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 工業社會的門檻

劉尚一心想要在這裡一窺海漢軍工的奧秘,但殊不知此處只是原材料的產地而已。海漢真正的軍工製造單位全部都集中在三亞田獨工業區,這一方面是爲了技術保密和生產流程安排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則是爲了鞏固海漢統治的安全需求。

海漢執委會很清楚自身控制的疆土跨度極大,而且不少地方都是在海外數千裡,僅僅只是依靠政治上的維繫並不能確保實現長期安定的統治,軍事方面的壓制也要起到很大的作用。不過駐軍常年在外不受管束,也指不定時間一長,就會有統兵大將生出別的心思來,到時候說不定就會有人膽大妄爲發動叛亂。

爲了杜絕這種狀況,最有效的辦法當然就是在武器裝備的供應上進行限制。這種限制並不是指簡單控制武器彈藥供應的數量,而是在武器製造技術和設備方面進行全面控制,不讓除三亞之外的其他地方具備製造軍隊列裝中的槍炮、戰艦等高級武器的能力。只要海外殖民地無法自行製造高級武器裝備,那麼就算有人要在地方上造反也難成大事。

因此在昌化工業區雖然也有許多跟軍工相關的加工作坊,但幾乎都是被安排用來生產原材料和毛坯料,並沒有加工關鍵零件和裝配武器的車間存在。所有在這裡製作加工的原料和部件,都是用船運回三亞去進行加工裝配。雖然這樣的安排會額外增加不少費用和時間,但對維持穩固統治這個目的而言,這樣的付出當然是絕對值得的。

不過對於劉尚這種別有心思的特殊人物來說,這一趟的收穫就極爲有限了,冶煉鋼鐵對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他來此之前只單純以爲昌化經營冶煉業的規模比較大,但參觀過後才明白這一行裡有太多自己根本不明白的專業知識。想弄明白海漢的冶煉技術,光靠這麼走馬觀花的看看肯定是不可能了。

聞所未聞的蒸汽加工設備雖然看了不少,但所見這些還都只是用於金屬材料的粗加工而已,根本就還沒涉及到真正的武器製造裝配關鍵環節,想從這裡探訪到海漢武器製造工藝的目的基本上算是完全落空了。

當然了,能得以在這裡見識到海漢冶煉鋼鐵的先進技術和生產規模,這對於劉尚所在的陣營來說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情報。雖說掌握的信息還比較零碎而片面,但至少可以推斷出海漢在冶煉方面的造詣也如同他們在別的領域一樣優秀,而且所能製造出來的金屬製品,也絕不只是他之前所想象的武器與生活用具,那些用來加工金屬的大型設備,也都是用金屬製成,而海漢對這些加工手段和設備的看重程度,似乎還勝過冶煉鋼鐵。

這難道就是海漢人時時處處掛在嘴邊的工業了?劉尚心中並不確定,但也不敢拿這個問題去請教於小寶等人,他在這支巡視組中承擔的任務與工業並無太大關係,冒然提出這種問題難免又會有引來張千智關注的風險。

不過之後的宣講活動中,於小寶的講話卻終於是讓劉尚知道了海漢對於工業的大致定義。按照海漢的說法,採集原料將其加工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都可稱之爲工業。劉尚覺得這樣說起來,那大明其實也是有工業了,只是可能沒海漢這麼發達而已。

不過於小寶接下來的講話中,便將大明當下所擁有的工業定義爲手工業,即基本都是依靠手工勞動進行生產的活動。而海漢現在所要走的路,便是讓國內的一部分產業脫離生產效率低下的手工業階段,升級到更先進的機器工業階段。即以機器替代人力,以機械化勞動替代手工勞動的新型業態。這種機器工業不但是大明沒有,世界上其他國家也同樣尚未出現類似的形態,只有海漢國獨步天下,率先進入到機器工業時代。

“……我們現在在做的事,都是前人從未做過,甚至從未想過的偉業,工業社會的到來,將會很快改變海漢國的面貌。工業會讓我們擁有豐富的物產和強大的軍隊,並且以此爲基礎壯大國力,讓所有國民都能夠過上富足、安定的日子!海漢將會在未來成爲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強國,而各位都是我國進入工業社會的奠基人和大功臣!”

