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7章 接連受挫

對於清軍來說,其實朝鮮水師的戰鬥力也就那樣,如果不是前兩年被海漢艦隊剿得太厲害,僅憑當初由大明降將帶到遼東的水師部隊,就足夠讓朝鮮人喝一壺了。但現在嘛,即便是朝鮮水師那些長不過五丈的小型戰船,也能讓只擁有少量木筏的清軍望江興嘆了。

由於渡江載具較少運力有限,平壤附近的綾羅、羊角、頭老三個島嶼,便理所當然地成爲了清軍眼中的渡江跳板。趁着夜間能見度低的時候向島上輸送部隊,白天便窩在島上製作渡江行動第二步所需使用的木筏,等屯兵到一定規模,再在入夜之後採取行動,嘗試登陸大同江南岸。

當然了,這樣的安排只是清軍單方面的作戰計劃,至於能不能做到,那只有先試了再說。但這種動向早早被海漢方面監控到了之後,登島的清軍實質上便已經成了一羣有去無回的炮灰。

在清軍實施這種戰術兩天之後,江面上突然出現了數十艘戰船,封鎖了這三個島嶼與北岸之間的江面,阻斷了島上清軍的退路。然後載着海漢海軍陸戰隊的運兵船開始向島嶼投送兵力,由步兵登島完成清剿敵軍的任務。

行動僅僅纔開始兩天時間,清軍能送到島上的兵力極爲有限,且基本全是使用冷兵器的步兵。清軍投入兵力最多的頭老島,島上的清軍也仍未足千人,而且因爲考慮到運輸效率,基本沒有運送任何的重武器上島。這就使得島上的清軍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時很難有什麼有效的反擊手段,在火槍的密集攢射之下很快就失去了抵抗力。而聯軍艦隊封鎖江面之後,清軍就只能在大同江北岸眼睜睜地看着敵軍登島剿滅藏身島上的那些同伴了。

在戰船火力的掩護之下,孫丙率領陸戰隊一連順利登上了羊角島,隨即對島上的敵軍展開清剿行動。在這個地形如羊角般狹窄的小島上,清軍根本就無處可躲,但又難以在正面交鋒中衝破海漢軍的火力網,在吃到兩輪槍子之後便放棄了衝鋒,只能龜縮於島上的樹林中,伺機發動反擊。

但孫丙哪裡會給清軍留下生機,當即便下令放火焚燒樹林。海漢軍這次出征朝鮮,還專門帶上了一批臺灣出磺坑煉油廠出產的燃燒彈。這玩意兒只是應軍方要求製作的試用品,但威力着實不小,用簡易投擲器從數十米外砸進樹林之後,使用粗汽油作爲助燃劑的燃燒彈立刻便引燃了這片林子。

粗汽油是石油簡單蒸餾的產物,極易燃燒且起火後用水難以撲滅,島上的樹林燒起來之後,很快便有無路可退的清軍從林子裡衝出來,試圖拼死一搏,但等待他們的卻是對手在百步開外冷酷無情的排槍攢射。

這樣的對戰自然就變成了一邊倒的殺戮,從林中衝出的清軍士兵基本上連敵人的面目都沒看到,便已中彈倒地了。而孫丙所領到的任務並沒有抓活口的要求,所以他也在指揮中貫徹了這種態度,命令手下士兵不必留手。凡是手持武器衝出樹林的清軍,一律視作負隅頑抗處理。

從島上升騰而起的濃煙很快就吸引了大同江兩岸的關注,但隔岸觀火這雙方的情緒自然是截然相反。聯軍一方對於這種能夠挫敗清軍銳氣的行動大爲興奮,特別是此前一直連戰連敗的朝鮮軍,似乎已經由此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而清軍當然對這樣的局面高興不起來了,皇太極等人臉色鐵青地看着江心島上升起的滾滾濃煙,心知缺乏救助的登島部隊這下肯定是凶多吉少了。損失這點人馬事小,但這個行動計劃被對手察覺之後,想要再照此方法渡江就不太可能了。

這把火燒死的清軍要遠遠多過沖出來被陸戰隊擊斃的數目,孫丙在此之前接受過使用燃燒彈戰術的相關培訓,也知道很多人可能並非被直接燒死,而是在火場中被濃煙嗆死或是窒息而死,根本就來不及衝出逃生。不過不管怎樣,能夠乾淨利落地消滅島上的清軍,便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

不久之後綾羅島上也生出一場大火,清剿該地的海漢陸戰隊使用了同樣的方式來對付島上的清軍,一把火將島上的樹林連同裡邊藏身的數百清軍燒了個乾乾淨淨。

而位於下游的頭老島則稍稍費事一些,這個島的面積大約有三個羊角島那麼大,爲此王湯姆將剩下的陸戰隊全部派遣過去,而且還讓西芒調了三百名葡萄牙火槍兵登島助戰。以求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島上的清理。

