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

劉尚被張千智這一笑笑得心中發毛,正不知該如何應對之際,忽然從遠處的林中傳來了幾聲汽笛長鳴,緊接着他們所乘坐這列車的火車頭也以有節奏的汽笛聲給予了迴應。片刻之後衆人感到腳下地皮微顫,一列滿載礦石和原木的火車從西疾馳而來,與停在岔道上的這列車相錯而過,呼嘯着朝着昌化港的方向去了。

兩車以汽笛信號作爲聯絡方式,也是爲了避免從昌化駛出這列車在行進中出現什麼故障,沒有及時駛入分岔道讓出主軌道。如果狀況不正常,那麼從石碌駛出的列車就會及時停下,以排除前方可能存在的隱患。方法雖然簡單,但效果卻很理想,這條鐵路線開通幾年來,雖然也發生過火車在行駛過程中因爲故障而趴窩的突發狀況,但從未在途中岔道錯車這個環節出過事故。每天早晚各一次的列車中途錯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照此操作。

不過這番汽笛鳴響之後,倒也緩解了劉尚的尷尬處境,對面駛來的火車過去之後,便有人招呼衆人上車出發,讓劉尚總算能自然地擺脫掉張千智的“糾纏”。

劉尚這一路上覺得吃住行什麼待遇都挺好,就是這個張千智的存在讓他一直如坐鍼氈,他總覺得對方如同毒蛇一般,不聲不響地在自己周圍遊走,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突然咬上自己一口。但他現在所處的位置和環境,又沒有辦法主動避讓開對方的存在,着實十分難受。

不過張千智再次回到車上之後,似乎就已經無視了他的存在,很坦然地坐回到於小寶旁邊,繼續與喬志亞談笑風生。劉尚看到張千智的注意力不再放在自己身上,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此時列車才走到近半的行程而已,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列車繼續穿行於莽莽林海之間。光是看到車窗外這茂密的原始森林,劉尚也能大致想象出海漢人當初在這裡修建一條通行火車的鐵路是有多麼不易,而位於深山中的石碌鐵礦據說有好幾千人口,其給養物資基本就靠着這條鐵路來維繫,也只有海漢纔會有這樣看似瘋狂的安排了。

於小寶一行人當中,有不少人都是與劉尚一樣,是第一次來到石碌,對於沿途的自然景象也是讚歎不已,能在原始森林中以乘車的方式飛速前行,世間也只有來到這地方纔能享受此等奇遇了。當初同樣是在林間開闢出來的三亞鐵路,如今道路兩側的樹林已砍伐一空,用於在鐵路沿途建設各種工業設施,更遠的地方也已經開闢成各種農場,早就看不到這等自然風光了。

“前面是我國修建的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跨江鐵路橋,昌江橋。”隨着喬志亞的介紹,火車已經飛快地駛上了昌江橋。不過這座鐵路橋的跨度並不大,算上引橋也纔不過百米左右,中間的幾根橋墩都是建在江中心的石灘上,從橋面到水面的高度也不過四五米,施工難度其實並不算大。不過在當前這個時代,能在這樣的環境中修建一座能夠承載鐵路運輸的橋樑,也已經算是橋樑工程上的壯舉了。

不過以火車的行進速度,也只是短短片刻就駛過了這座鐵路橋,劉尚甚至還沒來得及站起身來張望,就看到昌江江面從腳底下一晃就過去了,至於這座被喬志亞拿出來誇耀的鐵路橋究竟長什麼樣,那更是半點都沒看清。劉尚暗暗嘆了一口氣,把剛擡起來的屁股又坐回到椅子上。

過了鐵路橋之後,火車便開始慢慢減慢了速度,行進了四五里地之後,從車窗望出去便能看到前方的車站了。一個高大的鐵架橫跨在鐵路上方,架子上有十分醒目的“石碌”兩個大字,標明這裡便是衆人此行的目的地了。

劉尚下車之後,注意到這裡的站臺似乎要比昌化火車站還更大一些,堆放礦石與原木的區域幾乎佔去了整個站臺九成的面積,只留出了一條三尺寬的路給爲數不多的乘客進出所用。而站臺之外還能看到僅有自己所乘這火車三分之一大小的小型貨運列車,正將一車車的礦石從遠處的山坡上運過來。

這個景象讓劉尚再次刷新了對蒸汽機車的概念,他這才知道原來這東西不僅能用於長距離的運輸,就連這種短途也可以用其來提升運輸效率。這小了一號的貨運列車所需修建的鐵路明顯窄得多,鐵軌也細了不少,其修築費用和工期自然也會比這正規的鐵路要縮減不少。就算劉尚內心是將海漢視爲對手,但也不得不佩服對方在提高生產能力方面的聰明才智的確是大明所不及的。

