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3.第2653章

第2653章

另一個國家的京城,爲何會與海漢的城市相像,年輕官員們都不太明白符力的意思。但稍後他們乘坐馬車入城,在途中所見的景象就已驗證了符力的評價。

無論城內城外,大道兩邊都不時能見到海漢風格的建築,或是懸掛着漢字招牌的店鋪,可見在漢城生活的海漢人還真是爲數不少。不過此時因爲國王儀仗入城,車隊所有途經的街道都已封閉戒嚴,他們在車上只能看個大概。

符力與石成武、王安國二人同乘一車,向他們提問道:“我考一考你們,我國與朝鮮國簽署建交協議是哪一年?”

王安國胸有成竹地應道:“海漢歷1636年,也就是十九年前,家父便是當年促成此事的其中一人。”

當年海漢軍在遼東金州發動春季攻勢,打敗了滿清武裝,王湯姆便順勢率領武裝艦隊直抵漢城,迫使國王李倧與海漢簽訂盟約,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而當時簽署相關協議的時候,朝鮮在理論上仍是大明的藩屬國,也正是從這一刻起,朝鮮與大明的關係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儘管後來海漢、大明、朝鮮三方還簽署了三國盟約,但其目的主要是爲了合力對付北邊的滿清武裝,海漢也並未就此停下控制朝鮮的嘗試。

次年滿清大舉南下攻朝,海漢趁機派出軍隊入駐朝鮮。這一戰結束之後,海漢便名正言順地在朝鮮長期駐軍,通過軍事手段實現了對朝鮮的間接控制。而大明事實上已經被踢出局,所謂的藩屬關係也基本就此畫上了句號。

這一段歷史發生的時候,石成武、王安國都還只是幼兒,但他們和所有的這個時期誕生的海漢新生代一樣,都在學校裡學習過相關的歷史。而且他們的父輩就是締造這段歷史的參與者,私下也曾告訴過他們許多外人不知的內幕,所以他們掌握的信息也更爲詳實。

符力點點頭道:“我國與朝鮮所簽署的建交協議中,包含有貿易通商的條款,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便有海漢的商人和各種商業機構進入朝鮮從事貿易活動,而漢城當然是必須要來的地方。”

“十幾年下來,根據我們掌握的數據,僅漢城和附近的京畿道地區,就有超過五百家屬於我國的商業機構。長期居住在這一地區的我國國民,也有近萬之多。每年通過漢城輸入朝鮮的各種商品物資,價值都高達數百萬元,即便對我國來說,也是不可忽視的貿易規模。”

石王二人聽得暗暗吃驚,符力所說的數目,可要比他們預計的多出一大截。

便聽符力繼續說道:“漢城這地方沒有天然良港,如果以我國的眼光來看,並非適合開展海貿的地方,但朝鮮人將京城設在此地,全國財富至少有一半都匯聚至此,所以還是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區域貿易中心。但凡你們能說的出名字的跨國商團、船行,基本都在漢城設有辦事處和經營機構。”

石成武聽到這裡,心中卻在暗暗琢磨另外一件事。如果以地理環境而言,漢城與杭州倒是有某種程度的相似,都是位於大江下游接近海岸的地方,也都缺乏天然良港來充分利用海上運力。

不過海漢有能力在距離杭州不遠的寧波營建陸海轉運中心,有舟山定海港這樣條件成熟的綜合港口可加以利用,後期還會有貨運鐵路來解決杭州地區的物流問題,發展前景必然要遠勝眼前這座傳統城池。

王安國提問道:“既然我國在本地有如此之多的產業,那想必靠這些產業吃飯的本地人也不少吧?”