雖然頭老島上的清軍也嘗試了抵抗,但在密集的步槍火力打擊之下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清軍所裝備的盾牌和盔甲都只能對最老式的火繩槍有一定的防禦作用,但陸戰隊所使用的步槍就在其防禦能力之外了,在兵力相近的情況下結陣對戰幾乎毫無勝算,幾輪齊射下來就已經死得七七八八了。

聯軍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將平壤附近江面上的三個較大的島嶼清理乾淨,在這個過程中清軍未能採取任何有效的救援措施,甚至都沒法對登島作戰的海漢軍進行干擾。而幾處島嶼上相繼燃起的大火,只要是眼沒瞎的人都能在數裡之外看到,這對於清軍的士氣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皇太極當然不懂什麼叫做“不對稱作戰”,但他知道己方在水面作戰的劣勢被對手利用得淋漓盡致,如果接下來依然找不到一個能夠重新平衡雙方戰力的辦法,那麼這次南伐朝鮮的戰爭很可能真就得在這大同江畔宣告結束了。

對於這樣的結局,皇太極自然不會滿意,當初在瀋陽誓師出發的時候,他可是向羣臣宣佈要一戰定朝鮮,讓這個國家從此依附於大清國,不再聽命於明國的指揮。但他確實也沒想到朝鮮改換門庭的速度竟然比自己預計的更快,只是這請來的僱傭軍實力也太強了一些,讓清軍在朝鮮境內處處受制,白白增添了許多的物資消耗和人員傷亡。

如果就這麼灰溜溜地撤回國去,皇太極當然是不樂意的,就算他不說什麼,文武大臣們也不會甘心就此收手。要知道這次的戰事打到現在,清軍其實連本錢都還沒能收回來,八旗旗主和國內的權貴又豈肯自己投入到這場戰事的諸多資源打了水漂。

清國高層在出徵之前的算盤是打得極好的,力爭在三個月之內結束戰事,不但可以擄回一大票朝鮮人口充實治下地區的勞動力,完了還得向朝鮮王室索要大筆戰爭賠償,怎麼想都是能夠大賺一筆的買賣。但現實狀況是越往南推進阻力越大,大部分的時間都耗在了被海漢聯軍把控的水脈流域,而國內的近海地區頻繁遭受海漢襲擊,被其擄走的人口幾乎等同於這次從朝鮮搶回的數目了。

清軍這次出征號稱十萬大軍,雖然這個數目是加上了幾萬民夫之後還略帶誇大的結果,但這麼多人每天的消耗可是實打實地需要足夠的物資供應才行,光是每一天連人帶馬吃掉的口糧,就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了。如今從清國境內到大同江畔的補給線已經長達數百里,其間還要跨越幾條河流,提防途中由朝鮮地方武裝所發動的偷襲,運輸壓力之大足以讓軍需官們時刻處在精神崩潰的邊緣。

戰事每拖延一天,就意味着這一天要白白浪費數萬人的生存物資,而清軍從安州開始便已經無法再就近從本地獲得大量補給了,出征時所帶的物資也早就已經消耗完了,只能依賴從國內運至前線的後勤補給,這並不是一個能夠長期維持下去的手段。如果這場戰事再拖個把月而沒有大的改觀,那就算能與海漢有一戰之力,皇太極也得因爲補給問題而選擇主動退兵了。

頗爲諷刺的是,這大同江裡魚類資源頗爲豐富,但清軍由於缺少船舶,甚至都沒法從江中打漁來補給食物。皇太極不得不派出了一部分兵馬,到平壤北邊的山地去獵殺野生動物來減輕後勤部門的壓力。

“留給清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錢天敦從滋滋作響的鐵板上夾起一塊切好的牛肉,在面前的瓷碟裡蘸了一下調料,然後放進嘴裡大嚼起來:“這樣的牛肉,想必平壤城的清軍是享受不到了……金大人,不要客氣,一起吃啊!”

前幾天阿濟格從大同江基地附近敗退之後,這裡便重新回到了安寧的局面,數千勞工重新回到北邊的防線工地上繼續修建炮臺和堡壘,而錢天敦則是很有餘裕地開了宴席,享受着廚師現做的鐵板牛扒。當然了,能夠在這裡吃到的牛肉,自然也是由朝鮮所提供的,作爲前幾天擊退清軍的犒賞,金尚憲命人從大同江南岸的安嶽送來一批牛羊,如今便是錢天敦嘴裡的美食了。

金尚憲雖然也很喜歡享受美食,不過當下他更在意的是戰事進展,主動拿了酒壺替錢天敦斟滿酒杯,然後試探着問道:“聽說清軍將重兵都集結在平壤城附近,不知道皇太極是不是打算要從那裡強渡大同江,錢將軍可有什麼消息?”