於小寶在臺上頗具煽動力的演說贏得了臺下聽衆熱烈的掌聲,劉尚也在裝模作樣地跟着鼓掌,但心裡卻很不是滋味。他能感受到於小寶的宣講並不是純粹的吹牛皮,海漢人的確是在以他們現階段所取得的成就爲傲,並且也堅信這些由執委會所提出的目標和遠景都將能得以實現。

天下第一強國!這是一個多麼狂妄的目標,劉尚甚至都不敢說如今正處於內憂外患中的大明還能享有這個名號。而海漢出現在南海距今不過八年,建國更是隻有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提出了這麼大的目標,甚至根本就沒有將大明視作競爭對手的意思,這讓過去幾十年一直以天朝上國國民自居的劉尚確實有些難以接受。

但如果讓海漢照着當下的勢頭繼續發展下去,八年十年之後,會發展到怎樣的一種地步,劉尚現在想不出,也不敢去細想。大明的東南兩省已經逐漸失去了與海漢抗衡的勇氣和能力,而隨着海漢控制區的北移,大明東部和北部的沿海地區似乎也岌岌可危了。對於這樣危險的形勢變化,大明不是沒有明言人察覺到,但想要做些什麼來改變雙方的實力對比,以此來爭取兩國關係中的主動地位,卻是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

大明的國力倒不是真不如只有幾十萬人口的海漢,只是在當下根本沒辦法將資源集中到東南地區來應付海漢的不斷擴張。不管是兵力還是財力,大明目前在海漢影響力較大的局部地區的確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進行對抗,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海漢在海上一點一點地向北擴張。

劉尚來海南島親自看過之後,也更加確信了傳聞中海漢人掌握了諸多興邦定國的異術,這裡有太多大明沒有,他也看不明白的新鮮事物,甚至連該如何去阻止海漢發展都沒能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在不考慮興兵討伐的前提下,劉尚也一直在尋找海漢存在的社會矛盾,指望能以內亂來掀動海漢的統治,但這段時間可以說是苦尋無果,並沒有什麼合適的機會。

到底希望在何方?劉尚一邊聽着臺上於小寶充滿政治意味的宣講,一邊苦苦思索着變革之法。他也讀過不少史書典籍,知道凡社會大變之時,定會有許多明的暗的利益衝突出現,只要能利用好這些機會,也未必不能攪亂海漢國內的局勢。

但劉尚不得不承認,海漢國內的社會狀況太安定,絕大部分百姓都生活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之下,就算有人從中攛掇,又有多少人能生出造反之心呢?何況海漢執委會在國內的聲望地位高得驚人,劉尚能感受到普通民衆已經將過去對皇權的敬畏轉移到了執委會頭上,甚至很多人已經將其作爲了一種信仰崇拜,其統治的牢固程度也不是那麼容易受到外力動搖的。再加上海漢軍權都掌握在海漢人自己手裡,而他根本就沒有接觸這些高層將領的機會,更無從着手發力了。

雖然仍然對工業的概念一知半解,但劉尚隱隱能感覺到,假如海漢人真的實現了他們一直以來所鼓吹和倡導的工業化,那有可能兩國的實力對比真的會出現斷層式的差距,到時候大明想挽回劣勢只怕希望就更渺茫了。只是這個時間點不知道距此還有多久,於小寶和目前所接觸到的其他海漢官員都沒有提到過具體的數字,劉尚也不敢妄自揣測這種事情。但越是如此,他就越難安心,這就如同懸在大明頭頂的一柄利劍,沒有人知道這柄劍何時會刺下來。

於小寶此時已經完成了他的講話內容,將位置讓給了喬志亞,自己下來坐到了第一排。而喬志亞講話的主題就更爲露骨了,他將已經開始進入工業化的海漢比作了更高等級的國家,而周邊如大明、安南這樣的傳統國家,今後就只能向海漢輸送原材料和人力這類相對廉價的物品,而海漢將其充分利用之後,產出的物品還將會重新出售到這些國家,當然其價格就已經是翻了若干倍了。

“傳統的農業國,與我國這樣逐步工業化的國家相比,就只能扮演原材料產地和終端市場的角色。他們只會在經濟、文化、軍事、政治等方面越來越趨於被動,被我國牽着鼻子走,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走勢!”臺上的喬志亞毫不客氣地表明瞭自己對目前國際形勢的看法。

如果不是旁邊坐着安全部的官員,劉尚很想給喬志亞翻一記大大的白眼,不過當下還得繼續裝模作樣地鼓掌以表示贊同。在場的聽衆全是本地的基層官員和工頭,自然不會對喬志亞的話有任何疑議,反倒是每個人臉上都顯露出興奮的神色,很顯然也是對喬志亞所描述的這種景象頗爲驕傲。

便聽喬志亞繼續說道:“剛纔於主任也提到了,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並且依靠工業成爲了南海第一強國。爲什麼我們能做到,而原本比我們強大得多的周邊鄰國卻做不到?各位知道這個門檻到底在哪裡嗎?”

