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主動催促

關於如何爲大明續命的議題,其實早在穿越之前就已經開始在當時的籌委會內部討論,比較普遍的觀點是認爲大明所面臨的問題並不是單單是軍事實力的虛弱,而是整個社會體系的落後所導致的各種社會矛盾在這一時期統統爆發出來,單方面的軍事援助並不能改變大明帝國日薄西山走下坡路的現實。不過合理的援助手段或許能夠幫助大明扛住來自東北關外的攻擊,從而讓穿越集團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充分利用大明治下的市場和各種資源,壯大自身的實力。

要跟大明朝廷進行軍事方面的合作,這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極爲複雜,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很多。不過好在目前已經有了與廣東官府和福建水師的某些並未完全公開的合作,相關部門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不至於事到臨頭再去現找門路。

“跑題跑得太遠了,各位還是先聽我把徵兵擴編的事情說完吧!”顏楚傑見這討論的話題已經偏離了原點很遠的距離,趕緊將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議案上:“部隊擴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信大家都已經通過我的介紹有所瞭解了,下面我再說一說徵兵的計劃。”

海漢民團的待遇一向不錯,入伍後就直接獲得歸化民籍貫,並享受二級勞工的薪酬標準,而且由於頻繁的擴軍,底層民兵獲得升遷的機會其實也相當多,現在民團中班排長級別的基層軍官,已經全部換成了入伍早,表現好的歸化民民兵,個別表現優異的人員,接下來還會有繼續向上的升遷機會,而這種上升速度在同時代其他勢力的軍隊中是很難出現的。

另外民團士兵退伍轉業,或是在戰鬥中負傷、戰死,都會得到十分周到的善後安排和照顧,以及優厚的酬勞或撫卹金,如果退伍後不願接受民政部門的工作安排,也可以分到至少三十畝廉租耕地,自行回家務農。說得難聽一點,對普通百姓來說,在海漢民團當兵爲執委會賣命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正是因爲有了這些優厚待遇,再加上海漢民團參與的戰鬥從無敗績,戰果堪稱輝煌,在海漢治下區域內的青壯參軍的熱情一直都非常高。軍方每一次對外徵兵,幾乎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徵集到所需的兵員,而且往往應徵者數量會大大超出原本的徵兵計劃。因此對顏楚傑來說,開放下一階段的徵兵根本毋須擔心兵源問題,儘管計劃中的徵兵額度可能會超過千人,但以現在海漢治下的人口規模來看,多半還是會出現應徵者爆棚的景象。

“在徵兵計劃中有一個小的調整,希望各位留意。”顏楚傑介紹道:“因爲石碌項目的進行,在近半年裡會有一批黎峒和苗寨逐步從石碌地區遷出,這些山寨裡有大量的適齡青壯,都是很好的兵源,所以我們打算將徵兵的地區重點放在石碌,吸收當地的土著青壯入伍,這樣也可以對當地的社會穩定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黎苗青年入伍,在海漢民團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儘管黎苗兩族在過去有着比較深刻的********,但黎苗兩族的民兵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裡卻很快就消除了隔閡,變成了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的夥伴。而這種部隊裡所建立起來的戰友關係也逐步影響到了外部,往年司空見慣的兩族之間發生鬥毆甚至武裝衝突事件的頻率也迅速下降,關係逐步正常化。

這也難怪,海漢給予了願意合作的黎苗山寨極大的扶持力度,讓他們能夠通過勞動獲得更好的經濟收益和生活保障,並且取消了大明頒佈的很多歧視性規定,對黎苗兩族的待遇一視同仁。在能夠吃飽穿暖,獲得基本的尊嚴之後,黎苗兩族都不用再爲了爭奪生存空間和生產資源而發生爭鬥,年輕好鬥的少壯派又多數進了民團當兵,和平自然而然就降臨了。

不過在此之前的徵兵當中,爲了保證佔據人口多數的漢人的利益,軍方一般還是主要錄取漢人兵員,黎苗兩族出身的民兵目前在民團中的比例大概也只保持在接近三成的水平。而這次軍方的擴軍徵兵計劃中,希望能夠更多的徵收黎苗兩族的青壯入伍,並希望藉此來緩解石碌項目在移民安置方面所面臨的壓力。