錢天敦淺酌了一口道:“金大人,貴國這個米酒還是差了點勁頭,下次有海漢商船到朝鮮的時候,我讓人給你送幾壇我國出產的三亞特釀,保證你喝了之後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金尚憲聽錢天敦這牛頭不對馬嘴的回答,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不過他最近與錢天敦打交道的時候頗多,也知道這位海漢將軍喜歡故意岔開話題,然後繞上一圈再回來,當下也不催促,靜靜地等待他的下文。

“清軍入侵朝鮮以來,對陣貴國軍隊一直沒打過敗仗,皇太極現在就是喝多了上頭的狀態,得讓我們來幫他清醒一下腦子。”錢天敦放下酒杯道:“聯軍艦隊現在有七成的戰船都集中在平壤城附近的江面上,如果清軍一定要選擇在那裡渡江,那他們或許得先做好淹死幾萬人在大同江裡的思想準備。”

錢天敦的這種形容讓金尚憲稍稍輕鬆了一些,清軍當然不可能爲了強行渡江而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不過他們肯定也不會直接放棄繼續向南推進的打算,只要清軍嘗試渡江,那海漢聯軍就有機會對其予以重創。

而錢天敦之所以如此輕鬆,是因爲目前的戰局走勢基本與預期相符,等清軍在上游吃夠了苦頭,知道強行渡江無望的時候,就會將最後的希望寄託於攻破大同江基地,以此來迫使海漢退出這一地區。到時候獨立團坐鎮此地迎戰已經陷入疲態的清軍,自然又將是一場屠戮。

至於朝鮮人的心態,錢天敦對此也早有預料,當初他與王湯姆議定撤出鴨綠江,便是有意要借用清軍的猛烈攻勢來打壓朝鮮,等朝鮮人連戰連敗,自認難以支撐戰局的時候,再由海漢站出來阻擊清軍並完成翻盤,由此在朝鮮人心中樹立起戰無不勝的高大形象。

金尚憲雖然也知道海漢在戰事中態度反覆是爲了從朝鮮這裡獲得更多的條件,但又哪裡料想得到海漢人肚子裡這麼多的彎彎腸子。在他看來只要盡力滿足了海漢提出的要求,對方便會盡力兌現承諾,將清軍逐出朝鮮,至於海漢今後對朝鮮半島的長遠打算,即便是錢天敦願意和盤托出,他也未必能完全聽明白。

平壤城附近的島嶼作戰結束之後,經過大致清點,海漢軍在三座小島上共消滅了登島敵軍近兩千人。雖然這其中還有一些是被迫登島充當伐木工的朝鮮俘虜,在兩軍交戰中成了冤死鬼,但即便是朝鮮當局也不會在取得大捷的時候提及這種掃興的事情,趕緊向漢城飛書報捷,順便在戰報中替自己攬下一些功勞纔是正事。

第151章 移民安置3399.第3399章第2271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工程衆多第321章 試乘火車第2294章3346.第3346章2822.第2822章3109.第3109章第六百四十六章 備戰2454.第2454章2945.第2945章3148.第3148章第93章 殺雞儆猴第1054章 試千戶大人第1850章 政敵第1432章 易地再戰第204章 於大山的私心第四百八十二章 升職之路第1227章 繼續培訓第五百四十六章 威懾作用第1055章 步步推進第121章 海外考察(八)第2083章2715.第2715章第61章 大步前進第1672章 無路可逃3380.第3380章2930.第2930章2817.第2817章第1564章 馬打藍人的考量第2243章2831.第2831章2919.第2919章第1471章 北方航線(四)第1182章 停戰協議3214.第3214章第33章 北美幫第五百二十四章 加大移民規模的方法第四百四十八章 解決個人問題第1097章 硬碰硬第2254章第1810章 力有不逮2677.第2677章第66章 火炮(五)2898.第2898章2900.第2900章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第九百七十五章 參觀鹽場第七百一十五章 奴隸販子第1885章 海上貿易第146章 勘察道路2528.第2528章第2216章第254章 門庭若市第2093章第1363章 攻克中左所城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對之策第1556章 建交之後第2303章第四百零六章 新生活(二)第2012章第1167章 緣分使然第1978章2691.第2691章2717.第2717章第303章 商家座談第五百一十四章 攻打儋州3128.第3128章2462.第2462章第1276章 公務出行第七百零五章 十八芝的逃亡計劃2677.第2677章2677.第2677章第五百七十八章 行動日(一)第1058章 另闢蹊徑第1957章2826.第2826章第3445章第2337章第1748章 就算看破也無奈第1552章 建交與通商2679.第2679章第六百零九章 刺殺案的影響第1928章第1980章第83章 歐戰帶來的商機第四百零五章 新生活(一)第1143章 進退兩難第2309章第1361章 兵臨城下第2061章3248.第3248章3014.第3014章3226.第3226章第1481章 戰爭機器第2024章3154.第3154章3026.第3026章第七百六十七章 談判與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