衆人下車之後,便在喬志亞的帶領之下,向附近山坡上的西礦坑行進。看着雖近,但卻足足走了有一炷香的工夫纔到地方。

呈現在衆人面前的是一個長約一里,寬有半里的橢圓形礦坑,一丈多寬的通道沿着坑壁呈之字向下延伸,到最底端起碼有十幾丈之深。成百上千的礦工便在這個大坑中的各個開採點勞作,使用錘、鍬、鑿、鏟等工具將礦石開採下來,裝入鋪設在坑壁上的車斗中,再由礦坑外高處的蒸汽捲揚機捲動鋼纜,將礦石從坑裡拉上來。

劉尚在高處一看就明白了,這個礦石提運系統就是一個立體版的迷你火車,只不過這小火車沒有車頭,是用高處的蒸汽捲揚機通過拉動鋼纜來控制裝礦石的車斗在軌道上往返移動。類似這樣的裝置,其實大明一些礦場也有,但一般都是使用畜力甚至人力推動絞盤,來拉動裝運礦石的車斗,效率肯定是比不過海漢人這種不知疲倦爲何物的蒸汽機了。

“竟然還可以這麼用!”劉尚忽然有一點開竅的感覺,似乎只要是需用大力才能完成的工作,皆可利用這蒸汽機來完成,無非是將其所產生的巨力用不同的方式輸出而已。當然了,這事說起來簡單,但具體實施可就需要很專業的知識技能了,至少劉尚是沒法設計出能順利運轉並實現這些目的的機械。這事仔細想想也很令人沮喪,就算明白其運行原理,但還是很難照葫蘆畫瓢地進行仿製。

類似這樣的蒸汽捲揚機在礦坑周圍部署了十臺之多,每臺旁邊都有堆成小山的煤炭,一輛給鍋爐補水的水車,以及幾名操作人員。車斗不斷在坑壁上上下下,一天下來不知要從礦坑中運出多少礦石。劉尚只看了片刻,便知這裡的採礦效率是大明礦場拍馬也難追上。

劉尚暗自嘆了口氣,心知這種差距可不只是限於此地,礦場乃是冶煉鋼鐵的源頭,海漢一步領先,便步步領先,以此地驚人的採掘速度,想必那昌化縣的諸多冶煉工坊也不會閒着。難怪海漢不惜花費力氣跨海運煤,又修築這幾十裡鐵路將礦石運出山外,全都是爲了能夠提高鋼鐵產量。這一環環都是緊密相扣,每一環都在高速運轉和不斷髮展,也難怪海漢能在短短几年間就在南海迅速崛起了。

至於海漢爲何需要這麼多的鋼鐵,劉尚自認爲已經略知一二,海漢推行這蒸汽機應用,加之其軍隊大量裝備犀利槍炮,傳說海漢還有建造鋼鐵鉅艦之秘術,所需的鋼鐵必然是天文數字,只有建起昌化這樣專司冶煉的城鎮,才能集中資源去生產出足夠的鋼鐵。

劉尚的想法雖然有些片面,但也基本說中了事實。不過海漢對鋼鐵的應用可不僅限於製造蒸汽機和各種武器,推動工業化的進程中,需要使用鋼鐵及其他金屬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只不過這些應用大多集中在田獨工業區,對外界並不開放,劉尚到三亞時間不長,以他現在的身份自然是接觸不到工業區那邊的實際狀況。

喬志亞向衆人大致介紹了西礦坑的生產安排和今年以來的生產狀況,劉尚對於數字概念不是那麼敏感,聽了也很難憑空想象出到底這裡的開採工作是怎樣的一個水平,他的注意力已經被礦坑另一面傳來的響動給吸引了。

遠處的坡地後傳來的聲響比蒸汽機的動靜還大,劉尚不禁很好奇在那裡到底還藏着什麼樣的機械怪獸,能發出如此之大的響動。

他的好奇心很快就得到了滿足,喬志亞一邊介紹本地的生產狀況,一邊將他們帶到了那處所在。劉尚這纔看到這個發出巨大響動的東西,原來是一臺用於粉碎礦石的大型機械。從礦坑裡開採出的礦石通過車斗拉上來之後,就被直接傾倒到這個機械中,然後那些大塊礦石就在其中被鋼鐵凸輪壓成較小的碎塊,以便於後續裝車。礦石經過粉碎之後,從出料口就被直接倒入鋪設在山坡上的傳送槽裡,利用重力作用讓其自然滑落到山下堆場,再在那裡裝上小火車運往石碌火車站。

