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8.第3308章

王承恩出宮就直接出城,進城便徑直進宮,腦子裡全是談判的事,幾乎沒有時間與外界接觸,自然也沒法立刻知曉民間對停戰談判的看法。

不過這樣也好,要是他知道民間將自己描繪成一個禍國殃民,甚至是賣國求榮的反面角色,那肯定會影響到執行談判任務的心態。

即便朝廷已經擬定了談判的大致框架和底線,但那其實只是崇禎帝和大臣們一廂情願的想法,要讓海漢在具體條件上作出寬限讓步,對王承恩來說仍是極其艱難的目標。

更何況陳一鑫還特地給談判時間加了限制,多一天就要多二十萬兩白銀的賠款,這雖是海漢單方面提出的條件,但王承恩也不敢直接無視。而崇禎帝對此的迴應很簡單,就是要求王承恩去說服陳一鑫取消這項不合理的限制條款。

王承恩本想讓上司拿個主意,沒想到上司直接又把皮球踢還給了自己。那陳一鑫又不是三歲小孩,而是統領海漢陸五師、陸六師,以及北方艦隊的大人物,豈是言語能輕易說服的對象?

但是王承恩也沒辦法,聖旨就是聖旨,就算再難也只能硬着頭皮去執行。

儘管目前只是暫時停戰而非終戰,但對於交戰雙方來說,這都是一個難得的休整期。

而京城裡自從傳出了議和的消息後,不少人也開始動起了別的心思。

從海漢軍打進順天府開始,爲了防止京城人心渙散,以及間諜出城通風報信,京城便實施了禁閉令,除了極少數得到特批,要每天往返城內外運送物資的人員之外,普通人在戰爭期間都無法出城。

而當下既然要與海漢議和了,城防禁閉令總算有所放寬,想趕緊出城的人可不少。

有些人想趁機逃難離開京城,畢竟這停戰只是暫時,能停到什麼時候,誰也沒個準數,說不定兩國談不攏就又要開打,到時候就又會陷入想走走不了的境地。

還有一些人的家產本就在城外,城裡看似安全,卻無立錐之地,這段時間在城裡風餐露宿,早就想回自家待着了。雖說城外有些兵荒馬亂,但回家總比在城裡三天兩頭混不上一頓飯要強得多。

當然還有另一些人,他們的想法與普通人不一樣,大明如今的處境艱難,別說抑制海漢了,現在已經到了要靠低聲下氣來換取生存機會的程度。既然如此,那隻能早做打算,總不能等到大明這條船徹底沉了纔想起來跳水求生。

於是陳一鑫這邊,最近幾天便接到了不少投石問路的拜帖和禮物。

照理說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人,應該都是些出身不凡的權勢人物,自認對海漢有價值,纔會設法聯繫陳一鑫。但從拜帖落款來看,這些人大多是經營各種行業的商人,或是在文化界有些名氣的人物,似乎並無官府中人。

不過這種障眼法,陳一鑫又怎會看不穿?

他將這些拜帖交給軍情局整理之後,便拿到了另一份名單——這些商人背後,幾乎都有朝廷高官甚至皇親國戚的身影。

這些信息或許有真有假,來試探的也未必真存了投靠海漢的心思,但至少可以說明,明廷已經壓制不住京城裡的人心浮動了,想早日跳船求生的人不在少數。

這或許也跟近幾年海漢在新佔領區大量留用原本隸屬大明的地方官員有關,例如被海漢定爲京城的杭州,就有不少縣一級,甚至是州府衙門的官員被海漢留用。而且兩年前朱子安、朱子武這兩名德王后裔參加海漢開科取士,隨後分別在杭州和金州成功入仕,也算是開了皇親國戚投效海漢的先例。

既然德王府的子弟都能到海漢去當官,那就說明海漢對朱氏大明出身的人並無偏見。京城裡掌握權勢的人很多,只要早做選擇,多半也能憑藉手頭的資源,或是個人的影響力,在海漢混個一官半職。

