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太空快遞 天舟六號貨運太空船送入預定軌道

最強太空快遞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舟六號貨運太空船送入預定軌道。圖爲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澎湃新聞)

最強太空快遞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舟六號貨運太空船送入預定軌道。(大陸央視)

大陸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託舉天舟六號貨運太空船,於10日21時22分,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太空船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與天舟六號是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這是2023年大陸載人航太工程任務的首次發射,也是中國太空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次發射任務。本次發射是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長七火箭)與天舟系列貨運太空船第六次攜手奔赴太空,六戰六捷,默契十足。

經過八年的艱苦攻關,2016年6月25日,大陸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發射成功。2017年4月20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舟一號貨運太空船,開始攜手天舟貨運太空船「築天宮」。

作爲大陸第一型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運載火箭,長七火箭入軌精度是現役運載火箭中最高的,偏差不超過4秒,在發射天舟五號貨運太空船的任務中實現了世界最快太空快遞「簽收」紀錄,作爲大陸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長征七號A、長征八號等多型運載火箭。

雖然在天舟貨運太空船發射上已經取得七戰七捷的優秀成績,但長七型號團隊並沒有裹足不前,仍在持續優化火箭設計和發射場測發流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院)長七火箭動力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周宏指出,研製隊伍對火箭發動機等產品進行了可靠性提升改進,進一步消除薄弱環節。「在測發流程方面,本次任務優化了地面測控軟體,並進行了單機、系統和全箭驗證,測發流程可靠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經過流程優化,發射場測發時間從27天縮短到了25天。」火箭院長七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邵業濤說。

38天→31天→27天→25天。這是長七火箭自第一發任務以來,發射場工作流程所需的時間變化。

在外人看來,遞減了13天可能不足爲奇,但爲了這13天,長七型號隊伍走了7年。

「隨着空間站任務的推進,長七火箭的發射密度越來越高,品質和效率成了保證成功的『兩條腿』,失去任何一條,都不符合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火箭院長七火箭總設計師程堂明說。

在這條與時間賽跑的賽道上,長七型號隊伍分秒必爭。「長七火箭立項階段設立了發射場工作流程控制在25天的目標,如今,我們順利完成了階段性目標。」火箭院長七型號隊伍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郭金剛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目標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一組數據可以給出答案:

通過對專案的調整、嚴密和靈活地組織,火箭箭體狀態恢復、產品交接、關鍵單機等工作的準備時間,從首飛時的5天壓縮到了1天。

通過優化測試項目,火箭吊裝完成後進行的測量、控制、動力等分系統測試,由首飛的9天縮減到了5天。

在總檢查階段,從長七遙五火箭開始,減少一次總檢查,並進一步優化流程,縮減了1天。

從長七遙五火箭開始,加註發射階段,液氧和煤油兩種推進劑從串列加註變爲並行加註,使得長七火箭進入發射程式時間縮減4個小時……

4天、1天、4個小時……就這樣,時間一點點「壓縮」出來。「7年前,相比於國際先進水準,我們還有差距,現在,長七火箭的發射場工作流程已十分接近國際先進水準。但這不是終點,我們還要一棒接着一棒跑,實現從追趕到並行再到趕超。」郭金剛說。

發射成功率100%,這是7年來長七火箭在空間站任務中一次次交出的亮眼成績單。當成功成爲常態,這支「常勝」團隊並沒有選擇躺在「功勞簿」上,而是朝着運載火箭更爲前沿的發展方向--智慧火箭邁開腳步。

隨着資訊化、數位化、智慧化時代的來臨,智慧火箭也吸引了航太界更多的目光。火箭院長七型號隊伍總體主任設計師邵業濤解釋說:「火箭以精準入軌爲終極目標,如今,我們多是通過提高火箭可靠性的方式來提高發射成功率,但火箭發射具有高風險的特點,往往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異常狀況決定任務的成敗。智慧火箭能實現在通常意義的致命性故障情況下進行智慧糾錯,轉危爲安,確保入軌。」

邵業濤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好比人們通過加強鍛鍊來抵抗感冒,不至於危及生命,同樣地,未來,長七火箭也要能在即使有一些『小毛病』的情況下,確保任務成功,提高發射成功率。」