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 性能升級

雖然這個時代的人還不懂得什麼叫做貿易順差逆差,但只要稍稍熟悉海漢情況的人,都知道海漢國每年的商品出口額要遠大於進口額。海漢從外部購入的大多是各種原材料,而出口的幾乎都是經過了深加工之後價格翻上數倍的量產商品。海漢也正是靠着每年數額巨大的貿易順差,在短短數年中實現了財富的快速積累,從而有了足夠的資金來擴充軍備,打造遠洋船隊,不斷地在海外開闢新殖民地。

時至今日,這種經營模式已經進入到良性循環當中,海漢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有大部分是通過這些跨國商人們來完成,而對於新殖民地的開發工作也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依靠各國商人投入資金和人力,官方只負責引導、管理和安全保障。

這種運作模式讓官方的財政壓力減小了許多,並且商人們出於逐利的本性驅使,在開發新殖民地的過程中會比官方更加積極主動,避免了官僚體系運轉效率較低所引發的一些弊病。而對於參加到這個過程中的商人們來說,這大概是他們有史以來最好的發財機會,極爲低廉的運作成本和新殖民地寬鬆的管理制度,讓他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取到大量的財富。

當然這樣的運作模式也不是沒有弊端,海漢國對於商業,特別是跨國貿易的依賴十分嚴重,一旦出現持續時間比較長的貿易爭端、戰爭、天災等狀況,就很容易會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穩定。

此外由於商人們在殖民地建設中的位置和作用太重要,國家層面的一些決策也就不免會被商業利益所影響。類似海運部制定長途貨運航線這類事務,就必須要考慮到一些大海商的利益,根據他們的實際運作狀況來調整航程和沿途停靠港口的安排。

而海外新殖民地的招商和開發工作則更爲複雜,官方在事前就要確定一批有實力的商家能夠參與到前期的運作甚至是隨軍出征,然後在實現對該地區的統治之後再製定能讓更多商人蔘與其中的公開招商計劃,而在此期間官方往往還要與前期參與的大商家做一些利益上的博弈和妥協,期間有很多交換條件都是不可爲外人道的內容。

海漢的跨國貿易發展到當下這個階段,大的商家甚至已經不再將自家的國籍視作限制條件,比如今天這個場合,就有不少來自大明的商家將費策賢視若無物。當然這或許也與昨晚宴會期間海漢領袖陶東來所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有一定的關係,商人會認爲海漢並不把大明使臣放在眼裡,而他們的生意都是在爲海漢跑腿,那自然也沒有必要太忌憚費策賢的存在了。

所以儘管費策賢當下臉色十分難看,但也沒有哪家明商會因爲顧忌他的感受而放棄了眼前的競爭機會。相比這位在海漢高官面前碰了一鼻子灰的大明使臣,那當然還是賺錢更重要,有錢就有了社會地位,即便在大明混不下去了,海漢這邊也會給予自己庇護,不需要再畏懼大明這些官場人物。

費策賢幾次都想站起來拔腿走人,但又捨不得這種蒐集情報的好機會。好不容易熬到了招商環節結束,官方人員便開始清場,請民間商人離開,留下來的幾乎都是各國使臣和官方代表。之所以要採取這種措施,是因爲接下來要進行的便是各國等待已久的武器裝備發售環節,而這一次發售武器的對象只是國家,不允許民間人士參與其中——至少不能在這樣的場合公開參與。

就連李奈這種與海漢高層十分稔熟的人士,今天也不能留下來旁觀各國競爭。不過他對此倒頗爲豁達,反正福瑞豐早先就已經把該拿到手的都拿了,這武器買賣不看也罷。

李奈倒不是對軍火生意毫無興趣,而是他這次提前大半月就來了三亞,早就利用自己的人脈去了幾趟田獨工業區,看過了這次海漢要拿出來推銷給各國軍隊的幾種新武器。至於哪一國會買多少,這事等會後也不難打聽到確實的消息,的確沒必要非得守在這裡看完,倒不如先回去喝茶慢慢等消息。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費策賢的座位終於是從外圍移到了最前面一排。雖然大明並不會直接參與這次的軍備競購,但作爲大明的官方代表,海漢依然同意讓他現場觀摩這個活動。用海漢慣常的推銷辭令來說,東西買不買是一回事,可以先看看了解一下。

會場作了調整之後便清靜了許多,留下的基本都是各國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大家自恃身份,自然不會像那些商人們一樣聒噪。費策賢環顧左右,見場中就只剩下了十來桌人,連剛纔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了。不過若是要以交易的重要性和影響範圍而論,顯然這場參與者比較少的活動纔是今天真正的重頭戲。

