一百多年。”

“是是是,我失言了。老師說得對。”我說。

“加藤那時身上有傷,躲在一間寺廟中。也就在那間寺廟,加藤認識了一位女子。不過這位女子姓什麼我不知道,也許根本沒有姓。”

“根本沒有姓?”

“古代日本人除了武士階級和朝廷官員外,一般平民是沒有姓的,通常只能叫阿×。當然有錢的商人是例外。”

“然後這位加藤武士跟阿×女子發生了什麼事呢?”

“呵呵,她不叫阿×女子,我們家鄉的人都叫她雨姬。”

“雨姬?爲什麼要叫雨姬?這跟你的名字雨子好像。”

AmeKo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據說他們是在下雨時邂逅的,後來發展出一段戀情。只可惜女方家人和村民都反對他們在一起,所以他們只好決定私奔,在一個下着大雨的日子。不過他們的行蹤被發現,慌亂之間逃到懸崖附近,加藤失足跌落。雨姬大叫了幾聲加藤的名字,然後也跟着跳落懸崖。”

AmeKo講故事的口氣雖然很平淡,但我卻被感染到當時的驚心動魄。

“之後連續下了七天七夜的雨,白天雨勢猛烈,晚上卻飄着細雨,人們傳說白天是加藤的哭泣,晚上則是雨姬。雨停後村民在懸崖下面發現他們的屍體,就把倆人合葬在一起。這也是我們叫那位女子爲雨姬的原因。”

我點點頭,表示恍然大悟。

“久而久之,在我的家鄉就有了一種傳統。”

“什麼傳統?”我喝了一口西瓜汁順勢發問。

AmeKo看了我一眼,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說出:“我們家鄉的男孩子若要向女孩子表達愛意,又不太敢直接表達時,可以選擇在一個下雨天,邀女孩共穿一件雨衣。”

說完後,AmeKo露出她的虎牙開心地笑着。

我大驚失色,差點將西瓜汁噴出,急忙分辯說:“AmeKo,我並不知道有這種傳統。”

“呵呵,我當然知道。不知者不罪嘛!蔡桑,這句成語對吧?”

“害我剛剛差點吐血。”我指了指手上那杯紅色西瓜汁,“不過這個傳統也有點扯,加藤和雨姬的故事怎麼會聯想到雨衣呢?難道說穿上雨衣後加藤就不會失足摔落懸崖?”

“因爲年代久遠,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這只是流傳在我家鄉的傳統而已。”

“你們家鄉的人想象力真豐富。”

“中國人的想象力更豐富,就像屈原因爲憂國憂民而投身汨羅江,他也沒叫以後的中國人要在端午節吃糉子呀!更沒有料到從此中國就多了糉子這道美食。”

“嗯,有理。看來以後不能隨便邀你共穿雨衣了。”

在我和AmeKo相視微笑中,雨似乎下得更大了……7.

大年初四開始,天氣變得晴朗,溫度也開始回升。

這是適合出遊的好天氣,我載着AmeKo在臺南市到處閒逛。

雖然AmeKo已經來臺南半年了,但她似乎對臺南的一切仍充滿好奇。

尤其是臺南的夜市,她特別喜歡逛。

“日本幾乎沒有所謂的夜生活,商店很早就關門了,街上很冷清。”AmeKo很羨慕地說,“住在臺灣,真是幸福。”

接連好幾天,我跟AmeKo到處亂晃。

“我們去看海,好嗎?”

“當然好呀!”

臺南走遍後,我帶她往北到我出生的海邊:嘉義縣的布袋。

“布袋在歷史上有發生什麼事嗎?”AmeKo面對着大海,轉頭問我。

“布袋只是小地方,哪能發生什麼事。”我笑着搖搖頭。

其實在1895年,日軍混成第四旅團即由布袋港登陸,經曾文溪,直逼臺南。

但我已經學乖了,也時刻提醒自己AmeKo是日本人的事實。

因此我不想在AmeKo面前提到民族間曾有的衝突。

“和田明天就回臺南了。”AmeKo彷彿自言自語地說着。

“這真是個噩耗。”我說。

“Na-Ni?”

