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3.第2483章

第2483章

1649年的海漢國慶,與過往二十年並無太大不同,國都三亞的城區內披紅掛綵,到處都能看到歡慶節日的橫幅。三亞景觀兩旁大大小小的商鋪外都掛出了紅藍雙色的海漢國旗,不少商家趁勢推出了一些節日促銷活動,吸引了大量民衆在街頭駐足圍觀。

近日出版的幾份報紙,頭版頭條全都是渲染國慶氣氛的評論文章,大致內容自然是追溯海漢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各種建設成就,鼓吹一番執委會的英明神武。其他版面則是大多被各個海外殖民區買下,用以宣傳本地的開發建設成績。

例如財大氣粗的東海殖民區,便在《海漢時報》買下了國慶特刊的一個整版,列舉了該地區去年的各項政績。

如今的東海殖民區的範圍早已不只是舟山羣島了,原寧波府的大部分地區也被劃入了治下,就連殖民區的治所也從舟山定海港搬到了寧波城。海漢所實施的貿易措施吸引了大量財富,這裡也由此成爲了整個江浙地區最爲繁華的地區。

除了寧波府之外,原屬朝鮮國的濟州島地區,如今已經因爲兩國間的債務問題,變成了隸屬海漢的租界地,同樣也被劃入了東海殖民區的管轄範圍。

此外還有位於日本九州島西北部的佐世保灣地區,同樣也是東海殖民區轄地之一。這裡不僅是海漢在日本列島地區唯一的軍事基地,同時也充當着貿易港的職能。與舟山定海港類似,佐世保灣內也專門劃有一片區域接納來自各國的商船和水手。

由於日本在這個時期實施了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就連荷蘭、葡萄牙等傳統貿易伙伴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全國僅剩長崎港一處對外貿易窗口。不過海漢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封閉的局面,距離長崎不遠的佐世保灣因爲沿用了海漢成熟的貿易制度,迅速成爲了日本列島的國際貿易中心。

而且在海漢東海艦隊的脅迫之下,日本被迫開放了大阪、名古屋、江戶等的的通商權限,允許海漢商人進入這些地區從事貿易活動。

當然了,這樣的特殊待遇只是海漢獨享,其他外來國家可沒有享受同等待遇的資格,只能在佐世保灣設立貿易機構,在當地完成商品買賣和錢貨交割。

日本幕府即便對這樣的局面有諸多不滿,也只能忍氣吞聲,畢竟海漢一怒,武裝艦隊隨時就會開進江戶灣,甚至炮轟江戶城,這樣的後果可沒人能夠承受得了。

而濟州島和佐世保灣同處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之間的對馬海峽附近,所以受此影響的遠不止日本與海漢的貿易關係,日朝兩國間的傳統貿易也同樣要接受海漢的監管。

東海殖民區對東亞四國間的海上貿易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也自然能憑藉這份影響力在國際貿易中賺取到豐厚的收益。所以東海殖民區在《海漢時報》上刊登的政績,也主要是以經濟領域爲主,雖然轄區地域面積在海外殖民區中算是相對較小的一處,但東海殖民區上繳給國庫的賦稅數目卻是數一數二,甚至超過了納入海漢治下不久的福廣地區。

這樣的宣傳措施可不僅僅只是爲了向執委會表功而已,同時也能從海漢國內吸引到許多資金和人才涌向東海殖民區,而且效果相當顯著。畢竟這整版的廣告除了標榜東海殖民區所取得的成績之外,還有顯眼的招商和招聘內容,而這些與民衆切身利益相關的東西,將會爲東海殖民區帶去更多的資源。

自認在某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的海外殖民區,都會採用類似的方式來爲自己作宣傳,以此來吸引國內的資源。比如位於黃渤海地區的北海殖民區,招聘人才的方向便與長於商貿、航海的東海殖民區有所不同。

