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地鐵去賣菜

凌晨4點半,重慶市渝北區石船鎮葛口村,71歲的村民熊貴全挑着兩個大籮筐出門了。籮筐裡,一邊裝着剛從菜地裡摘來的萵筍、土豆,一邊是晾曬好的蘿蔔乾,還有30多個土雞蛋。

熊貴全早早出門,爲的是步行到3公里外的重慶地鐵4號線黃嶺站,搭乘首班地鐵到市中心賣菜。如今的熊貴全,已經熟悉掌握了城裡人的口味——“這些菜都是自己家種的,新鮮、沒農藥,城裡人喜歡吃,賣得好價!”

石船鎮處在渝北區東北部,是個農業大鎮。過去,當地農民都把自家的農產品拿到鎮上擺攤賣,東西賣得慢,價格還上不去。2022年,地鐵4號線通到了石船鎮,每天天不亮,許多村民就挑着籮筐、揹着揹簍,坐着地鐵進城賣菜。

這條30多公里長的軌道線,推動了農產品出村進城,人們親切地稱它爲“揹簍專線”。

5點50分,熊貴全到達了黃嶺地鐵站。儘管距離車站運營還有半個多小時,但閘門前已經聚集了不少菜農,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語地閒聊着:有的人想去只需坐5站的龍興市場,興許能佔個好攤位;有的人說不如去人和市場,那裡蔬菜這幾天比較好賣;更多人則打算去人流量較大的觀音橋野水溝農貿市場碰碰運氣……

6點18分,隨着地鐵站閘門緩緩升起,菜農們止住話頭,背起揹簍、挑起扁擔,依次安檢進站候車。看到有的老人揹着沉重的籮筐,一旁的車站工作人員趕忙走上前,雙手從後面託着籮筐,慢慢地將他們送上扶梯。菜農們連連的道謝聲,讓這個乍暖還寒的清晨暖意濃濃。

6點30分,列車準時發車。熊貴全把籮筐和扁擔輕輕放在了車廂的空道處,找了個就近的位置坐下。“還有19站到保稅港站後,再換乘9號線坐7站,8點多就能到觀音橋。”他盤算着,如果今天行情好,兩筐東西賣完能賺100多塊錢,這一個月也就有了千把塊錢收入。

地鐵飛馳,陽光透過車窗灑了進來。車廂裡有說有笑,很是熱鬧。葉善菊和熊貴全挨着坐,她把蓋住揹簍的薄膜掀起一角,展示自己一早採摘的香蔥、竹筍、韭菜等時令蔬菜。64歲的葉善菊住在石船鎮麻柳村,她和老伴操持着家裡的4畝地。“昨天運氣好,10點多菜就賣完了,希望今天也能有個好運氣。”葉善菊更期待的是明年,“滿65歲就能免費坐車了,又可以省下一筆錢”。

8點10分,葉善菊和熊貴全一起在觀音橋地鐵站下車。走出站臺,熊貴全卸下了扁擔。站臺外就是一個公交站,人來人往,他打算先在這裡擺攤,碰碰運氣。葉善菊猶豫了一下,決定繼續往500米外的野水溝農貿市場方向走。“你這裡要是好賣,下次咱們一起來。”一聲道別後,她揹着揹簍的身影漸漸消失在人羣中。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吳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