“這樣明天我再約你出來時,她一定會死皮賴臉地跟着。”

“呵呵,你怎麼這樣說她?她只是會不擇手段地跟着而已。”

AmeKo說完後,突然爲自己的頑皮大笑了起來。

“沒錯,她的罪行真是令人髮指。”

“呵呵,是罄竹難書吧。”

原來和田還有這個好處,可以讓AmeKo練習成語。

放完年假,學校也開始上課,我跟AmeKo豬年的第一堂課,也該開始。

很巧的是,這天剛好是元宵節。

一改連續好幾天的晴朗氣候,這天清晨的氣溫驟降了六七度。

下午並有間歇性的雨。

我跟AmeKo開玩笑說,選擇今天開課算是天意。

“AmeKo,今天是元宵節,待會兒下課後帶你去看煙火?”

“Man-Zai!蔡桑,A-Ri-Ga-Do。”

“現在是中文時間,不可以講日文。”

“對不起。因爲我太高興了。”AmeKo吐了吐舌頭。

“既然今天是元宵節,我教你一首有關於元宵節的詞,好嗎?”

“好呀!謝謝。不過別太難哦!我很笨的。”

“別學我謙虛。”

“哪有人說自己謙虛的。”AmeKo笑了。

“那我說實話。你不笨的,你如果可以叫笨,那我就是低能兒了。”

“嗯。”AmeKo紅了臉,然後低下頭。

我當然不會挑太難的詩詞,因爲太難的我也不懂。

我猜想當初信傑堅持要我當AmeKo中文老師的最大原因就在此。

因爲只要我能欣賞的詩詞,一定不太難懂。

以元宵節而言,我只知道歐陽修的《生查子》。

所以我得教慢一點,不然如果AmeKo學上癮,而喊“encore”,那我就開天窗了。

“《生查子》的發音,念起來很像臺語的‘生女孩子’。但生查子是詞牌名,與歐陽修生男或生女無關,而歐陽修也不是爲了想生女孩才寫這首詞,這樣懂了嗎?”

“嗯,我懂了。”

“還有,因爲‘查’念‘zha’,不念‘cha’,與人渣的‘渣’同音。因此生查子的意思也不是說:生個像人渣的孩子。懂嗎?”

“呵呵……你好像在說廢話哦!”

“是嗎?你也看出來了?”我不好意思地乾咳了幾聲,“所以我說AmeKo真是冰雪聰明。”

“爲什麼‘聰明’的前面,要加上‘冰雪’呢?聰明跟冰雪有關嗎?”

“你考倒我了。我只知道冰雪聰明是出自杜甫的詩句,大概杜甫覺得跟‘水’有關的東西,都會特別聰明吧!因爲你的名字叫‘雨’,所以一定很聰明。而且也許雨比冰雪還聰明哦!”

“呵呵……蔡桑是念水利的,也是與水有關,想必更是聰明人。”

嗯,很好。

稱讚AmeKo時還不小心誇到自己,可謂一舉兩得。

然後我在紙上寫下這首詞: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咦?這首詞的樣子很像唐詩,它不是詩嗎?”

“這是首宋詞。雖然格式看起來像唐詩,但還是詞。就像你的虎牙讓你看起來像吸血鬼,但你並非吸血鬼的道理是一樣的。”

“蔡桑,你又取笑我了。”

AmeKo誇張似的露出她的虎牙,並作勢要咬我一口。

即使AmeKo是吸血鬼,她也是最可愛的吸血鬼。

如果這隻吸血鬼要吸我的血,我願意嗎?