施耐德已經下來坐到了一旁,將臺上位置讓給了主管兵工生產的白克思。對於臺下的這些外交官來說,白克思也算是他們的老熟人了,因爲幾乎所有的海漢軍售訂單都得從他手上過,而且之後的維修維護,升級換代,也全都得跟白克思這打交道。想在海漢這邊購買武器裝備,這尊大神面前是一定要燒香的。

在場唯一沒跟白克思真正打過交道的人大概就只有李希了。白克思去年曾前往遼東主持三國間的談判,不過那時候朝鮮國是派了羅德憲出面與海漢會談。等後來李希到遼東觀摩作戰的時候,白克思早就已經辦完差事南下回三亞了。而之後海漢提供給朝鮮的武器是經舟山定海港直接發往了漢城,期間李希也沒有機會跟白克思照面。

不過昨晚在鄭柞那裡飲酒的時候,他已經大致聽安南人講了一些關於白克思的情況,知道這位高官負責主管海漢的軍械製造和銷售,當下也是打起了精神,要看看海漢會如何向各國推銷武器。

“各位,剛纔一定都等得不耐煩了吧?不知道你們怎麼樣,反正我坐在旁邊是聽得打瞌睡了。我想提請執委會下次把軍售環節放在招商活動前面,至少在我負責的這個部分,我想沒人會在臺下睡着。”

隨着白克思的調侃,臺下衆人很是捧場地發出了善意的笑聲,施耐德則是毫不客氣朝臺上比劃了一下拳頭,示意自己對白克思的話不服。當然了,這種調侃純屬玩笑,雙方共事多年,彼此知根知底,也不會拿這點事當真。

不過玩笑歸玩笑,對於軍售項目的重要性,能坐在這裡的人心頭都有數,不管自己買與不買,能不能買到,能買到多少,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也必須得了解海漢每一次公開軍售的詳細狀況。

海漢每年到底出售了多少武器裝備,這大概只有白克思纔會掌握最準確的數據。爲了讓地區內的國家保持武力平衡,同時也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海漢會在每年不定期地舉辦那麼幾次公開的軍售活動。之所以是不定期,是因爲除了像每年春交會秋交會這樣的大日子之外,海漢還會在形勢需要的時候臨時開辦一些小規模或是限定參與者的軍售活動,比如去年九月在三亞爲馬打藍和荷蘭兩國舉辦的那次競購就是這樣的性質。

海漢出售武器裝備的數量公開化,各個國家便能大致計算出自己近鄰的武裝水平,從而調整自己的國防策略。當然這只是海漢官方的對外說法,實際上還是會想法設法地刺激各國之間進行軍備競賽,這樣才能製造出足夠的購買熱情,讓各國主動擡價競購海漢所製造的武器裝備。

海漢幾乎每年都以軍演、閱兵,甚至是對外發動戰爭等形式來向外界展示自家武器裝備的厲害之處,而這樣的宣傳手段也的確收到了極好的成效。海漢武器的性能在遠東地區已經是公認的一流水平,哪怕有意對性能做了縮水,僅僅只是用於軍售出口的猴版裝備,也遠勝過各國自行製造的武器了。

儘管海漢的武器價格十分高昂,但歷年來有諸多使用這些武器在戰場致勝的經典戰例擺在面前,各國軍方將領也依然是對海漢產的武器裝備趨之若鶩。像與海漢合作比較早的安南國,其軍中的精銳部隊現在已經基本全面列裝了海漢化裝備,戰鬥力即便是與西方殖民國家相比也已經不落下風了。

而正因爲購買裝備了大量的海漢武器,安南目前已經隱隱成爲了中南半島上的第一強國,雖然國土面積似乎還不如暹羅、緬甸,但要論軍隊實力,整個中南半島上大概已經無人可以與之匹敵了。如果不是前些年的內戰對國力造成的傷害太大,如今仍處在戰後休養生息的恢復階段,安南國說不定早就發動對外的大規模戰爭了。

這次鄭柞到了三亞之後,便已經提前去了一趟田獨工業區,大致瞭解了一下海漢這次會推出的外銷武器,以便能提前有所準備。對目前掌管安南國大權的鄭氏家族來說,國家財政還沒有良好到可以隨心所欲買買買的程度,所以必須得有所權衡,在預算範圍內選購適合自家使用的武器裝備。