劉尚聽到這裡頓時拋下了雜念,豎起耳朵要聽喬志亞接下來所說的內容。如果能夠弄明白海漢強國之路的秘訣,那或許也能給大明的發展帶來那麼一絲助力吧。

但沒等喬志亞發言,下面已經有興奮的聽衆大聲迴應道:“是我們的執委會!”

喬志亞對於臺下擅自迴應沒有生氣,而是給予了肯定:“沒錯!是執委會,有執委會爲我國制定的發展綱要,海漢才能在短短几年裡一躍成爲南海強國,在座各位也才能在這裡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劉尚頓時大感失望,他本以爲喬志亞會在這裡披露什麼不爲人知的政策,想不到最後話鋒一轉,還是回到了政治宣傳上。這執委會在海漢國的作用,便如同大明的內閣一樣,幾乎所有行政綱要,國家大計都是由其制定頒佈,指導督促實施。傳說執委會裡那幾位大人物,各個都是通天曉地,無所不能的神人,這種人能上哪兒找複製品去?

海漢國能夠如此之快的發展,自然也是離不開執委會的執政有方,但這可沒辦法照搬到大明去使用,難道讓內閣大學士們辭職,把位子騰給這些海漢人來座?退一萬步說就算能辦到這一步,讓海漢把執委會搬到大明來運作,那執委會跟皇帝該誰聽誰的?內閣只是皇帝的諮政機構,而執委會在海漢卻是最高權力掌控者,這之間的矛盾肯定是無法調和的。

劉尚腦子裡一時間充斥着諸如此類亂七八糟的念頭,但其實稍一細想便知絕無實現的可能。海漢這套執政的模式,大明效仿不了,除非是將天下都讓給海漢人來執政,可那樣一來,大明不就亡了嗎?

喬志亞說的這個門檻初聽之下十分荒謬,但細細想來卻是難以反駁的事實。海漢周圍的國家都是以皇權爲尊,也沒有執委會這種可以不遺餘力推動工業化進程的執政機構,又如何能完全效仿海漢的做法?

劉尚越是細想就越覺得沮喪,心知大明要想以效仿的方式來追趕海漢的發展速度,只怕也是難於登天。想那安南國一心附庸於海漢之下,連黑土港這種大煤礦也獻給了海漢,當然他們也因此得到了海漢的諸多扶持,甚至連軍隊都是海漢幫着培訓的,但可從沒聽說過安南國有類似昌化工業區這樣的存在。以安南跟海漢的關係都做不到,那大明想邁過這道門檻就更難了。

第2198章2978.第2978章第1007章 開國慶典(七)第1274章 厲害人物第八百三十二章 謹慎的許心素第2266章第五百五十一章 對比落差3260.第3260章第1947章第1232章 形勢所迫第83章 歐戰帶來的商機第四百二十八章 嚴查2639.第2639章3019.第3019章第2189章第1555章 硬撐到底2878.第2878章第1285章 蒸汽挖掘機第五百五十四章 又吃又拿2850.第2850章第四百一十七章 探訪昌化第五百四十二章 石碌投產第四百五十三章 關於香港島的爭論第五百三十九章 峴港狀況第1516章 戰局變化3319.第3319章2918.第2918章第1570章 指點迷津第1916章 好學之人第1921章第六百一十二章 性能與戰術第1622章 備戰2684.第2684章第1380章 戰爭的意義第五百九十四章 中左所城第1702章 星島新貌第300章 瓊州聯合開發集團公司第1014章 開國慶典(十四)第九百九十章 駐地軍情第362章 驅趕地主第3426章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亞港2987.第2987章3130.第3130章第九百九十五章 軍事援助2801.第2801章第2323章第1298章 海上打靶2617.第2617章第1098章 迎頭痛擊第1781章 再出發2756.第2756章3269.第3269章第1400章 審訊結果第356章 拉鋸戰第199章 駐廣辦的工作規劃第2326章第1889章 長遠規劃第四百二十四章 詹貴買船2659.第2659章第九百八十六章 社會辦學第1368章 廢棄漁村第180章 地2444.第2444章3038.第3038章第2234章第1803章 交換條件3092.第3092章2932.第2932章第1713章 特權機構2658.第2658章第九百八十八章 海口城2990.第2990章第2358章第2205章第1207章 面試2411.第2411章2736.第2736章3123.第3123章第1458章 大遷徙第103章 計劃提前3201.第3201章第八百零四章 圍困第2163章2427.第2427章3022.第3022章第5章 籌備進行時(一)第八百二十五章 軍事觀察員第292章 貿易談判(一)第2283章2838.第2838章第1049章 跨部門合作第302章 新機構掛牌第2章 入夥2621.第2621章第1351章 罪魁禍首3091.第3091章第五百七十章 來龍去脈2897.第2897章第五百零四章 瓊州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