“是的,我願意。”不知不覺間,我竟脫口說出“我願意”。

“Na-Ni?”AmeKo一頭霧水。

“我是說我願意好好地教你這首詞。”

“蔡桑,你心不在……在……”

“心不在焉。焉是代名詞,意思是指‘這裡’。”

我當然是心在馬不在焉,因爲我的心在AmeKo這匹馬身上。

“元宵節是中國民間的節日,街道上會張懸着花燈,因此燈火輝煌,把夜晚照亮得如同白晝,既繁華又熱鬧。因爲這天是農曆十五月圓時刻,月亮特別明媚照人。趁着月亮剛升上柳梢頭,街道正要開始熱鬧時,兩人相約到街上逛。柳在中國詩詞中,常是愛情的表徵,因此‘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兩句含蓄地寫出兩人的情意,以及相約時的愉悅。這是作者追憶去年元宵夜溫馨甜蜜的景象。

“誰知過了一年,兩人因爲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各分西東。當作者又在元宵夜來到了街市,看到月亮依舊明媚照人,燈火仍然滿街輝煌,但是穿梭擁擠的人羣中,卻沒有去年相聚的人。作者在街道上看着燦爛奪目的七彩花燈,在熱鬧的氣氛中更覺得孤單和感傷。於是在不知不覺中,眼淚已沾滿並且弄溼了衣袖,這個‘滿’字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且整首詞並未說明兩人爲何離開,更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和無奈。

“這首《生查子》,重點並非在描述元宵夜的燈火和月亮。而是藉着兩年元宵夜的景物相同,但人事已有很大改變,在今與昔、悲與歡的對比下,抒發心中的情意和感嘆。

這是一首文字淺顯但情感豐富的好詞。”

我講解完這首詞,叫AmeKo抄寫一遍,再告訴我心得及感想。

第17章 雨 衣(6)第12章 雨 衣(1)第12章 雨 衣(1)第10章 圍 巾(1)第14章 雨 衣(3)第9章 阿妹第9章 阿妹第3章 洛神紅茶(1)第2章 7-11 之戀(Boy)第9章 阿妹第7章 綠島小夜曲第11章 圍 巾(2)第5章 4∶55(1)第9章 阿妹第15章 雨 衣(4)第17章 雨 衣(6)第8章 水中的孤墳第9章 阿妹第19章 雨 衣(8)第11章 圍 巾(2)第5章 4∶55(1)第13章 雨 衣(2)第12章 雨 衣(1)第12章 雨 衣(1)第13章 雨 衣(2)第6章 4∶55(2)第3章 洛神紅茶(1)第3章 洛神紅茶(1)第7章 綠島小夜曲第19章 雨 衣(8)第8章 水中的孤墳第1章 7-11 之戀(Girl)第4章 洛神紅茶(2)第6章 4∶55(2)第8章 水中的孤墳第12章 雨 衣(1)第12章 雨 衣(1)第18章 雨 衣(7)第8章 水中的孤墳第13章 雨 衣(2)第10章 圍 巾(1)第14章 雨 衣(3)第12章 雨 衣(1)第1章 7-11 之戀(Girl)第13章 雨 衣(2)第2章 7-11 之戀(Boy)第12章 雨 衣(1)第17章 雨 衣(6)第12章 雨 衣(1)第14章 雨 衣(3)第13章 雨 衣(2)第2章 7-11 之戀(Boy)第9章 阿妹第15章 雨 衣(4)第2章 7-11 之戀(Boy)第7章 綠島小夜曲第1章 7-11 之戀(Girl)第2章 7-11 之戀(Boy)第12章 雨 衣(1)第11章 圍 巾(2)第19章 雨 衣(8)第11章 圍 巾(2)第4章 洛神紅茶(2)第8章 水中的孤墳第2章 7-11 之戀(Boy)第9章 阿妹第1章 7-11 之戀(Girl)第14章 雨 衣(3)第3章 洛神紅茶(1)第14章 雨 衣(3)第7章 綠島小夜曲第10章 圍 巾(1)第5章 4∶55(1)第6章 4∶55(2)第4章 洛神紅茶(2)第16章 雨 衣(5)第3章 洛神紅茶(1)第17章 雨 衣(6)第5章 4∶55(1)第9章 阿妹第17章 雨 衣(6)第11章 圍 巾(2)第10章 圍 巾(1)第4章 洛神紅茶(2)第17章 雨 衣(6)第4章 洛神紅茶(2)第2章 7-11 之戀(Boy)第9章 阿妹第4章 洛神紅茶(2)第10章 圍 巾(1)第1章 7-11 之戀(Girl)第4章 洛神紅茶(2)第3章 洛神紅茶(1)第15章 雨 衣(4)第14章 雨 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