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第3307章

說歸說鬧歸鬧,崇禎將一干重臣召進宮,除了配合自己演戲之外,也的確需要他們給接下來的談判出出主意。

儘管向海漢投降已成定局,但對方在談判中提出如此之多的苛刻條件,已經遠遠超出了大明所能接受的程度,絕無可能一口答應下來,還是得想辦法跟對方講講價才行。

而這個時候,真正負責出面談判的王承恩就只能旁聽了。就算衆大臣再怎麼捧他,他本質上也只是個傳話筒,這御書房里人人都能對國家大事發表意見,但他這個內宮太監肯定只能是排名最末的那個。

朝廷能籌出多少銀子,被點名割讓的地區有多少物產多少人口,長江與京杭運河被海漢控制會帶來哪些影響,哪些是能讓步,哪些是不能讓步的,這些都是王承恩並不瞭解的問題,他站在旁邊插不上話,只能聽大臣們分析討論。

衆人一番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斡旋餘地最大的停戰條件,應該是海漢提出的第一項要求,即戰爭賠款。

理由是海漢的經濟狀況遠比大明要好,過去也一直都只是要求大明開放市場,通過貿易手段來賺取收益。而這次開戰的直接原因,也幾乎與金錢無關,海漢的索賠更類似於一種懲戒手段,而不是戰爭目的。

而其他的幾項條件,要跟海漢添加還價的空間恐怕就會小得多了。

衆所周知,海漢這三十年來一直在不斷蠶食大明領土,近些年來更是毫不掩飾要吞併大明的念頭。這些與海漢佔領區相鄰,以及位於濱海區域的州府,本就是海漢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之一,如今只是要脅迫大明得到官方認可,名正言順地佔領這些地區罷了。

崇禎對於南方地區的認知,除了當地是重要的稅賦來源地之外,其實沒有太多的感觸。

在他看來,南方戰場抵抗不力,很大程度是因爲海漢這些年在當地不斷滲透的結果。換句話說,當地的人心歸屬可能早就已經變質,海漢只是差了這麼一個藉口將其收到自己口袋裡。

其中也只有南京城有些可惜,畢竟那是大明經營了二百多年的地方,投入之大並不亞於北京城,崇禎是很不願意將其割讓出去。

而真正讓崇禎感到肉疼的,其實是華北的永平府和河間府。

這一南一東毗鄰京畿的兩個地區一旦易主,那就等於是被海漢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了。

但海漢軍已經佔領了這兩地的多座城池,其中甚至不乏灤州、滄州這樣的大城。要讓他們把吃進嘴裡的肉再吐出來,恐怕是不太容易了。

衆人商議半天,最後只商量出一個死馬當作活馬醫的辦法——如果海漢實在不肯放棄對這兩地歸屬權的索求,那隻能嘗試以地易地,看看能不能用南方的地盤來換這兩個地方。

畢竟海漢的根基在南方,如果大明願意用南方的州府來換,海漢也未必不會同意。

當然了,如果真談到那一步,大明需要割讓出去的地盤,恐怕就不只是兩府之地了。

而對於長江和京杭運河的開放問題,崇禎和衆大臣的看法基本一致,那就是無計可施。

海漢軍在鎮江摧毀了明軍在長江上的大部分武裝艦船,短期內難以恢復元氣,就算想阻止海漢船隻進入長江也有心無力了。

而京杭運河如今有近一半的航段已經處於海漢控制之下,漕運衙門所在的淮安雖然還在大明手中,但已經形同虛設,今後甚至連進入南北運河巡視都要申請海漢同意。

對大明來說,內河通航這個條件在談判桌上爭與不爭,不過是口頭上過招罷了。大明認可與否,都無法阻止海漢在內河流域一步一步拓展勢力範圍。這個會一直開到夜幕降臨才結束,崇禎放了大臣們離開,卻唯獨讓王承恩留下了。

“王承恩,朕剛纔一直沒過問你的意見,你可有什麼想說的?”

王承恩低眉順目地應道:“國家大事,當然是皇上作主,皇上吩咐怎麼辦,奴才就盡全力照辦。”

崇禎嘆口氣道:“要是朝堂上下,都能像你這麼聽話就好了。我大明君民齊心,哪會不敵海漢!”