白克思所展示的第一件武器便是海漢歷年軍售的主打產品——步槍。目前海漢外銷的步槍依然還有最爲原始的火繩槍,雖然其性能在很多海漢軍方將領眼中看來已經該劃入到淘汰的行列,但對沒有那麼多軍費預算的外國軍隊而言,這依然是一種便宜好用的單兵武器,就是操作上相比燧發槍要麻煩了一些。

不過在今天這種場合,與會者的時間都很寶貴,白克思也不會拿出火繩槍這類低端武器來向買家們進行展示。他所拿出的這支步槍是在外銷型號1633式燧發槍的基礎上研發的改進版,暫時被海漢兵工命名爲三三甲式步槍。

“各位,不要看這支槍似乎外形與以前的三三式步槍差別不大,但實際上這支三三甲式步槍融合了我國軍工技術的最新成果。”

在白克思開始展示武器的同時,有助手在他身後撤下了剛纔招商會議過程中充當背景牆的那一大幅令很多人感到不適的遠東地圖,然後撐開了一幅新的背景。不過這次的內容並不是地圖了,而是這支步槍的幾項技術特點,用十分醒目的行書寫在背景上。

“各位也看到了,在我背後就是這支三三甲式步槍的特點了。輕盈!精準!可靠!”白克思用單手將手裡的步槍舉過了頭頂:“接下來我就向各位說明這些令人興奮的改進!”

“我們在這支步槍上使用了最新式的鋼材,並改良了原來的結構,槍管比過去更薄,擊錘比以前更小,去掉了無用的笨重部分,同時在不影響使用的前提下,縮小了槍托的體積。在經過了這樣的改造之後,整支步槍的重量比起三三式要輕了足足半斤!”

“朋友們,這是什麼概念?這就意味着在負重不變的情況下,裝備這種步槍的士兵可以再多攜帶二十發彈藥。”白克思唯恐聽衆們沒有理解到這其中的意義,還向他們補充說明道:“根據我們過去的實戰統計,二十發子彈在交戰時至少能幹掉兩到三名敵人。如果是可以熟練使用步槍的優秀士兵,這個數字至少還能翻上一倍!”

當然了,白克思並不會說明他所公佈的這個統計數據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有限的幾支精銳部隊,並不是什麼部隊都能有這樣的戰鬥力表現。至於你買回去沒打出這樣的戰績,那對不起,槍肯定沒問題,是你的人不行。

白克思一臉嚴肅地說道:“爲了讓這支步槍變輕,我們海漢兵工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改進了二十多道工序,才終於得到這個滿意的結果。我想,這個小小的改動,就足以讓各國軍隊的戰鬥力都因此而得到提升。”

第385章 可疑對象第1264章 參考資料3244.第3244章第九百四十四章 資源整合第2166章第111章 肥皂與火柴第1846章 交換條件第2361章2506.第2506章第1527章 惹不起的對頭第89章 購僕第1014章 開國慶典(十四)第1187章 市場狀況第1296章 新式火炮第1251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二十三章 自由的代價2588.第2588章3391.第3391章第2123章第2261章第1160章 保護傘第391章 盟軍到來第五百一十二章 水師覆滅第1200章 南下之旅(三)2716.第2716章2650.第2650章第1792章 去朝鮮2792.第2792章第1896章 經營之道2792.第2792章第1300章 儋州政務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艦的威懾力2639.第2639章3057.第3057章第2010章第1226章 國家利益第2317章第1523章 地下世界2528.第2528章第1331章 各有打算2479.第2479章第七百九十章 軍隊使命第1597章 爲難之處第1482章 利益至上2398.第2398章第九百七十七章 昌化見聞第1350章 情報來源2588.第2588章第1054章 試千戶大人3009.第3009章2622.第2622章第204章 於大山的私心第2292章第1071章 不同兵種第五百四十四章 境遇對比第1234章 潛入柔佛3118.第3118章3255.第3255章第1674章 逐步接管第1693章 商界新貴第245章 廣州貿易進展第295章 全面推進第1999章3198.第3198章第1003章 開國慶典(三)第五百三十章 情況說明2953.第2953章第1608章 大明使臣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艦的威懾力第1961章第36章 菜鳥第1378章 取其輕第2067章第21章 碰頭會(一)2751.第2751章第366章 軍售只是開始第2234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主動催促第1423章 不謀而合第1924章第1160章 保護傘第213章 說服工作第2078章2608.第2608章2622.第2622章第1662章 攻打馬尼拉(十二)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2616.第2616章第166章 防禦策略的調整第1492章 差異巨大第2349章第1947章第279章 登陸開始第194章 兩個人的籌備組第2171章第八百九十一章 陽奉陰違第1349章 逼入絕境3188.第3188章第1692章 盤根問底第1623章 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