整個加工過程,就只有兩三名操作蒸汽機的工人,而這效率大概是要勝過幾十人的勞作了。饒是劉尚對蒸汽機的運用見怪不怪,但看懂這東西的原理和作用之後,也不禁再次爲海漢人的巧思而折服。海漢總是能在最恰當的地方使用蒸汽機來替代人力從事粗笨的工作,這已經成爲了劉尚感到歎服的又一條原因。

“像這樣的礦石粉碎機,西礦坑有四臺,東礦坑有六臺……”喬志亞的介紹讓劉尚暗自嚥了一口唾沫,他還以爲這玩意兒就這麼一臺,結果還是大大低估了海漢的實力。至於喬志亞接下來介紹這玩意兒每天能處理礦石多少多少噸,劉尚對此難有一個確切的概念,自動便將其忽略了。

以劉尚在這裡參觀所見,這千名礦工加上各種蒸汽機械來進行運作的礦坑,採掘效率起碼是相當於三四千人全手工勞作的成效了。海漢在這裡的運作方式完全超乎常人想象,也難怪他們不願將這一地區對外界開放了。

不過劉尚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既然海漢如此善於運用蒸汽機械,爲何不乾脆造幾臺能挖礦的機器,來取代效率相對低下的人力採掘?

他剛想到這一點,就已經有人替他提出了這個問題。便聽於小寶對喬志亞問道:“聽說這幾年工業部一直在研製蒸汽動力的挖掘機,不知如今進展如何?”

喬志亞笑着應道:“這東西其實技術難度不大,工業部那邊很早就出了圖紙了,只是田獨的製造進度跟不上。前段時間已經把東西運過來了,在這裡組裝調試就搞了大半個月,現在已經投入試用了,等下就帶你們去看看。”

於小寶心領神會地追問道:“是在苦役營那邊的礦坑裡試用?”

喬志亞點頭道:“新東西,還有很多不穩定的地方,而且操作員也不是特別熟練,用在這邊反而會影響正常的開採工作。再說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也是放到那邊試用比較穩妥。”

以海漢掌握的技術,要設計一臺使用蒸汽動力的挖掘機並不困難,但樣機造出來之後就得在礦山上進行試用,再根據實際使用的效果來作改進和調整,才能定型最後的量產版。爲了避免這東西在操作時失誤傷到旁人,喬志亞決定還是將其放到苦役犯人充當勞力的東礦坑中運作。而且本地的苦役犯人都是刑期較長的重刑犯,也不用擔心這東西在短期內泄密出去。

劉尚聽到這番對話之後也是大感好奇,很想見識一下這蒸汽挖掘機又是如何運作。不過此時已經快到中午,喬志亞建議先用過午飯,下午再去東礦坑參觀。於小寶等人本來也不趕時間,自然是從善如流,聽從了喬志亞的安排。於是一羣人先回到山下,由礦場的幾名幹部作陪,去附近礦場員工食堂吃飯。

第1533章 官方往來2632.第2632章2899.第2899章第1278章 甘蔗產業第七百五十八章 短暫的交火3321.第3321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情報工作第四百九十五章 工程衆多3047.第3047章第2228章第1556章 建交之後3285.第3285章第3425章第八百二十五章 軍事觀察員第309章 機構和人事調整第五百六十八章 幕後第2055章2451.第2451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幕後第2315章2897.第2897章2891.第2891章第119章 海外考察(六)2817.第2817章第1548章 收買高官第2177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網打盡3102.第3102章3010.第3010章第六百五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295章 全面推進2935.第2935章2703.第2703章第1514章 互相試探第255章 進口礦產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第九百二十八章 開闢新市場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日島之戰(二)第1670章 發財大計2468.第2468章3212.第3212章第2168章第320章 董煙雲的借兵計劃第1605章 接手詩社第271章 登陸演習3127.第3127章第1077章 芝罘灣第2166章第265章 羣體效應第六百四十七章 重返南日島第1188章 知情人第1516章 戰局變化3037.第3037章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亞港3267.第3267章2628.第2628章第2229章2824.第2824章第2108章2961.第2961章2797.第2797章第2088章第九百一十章 終結十八芝第34章 鹽田(一)第七百六十章 交易條件第1343章 地理知識第214章 劇透黨第八百一十三章 奪權2514.第2514章2804.第2804章第1716章 培訓期第七百三十三章 反轉的局勢第1276章 公務出行2665.第2665章第1395章 收網日第2238章2864.第2864章第256章 開發亞龍灣2911.第2911章第五百四十三章 石碌的麻煩事第1743章 各有目的第七百九十一章 正式入役第1904章 繁榮背後2545.第2545章2755.第2755章3114.第3114章3315.第3315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刷新三觀第1582章 行騙題材第2229章2915.第2915章第2184章第3444章3392.第3392章第1777章 一代名將第七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選擇第3442章第1320章 跟蹤與擺脫3360.第3360章3233.第323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