北海殖民區的轄區相當於是海漢國的北方邊陲,長期需要與大明和滿清兩個強力對手明爭暗鬥,因此軍事建設一直都是重中之重,招聘的主要對象便是三亞各軍事學員的高材生。作爲現階段對外軍事行動最爲頻繁的殖民區,到北海殖民區服役自然能得到更多榮立軍功的機會,對於有志於在軍中發展的青壯軍官來說,這的確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北海殖民區所在地區的局勢雖然不算太安穩,但轄區內的經濟狀況卻並不差,山東登州轄區有處於開採中的銅礦和金礦,並且當地還有鐵、銀、鉛、鋅、石墨、磷等礦藏有待開發;朝鮮大同江轄區已經初步建成了媒鐵複合產業,以及造船、製鹽等民用產業;遼東半島雖然暫時沒有什麼高價值的產業,不過隨着海漢在當地的統治逐漸穩固,東北地區持續有大量漢人逃離滿清統治區,投奔到相對安全的海漢治下地區。

因此北海殖民區的招聘方向除了軍事人才之外,還需要大量治理地方的基層官員。只要是有志於此,且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民衆皆可報名,即便之前沒有做過官管過事也沒關係,北海殖民區爲此在山東登州建有一處專門培訓基層官員的行政學院,以百日短訓的方式批量培養村鎮一級的管理者。

北海殖民區的這種做法其實也並非首創,海漢的疆土年年擴張,新的疆域必然需要大量的基層官員接手,然而海漢並不具備足夠的人才儲備,所以也只能通過集訓的方式來批量培養基層官員,然後通過任期表現來逐漸選拔其中的優秀人才。

不過北海殖民區的培訓期要較南方地區短得多,競爭也沒有那麼激烈,相對就降低了做官的門檻。這對於那些有志於走仕途卻又缺乏背景的年輕人來說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當然這對於衆多在爲後人謀求好出路,卻又缺乏人脈的普通穿越衆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海外殖民區的用人條件相對國內更爲寬鬆,他們可以一次性將各個海外殖民區的需求一覽無餘,從中選擇最適合後人發展的道路。

(本章完)

第1292章 炮火覆蓋3171.第3171章第九百六十四章 結案3354.第3354章第2179章2839.第2839章3133.第3133章2477.第2477章第2220章第1334章 反覆試探第五百六十四章 苦命的絆腳石第115章 海外考察(二)第26章 黎人(一)第264章 武裝遊行第1338章 重賞之下第2003章3360.第3360章第1026章 先遣隊(七)第1999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照葫蘆畫瓢第1618章 何夕的要求第1082章 懷疑對象第2267章第1285章 蒸汽挖掘機3250.第3250章3389.第3389章第九百一十九章 下一步2939.第2939章第2143章第九百二十八章 開闢新市場第1234章 潛入柔佛第四百九十五章 工程衆多3286.第3286章2550.第2550章第256章 開發亞龍灣第1902章 超乎想象3150.第3150章第1768章 利益至上第1478章 前線第2191章第1600章 好事多磨第1423章 不謀而合第216章 軍力吃緊第1125章 跨陣營合作3367.第3367章2577.第2577章3078.第3078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進的態度第五百零五章 環島考察結束2693.第2693章第108章 開發新產品2409.第2409章3002.第3002章3147.第3147章2924.第2924章第六百九十七章 來年形勢第2330章第207章 沿途考察第1491章 應對乏術第八百零一章 陷入困境第2303章第1246章 甕中捉鱉2754.第2754章第2156章第39章 港灣激戰(一)第1474章 投資與開發2938.第2938章第391章 盟軍到來第1560章 白忙一場第八百三十五章 行動計劃2418.第2418章第1835章 難以脫身第九百一十六章 合作的內幕第230章 人口結構與土地政策第1576章 破釜沉舟2998.第2998章第1770章 跨國組合第13章 漫長的一天(三)第五百零二章 儋州調查第1750章 民間傳聞第九百一十二章 敗軍之將2633.第2633章第2355章第1477章 定心丸第235章 附加條件2691.第2691章3348.第3348章2517.第2517章第六百二十章 南日島之戰(七)3333.第3333章第1088章 福山縣城3101.第3101章2747.第2747章第2305章第1542章 財主們的小算盤第四百四十七章 昌化進展3173.第3173章第八百三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2328章第1068章 後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