王承恩應道:“奴才可沒上戰場殺敵的本事,唯有一顆忠心而已。”

“忠心!說得好啊,可剛纔在這屋裡的人,有幾個能像你一樣忠心?”

崇禎冷笑道:“朕想讓他們出面去跟海漢人談判,居然合力把你往前拱,唯恐被朕點將點到自己頭上。這些傢伙心裡打的什麼算盤,還以爲朕不知道!”

王承恩低着頭沒敢接話。崇禎作勢要安排其他人去談判,不過只是試探這幫大臣的真實態度罷了,但無論是君是臣,誰都不想去擔這個責任,差事最終只會落在王承恩這個工具人頭上。

崇禎說完閒話回到正題:“剛纔你在這裡聽了兩個時辰,對接下來的談判,心裡可有底了?”

王承恩道:“奴才愚笨,聽是都聽了,就是不知道理解得對不對。”

崇禎道:“你說來朕聽聽。”

王承恩道:“割地的事,實在爭不過,就用南方的地來換永平府和河間府。河道通航權不用爭了,只要海漢也能讓咱大明的船通行,不撕破臉就行。還有戰爭賠款,能減一點是一點,付款期拖得越久越好,總之不能他們要多少就給多少。”

崇禎嘆道:“王承恩,你比那幫大臣有用多了。若不是你已經進宮當了太監,朕好歹也要封個官職給你。”

王承恩連忙應道:“奴才不想做官,只想留在宮裡服侍皇上。”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二天京城內外,便已經傳開消息,朝廷已經定了主意,與海漢停戰議和。不過海漢那邊提了不少過分的要求,所以談判仍未有結果。

至於海漢所提的停戰要求,各種離譜的傳聞就多了。

有說要求崇禎退位的,也有說崇禎要挑一位公主遠嫁海漢和親,還有說崇禎不肯屈從,是被內閣大臣和內宮宦官挾持之下,才被迫下令和談。

否則這被派出城去和談的使者,怎麼會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王承恩,他一個宦官,有什麼資格代表大明去談判,其中必定有鬼。

第2007章第1296章 新式火炮第1989章第2263章第1714章 見習期第2132章第1906章 結業考覈2874.第2874章3111.第3111章第1247章 陷入困境第383章 調職申請第五百九十三章 使團到訪第2297章第1102章 達成協議第六百一十六章 南日島之戰(三)2380.第2380章2622.第2622章2687.第2687章第1194章 委曲求全3282.第3282章第六百七十八章 投資環境3390.第3390章第七百零二章 驅虎吞狼第1306章 海口新貌第1505章 強者風範第2177章3372.第3372章第2028章第2243章第1833章 孤注一擲第53章 邀功請賞(二)第1306章 海口新貌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馬威第七百七十二章 官方喉舌3373.第3373章3235.第3235章第2336章第1152章 北方商業航線2878.第2878章第1977章第2044章第八百九十九章 北上考察(一)2377.第2377章第2359章第九百二十三章 多國部隊第1100章 各取所需第298章 駐廣辦的新業務3178.第3178章第九百七十三章 崖城外的種植園第1338章 重賞之下第八百九十七章 下一個目標第2129章第五百零三章 王湯姆的憂慮3207.第3207章第1393章 要挾2478.第2478章第180章 地第1523章 地下世界第1970章3236.第3236章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第1387章 若想人不知第1351章 罪魁禍首2706.第2706章第1182章 停戰協議2710.第2710章第1367章 佯攻第八百九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122章 海外考察(九)第六百四十三章 利益之爭第1906章 結業考覈2965.第2965章第1901章 留學生活第1032章 希望油田(六)3022.第3022章第1751章 孰強孰弱第1477章 定心丸第四百二十八章 嚴查2848.第2848章2479.第2479章第2334章3121.第3121章第1755章 都是表演第1383章 馬家莊移民營3105.第3105章第五百二十三章 廉價勞動力3360.第3360章2587.第2587章第332章 肥肉與陷阱第1190章 抓捕第1556章 建交之後第1370章 蠶食第七百七十二章 官方喉舌第1065章 面對面第1830章 迎頭痛擊第1694章 雙重身份2758.第2758章第134章 新任巡檢(一)第120章 海外考察(七)2938.第293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