符力點點頭道:“僅是接受僱傭,爲這些產業打工的本地人,就至少有七八萬之多。直接和間接受益於這些產業的人口,更是遠大於此。當然了,這些只是民間的狀況,真正受益最大的羣體,還是那些手裡掌握着各種權力的王公貴族和朝廷重臣。”

這中間的情況無需符力詳細說明,石王二人當然也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因爲他們自己就屬於這樣的既得利益者。

那些利潤最高,最容易被壟斷經營的產業,必然都是掌握在有權有勢的人手中。這樣的情況不管是在朝鮮,還是在別的地方,其實並無太大區別。

車隊從漢江江岸一路向北,穿過漢城城區,終於抵達了北漢山南麓的王宮。

目前的王城宮殿羣,大多是在1592年的壬辰倭亂之後重新修建。當時倭寇僅用時十九天,便攻陷了漢城,而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等主要宮殿羣,也都在戰亂中被全部焚燬。

不過壬辰倭亂之後沒過幾年,後金便開始了對朝鮮的入侵,迫於戰爭壓力的朝鮮王室也拿不出多少資金來重建王城宮殿,因此李倧在位期間也基本沒享到什麼福,居住環境甚至還比不了江華島上的行宮。

李凒登基之後,朝鮮因爲與海漢通商的關係,經濟狀況也在逐年好轉,總算是能騰出手來慢慢重建宮殿了。這十幾年下來,也基本恢復了王城宮殿羣的原貌。而且因爲朝鮮脫離了大明的掌控,也不用再遵守以前的君臣規制,在李凒的授意之下,新建的宮殿規模比以前還大了一些,看起來也不像江華島行宮那麼寒酸了。

目前李凒的的正宮便設在景福宮,宮內有勤政殿、思政殿、康寧殿、交泰殿、慈慶殿等宮殿建築。李凒爲海漢使團所準備的宴席,便設在景福宮內一處人工湖邊上的慶會樓。

慶會樓雖然帶個樓字,其實也只有上下兩層而已。這地方專門用於國王設宴招待羣臣或者外國使節,相當於是個御用宴會廳。

這種外交宴會因爲涉及兩國關係,儀式繁雜而冗長,加之出席人數衆多,也不便交流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所以對於海漢使團的年輕官員們來說,這並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場合。

(本章完)

第1026章 先遣隊(七)第1674章 逐步接管第211章 最惠價格待遇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千智第1042章 輕取大甲社2585.第2585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行動日(二)第1164章 啼笑皆非第197章 李大掌櫃第1707章 重生機會2749.第2749章第279章 登陸開始3273.第3273章第1159章 陰差陽錯第六百一十三章 泉州狀況第1052 角色扮演第八百三十二章 謹慎的許心素3033.第3033章第1846章 交換條件2838.第2838章第八百九十五章 釣魚執法3181.第3181章2784.第2784章第七百零七章 澎湖開戰3096.第3096章第1675章 防區交接3113.第3113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南下作戰2369.第2369章第1630章 最後準備2771.第2771章第2148章2986.第2986章第1006章 開國慶典(六)第1549章 合作形式第1049章 跨部門合作第六百一十二章 性能與戰術第2206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軍隊的發展第212章 駐廣辦的改造工程第四百四十四章 主動催促第1051章 前往杭州第九百七十二章 範迪門的三亞見聞第1795章 備戰工作第五百二十章 佔領府城2805.第2805章2796.第2796章第1144章 寸步不讓第1817章 無解難題第1584章 特殊情況2582.第2582章第六百七十二章 禁閉第1977章3130.第3130章第四百零九章 入職經歷2555.第2555章第309章 機構和人事調整第1071章 不同兵種3305.第3305章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2770.第2770章第86章 何夕的本領(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探子黎大貴第1060章 真正的目的2909.第2909章2920.第2920章3163.第3163章第1906章 結業考覈第1128章 兩種態度第343章 強行冤大頭第24章 勞改營(二)2605.第2605章第八百八十五章 山中追剿第七百六十五章 打狗港3049.第3049章3356.第3356章第2207章2592.第2592章第六百七十章 使團抵達第17章 小漁村第15章 伙食問題3373.第3373章第七百六十二章 示威3323.第3323章第1454章 未來打算2411.第2411章第1389章 大局第1465章 招商會第2345章3010.第3010章第165章 隔空算計第2078章2904.第2904章2652.第2652章2860.第2860章第2282章第六百七十七章 參觀昌化第六百三十八章 交手(七)2758.第2758章第1177章 碰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