對於軍方這樣的安排,倒是沒有人提出異議,像民政部更是旗幟鮮明地表示了讚賞的態度。寧崎開口接道:“這樣也好,石碌項目需要遷徙黎苗山民有兩三千人之多,其中青壯佔了一半,你們軍隊把那些青壯收走,我們安排移民也輕鬆一些。”

由於軍方在事前的充分準備,這次的擴軍議案沒有在常務會上受到太多的刁難便獲得了通過。不過由擴軍所議案所衍生出來的爲大明提供軍事援助的方案,因爲涉及到的部門和所需的準備工作太多,並沒有在會上得出明確的結論,還需要另外擇時來進行專門的調研才行。

進入七月之後,從隔海相望的中南半島上終於傳來了好消息,北越的部隊在經過三個月的連續作戰之後,總算基本剿滅了南越殘餘抵抗武裝的主力部隊,並且從順化往南至芽莊的沿海地區也得到了肅清,大量州縣改旗易幟,重新納入到升龍府朝廷的治下。而海漢一方在戰前所提出的南方四港當中,峴港和歸仁港兩處地方重新迴歸到北方朝廷的控制之下,已經可以進入到開發階段了。

這個消息對於執委會而言,可謂是痛並快樂着,高興的是這些垂涎已久的濱海區域終於可以納入到自己的治下,而痛苦的則是目前海漢並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用於海外大型工程項目的建設。目前建設部的技術人員和主要施工隊伍幾乎都集中到了昌化至石碌的築路工地上,而這條道路的一期工程就至少會持續到年底,屆時纔有可能抽出一部分人員去安南那邊主持港口建設工作。雖然新添兩處海外領地讓所有人都感到很興奮,但石碌項目是現階段的重中之重,不容有失,安南港口的優先程度也只能排到後面了。

不過執委會不急,倒是有別的人開始急了。安南國爲了峴港和歸仁港的開發,還專門派了特使來到三亞,與執委會磋商合作開發的可能性。

派來的這位特使倒也不是外人,就是最初派去黑土港的船隊在清化海岸搭救的難民鄭林,這人因爲與北越權臣鄭氏有親屬關係,由此才讓執委會跟北越朝廷搭上了關係,有了後來的政治、軍事、經濟的全方位合作。而鄭林迴歸升龍府之後,因爲在黑土港生活過一段時間,對海漢人較爲了解,也就被委任爲了特使,專門負責處理海漢相關事務。升龍府朝廷以租界名義承認了海漢對黑土港的實際控制權之後,鄭林被任命爲觀察使,在黑土港又居住了一年時間。

當然在此期間鄭林所享受到的待遇就與當初逃難時有着本質的區別了,基本上吃住標準都是跟穿越者齊平,而這樣的生活水平已經超出了他在升龍府的待遇。在升龍府將他調回去委任新職務的時候,鄭林其實還頗有點捨不得離開黑土港了。

安南朝廷今年給鄭林所委派的新任務,就是與海漢商議南方四港的合作開發方案。而安南朝廷之所以會如此積極地主動參與進來,主要還是因爲海漢主持開發的北方三處港口所產生的經濟收益讓安南的執政者看到了海貿的便利和潛力。而南方原本最爲繁華的幾處沿海商貿港口,洞海、順化、會安,統統都已經毀於戰火,大量的明商選擇離開安南,回到大明或是在三亞落腳,而葡萄牙人暫時也沒有在南部海岸獨立建設大型港口的能力,南方地區的海上貿易幾乎陷入到停滯狀態,這讓曾對南方海貿寄予厚望的安南朝廷感到非常不滿。

安南執政者原本的打算讓海漢人擔負起建設新港口的責任,這樣雖然會將土地的所有權無限期地置於海漢人的控制之下,但至少能夠有機會挽救安南的財政狀況,讓已經空空如野的國庫能夠重新充實起來。然而海漢人不知吃錯了什麼藥,以往都是達成協議後就手腳飛快地開始建設港口,唯恐安南這邊反悔,塗山港甚至是以邊建設邊談判的方式來拿下的租界權限。但這次在順化戰役結束幾個月之後,海漢那邊都還沒有進一步的動靜,他們戰前索要過去的濱海地區依然是一片荒蕪,絲毫沒有要開工建設的跡象,這就讓安南執政者有點坐不住了。