哪怕自己沒法從大明脫身,但如果能安排子侄後輩到海漢去,效仿朱氏兄弟的做法,通過考取功名入仕海漢,也是一個不錯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得到陳一鑫這個級別的高官保薦,那更是能少走許多彎路。

陳一鑫並不反對任用大明的人,只要向自己證明其能力價值就行。不過眼下跟明廷的談判纔是一等一的大事,這些探路性質的拜訪,來的都不是正主,他可沒空接見,統統轉給了軍情局出面處理。

等軍情局發掘出其中有發展價值的對象後,再酌情進行下一步的接觸。

不過陳一鑫也注意到,自己可能誤判了大明對停戰談判這件事的承受能力。他爲了施加壓力而特意加上的砝碼,在王承恩這裡似乎並沒有收到特別明顯的效果。

王承恩沒有因爲二十萬兩白銀一天的加價而表現得焦躁,還是在不緊不慢地討論各項條件的細節問題,就彷彿停戰的原因不是大明投降,而是海漢打不下去了要主動議和一樣。

而對於海漢提出的賠款要求,王承恩更是擺出了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態度,反正要錢就是沒有,大明沒法償付海漢所要求的戰爭賠款。

而對於割地的要求,王承恩也忠實執行了崇禎的授意,南方的州府可以談,但北方的永平府、河間府兩地,那是萬萬不可作爲停戰條件。

王承恩甚至表示,大明可以考慮用土地面積更大的南方州府來作爲替換。

但他忘了一件事,陳一鑫不僅是海漢執委會的成員,同時也是海漢北方大區的最高長官。永平府和河間府是可以直接納入北方大區的區域,對他來說,其價值可不是南方州府能比的。

所以崇禎設想以南地換北地的計劃,在陳一鑫這裡是根本行不通的,雙方在這個條件上的分歧大到完全沒法商量。

雙方在八里莊又談了三天,但進展極小,在大明需作出的賠償條件方面,幾乎沒有達成任何一致意見。

雙方唯一的共識,就是繼續保持停戰狀態,並且通過談判協商來解決目前的分歧。

第1045章 代理商第171章 福利保障第1028章 希望油田(二)第1772章 有利可圖第1643章 天公不作美2846.第2846章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第2333章第1105章 麻痹上級第六百五十章 差距2469.第2469章第1187章 市場狀況2975.第2975章3050.第3050章第九百三十章 親自出馬第1080章 進展順利2566.第2566章第2262章第136章 新任巡檢(三)第1053章 老闆駕到3299.第3299章第2304章2534.第2534章2383.第2383章3099.第3099章第1103章 收拾殘局第2203章3189.第3189章2913.第2913章3138.第3138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南海新移民第七百九十二 尋找新目標第1974章第1694章 雙重身份2437.第2437章2484.第2484章3001.第3001章第2318章3204.第3204章第2337章2819.第2819章第356章 拉鋸戰第四百四十七章 昌化進展2542.第2542章第1076章 膠州灣第1280章 鶯歌海縣3132.第3132章2554.第2554章第305章 在商言商第九百八十章 各得其所2488.第2488章3187.第3187章第八百零八章 林中抓捕第39章 港灣激戰(一)第1840章 戰後清算3051.第3051章第八百六十四章 戰後清理第1714章 見習期第1081章 脫身洗白2498.第2498章第六百九十九章 戰前佈局2704.第2704章第1124章 成本與收益第2071章第2244章3277.第3277章2995.第2995章第1029章 希望油田(三)第1996章第1673章 戰後評功第1104章 芝罘灣歸屬第1132章 反覆無常第1658章 攻打馬尼拉(八)第七百八十八章 年終總結2432.第2432章第2321章第1761章 武力展示(三)第2110章第1586章 昌化鉅變第2339章第1197章 屈服2823.第2823章第1604章 接盤條件第1575章 針鋒相對第25章 勞改營(三)第2019章第1612章 奔赴三亞2474.第2474章第1369章 牽制第九百七十一章 左右爲難的托馬斯2933.第2933章第1179章 和平談判第253章 占城形勢第1963章第241章 魏平的作用第1960章第251章 新船下水2745.第2745章3088.第3088章第191章 關於駐廣辦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