海漢人雖然是以租界的名義佔有了北方濱海區域的黑土、塗山、永安三處港口,但安南朝廷還是從這幾處港口的進出口貿易中獲得了不少的收益——當然其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是直接進入了壟斷貿易的各路權貴口袋。儘管海漢對安南的貿易幾乎就完全是工業國對農業國的貿易剪刀差實例體現,但對於窮得快要當掉褲子的安南朝廷來說,這些港口所帶來的海上貿易還是帶來了一定的收益,讓安南有機會將本地那些不太值錢的稻米、木材、藥材、象牙等商品換取到更好的報酬。

在順化政權覆滅之後,安南朝廷當然不會滿足於僅僅限定在三個港口的進出口貿易,南方的千里江山同樣也有很多的好東西可以賣給海漢人,前提是當地有大型的商業港口。然而等來等去,得到了建港地皮的海漢人卻遲遲沒有開工,安南朝廷眼看着這麼等下去除了白白浪費時間也不是個辦法,最後終於決定派出使者,前往三亞把事情說個清楚。

鄭林在三亞地區的老熟人並不多,王湯姆算是其中之一,當初搭救鄭林的那支特派船隊,王湯姆就是指揮官。因此執委會也將王湯姆納入到這次的接待人員當中,鄭林見到了王湯姆之後倒是絲毫沒有安南官員的架子,仍然口稱恩公,連連道謝當初的救命之恩。王湯姆推辭了好一陣,才讓鄭林改口以王兄相稱。

除了王湯姆之外,與他一起負責接待安南使者的還有施耐德。也正是有施耐德這種精於算計的老狐狸在場壓陣,王湯姆才肯勉爲其難地接受這個原本應該由外交部門來負責的任務。

接風宴上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鄭林就主動提起了正事:“去年貴方與我國所達成的諸多協議之中,其中有提到戰後協助我國重建南方商港,重開海上貿易的條款,如今南方戰事已經基本平定,卻不知貴方準備何時開始實施這些協議條款?”

施耐德應道:“鄭特使,我糾正你一個說錯的地方,這並不是我方協助貴國建設港口,而是貴國把這些濱海區域以軍費抵押品的形式提供給我方作爲租界使用,至於何時開始建設港口,當時也並沒有協商過明確的時間表,這些內容當時都有筆錄爲證,都是有據可查的,鄭特使莫要張口就來。”

3067.第3067章第2132章第1287章 工業社會的門檻第1412章 深入敵佔區第1128章 兩種態度第1913章 出發之前第五百九十四章 中左所城第245章 廣州貿易進展第八百九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2100章第239章 勝利港造船廠(四)第2221章2481.第2481章第1257章 解決方案3099.第3099章3077.第3077章第2350章第七百六十六章 重口味的土人第1558章 競爭關係3044.第3044章3009.第3009章2881.第2881章第九百零四章 北上考察(六)2483.第2483章第1915章 安全漏洞第九百四十七章 討價還價3251.第3251章2704.第2704章第1037章 滅口第266章 軍援條件第八百四十二章 帶路黨第2214章第1634章 徵西行動3029.第3029章3375.第3375章第2264章第324章 進修生的軍訓安排第九百章 北上考察(二)第2319章第23章 勞改營(一)第1533章 官方往來第1481章 戰爭機器2710.第2710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週年慶第1175章 兵臨城下第1249章 從將軍到戰俘第七百五十四章 豐榮村第六百七十三章 變相軟禁第1154章 炫耀武力第269章 攻防大戰第八百七十九章 舟山招商會(四)第231章 駐崖辦的人員調整第1995章2955.第2955章2436.第2436章第八百二十一章 但盡人事第142章 轉運策略第五百一十七章 兵臨城下第1008章 開國慶典(八)第1699章 事後餘波第1804章 受制於人第1289章 不一樣的軍演第八百四十七章 弱勢一方第1813章 雙管齊下2918.第2918章第1570章 指點迷津2387.第2387章3066.第3066章3142.第3142章第2199章2471.第2471章第113章 調教猴子的正確姿勢第196章 廣州城3063.第3063章3413.第3413章第1097章 硬碰硬2655.第2655章第1111章 兩棲作戰3311.第3311章3244.第3244章3047.第3047章第四百九十章 立場不同2985.第2985章第2317章2485.第2485章第92章 移民第五百七十三章 佈網第1944章第1276章 公務出行第385章 可疑對象2662.第2662章2850.第2850章第4章 新人的加入第2107章第1428章 三路齊發第255章 進口礦產第201章 吃緊的產能第2365章第八百二十六章 通報情況第1462章 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